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362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选讲及解析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压轴题选讲

一选择题

1.某企业今年1月份产值为x万元,2月份比1月份减少了10%,3月份比2月份增加了15%,则3月份的产值用代数式表示为()

A.(1﹣10%+15%)x万元B.(1+10%﹣15%)x万元

C.(x﹣10%)(x+15%)万元D.(1﹣10%)(1+15%)x万元

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为(  )

A.﹣2aB.2aC.2bD.﹣2b

3.如图,已知点A是射线BE上一点,过A作CA⊥BE交射线BF于点C,AD⊥BF交射线BF于点D,给出下列结论:

①∠1是∠B的余角;②图中互余的角共有3对;③∠1的补角只有∠ACF;④与∠ADB互补的角共有3个.则上述结论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是由一副三角尺拼成的图案,它们有公共顶点O,且有一部分重叠,已知∠BOD=40°,则∠AOC的度数是()A.40°B.120°C.140°D.150°

二填空题

1.如图,线段AB=8,C是AB的中点,点D在直线CB上,DB=1.5,则线段CD的长等于  .

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1,现将点A沿x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1,第二次将点A1,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2,第三次将点A2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3,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n次移动到点An,如果点An与原点的距离等于19,那么n的值是  .

3.如图所示,甲乙两人沿着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按A→B→C→D→A…的方向行走,甲从A点以60m/min的速度,乙从B点以69m/min的速度行走,两人同时出发,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用了____________.

4.将一些相同的“○”按如图所示的规律依次摆放,观察每个“龟图”中的“○”的个数,若第n个“龟图”中有245个“○”,则n=______________.

5.如图,长方形ABCD中,AB=6,第一次平移长方形ABCD沿AB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1B1C1D1,第2次平移将长方形A1B1C1D1沿A1B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2B2C2D2…,第n次平移将长方形An﹣1Bn﹣1Cn﹣1Dn﹣1沿An﹣1Bn﹣1的方向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nBnCnDn(n>2),若ABn的长度为56,则n= .

三、解答题

1.如图,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点C在线段AM上,点D在线段BM上,点C、点D分别从点M、点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

(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2AC,直接填空:

AM=

AB;

(3)在

(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

的值.

2.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

(1)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2)问多少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40个单位?

若此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

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甲、乙两地相距720km,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慢车先行驶1小时后,快车才开始行驶.已知快车的速度是120km/h,慢车的速度是80km/h,快车到达乙地后,停留了20min,由于有新的任务,于是立即按原速返回甲地.在快车从甲地出发到回到甲地的整个程中,与慢车相遇了两次,这两次相遇时间间隔是多少?

4.

(1)如图1,若CO⊥AB,垂足为O,OE、OF分别平分∠AOC与∠BOC.求∠EOF的度数;

(2)如图2,若∠AOC=∠BOD=80°,OE、OF分别平分∠AOD与∠BOC.求∠EOF的度数;

(3)若∠AOC=∠BOD=α,将∠BOD绕点O旋转,使得射线OC与射线OD的夹角为β,OE、OF分别平分∠AOD与∠BOC.若α+β≤180°,α>β,则∠EOC=  .(用含α与β的代数式表示)

5.如图,已知∠AOB=90°,以O为顶点、OB为一边画∠BOC,然后再分别画出∠AOC与∠BOC的平分线OM、ON.

(1)在图1中,射线OC在∠AOB的内部.

①若锐角∠BOC=30°,则∠MON=45°;

②若锐角∠BOC=n°,则∠MON=45°.

(2)在图2中,射线OC在∠AOB的外部,且∠BOC为任意锐角,求∠MON的度数.

(3)在

(2)中,“∠BOC为任意锐角”改为“∠BOC为任意钝角”,其余条件不变,(图3),求∠MON的度数.

6.如图,∠AOB=120°,射线OC从OA开始,绕点O逆时针旋转,旋转的速度为每分钟20°;射线OD从OB开始,绕点O逆时针旋转,旋转的速度为每分钟5°,OC和OD同时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0≤t≤15).

(1)当t为何值时,射线OC与OD重合;

(2)当t为何值时,射线OC⊥OD;

(3)试探索:

在射线OC与OD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刻,使得射线OC,OB与OD中的某一条射线是另两条射线所夹角的角平分线?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题意的t的取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如图,∠AOB的边OA上有一动点P,从距离O点18cm的点M处出发,沿线段MO,射线OB运动,速度为2cm/s;动点Q从点O出发,沿射线OB运动,速度为1cm/s.P、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是t(s).

(1)当点P在MO上运动时,PO=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P在MO上运动时,t为何值,能使OP=OQ?

