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2851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docx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

【围术期药物的相互作用】

  最近在新西兰一所大学教学医院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在入院的1025名手术病人

中,有47%在围术期使用过各种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药物。

这些药物共有 286种,平均每人使用9.38种药物,使用数量从l~47种。

在围术期如此大量的使用各种不同种类的药物,加上麻醉及术中辅助治疗用药,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也许对病人有益,但其潜在的危险性更值得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和机制】

  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给予2种以上的药物时,由于药物的相互影响,以致使药物的效应得以加强或减弱,毒性加大或减少,这种改变称为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体外2种以上药物由于配伍不当,也可使药物失效,甚至使毒性增加,这种情况称之为药物的物理或化学的配伍禁忌。

围术期可以利用药物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或联合给药减少毒性反应,然而更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相互作用使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加重,甚至出现严重毒性反应。

特别是围术期病理情况复杂,并存在麻醉和手术等因素的干扰,常使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反常现象判断困难,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有资料报道,临床上联合用药5种以下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接近单一用药;当联用5种以上药物时,发生率则大大提高。

  药物相互作用按其效应是增强还是减弱可以分为协同和拮抗作用两个方面。

  

  协同作用:

  例如镇痛药能够被血清白蛋白所结合而使其疗效降低,而胆碱则能解除这种结合,两药并用其镇痛作用即可增强。

这类协同作用的出现是由于2种药物竞争次要受体(血清白蛋白)的结果。

  协同作用可以分为“相加”和“增强”作用2种。

两药并用疗效相当于两药总和的,称为相加作用;如果大于相加作用则称为增强作用。

例如:

5-羟色胺与肾上腺素并用为增强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并用则仅为相加作用。

敏感化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又称敏感化现象。

  拮抗作用:

  2种或2种以上药物合用后所引起的药效降低现象,称为拮抗作用。

产生拮抗作用的机制可以是药动学方面的,如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的影响而使药效降低;亦可以是药效学机制,主要通过药物与受体作用而使药效降低。

拮抗作用有4种形式。

  ①对消性粘抗:

即2种药物结合成1种无作用的化合物。

如钙离子与枸橼酸钠结合而拮抗其凝血作用。

含巯基的药物与汞、砷等离子结合成无毒性的化合物而排出体外,故有此类作用的药物可用作解毒剂。

  ②独立性拮抗:

即2种药物具有独立的对抗作用。

  ③竞争性粘抗:

2种药物在共同的作用部位或受体上拮抗,亦即2种药物直接竞争受体。

如纳洛酮能与吗啡类镇痛药竞争同一类受体,用吗啡、哌替啶或芬太尼后出现的呼吸抑制、过分镇静等均可用纳洛酮进行拮抗。

如果2种药物在受体上竞争性拮抗(占位性竞争),则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即浓度高或亲和力强的药物能取代浓度低或亲和力弱的药物。

例如筒箭毒占据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酸胆碱受体,形成无活性的复合体后,不再触发去极化,因此再注入琥珀胆碱则作用减弱或不起作用。

  ④非竞争性粘抗:

2种药物与受体的不同部位相结合,因此任何一个存在,不排除另一个的结合,但当拮抗物存在时,作用物就失去作用。

这种拮抗现象不能被增加作用物的剂量所逆转。

例如苯氧苄胺与肾上腺素能。

受体结合后,受体性质产生改变,不再接受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一、体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是药物联用时由于制剂不合理,发生直接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药物改变,即一般所称的化学配伍禁忌或物理配伍禁忌。

发生配伍禁忌的主要情况有:

  1.药物间的酸碱度(PH值)不同:

PH值增高时,儿茶酚胺类、吩噻嗪类、毒毛花苷K等的作用失效或减弱;PH值降低时,巴比妥类及氨茶碱的作用失效或减弱。

硫喷妥钠为碱性溶液,当与琥珀胆碱、氯胺酮、泮库溴铵、哌替啶、麻黄碱、吗啡及吩噻嗪类合用时会出现沉淀,使药物失效。

  2.阳离子活性药物与阴离子活性药物的配伍所致:

