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2732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3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docx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手册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临床应用手册

 

本手册内容仅供参考

 

内容简介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注册成立,公司座落在深圳市南山区国家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内,于1995年12月注册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生物工程公司,主要为国内外医疗单位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检测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试剂。

本手册是专门针对新产业可开展的项目作出的临床应用分析,分为十七章分别讲述了性腺、甲状腺功能、产前筛查、肿瘤标志物、糖代谢、骨代谢、肾功能、肝纤维化、肝炎、心血管及心肌标志物、免疫球蛋白、贫血、药物监测、EB病毒、TORCH等各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检测项目,适合临床医生、检验人员等学习参考。

 

第一章性激素

性激素系列项目

人促卵泡生成素(FSH)、人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孕酮(PG)、睾酮(TEST)、雌二醇(E2)、游离雌三醇(FE3)。

各项目的主要作用

1、卵泡刺激激素(FSH):

促进卵胞成熟,分泌雌激素等功能。

2、黄体生成素(LH):

促卵胞内膜发育,促男性性激素产生,促女性黄体细胞产生孕激素。

3、催乳素(PRL):

具多种功能。

与女性的月经紊乱、闭经、不孕不育等有关。

4、孕酮(PG):

由排卵和黄体生成,与排卵关系密切。

胎盘形成后全部来自胎盘。

5、睾酮(TEST):

男性由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维持第二性特征,与FSH协同生精。

促蛋白合成。

女性由肾上腺皮质产生。

6、雌二醇(E2):

作用于生殖器官,备卵子受精,促女性生殖器官、卵胞和第二性特征等。

7、雌三醇(FE3):

是胎儿、胎盘状态的有用指标。

生理作用不大。

生殖激素检测及相关疾病—女性

相关疾病

检测项目

性早熟

FSH、LH、E2、PG

青春期发育延迟

FSH、LH、E2、PG

闭经和不孕症

FSH、LH、PRL、E2、PG

多毛症

FSH、LH、PRL、E2、PG、T

多囊卵巢综合征

FSH、LH、PRL、E2、PG、T

高催乳素血症

PRL

更年期和卵巢衰竭

FSH、LH、E2、PG

生殖激素检测及相关疾病—男性

相关疾病

检测项目

性早熟

FSH、LH、T

青春期发育延迟

FSH、LH、T

性功能减退和不育症

FSH、LH、PRL、T

高催乳素血症

PRL

精子缺乏

FSH、LH、T

乳腺发育过度

T、E2、PRL

女性生理周期中各激素的动态变化过程:

如图

对于实验结果准确性的解读,往往需要参照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对照临床、多个项目结果联合起来判断。

 

第二章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系列项目

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反T3(r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

 

临床意义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所占比例约为80%左右。

该类疾病的发生没有固定的年龄段,在欧美国家约有五千万患者,在我国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诊断方面,除了一些有明显体征的病人,如甲亢的年轻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测的结果是临床诊断中经常需要参考的数据。

它一方面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另一方面由于甲状腺疾病的症状常与其他一些疾病的症状相交迭,因而甲状腺功能检测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医生排除干扰因素。

在人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多种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激素或抗体,如:

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等。

另外,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用来增加全身组织细胞的氧消耗及热量产生;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组织分化,因此对于与代谢、心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都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甲状腺功能常见的模式分析

甲功五项临床常见模式

甲亢

临床价值:

FT3>FT4>T3>T4

T3

FT3

T4

FT4

TSH

T3型甲亢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T4型甲亢

正常

正常

↓或正常

妊娠甲亢

垂体性甲亢(少见)

药物导致甲亢(乙胺碘呋同酮,缺碘)

甲低

临床价值:

FT4=TSH>T4>FT3>T3

T3

FT3

T4

FT4

TSH

新生儿甲低

轻度或部分

中型甲低

↑或正常

↑或正常

垂体性甲低(可能分泌无活性TSH)

正常

正常

低T3综合症(非甲状腺疾病导致,复杂)

正常

正常

正常

低T3低T4综合症(非甲状腺疾病导致,

复杂)

正常

正常

药物导致甲低(乙胺碘呋同酮,碘充足)

正常

↓或正常

↓或正常

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常与甲功五项联合起来检测,多见于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第三章产前筛查

产筛系列项目

AFP甲胎蛋白

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

PAPP-A妊娠相关蛋白A

项目简介

通过简单经济,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某些有先天畸形和遗传性疾病胎儿的高危孕妇,以便进一步诊断。