(3)若点Q运动到距离O点16cm的点N处停止,在点Q停止运动前,点P能否追上点Q?

如果能,求出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出理由.

8.如图,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含有30゜、60゜的三角板如图放置,PA、PB与直线MN重合,且三角板PAC,三角板PBD均可以绕点P逆时针旋转.

(1)试说明:

∠DPC=90゜;

(2)如图,若三角板PAC的边PA从PN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PF平分∠APD,PE平分∠CPD,求∠EPF;

(3)如图,若三角板PAC的边PA从PN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为3゜/秒,同时三角板PBD的边PB从PM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为2゜/秒,在两个三角板旋转过程中(PC转到与PM重合时,两三角板都停止转动).设两个三角板旋转时间为t秒,则∠BPN=__________,∠CPD=________(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并化简);以下两个结论:

为定值;②∠BPN+∠CPD为定值,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对应序号).

压轴题选讲解析

一选择题

1.某企业今年1月份产值为x万元,2月份比1月份减少了10%,3月份比2月份增加了15%,则3月份的产值用代数式表示为()

A.(1﹣10%+15%)x万元B.(1+10%﹣15%)x万元

C.(x﹣10%)(x+15%)万元D.(1﹣10%)(1+15%)x万元

【考点】列代数式.

【分析】根据3月份、1月份与2月份的产值的百分比的关系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

3月份的产值为:

(1﹣10%)(1+15%)x万元.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理解各月之间的百分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为(  )

A.﹣2aB.2aC.2bD.﹣2b

【考点】整式的加减;数轴;绝对值.

【专题】计算题;整式.

【分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绝对值里边式子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

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

a<﹣1<0<b<1,

∴a﹣b<0,a+b<0,

则原式=b﹣a﹣a﹣b=﹣2a.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3.如图,已知点A是射线BE上一点,过A作CA⊥BE交射线BF于点C,AD⊥BF交射线BF于点D,给出下列结论:

①∠1是∠B的余角;②图中互余的角共有3对;③∠1的补角只有∠ACF;④与∠ADB互补的角共有3个.则上述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余角和补角.

【分析】根据已知推出∠CAB=∠CAE=∠ADC=∠ADB=9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性质,互余、互补的定义逐个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CA⊥AB,

∴∠CAB=90°,

∴∠1+∠B=90°,即∠1是∠B的余角,∴①正确;

图中互余的角有∠1和∠B,∠1和∠DAC,∠DAC和∠BAD,共3对,∴②正确;

∵CA⊥AB,AD⊥BC,

∴∠CAB=∠ADC=90°,

∵∠B+∠1=90°,∠1+∠DAC=90°,

∴∠B=∠DAC,

∵∠CAE=∠CAB=90°,

∴∠B+∠CAB=∠DAC+∠CAE,

∴∠ACF=∠DAE,

∴∠1的补角有∠ACF和∠DAE两个,∴③错误;

∵∠CAB=∠CAE=∠ADC=∠ADB=90°,

∴与∠ADB互补的角共有3个,∴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互余、互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辨析能力,题目比较好,但是比较容易出错.

4.如图是由一副三角尺拼成的图案,它们有公共顶点O,且有一部分重叠,已知∠BOD=40°,则∠AOC的度数是()

A.40°B.120°C.140°D.150°

【考点】角的计算.

【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

【解答】解:

∵∠AOB=∠COD=90°,

∴∠AOD+∠BOD=∠BOC+∠BOD=90°,

∴∠AOD=∠BOC=90°﹣∠BOD=50°,

∴∠AOC=∠AOD+∠BOD+∠BOC=140°,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计算,余角的性质,熟记余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如图,线段AB=8,C是AB的中点,点D在直线CB上,DB=1.5,则线段CD的长等于 2.5或5.5 .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线段CB的长,分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和点D在线段CB上两种情况、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解答】解:

∵线段AB=8,C是AB的中点,

∴CB=

AB=4,

如图1,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

CD=CB+BD=5.5,

如图2,当点D在线段CB上时,

CD=CB﹣BD=2.5.

故答案为:

2.5或5.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1,现将点A沿x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1,第二次将点A1,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2,第三次将点A2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3,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n次移动到点An,如果点An与原点的距离等于19,那么n的值是 18或19 .

【考点】数轴.

【专题】推理填空题.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分别写出点A移动的规律,当点A奇数次移动后对应数的都是负数,偶数次移动对应的数都是正数,从而可知An与原点的距离等于19分两种情况,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

由题意可得,

第奇数次移动的点表示的数是:

1+(﹣2)×

第偶数次移动的点表示的数是:

1+2×

∵点An与原点的距离等于19,

∴当点n为奇数时,则﹣19=1+(﹣2)×

解得,n=19;

当点n为偶数,则19=1+2×

解得n=18.