含电解质、氨基酸或乳剂的药物,一般不宜加入其他药物,以避免电解质平衡紊乱影响其他药物的分布吸收。

肝素的强酸基团可中和碱性的箭毒分子,所以应用了大量的肝素液后,会出现拮抗右旋筒箭毒的现象。

  3、药物的溶解度和血浆渗透压改变 由于过度稀释影响助溶剂或稳定剂而改变药物的溶解卜度,导致药物分解或析出沉淀。

输血时血液中不宜加入其他药物,特别要禁止右旋糖苷或其他血浆代用品相混合,因为后者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

另外,当血液与高张性的甘露醇相混合时,红细胞会发生皱缩,引起输血反应。

  4、氧化或还原作用:

亚硝酸盐或重金属离子可使氯丙嗪等多种药物发生氧化反应而失效。

  围术期输液过程中一般不提倡加入药物,尤其不宜加入多种药物。

如需要联合用药,最好经另一输液管道。

为减少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还应注意:

①2种药物混合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到输液瓶中;待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改变再加入另一种药物。

②2种浓度不同的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药液到输液瓶中,后加浓度低的药物,以减少发生反应的速度。

③有色药液应最后加入输液中,以避免输液瓶中有细小沉淀不易被发现。

④配伍的药液,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快使用,以减少药物相互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

  二、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药动学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4个环节。

在这4个环节上均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即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在体内过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另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进而改变其作用强度。

  1、药物在吸收部位的相互作用:

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同时口服几种药物时,在胃肠道即能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率和吸收速度,降低疗效,甚至对机体产生危害。

由于围术期一般经非肠道给药,所以临床麻醉中遇到药物在胃肠道相互作用的情况不多。

  2、药物分布的相互作用:

药物合用后,其转运过程中在分布环节上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相互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改变药物在与受体结合部位离子型药物的比例,或者改变药物在肝组织的血流量,从而影响药物的消除。

  

  3.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药物代谢是受3种酶系作用,分别是微粒体酶系、非微粒体酶系和肠道菌丛酶系。

以下重点述及与围术期药物代谢关系密切的前2种酶系统。

  

(1)微粒体酶系:

大多数脂溶性药物在肝内代谢,主要是由肝细胞微粒体内质网的药物代谢酶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方式使药物发生结构上的改变,由此产生药物的相互作用有。

  ①首关作用:

药物经肠吸收后,经门脉循环入肝,再分布到全身,一些高亲脂性的药物在通过肠壁及肝脏“首关作用”期间相互作用可以抑制肝脏的药物代谢酶而改变“首关作用”的代谢程度。

例如长期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的人,当使用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如酪胺、麻黄碱或左旋多巴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此现象可用酶的抑制而使“首关作用”通过的药物代谢率降低来解释。

  ②酶促作用:

有些药物能增加肝微粒体酶合成,增加酶的活性,从而使许多联用的治疗药物的转化大大加快,血药浓度下降,药效减弱。

发生酶促作用时肝细胞内质网数量增加,细胞色素P450酶也增加。

药物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由P450酶催化,现已知值在动物体内存在有互扣种的P450酶。

酶促作用的程度取决于药物及其剂量,发生酶促作用可能需要数日或数周时间,最大作用可能在2~3周后。

因此,有酶促作用的药物相互作用开始和停止都是滞后的。

围术期常用药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P450酶强诱导剂有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以及酒制中药等。

酶促作用对麻醉药的代谢影响颇大。

如利福平可引起致命性的氟烷性肝炎。

给健康自愿者口服利福平5天后再服用咪达唑仑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减少96%。

长期使用异烟肼的病人,异氟烷和恩氟烷的代谢可产生高浓度的氟离子(F—)③酶抑作用:

肝脏药物代谢P450酶的活性能被某些药物抑制,从而使另一种药物的代谢减少,因而作用增强或延长。

可产生酶抑制的药物有抗生素类(如氯霉素、红霉素和异烟肼)、选择性的5-羟色胺摄取抑制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钙拮抗药、H2受体阻断药以及麻醉药如丙泊酚、哌替啶和吗啡等。

如西咪替丁可抑制华法林、地西泮、氯氮草、苯妥英钠、氨茶碱、卡马西平和泼尼松龙的代谢。

酶抑制作用的临床意义取决于药物血清浓度升高的水平,如果血药浓度尚在治疗范围内,此相互作用可能是有益的;相反,如果血药浓度达到毒性范围,就会变成不良相互作用。

异烟肼、红霉素及维拉帕米都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

药物酶抑制作用的产生比酶促作用快。

   有些具有酶促作用的药物本身是由肝微粒体酶代谢,而在反复应用过程中可能诱导肝微粒体酶的增加,从而加速自身的代谢速率,导致药效减弱。

这种现象称为自身诱导现象。

能够形成自身诱导现象的药物有巴比妥类、导眠能、甲丙氨酯、苯妥英钠,吸烟也可有酶促作用。

吸烟者对镇痛新的代谢比较快,也可使抗焦虑药地西泮的血药浓度和作用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相互作用一般在给药时比较容易想到,但在停药时往往容易忽略,因而出现不良反应。

例如当与药酶诱导剂合用时可能需增加受影响药物的剂量,而当停用药酶诱导剂后如不适当减少受影响药物的剂量,药酶活性恢复正常时,可能发生药物的过量反应。

  

   

(2)非微粒体酶系:

药物除了被肝微粒体酶代谢以外,也可被肝内和肝外的非微粒体酶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方式所代谢。

   围术期用药相关的有:

  ①单胺氧化酶,广泛存在干线粒体,其功能为促进单胺类物质的灭活。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如味哺吐酮、异烟肼等可抑制此酶,结果使单胺类药物的灭活受阻碍,活性增强。

例如,肾上腺素类升压药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苯丙胺、多巴胺等均为单胺类药物,若与MAOI联用(或停药<2周),则单胺类药物代谢减少、作用增强,可使血管强烈收缩,发生严重头痛、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②胆碱酯酶,琥珀胆碱在组织中迅速被胆碱酯酶水解为琥珀酰胆碱,再进一步水解为琥珀酸与胆碱。

如病人长期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加兰他敏、毒扁豆碱,或服用大量抗代谢药、抗肿瘤药,其血浆内胆碱酯酶活性下降,此时如联用琥珀胆碱,则其药效延长。

普鲁卡因与琥珀胆碱在体内均由胆碱酯酶水解代谢,如两药联用则可能相互竞争该酶,从而影响琥珀胆碱的分解,使其呼吸抑制作用加强,故应慎用。

  4.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

除了吸入麻醉药,大多数药物在尿及胆汁中排出。

肾脏是排泄药物的主要器官,肾小管细胞具有重吸收药物的主动和被动转运系统。

干扰肾小管内尿液的酸碱度、主动转运系统和肾血流的药物可影响其他药物的排泄,从而改变治疗药物的浓度。

  

(1)改变尿液的PH:

排入肾小管腔内的药物,可以通过被动扩散方式被肾小管重吸收,这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

解离的药物脂溶性低,通过肾小管细胞膜的能力差,较少地被肾小管再吸收,因而从尿中排泄较多。

药物的解离度与它们所处环境的pH值有密切关系。

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小,重吸收增加,尿中排泄量减少。

如巴比妥类、保泰松、磺胺类药、香豆素类、对氨基水杨酸、链霉素等药物在碱性尿中排泄量增加,而吗啡、可待因、哌替啶、抗组胺药、氨茶碱、奎尼丁等药物在酸性尿中排泄量增加。

  

(2)干扰药物从肾小管分泌:

即改变肾小管主动分泌。

从肾小管排泄的酸性药物和碱性药物各有一特殊转运系统,药物有可能在2种专一转运系统上发生相互竞争。

2种酸性药物或2种碱性药物联用,它们分别竞争同一转运系统,使其中1种治疗药不能被分泌到肾小管腔,减少该药的排泄。

例如,丙磺舒竞争性地占据酸性转运系统,使头抱菌素类、吲哚美辛、青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药物的肾排泄减少,血药浓度提高,某些药物可出现毒性;阿司匹林减少甲氨喋呤的排泄,使甲氨喋呤的血药浓度提高,可产生严重的毒性。

  三、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指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改变后者的药理效应,但对该药的血液药物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这种类型的药物相互作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高,掌握其作用机制对围术期联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1.相加或协同作用:

  合用的2种药物对同一部位或受体起作用,从而出现药效的相加作用。

如阿托品与吩噻嗪类、H1抗组胺药或三环类抗忧郁药合用,这些具有抗胆碱作用的药物合用时,常引起胆碱能神经功能的低下;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以及一些抗结核药在术中与肌松药或硫酸镁联用时,可能会出现肌松作用增强,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肌的功能恢复延长;同时静注维拉帕米及α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由于两药的药效学相互作用,可产生严重的心动过缓,尤其对于有心衰体征的病人。

氨基甙类抗生素与利尿酸、味塞米联用增加耳毒性等也都属于药效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时合用的2种药物作用于不同部位或受体,由此可产生药物的协同作用。

例如,哌替啶的镇静作用可清除病人手术前紧张、恐惧情绪或减少麻醉药用量。

若与氯丙嗪组成冬眠合剂,就可显著增强哌替啶的镇静作用,但是一些副作用如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也同时被增强,尤其是当静注速度稍快时,可发生严重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吩噻嗪类药如氯丙嗪、异丙嗪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如与抗高血压药合用(包括MAOI),不仅镇静作用增强,还能增强降压效应。

  2.拮抗作用:

如吗啡受体拮抗药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类似,与吗啡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当吗啡类镇痛药过量时即可发挥其拮抗作用,从而使吗啡类镇痛药的药效减少;NSAID类镇痛药可减弱多种抗高血压药物包括9受体阻断药降压效果;新斯的明逆转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也是由于药物间抬抗作用的结果。

  3.敏感化现象:

药效学方面的相巨作用还表现在联用的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例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之间有相加性抑制作用,硝西泮单独用药过量极少发生死亡,但是若与乙醇或巴比妥类井用,却大大提高了死亡率;一些吸人麻醉药如氟烷、甲氧氟烷等也可使心肌敏感性提高,如果在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情况下,都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强心药、抗高血压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及利尿药等均能影响心脏排出量和血流分布,因而可能改变包括它们自身在内的心血管神经末梢功能的药物,可使这一系统的药物效应改变;抗高血压药胍乙啶使受体部位发生“去神经敏感化”现象,从而使具有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加压作用增强。

三环类抗抑郁药亦有这种增压效应,可使抗高血压药失效;MAOI与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发生高血压危象;其他如高钙血症可提高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低钾血症增加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索他洛尔、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产生心室节律紊乱的危险性等。

【围术期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强心类药

  

  1.强心苷类:

  包括地高辛、毛花C和毒毛花苷K。

洋地黄化的病人并用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药和麻黄碱时,易引起心律失常,故在应用强心苷期间及停用7天内,应慎用上述药物;与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和胍乙啶陡合用,可增强迷走神经活动而减慢心率,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还可诱发异位心律;与拟胆碱药、琥珀胆碱合用,也易产生心律失常。

普萘洛尔可用于防治洋地黄类药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可加重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而引起心动过缓。

  洋地黄化的病人忌用普鲁卡因,以免引起洋地黄类中毒;与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合用时能使洋地黄类药血浓度升高l~2倍,故两药合用时应适当减少该药物用量;低钾、低镁及酸碱平衡紊乱者可使心肌对本品的敏感性增强,易诱发中毒;与肝微粒体酶诱导剂如保泰松、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同用,可使洋地黄毒苷在肝脏的代谢加快,疗效减弱;苯妥英钠还可与洋地黄毒苷竞争受体结合部位而降低强心作用,可用于洋地黄类药中毒的救治。