其中对母血清中特异性标志物筛查的方法进行产前筛查。

通过该项检查,可以筛查出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神经管缺陷畸形儿。

本公司提供AFP、β-HCG、PAPP-A三项对孕妇可进行早期和中期筛查。

AFP是胎儿血清中最常见的球蛋白,其结构和功能类似于白蛋白。

早孕期由卵黄囊产生,晚孕期由胎儿肝脏大量产生。

胎儿上皮完整时,少量的AFP从胎儿排入羊水,非孕妇的血清中可以发现少量的AFP。

孕妇血清中的AFP在早、中孕期逐渐增加,大约在孕28-32周达到稳定期,当胎儿出现开放性神经管缺陷腹壁缺陷时,羊水和母体血清中AFP显著升高。

HCG是母血中最早可测到的胎盘激素,它含有二个肽链:

a链和β链。

a链有种族特异性,β链决定HCG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引起的生物效应。

应用β-HCG链羧基端所特有的AA顺序段制备的抗体,可用来准确测定血中β-HCG水平,且可排除与所有垂体糖蛋白激素的交叉反应,灵敏度又高,尤其是不受血浆中高浓度LH、FSH、TSH的干扰。

临床上β-HCG的定量精确测定可以用来进行早孕诊断。

PAPP-A是由发育的胎盘产生,可通过血清进行测定。

在早孕时孕妇血清中即可测得,其浓度随妊娠的进行而上升,足月时达到高峰,产后2-3天,母血清里则测不出,可能具有免疫抑制保护胎儿免遭排斥作用。

当自然流产、异位妊娠、胎儿生长迟缓、胎死宫中时,母血呈低值。

在孕早期低水平的PAPP-A是筛查唐氏综合症的最好指标,单独检测阳性率可达百分之六十六,假阴性率为百分之五,现已被用作孕早期筛查标志物首选,双胎母血PAPP-A明显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临床意义

在孕早期,建议采用PAPP–A和β-HCG二联法进行筛查,孕中期建议采用β-HCG和AFP二联或PAPP–A和β-HCG和AFP三联法进行筛查。

 

第四章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系列项目

AFP甲胎蛋白

CEA癌胚抗原

CA199糖类抗原199

CA125糖类抗原125

CA153糖类抗原153

CA50糖类抗原50

CA242糖类抗原242

CA724糖类抗原724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YFRA211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

Sangtec-100Sangtec-100蛋白质

SCC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TPA组织多肽抗原

Ferritin铁蛋白

PGⅠ胃蛋白酶原Ⅰ

PGⅡ胃蛋白酶原Ⅱ

 

项目简介

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

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

临床意义

检测项目

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

肝细胞癌

癌胚抗原CEA

结肠、直肠、胰腺、肺、乳腺癌

CA199

胰腺、胃肠、肝癌

CA125

卵巢、子宫内膜癌

CA153

乳腺、卵巢癌

CA242

结肠、直肠、胰腺癌

CA50

胰腺、胃、结肠癌

CA724

胃、卵巢、乳腺、结肠癌

NSE

肺(小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类癌

CYFRA211

肺、宫颈、食管癌

Sangtec-100

黑色素瘤、皮肤癌、脑癌

SCCA

宫颈鳞、肺鳞、头颈部鳞、食管癌

PSA

前列腺癌

F-PSA

前列腺癌

PAP

前列腺癌

TPA

膀胱癌

铁蛋白Ferritin

肝、肺癌

胃蛋白酶原ⅠPGⅠ

胃癌

胃蛋白酶原ⅡPGⅡ:

胃癌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推荐方案

肿瘤类型

肿瘤标志物

AFP、CEA

结肠、直肠、胆道、胰腺

CA199、CEA、Fer、CA242、CA50

睾丸

AFP

CEA、Fer、CA199、CA724、PGⅠ、PGⅡ

食道

CEA、SCCA

CEA、Fer、CA199、NSE、CYFRA211、CA50、SCCA

乳腺

CEA、Fer、CA153

卵巢

CA125、AFP、CEA、CA724、CA50

宫颈

CEA、CA724、SCCA、CA125

子宫

CEA、SCCA、CA125、Fer

前列腺

PSA、F-PSA、PAP

膀胱癌

TPA、CYFRA211

鼻咽

CEA、SCCA

男性肿瘤标志物

AFP、CEA、Fer、CA125、CA199、PSA

女性肿瘤标志物

AFP、CEA、Fer、CA125、CA153、CA199

 

第五章糖代谢

糖代谢系列项目

胰岛素(INSULIN)、C肽(C-PEPTIDE)、胰岛素原(Pro-Insulin)、抗人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65)、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

 

项目简介及其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多发性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实质是胰岛细胞受损而导致的一系列不可逆多系统并发疾病。