故答案为:

18或19.

【点评】本题考查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可以分别写出点A奇数次和偶数次移动的关系式.

3.如图所示,甲乙两人沿着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按A→B→C→D→A…的方向行走,甲从A点以60m/min的速度,乙从B点以69m/min的速度行走,两人同时出发,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用了20min.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几何动点问题.

【分析】设乙第一次追上甲用了x分钟,则有乙行走的路程等于甲行走的路程加上90×3,根据其相等关系列方程得69x=60x+60×3,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设乙第一次追上甲用了x分钟,

由题意得:

69x=60x+60×3,

解得:

x=20.

答:

用了20min.

故答案为:

2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4.将一些相同的“○”按如图所示的规律依次摆放,观察每个“龟图”中的“○”的个数,若第n个“龟图”中有245个“○”,则n=16.

【考点】规律型:

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由图可知:

第1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5;第2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7;第3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1;第4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7;则知第n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n(n﹣1)+5.据此可以再求得“龟图”中有245个“○”是n的值.

【解答】解:

第一个图形有:

5个○,

第二个图形有:

2×1+5=7个○,

第三个图形有:

3×2+5=11个○,

第四个图形有:

4×3+5=17个○,由此可得第n个图形有:

[n(n﹣1)+5]个○,

则可得方程:

[n(n﹣1)+5]=245

解得:

n1=16,n2=﹣15(舍去).

故答案为:

1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规律以及数字规律,通过归纳与总结结合图形得出数字之间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公式必须符合所有的图形.

5.如图,长方形ABCD中,AB=6,第一次平移长方形ABCD沿AB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1B1C1D1,第2次平移将长方形A1B1C1D1沿A1B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2B2C2D2…,第n次平移将长方形An﹣1Bn﹣1Cn﹣1Dn﹣1沿An﹣1Bn﹣1的方向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nBnCnDn(n>2),若ABn的长度为56,则n= 10 .

【考点】平移的性质.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A1=5,A1A2=5,A2B1=A1B1﹣A1A2=6﹣5=1,进而求出AB1和AB2的长,然后根据所求得出数字变化规律,进而得出ABn=(n+1)×5+1求出n即可.

【解答】解:

∵AB=6,第1次平移将矩形ABCD沿AB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1B1C1D1,

第2次平移将矩形A1B1C1D1沿A1B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2B2C2D2…,

∴AA1=5,A1A2=5,A2B1=A1B1﹣A1A2=6﹣5=1,

∴AB1=AA1+A1A2+A2B1=5+5+1=11,

∴AB2的长为:

5+5+6=16;

∵AB1=2×5+1=11,AB2=3×5+1=16,

∴ABn=(n+1)×5+1=56,

解得:

n=10.

故答案为:

1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A1=5,A1A2=5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

1.如图,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点C在线段AM上,点D在线段BM上,点C、点D分别从点M、点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

(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2AC,直接填空:

AM=

AB;

(3)在

(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

的值.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

【专题】几何动点问题.

【分析】

(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

(2)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MC,再由已知条件MD=2AC求得MB=2AM,所以AM=

AB;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解:

(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4cm,

∵AB=10cm,CM=2cm,BD=4cm,∴AC+MD=AB﹣CM﹣BD=10﹣2﹣4=4cm;

(2)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

BD=2MC,

∵MD=2AC,∴BD+MD=2(MC+AC),即MB=2AM,

∵AM+BM=AB,∴AM+2AM=AB,∴AM=

AB.故答案为

(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

∵AN﹣BN=MN,又∵AN﹣AM=MN,∴BN=AM=

AB,∴MN=

AB,即

=

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AN﹣BN=MN,又∵AN﹣BN=AB,∴MN=AB,即

=1.综上所述,

=

或1.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2.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

(1)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2)问多少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40个单位?

若此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

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

【分析】

(1)可设x秒后甲与乙相遇,根据甲与乙的路程差为34,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设y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40个单位,分甲应为于AB或BC之间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解答】解:

(1)设x秒后甲与乙相遇,则4x+6x=34,解得x=3.4,4×3.4=13.6,﹣24+13.6=﹣10.4.

故甲、乙在数轴上的﹣10.4相遇;

(2)设y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40个单位,

B点距A,C两点的距离为14+20=34<40,A点距B、C两点的距离为14+34=48>40,C点距A、B的距离为34+20=54>40,故甲应为于AB或BC之间.

