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243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复习资料(通史·近代史部份)

一、鸦片战争(1840——1842;道光帝在位:

1821——1850)

1、三大条约时间

(1)中英《南京条约》1842.8;

(2)中美《望厦条约》1844.2;(3)中法《黄埔条约》1844.10;

2、林则徐

(1)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禁烟运动:

整顿海防;缉拿烟犯,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期间组织抵抗侵略。

(2)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个倡导学习西方;

设译馆,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四洲志》;

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社会性质:

政治上,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市场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2)社会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4)思想意识:

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咸丰帝在位(1850——1861))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拜上帝教

(1)创立:

1843年洪秀全

(2)思想:

独一真神皇上帝——对抗——世上一切其他为人们所崇拜的偶像和妖魔;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应该是平等的——对抗——封建的人压迫人的等级观念;

上帝太子基督降生救世的宗教传说;

(3)理论基础: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4)基督教义和中国农民朴素平等、平均思想以及儒家的一些主张揉合在一起——为太平天国起义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2、《天朝田亩制度》

(1)性质: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基本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阶级所有制

土地:

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

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分配方式——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4)评价:

革命性和彻底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和空想性:

并没有真正实行——内容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违反了小生产者的本性(根本原因)。

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客观原因)。

3、《资政新篇》

(1)性质: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2)目的:

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太平天国政权

(3)内容:

政治:

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

文教:

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

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4)意义:

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5)局限性:

根本没有实行——

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处于紧张战争环境;缺乏必要社会条件。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635~637

(1)主观: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战略上的失误;

(2)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三、洋务运动

(1)含义(名词解释):

19世纪60——90年代,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地主阶级改良运动

(2)内容:

前期——“自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创建了近代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

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657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企业规模小,资本少,技术落后,积累不快。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严重束缚。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

反抗性和妥协性。

五、两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年抗战,对比结果和影响)

(1)结果:

前者以清政府求和,签定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告终;

后者以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告终。

(2)影响:

前者: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后者:

中华民族反帝斗争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人们迅速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戊戌变法

失败原因:

(1)主观:

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成熟,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有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2)客观:

触动顽固势派利益,遭到反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七、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1、《辛丑条约》

(1)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修定商约

(2)影响: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使馆界”实际上上“国中之国”,使清政府处于外国的控制之下;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八、辛亥革命

1、兴中会

(1)时间:

1894

(2)地点:

美国檀香山(3)性质:

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4)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5)意义: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中心:

上海、日本东京

(2)指导思想: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3)代表人物: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3、革命团体

(1)华兴会:

1904年2月,黄兴,长沙

(2)科学补习所:

1904年6月,刘静庵、张难先,武昌

(3)光复会:

1904年10月,陶成章、龚宝铨、蔡元培,上海

4、同盟会

(1)时间:

1905年8月

(2)地点:

日本东京(3)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4)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武昌起义(狭义的辛亥革命)

(1)时间:

1911.10.10

(2)爆发地点:

武昌(3)领导人:

熊秉坤、金兆龙等

(4)领导团体:

文学社、共进会

(5)结果:

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全部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794

(1)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对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7、二次革命——辛亥革命的继续

(1)原因:

反独裁,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2)发动者:

孙中山、黄兴(3)结果:

失败

九、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领域上的彻底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1)兴起原因:

政治:

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

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文化: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袁世凯却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时间:

1915年兴起(3)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

(4)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5)主要阵地:

《新青年》(6)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7)性质:

前期——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后期——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8)指导思想:

前期——民主、科学(达尔文的进化观);后期:

社会主义思想(9)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十、五四运动

1、原因:

(1)国际:

美日加紧侵略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

北洋军阀统治,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思想基础)

2、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爆发时间:

1919.5.4

4、如何组织:

5月3号,北京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在北京大学集会,会上决定5.4联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大示威。

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示威队伍还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痛打在曹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

军阀政府逮捕学生三十余人。

学生立即罢课。

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国响应,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性质:

以学生斗争为先导,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6、意义:

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1)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十一、中国共产党

1、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时间:

1920

(2)地点:

上海(3)陈独秀

2、中共一大

(1)时间:

1921

(2)党的奋斗目标:

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确立党的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1)过程:

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

共产国际作出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中共三大正式确定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十二、国共第一次合作

1、国民党一大

(1)时间:

1924

(2)地点:

广州(3)内容:

通过了国民党新党纲、新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确立了新三民主义。

2、“中山舰事件”——1926年,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命令在黄埔扣押中山舰,拘留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共产党人。

结果:

共产党员退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3、“整理党务案”——1926年,蒋介石以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名而提出;结果:

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

4、北伐

(1)时间:

1926年开始

(2)目的:

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4)最大成果:

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5、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上海

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同中国共产党决裂。

8、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1)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主观:

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共产党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十二、红色政权的创立和发展

1、广州起义

(1)时间:

1927年

(2)领导:

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周文雍

2、古田会议

(1)时间:

1929年

(2)意义:

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成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使红军建设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

十三、抗日民主运动

1、九一八事变

(1)1931年

(2)过程:

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村附近的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进攻,炮轰沈阳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2、上海抗战

(1)原因:

“一·二八”事变

(2)领导:

蒋光鼐、蔡廷锴

3、四大家族——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4、遵义会议——1935

(1)内容:

军事上:

批判了“左”倾错误;组织上:

批判了宗派主义,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意义:

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华北事变(日本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事件)

(1)时间:

1935年

(2)结果:

达成“何梅协定”(3)影响:

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6、“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标志中国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

(1)时间:

1935

(2)地点:

北平(北京)(3)领导:

中国共产党(4)主体:

北平学生(5)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

(6)意义:

打击了国民党卖国政策;

揭露了日本企图吞灭中国的阴谋;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的主张;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7、瓦窑堡会议

(1)时间:

1935

(2)内容: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8、**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时间:

1936.12.12

(2)经过: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3)结果:

和平解决(4)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第二次国共合作

(1)经过: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七八通电”,号召全国抗战;

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立准备抗战的方针;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合作方式:

党外合作

10、皖南事变

(1)时间:

1941

(2)经过:

新四军遭到国民党包围袭击,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杀。

(3)影响:

削弱抗日力量,破坏民族统一战线;

民主派倾向共产党;

苏、美、英对蒋不满,使其处于孤立状态;

直接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

11、《新民主主义论》

(1)时间:

1940

(2)毛泽东发表(3)内容:

科学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系统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4)意义: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

12、整风运动(思想解放运动)1032

(1)时间:

1942

(2)含义:

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3)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3)意义:

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3、中共七大1040

(1)时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2)地点:

延安(3)内容: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

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意义:

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准备。

1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043

(1)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

(1)时间:

1945.8

(2)内容:

国民党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2、《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时间:

1945.10.10

(2)内容:

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

3、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意义:

(1)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2)中共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3)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4、内战(1946——1949)

(1)爆发标志:

国民党军队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

(2)爆发原因: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必然结果;

国共两党本质对立;

国共双方有强大武装;(3)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4)三大战役的意义: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5)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国民党政治上孤立,失去民心;军事上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经济上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有人民的革命军队;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第一编中国原始社会

复习要求:

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解体的历史过程。

了解以下基础知识:

氏族的形成;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各自历史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

第二编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复习要求:

了解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二里头文化、盘庚迁殷、甲骨文和青铜器、西周的学校制度。

运用国家起源的有关理论,说明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商朝的阶级关系、西周的主要制度。

第三编春秋战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复习要求:

1、了解春秋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与连横、秦的统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奴隶制解体和封建因素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分析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甘德和石申的天文学成就、扁鹊、《诗经》和《楚辞》、私学的兴起、孔子的思想及其对教育的贡献、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

第四编秦汉时期──封建社会首次出现的大一统

复习要求:

1、了解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对外交往概况,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七国之乱、王莽改制、张骞通西域、光武中兴、党锢之祸、“丝绸之路”。

了解秦末农民战争的经过和意义、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西汉前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秦汉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了解以下基础知识:

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第五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复习要求: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意这一时期朝代的更迭);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赤壁之战、孙吴开发江南、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衰、祖冲之的科学成就、《齐民要术》。

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经过,淝水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第六编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

复习要求:

1、了解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隋朝的科举制度、开元盛世、《唐律疏议》。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前期政治经济的举措和贞观之治、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两税法颁行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了解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唐与亚洲国家的友好往来;了解隋唐时期的主要文化和科技成就;了解以下基础知识:

隋唐宗教、唐诗和“古文运动”。

第七编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复习要求:

1、了解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意这一时期朝代的更迭);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后周世宗改革、澶渊之盟、主户与客户、南宋军民抗金斗争、绍兴和议、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宋金对峙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其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中国“三大发明”西传的意义。

2、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成就;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程朱理学、宋词和元曲、《资治通鉴》、书院的兴起。

第八编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

――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复习要求:

1、了解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八旗制度、萨尔浒之战、东林党、摊丁人亩;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影响,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及其缓慢发展的原因,清朝前期同内部分裂势力的斗争。

2、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了解以下基础知识:

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的主要科学成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了解这一时期的世界形势和明清王朝的对外交往;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明朝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中国通史》下册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两次鸦片战争

了解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

了解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了解《资政新篇》、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太平大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征;了解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掌握19世纪中后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近代中国科学家的成就;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洋务派的产生及其指导思想,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第四章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

了解中国边疆危机概况、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了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和概况;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

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了解义和团反帝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和戊戍变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戊戍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六章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

了解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了解帝国主义在辛亥革命中的态度和袁世凯的篡权经过;掌握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反清武装起义;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政策法令措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七章清末民初的文化

了解新史学、詹天佑的爱国思想与科技成就、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第八章中国社会的巨变与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复辟帝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