胰岛素与C-P是胰岛素原在酶切加工后形成的等摩尔分泌物,胰岛素易被肝脏灭活,而C肽降解较慢,相对而言更能准确反映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在I型糖尿病人群中检出率较高,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I型糖尿病的标志性抗体,II型糖尿病与正常人体内GAD均为阴性;任何一种糖尿病,给予IGF-I都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并通过降低血清GH来改善胰岛素抵抗。

此外,在II型糖尿病病人中,IGF-I能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防止高胰岛素血症,从而提高胰岛素受体的表达。

糖尿病共分4型,其中I、II糖尿病比较常见占95%。

测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以及抗人胰岛素抗体的血清水平,在区分I型和II型糖尿病、诊断胰岛瘤、评价胰岛素功能和胰岛素的抵抗性和指导临床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常用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g葡萄糖或二两馒头,测定餐前空腹和餐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来评价胰岛功能。

血清中C-P与胰岛素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如下:

I型糖尿病人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不能随血糖升高而上升。

常呈无高峰的低平曲线,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测得。

  

II型糖尿病人在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

 

第六章骨代谢

骨代谢系列项目

BGP骨钙素

CT降钙素

PTH血清甲状旁腺素

项目简介

骨钙素(Osteocalcin)又称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BoneG-GlaProtein,BGP),是一种酸性蛋白,含有三个γ羧基谷氨酸侧链,BGP中γ羧基谷氨酸对其生物学特性非常重要,羧化后的BGP才能同Ca2+结合,BGP是骨中最丰富的非胶原骨蛋白之一,普遍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质中,在成人骨中它约占胶原骨蛋白总量的25%,维生素K是合成BGP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合成受1,25(OH)2D3的调节。

骨钙素(Osteocalcin)是骨骼中含量最大的非胶原蛋白,由成骨细胞合成进入血液。

血中半衰期4~5min,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最为敏感、特异的指标。

研究表明血清BGP的浓度变化,对临床研究骨疾病和内分泌代谢性骨病的发病机理﹑研究骨质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降钙素Calcitonin(CT)是Copp等于1962年发现的一种具有降低血钙作用的激素,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它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3500,它具有调节血钙平衡作用,与骨代谢密切相关。

其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

1、调节钙、磷代谢,通过影响骨代谢发挥作用,对胃肠道钙吸收无直接作用。

2、抑制成骨细胞对钙的吸收,加速破骨细胞转变成骨细胞的过程。

3、降低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同时也减少肾小管对钠、钾的重吸收。

4、减少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增加小肠钠、钾、氯和水的分泌。

甲状旁腺素(PTH)是甲状旁腺分泌的多肽、由8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9500,分成PTH-N(1-34),PTH-C(35-84)和PTH-M(44-68)等多个片段。

PTH全分子和PTH-N具有完整的生物活性,其他片段无生物活性,但有免疫活性。

PTH-C在血循环中的清除率较慢(t1/2=20-40min),而PTH及PTH-N的清除率很快(t1/2<20min)。

所以在稳定状态下,PTH-C的血浓度高,因此应用C端抗体测定的血清免疫活性PTH(iPTH)比应用N端抗体测得的PTH-N数值要高,特异性C端抗体的放射免疫活性比特异性N端抗体放射免疫活性能更好地将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病人与正常人区别开来。

临床意义

骨钙素(Osteocalcin)

骨转化率较高的代谢性骨病患者

伴有血浆BGP水平的升高,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相一致。

甲亢患者治疗前后

血浆BGP浓度与血清T3,T4呈正相关。

原发或继发性甲旁亢、甲旁减、转移性骨癌和骨量减少等疾病

BGP均有变化。

降钙素Calcitonin(CT)

A.作为肿瘤标志物(CT):

重度甲亢时

CT降低

甲减病人

CT水平下降

甲状腺髓样癌

CT浓度升高,可达2000-5000ng/L

原发性甲旁亢

CT水平呈异常升高

糖尿病

CT水平降低

甲状腺次全切除后

CT降低

肾衰

CT呈代偿性增高

肺癌

CT浓度升高,可达1342ng/L

局限性小细胞性肺癌

CT浓度升高,其平均值达197ng/L

肺癌的转移

CT水平增高,可比其它诊断提前4-5个月给予提示。

B.作为钙磷代谢(CT)

甲状腺髓样癌

CT明显升高,相当于正常人的650-16000倍

慢性肾功能不全

CT增高

孕妇、儿童因骨骼更新率快

血清CT水平可升高

高胃泌素血症、胰腺炎

激CT分泌增加

原发性甲旁亢、急性高血钙

血中CT水平可骤然升高

绝经期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

CT分泌水平下降

骨质疏松患者

CT水平下降

甲状腺机能减退或甲状腺切除

CT水平下降

重度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CT水平下降

甲状旁腺素(PTH)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旁亢)

