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261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docx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1、实验目的

进一步熟悉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包的使用方法,为后续实验打好基础。

学习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巧,了解参数对系统瞬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认识典型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特点,及其环节参数与瞬态性能指标关系。

2、实验内容

(1)进一步熟悉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包的使用方法。

(2)进行典型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巧,了解参数对系统瞬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装置

(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软件包。

四、实验原理

1、典型二阶系统

(1)、二阶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

图1-1二阶系统的典型结构

(2)、二阶系统的闭环传函:

其中,

为阻尼比,

为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并且ξ=1/2√KTω=1/T0=√(K/T)

(3)、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当

时,

2)当

时,

3)当

时,

4)

时,

(4)、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动态性能指标:

1)上升时间

2)峰值时间

3)超调量

4)调节时间

5)衰减比n=两个波峰之间的比值。

注:

 

(2)典型三阶系统

R(s)E(s)

 

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S)=

=

其中:

K=K1K2(开环增益),用劳斯判据可得出系统的稳定、临界稳定、不稳定时的开环增益的范围。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1)二阶系统

ξ>1的情况

图一

已知条件:

ξ=2ωn=4K=1T=1/16

由图可知:

c(tp)=1.003c(∞)=1.003

tp=5str=2.2174sts:

测量值为5s计算值为4.732s

图二

已知条件:

ξ=4ωn=4K=1/2T=1/32

由图可知:

c(tp)=1.003c(∞)=1.003

tp=11.625str=4.7808sts:

测量值为11.625s计算值为10.587s

ξ=1的情况

图三

已知条件:

ξ=1ω=1K=1/2T=1/2

由图可知:

c(tp)=1.003c(∞)=1.003

0<ξ<1的情况

图四

已知条件:

ξ=0.2ωn=0.8K=2T=3.125

由图可知:

c(tp)=1.528c(∞)=1.001tp=4.04str=2.273sts=36.65s

理论计算值:

δ%=0.5403tp=4.007str=2.003sts=27.56s

衰减比n:

n=1.528/1.146=1.333

图五

已知条件:

ξ=0.4ωn=0.4K=0.5T=3.125

由图可知:

c(tp)=1.26c(∞)=1.006tp=8.406str=5.335sts=39.93s

理论计算值:

δ%=0.2538tp=8.569str=4.854sts=27.5s

衰减比n:

n=1.26/1.018=1.238

图六

已知条件:

ξ=0.6ωn=0.6K=0.5T=1.389

由图可知:

c(tp)=1.097c(∞)=1.003tp=6.697str=4.503sts=15.032s

理论计算值:

δ%=0.095tp=6.545str=4.657sts=12.222s

衰减比n:

n=1.097/1.015=1.081

图七

已知条件:

ξ=0.8ωn=0.8K=0.5T=0.781

由图可知:

c(tp)=1.017c(∞)=1.003tp=6.651str=5.162sts=9.475s

理论计算值:

δ%=0.015tp=6.545str=4.734sts=6.875s

衰减比n:

n=1.017/1=1.017

ξ=0的情况

图八

已知条件:

ξ=0ω=0K=0T=1

由图可知是一条与横轴重合的直线

(2)三阶系统

令开环传递函数中的T1=1,T2=2,来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

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

特征方程为:

s(s+1)(2s+1)+k=0

2s^3+3s^2+s+k=0

21

3k

0

k

有劳斯判据可知:

系统的稳定范围为:

0

系统临界稳定时:

k=1.5

系统不稳定的范围:

k>1.5

系统稳定状态:

图一

T1=1T2=2K1=0.5K2=1K=K1K2=0.5

由图可知系统振荡几次后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图二

T1=1T2=2K1=0.5K2=2K=K1K2=1

由图可知系统振荡几次后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临界稳定状态:

图三

T1=1T2=2K1=0.5K2=3K=K1K2=1.5

由图可知系统一直在做等幅振荡

系统不稳定:

图四

T1=1T2=2K1=0.5K2=4K=K1K2=2

由图可知系统的幅值一直在增大,是一种不稳定状态。

图五

T1=1T2=2K1=0.5K2=5K=K1K2=2.5

由图可知系统的幅值一直在增大,是一种不稳定状态。

6、误差分析

(1)对二阶系统分析可知,当0<ξ<1时,峰值时间tp和上升时间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接近,误差较小;调节时间ts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有一定的误差,这是因为理论上当曲线在终值的2%以内就可以,但实验中较难取到系统曲线刚好到达2%处的点,所以是以刚好达到终值时的时间作为调节时间,此结果比计算值大些。

(2)从图中取点,会存在一定的人为取点误差,但与实际结果较为接近。

七、思考与讨论

1、在前面二阶系统的原理图中,改变增益K会发生不稳定现象吗?

答:

会,因为改变开环增益K时,ξ将发生变化,可能使ξ的值大于1,从而使系统不稳定。

2、有哪些措施能增加系统的稳定度?

他们对系统的性能还有什么影响?

答:

可以增加比例微分环节或者是测速反馈环节以改变系统的性能。

微分环节:

增加系统的阻尼比ξ,使超调量下降,调节时间也下降,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和自然振荡频率。

比例环节:

是开环增益增大从而减小稳态误差。

测速反馈环节:

降低了开环增益,加大了斜坡信号输入时的稳态误差,不影响自然振荡频率,提高了阻尼比ξ。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二阶系统ts、δ%与ξ、ωn之间的关系。

答:

有已知公式可知其关系为:

超调量

调节时间

4、考虑当二阶振荡环节的阻尼系数ξ<0和ξ<-1时,系统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答:

当ξ<0和ξ<-1时系统特征方程根实部为正数,特征根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系统为不稳定的系统。

8、实验总结与收获

(1)通过本次试验进一步熟悉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包的使用方法,为后续实验打好基础。

(2)学习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巧,了解参数对系统瞬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认识典型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特点,及其环节参数与瞬态性能指标关系。

(3)通过计算分析加深了对二阶系统和三阶系统的稳定性认识,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