禁与钙注射剂合用。

  2.非强心苷类:

  

  

(1)多巴酚丁胺:

与全麻药尤其是环丙烷或氟烷等合用,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该药物的强心作用,应避免合用;本品能降低血钾水平,与利尿药特别是呋噻米合用,应注意补钾;不能与碱性药物或氧化剂等配伍。

  

(2)米力农:

与利尿药合用,须注意血钾水平;与地高辛合用不改变地高辛的血浓度,但要注意预防洋地黄中毒。

  二、抗心律失常药

  1.抑制钠内流类药:

  

(1)奎尼丁:

可增强地高辛、维拉帕米、β受体阻断药、神经肌肉阻滞药(尤其是筒箭毒碱、琥珀胆碱)以及抗胆碱药的药效;减弱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多巴胺)与拟胆碱能药的效能;药酶诱导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扑米酮及利福平)可使该药在肝内代谢加速,降低其血药浓度;与抗凝血药合用时可使两药互相影响,应注意调整两药剂量。

  

(2)普罗帕酮:

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维拉帕米、普萘洛尔等合用可加重心脏不良反应;可增强抗高血压药的作用;与地高辛和华法林合用,可增加它们的血浓度,并引起相应的并发症;与局麻药合用能增加该药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3)利多卡因:

增强吸人全麻药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及普萘洛尔)的作用;与苯妥英钠同时静注,可引起窦房停顿;与肌松药、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能加强它们的肌肉松弛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合用,可使肝血流量增加而增加本药的清除率;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用则可降低肝血流量而减少该药的清除。

  

   2.β受体阻断药:

   目前一般认为,β受体阻断药有利于维持围术期心肌氧供需的平衡,可预防一些不良刺激引起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围术期突然停药可增加术中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甚至可发生猝死。

此类药物的治疗应当持续到手术的当天。

   

(1)艾司洛尔:

慎与地高辛、吗啡、琥珀胆碱及华法林合用。

   

(2)普萘洛尔:

使用普萘洛尔的病人术前一般不停药。

术中与吸入麻醉药合用时应注意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加强,必要时应使用多巴胺或阿托品处理;与MAOI如巴吉林合用可致严重的低血压;与洋地黄同用可致房室传导阻滞;与胰岛素合用加重低血糖反应。

   3.延长动作电位类药:

   (l)胺碘酮:

增加地高辛、奎尼丁。

普鲁卡因肢和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加重其不良反应;MAOI可使本药代谢降低;与普罗帕酮、丙毗胺、利多卡因、β受体阻断药及钙拮抗药等同用,可增加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2)溴苄胺:

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钙离子有拮抗作用,不宜同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对抗本药的血管扩张作用;可增加洋地黄的毒性。

   三、抗高血压药

   为避免术中血压的剧烈波动,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人一般不主张术前停药,但需要注意这些药物与术中麻醉用药及其他可能用到的心血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对病人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对术前使用MAOI(为抗抑郁类药,但有时也被用作降压药,如巴吉林等)的病人,一般须停药2周以上才能实施麻醉和手术。

   1.钙拮抗药:

   此类药具有扩张阻力血管和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术中易致不同程度的低血压。

可影响房室结的传导功能,可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降低吸入麻醉药的MAC,并可增加局部麻醉药的心血管毒性。

  

(1)维拉帕米:

与氟烷、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或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应用时,可导致心血管抑制的协同效应。

必要时可使用氯化钙或异丙肾上腺素处理;与肾上腺素二β受体激动药、咖啡因、茶碱等合用,可拮抗本品对钙离子内流的阻滞作用;与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合用,可提高它们的血药浓度;与西咪替丁等H2受体阻断药合用,可提高本品的血药浓度,增强抗高血压作用,并增加其对骨骼肌的松弛作用。