PTH异常升高

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血清PTH分泌过多

肾性营养不良

PTH分泌增多

绝经后及老年骨质疏松

PTH分泌过多

Paget氏病:

又称变形性骨炎

PTH分泌增多

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PHP)

血清PTH水平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血钙降低程度呈正比关系。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PTH分泌减少

 

第七章肾功能

肾功能系列项目

β2-MGβ2微球蛋白

H-ALB人尿微量白蛋白

项目简介

β2-MG是一种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11800。

β2-MG是人体白细胞抗原的一个β轻链,为体内所有正常有核细胞能合成的一种低分子蛋白质,正常人β2-MG合成和从细胞膜上释放,体液中含量甚微且相当恒定。

β2-MG因分子量小,可从肾小球滤过,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并完全分解,因而在尿液中含量甚微。

当肿瘤细胞使β2-MG合成增加或因肾脏病变导致排泄减小,血尿β2-MG含量将发生变化。

白蛋白(Albumin,ALB)是血浆主要蛋白,由肝脏产生,正常情况下尿中的含量<10μg/ml,常规定性方法测定尿蛋白为阴性。

ALB能容易地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近曲肾小管几乎全部主动重吸收,在远曲肾小管则很少被吸收,正常情况下可有极微量的ALB排出。

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

了解肾小球滤过率(GFR):

β2-MG在人体内合成较稳定,其代谢仅依赖于肾脏,血清中β2-MG的含量相当恒定,其与GFR有极好的相关性。

肾功能改变早期。

血β2-MG即增高

尿路感染部位的诊断:

下尿道感染。

尿中β2-MG不高

尿路感染部位的诊断:

上尿道感染。

尿中β2-MG排泄升高

肾小球疾病的诊断:

一般肾小球疾病。

血β2-MG将升高

肾小球疾病的诊断:

肾病综合症。

血β2-MG将升高,尿β2-MG也随严重程度而增高

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衰时

血β2-MG增高,尿β2-MG无明显变化

肾功能不全:

肾小管急性坏死

尿β2-MG可明显增加

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患者

血和尿β2-MG均增高。

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当尿蛋白阳性或阴性时

均有尿β2-MG升高

肾脏移植:

测定血、尿β2-MG

作为观测站肾移植后肾功能是否恢复的指标。

人尿微量白蛋白: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

尿白蛋白增加

长期高血压病人或严重高血压病

尿白蛋白升高

某些对肾脏的毒性的药物

使尿中ALB升高

 

第八章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项目

HA透明质酸

PIIIPN-PIII型前胶原

CIVIV型胶原

LN层粘连蛋白

CG甘胆酸

项目简介

PIIIPN-P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

PIIIPN-P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PIIIPN-P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CIV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LN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HA能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甘胆酸(CG)高是因为孕激素作用使胆囊平滑肌松弛引起的胆汁排泄不利。

临床意义

项目

临床意义

HA

1、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

2、可用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LN

1、反映肝纤维化: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

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

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PIIIPN-P

1、PIIIPN-P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IIIPN-P也升高。

持续PIIIPN-P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IIIPN-P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

2、血清PIIIPN-P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IIIPN-P不一定增高

CIV

1、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CIV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CIV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CIV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CG

肝胆酸升高对孕妇影响不大,但对胎儿影响很大,严重的可以引起胎儿宫内缺氧造成胎儿死亡。

 

第九章肝炎

肝炎系列项目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乙肝病毒e抗体

HCVIgG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

项目简介

HBV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

HBsAg实际上就是一项肝炎病毒的外壳部分。

在血清中查到它的时候,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含有病毒颗粒,因此并不能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以及传染性强弱、预后等问题。

目前血清HBsAg阳性仅仅作为HBV感染的标志。

HBsAb是乙肝表面抗体的英文缩写,又称抗-HBs,是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中,唯一具有保护性的抗体。

HBsAb是由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刺激或乙肝疫苗注射后,经过6~23周免疫产生。

常见于急性乙肝恢复期、HBV既往感染者、乙肝疫苗注射后。

在HBsAg消失前后或其后1~2个月出现,可以持续4~5年。

HBcAb是乙肝核心抗体的英文缩写,也叫抗-HBc,它和HBcAg是一对相对应的抗原抗体系统。

在急性HBV感染中,HBcAb的产生通常在HBsAg出现后3~5周。

此时,HBsAg已经消失,HBsAb尚未阳转。

HBcAb的检出反映乙肝病毒在复制,无保护作用,不能中和乙肝核心抗原。

HBeAg是乙肝病毒中含有的一种可溶性蛋白,一般仅见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患者,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标志之一。

HBeAg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很强。

而hbeag阳性一般会与HBsAg阳性和HBcAb阳性相结合,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乙肝大三阳,或者HBeAg阳性和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