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306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docx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

网络教育的利与弊

近代以来,学校校园围墙内的教育几乎成了正规教育的唯一代表,教室课堂讲授几乎成了正规教学的唯一形式。

网络教育的兴起则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网络教育以其举世瞩目的进展和成就赢得各国教育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表现,远程教育是一种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进行教育的形式。

我们认为迄今为止,远程教育经历了三代历程:

传统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

传统的远程教育首指函授、刊授教育。

最早的函授教育起源于1840年的英国,当时英国速记法发明人伊萨克.皮特曼通过邮寄方式教速记,教育界一般就认为这便是世界函授教育的开端。

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起步于本世纪60年代,在近二十多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教育中充分利用而演绎出来的现代远程教育,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

纵观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史,美国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大幅度地采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各类学校大量购置电化教育设备,网上大学蓬勃兴起,某些高校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

如斯但福大学与微软、康柏计算机公司合作开设了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的网络教育课程;华盛顿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都纷纷提供了网络学习课程;一些新闻媒体如《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也在网上建立学历教育机构。

现有350多所大学和学院提供通过函授和在线因特网教育的远程学习学位,其中包括78个博士学位点、100个MBA点、300个硕士学位点和300个学士学位点。

1999年美国大约有100万学生通过网络教学接受远程高等教育。

目前美国通过网络教学获得高等教育学位的学生大约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的8%。

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到2002年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

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相关学习内容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3)学习信息的广泛性:

网络教育同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课堂等;可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可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

4)评价的及时性:

在传统的远距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网络教育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5)对于管理者而言:

网络环境下管理者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学习者的过程管理,真正实现个性化管理。

管理者还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来共同丰富网络学习资源,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支撑平台。

6)特别是对于那些挤在升学路上的中学生而言,优势更为明显。

通过网络的开放性,使那些无缘进入名校的中学生有机会聆听名校名师辅导;它具有上课时间和地点灵活方便的优势,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充电加油;同时,网校还可通过更大范围内整合师资力量、优化课件设计以及借助网络的互动性,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的课程的个性化要求,最终达到为“一个学生随身配置一套名师名导”的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尤其严重,而普及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报告称,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渗透和应用,网上教育将成为我国一种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一同构成多元的教育手段体系。

然而,然而中国的网络教育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普及,网络教育相对于其他的互联网产品,远远比不上。

原因:

1.网民的意识上跟不上。

中国网民,把上网是一种消遣,上网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聊天、游戏,看电影、看新闻等,购物的先锋网站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才让网民形成网上购物的习惯。

就目前而言,没有多少网民会主动上网进行学习一门课程来充电自己。

许多老师家长都是这样告诫孩子“少上网、多学习”,从这个语言习惯上,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心中认为上网就是消遣,网络教育还没有真正走入人们的视线。

据调查,2000年初,学生占上网人数的21%,他们上网又是做什么呢?

《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人关注卫生保健信息。

可见,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

另有美国儿童有线电视广播公司的调查表明:

在美国67%的儿童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65%是玩游戏,49%是聊天或使用BBS,48%的儿童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和创造性的活动,46%的儿童下载网上资料。

数据表明,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工作和创造性的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从本来就紧张的教育经费中抽出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辟建了校园网,难道只是让学生知道上网就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收发E-mail吗?

显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与网络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

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2、网络教育技术跟不上。

目前从整个网络教育行业而言,还没有革命性的技术支持,很多网络教育产品都是直接的视频点播,好一点就是加上文字报道、点评,并没有形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没有独特性。

而且许多视频限制很多,几乎是每一个网络教育产品还要安装一个播放器,速度不够流畅。

从内容上说,也没有考虑到网民的习惯,几乎所有的网络教育产品都是课堂教学的视频化,试想一下,我们在课堂上课面对活生生的老师都是觉得很无聊枯燥,现在面对一个小小的影像,那是多么的枯燥。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网络教育产品的内容没有独特性,是一个很大的瓶颈。

前一阵,某网友报了一个网上考研辅导班,价格200元一门,可是随后不久,他竟然在迅雷上可以下载这个课程的全部视频,一模一样,真是大跌眼镜。

用户看中的网络教育,就是名师效应,比如考研的李永新、陈文灯等等,但是这些名师的视频网上到处都有人在卖,甚至可以免费下载。

于是乎,网络教育失去了核心的竞争力。

3.网络教育的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网络教育大部分在职业培训上,如会计、司法等,少部分在语言培训上,而在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中小学生教育(K12)上,很少涉及。

究其原因,除了中小学生上网的时间限制性之外,归根到底还是网络教育目前还没有能作出独特的产品,让中小学生在正常上课之余,还能巩固课堂知识和开拓视野。

4.支付手段跟不上。

目前许多网站大多是采取银行汇款和支付宝,进行买虚拟币来购买课程。

其中最原始的银行汇款还占很大部分,这样一来,对网民产生了信任的压力;有一些网站有支付宝的接口,实行担保交易,“淘宝购物,支付宝安全”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支付宝移植到网络教育这一块,网民对它的信任度心里打了折扣,很多网民还是没有用支付宝来购买虚拟的课程的习惯。

5、教育减少了动手写字练习的机会,所以比传统教育要花多一点时间。

6、计算机表现能力有限的学生和老师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教学等等。

在网络教育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必将显示出更强大的优势,当然我们也不要忽视它的负面影响。

为使迈向21世纪的网络教育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审视网络教育,并防患于未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网络教育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那么,网络教育的明天必将是阳光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