①AB之间时:

4y+(14﹣4y)+(14﹣4y+20)=40解得y=2;

②BC之间时:

4y+(4y﹣14)+(34﹣4y)=40,解得y=5.

①甲从A向右运动2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此时甲、乙表示在数轴上为同一点,所表示的数相同.

甲表示的数为:

﹣24+4×2﹣4y;乙表示的数为:

10﹣6×2﹣6y,

依据题意得:

﹣24+4×2﹣4y=10﹣6×2﹣6y,解得:

y=7,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

﹣24+4×2﹣4y=﹣44(或:

10﹣6×2﹣6y=﹣44),

②甲从A向右运动5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

甲表示的数为:

﹣24+4×5﹣4y;乙表示的数为:

10﹣6×5﹣6y,

依据题意得:

﹣24+4×5﹣4y=10﹣6×5﹣6y,

解得:

y=﹣8(不合题意舍去),

即甲从A向右运动2秒时返回,能在数轴上与乙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4.

【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本题在解答第二问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3.甲、乙两地相距720km,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慢车先行驶1小时后,快车才开始行驶.已知快车的速度是120km/h,慢车的速度是80km/h,快车到达乙地后,停留了20min,由于有新的任务,于是立即按原速返回甲地.在快车从甲地出发到回到甲地的整个程中,与慢车相遇了两次,这两次相遇时间间隔是多少?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在快车从甲地出发到回到甲地的整个程中,与慢车相遇了两次,第一次是从甲地驶往乙地时,快车追上慢车,根据追上时快车行驶的路程=慢车行驶的路程列方程求解;第二次是快车到达乙地后返回甲地时与慢车相遇,根据相遇时快车行驶的路程+慢车行驶的路程=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2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

设从甲地驶往乙地时,快车行驶x小时追上慢车,由题意得

120x=80(x+1),

解得x=2,

则慢车行驶了3小时.

设在整个程中,慢车行驶了y小时,则快车行驶了(y﹣1﹣

)小时,由题意得

120(y﹣1﹣

)+80y=720×2,

解得y=8,

8﹣3=5(小时).

答:

在快车从甲地出发到回到甲地的整个程中,与慢车相遇了两次,这两次相遇时间间隔是5小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4.

(1)如图1,若CO⊥AB,垂足为O,OE、OF分别平分∠AOC与∠BOC.求∠EOF的度数;

(2)如图2,若∠AOC=∠BOD=80°,OE、OF分别平分∠AOD与∠BOC.求∠EOF的度数;

(3)若∠AOC=∠BOD=α,将∠BOD绕点O旋转,使得射线OC与射线OD的夹角为β,OE、OF分别平分∠AOD与∠BOC.若α+β≤180°,α>β,则∠EOC= 

 .(用含α与β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

(1)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OC=∠BOC=9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OD=

∠AOD=

×(80+β)=40+

β,∠COF=

∠BOC=

×(80+β)=40+

β,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3)如图2由已知条件得到∠AOD=α+β,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OE=

(α+β),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

(1)∵CO⊥AB,

∴∠AOC=∠BOC=90°,

∵OE平分∠AOC,

∴∠EOC=

∠AOC=

×90°=45°,

∵OF平分∠BOC,

∴∠COF=

∠BOC=

×90°=45°,

∠EOF=∠EOC+∠COF=45°+45°=90°;

(2)∵OE平分∠AOD,

∴∠EOD=

∠AOD=

×(80+β)=40+

β,

∵OF平分∠BOC,

∴∠COF=

∠BOC=

×(80+β)=40+

β,

∠COE=∠EOD﹣∠COD=40+

β﹣β=40﹣

β;

∠EOF=∠COE+∠COF=40﹣

β+40+

β=80°;

(3)如图2,∵∠AOC=∠BOD=α,∠COD=β,

∴∠AOD=α+β,

∵OE平分∠AOD,

∴∠DOE=

(α+β),

∴∠COE=∠DOE﹣∠COD=

=

如图3,∵∠AOC=∠BOD=α,∠COD=β,

∴∠AOD=α+β,

∵OE平分∠AOD,

∴∠DOE=

(α﹣β),

∴∠COE=∠DOE+∠COD=

综上所述: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5.如图,已知∠AOB=90°,以O为顶点、OB为一边画∠BOC,然后再分别画出∠AOC与∠BOC的平分线OM、ON.

(1)在图1中,射线OC在∠AOB的内部.

①若锐角∠BOC=30°,则∠MON=45°;

②若锐角∠BOC=n°,则∠MON=45°.

(2)在图2中,射线OC在∠AOB的外部,且∠BOC为任意锐角,求∠MON的度数.

(3)在

(2)中,“∠BOC为任意锐角”改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