不能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盐溶液)配伍,否则可引起沉淀。

  

(2)地尔硫卓:

与硝酸酯类或硝苯地平合用,能提高对心绞痛的疗效,但有时不良反应也会增加,合用时应减少各自的用药剂量;与普蒂洛尔合用,对阵发性室上速疗效好,且安全。

可抑制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在肝代谢,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增加,合用时应降低后者用量。

禁止与丹曲林合用,否则有室颤的危险。

  (3)硝苯地平:

在氟烷或芬太尼、潘库溴铵的麻醉中对心脏有负性肌力作用,可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

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可引起心功能抑制,使心衰、严重低血压发生机会增多;与α受体阻断药、抗精神病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或西咪替丁合用可增强降压作用,须注意监护与调整各药的用量;与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同用,可增强抗心绞痛作用。

  

   2.交感神经末梢抑制类药:

   

(1)利血平:

可透过血-脑屏障,增强巴比妥类、全麻药、镇痛药及拟胆碱药的作用,使用吸入麻醉药时常须减少 MAC20%~30%。

可致病人术中血压不稳,与胍乙啶合用或同时行椎管内麻醉者,血压下降较严重,可考虑分次使用小剂量的甲氧胺;与强心苷类同用,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与普萘洛尔合用易产生心动过缓及心肌收缩力减弱;不宜与MAOI同用。

使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拟交感胺药可产生增敏现象,血压突升,而且可延长它们的作用时间。

   

(2)胍乙啶:

使用此药者术中应防止血压的剧烈波动,椎管内麻醉易致血压过低,而合用氯胺酮、潘库溴铵等易出现血压过高,所以最好在麻醉前2周停用。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类药:

  此类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使用该类药物的病人,由于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机制丧失,因此围术期血压的维持有赖于其本身的血容量状况。

周围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病人因血管扩张,可出现血容量的相对不足,术中易发生低血压,所以围术期应特别注意血容量的维持。

对较严重低血压,应使用适量的血管收缩药。

   4.中枢类抗高血压药:

此类药为α受体激动药,它可减少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预防围术期不良刺激导致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和寒颤。

该类药物的另外一特性是具有镇静与镇痛的功能,这也可抑制术后的一些代谢方面的应激反应。

对长期使用α受体激动药的病人,目前不主张术前突然停药,否则可引起围术期严重的高血压。

头痛、焦虑、恶心或呕吐,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1)甲基多巴:

术前使用过本药者,麻醉期间可能发生代偿性的低血压,并可加强地西泮、肌松药或巴比妥类药的呼吸抑制作用。

与MAOI如巴吉林等合用可致高血压危象;与三环类抗抑郁药联用有发生昏迷的报道。

   

(2)可乐定:

麻醉前使用本药可减缓阿片类镇痛药的半衰期,明显减少术中芬太尼或吗啡的用量,有报道它可使阿芬太尼半衰期的血药浓度升高60%;可增强氯胺酮的麻醉作用, 并减少其不良反应;可加强多巴酚丁胺和麻黄碱的升压作用,但却减弱多巴胺的升压作用;可增强洋地黄类药的房室阻滞作用。

   5.其他血管扩张药:

  

(1)硝酸甘油:

与肾上腺β受体阻断药如艾司洛尔合用,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降低心肌耗氧量,既有协同作用,又可互补缺点。

但两者均有降压作用,应注意减量;与多巴酚丁胺并用,对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充血性心衰及心律失常有良好的疗效,副作用小。

舌下含化可迅速消除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并可拮抗吗啡引起的平滑肌痉挛。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并用时,可增强低血压作用。

  

(2)硝普钠:

与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合用,可使心排血量增多而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与可乐定或甲基多巴合用易致血压急剧下降。

本药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任何药物混合使用。

  (3)酚妥拉明:

与强心苷同用不良反应呈相加作用;与胍乙啶合用,可使直立性低血压或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增高。

除去甲肾上腺素以外,本药不可与任何药物配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