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372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

第二节 旅游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掌握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并了解如何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亟待重视的旅游环境保护

(1)原因

①由于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使旅游环境和景观资源出现了衰败迹象。

②若不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保护问题,就会削弱旅游业的发展基础。

(2)解决途径:

保护旅游环境资源,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

①自然保护区:

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②风景名胜区:

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2.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加强环境监测和旅游环境评价,科学地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能有效地贯彻“预防为主”原则,防止和减少旅游开发建设对旅游环境产生的污染和破坏。

(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①为防治生态破坏,必须加强生态工程的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区,加强环境绿化和旅游环境的综合整治。

②对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景区的污染进行重点防治。

(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3.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必然选择。

(2)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①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旅游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

②实质:

协调好旅游与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确保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基本内涵

a.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

b.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c.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质量。

d.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e.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3)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①生态旅游的概念:

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

②生态旅游的意义:

顺应了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出游动机,体现了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判断题

1.旅游环境质量直接影响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

(  )

2.生态旅游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

3.公众参与是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

(  )

4.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价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旅游开发建设对旅游环境产生的污染和破坏。

(  )

5.只要健全法制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

(  )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新疆的冰川近年来呈现加速消融态势。

为保护这些干旱区的“固体水库”,新疆在“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取缔冰川旅游。

为保护冰川,可继续发展的特色旅游活动是(  )

①远眺冰山②冰河漂流

③冰川滑雪④参观科普展览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选D。

远眺冰山和参观科普展览没有接触冰川,所以对冰川没有破坏作用,①④正确;冰河漂流和冰川滑雪会破坏冰川,②③不正确。

 旅游环境保护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云南玉龙雪山景区地处滇川藏大三角文化交汇地带,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

景区中拥有北半球离赤道最近,被称为“现代冰川博物馆”和“植物王国”的玉龙雪山。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使雪山风貌不因游人过多涌入而遭到破坏,云南玉龙雪山积极开展生态旅游,采取了限制游人上山数量的措施。

上山索道的设计指标限定在每小时输送420人左右,并规定游人不许乘坐自备的车辆上山,为此,管理者准备了6台“大巴”免费运送游人。

(1)玉龙雪山景区部分旅游区曾因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生态系统失调,使旅游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

试分析其原因。

(2)保护玉龙雪山旅游资源是否仅需要旅游经营者的参与?

为什么?

(3)什么是生态旅游?

(4)为什么说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提示:

(1)旅游区开发过程中急功近利,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

(2)不是。

保护旅游环境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实际的旅游环境保护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共同产生作用,需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3)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形式,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

(4)生态旅游既顺应了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出游动机,又能更好地体现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核心归纳】

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旅游环

境问题

旅游环

保策略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损坏文

物古迹

法律

法规

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立法机关

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

破坏生态系统

旅游环保教育

倡导绿色旅游

政府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教育专家

扰乱社会秩序

环境评价与环保规划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开发商、经营者、旅游研究者

制定景区规划和发展规划

政府、开发商

污染自

然环境

工程建设、生态建设

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政府

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旅游研究专家和政府

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环境整治,污染防治

经营者

科技

保障

清洁技术

研究者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多方面技术和手段

经营者

2.生态旅游与现代普通旅游的区别

生态旅游

现代普通旅游

特点

认识自然,维护生态环境

将食、宿、行、游、购、娱贯穿于旅游活动之中

目的

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强调消遣和娱乐

对游客

的要求

要求游客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提倡每个人都应为可持续发展尽其所能

对游客要求较少

结果

保护了自然环境,维护了当地人民生活,体现了旅游资源与人的和谐

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

【跟踪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中文化遗产保存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1)考查甘肃敦煌的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回答时注意自然地理特征和文物保存之间的关系。

(2)考查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可从加强管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季旺季门票票价不同等措施来控制游客数量,以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

答案:

(1)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

(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为什么说旅游环境保护亟待重视?

2.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

3.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

4.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什么是生态旅游?

6.生态旅游与现代普通旅游的区别是什么?

微点拨

1.生态旅游的特点:

品位高;计划性强;强调自然性;重视环境保护。

2.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措施: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增强环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一、选择题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绿色旅游”是绿色消费中的一项内容。

“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更绿。

据此完成1~2题。

1.倡导“绿色旅游”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哪几类建设项目(  )

①污水处理         

②垃圾收集和处理

③游客休憩地

④新的旅游设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A.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不吃野生动植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

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解析:

第1题,“绿色旅游”倡导在旅游的全过程都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求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

因而,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

第2题,“绿色旅游”应尽量减少碳排放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交通方式。

答案:

1.A 2.C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浙江东阳卢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俗话说“北有故宫,南有卢宅”,有“中国民间故宫”的美誉。

但洪水和不得当的保护方法使得卢宅面临许多危险。

据此完成3~4题。

3.卢宅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主要是(  )

A.无度的观光旅游及不合理的保护方法致使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

B.文化研究意义胜于故宫

C.保护东阳木雕工艺,追寻古老民风

D.提高东阳卢宅的知名度,借以增加旅游收入

4.保护卢宅应当(  )

A.重新维修,加以革新突破

B.注意排水、防火、防风化

C.原地增设旅游设施,分散客流

D.谢绝游客,封闭维护

解析:

第3题,从材料可知,卢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因“洪水和不得当的保护方法使得卢宅面临许多危险”,因此将卢宅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主要是无度的观光旅游及不合理的保护方法致使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

第4题,保护卢宅应当尽力维持其原貌;注意排水、防火、防风化;原地增设旅游设施,分散客流,与该地原有旅游资源不匹配;卢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开发。

答案:

3.A 4.B

读下图,完成5~6题。

5.甲、乙两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B.过度城市化、环境污染

C.生态破坏、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D.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6.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

②为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③适当控制旅游规模,使其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④旅游部门制订相应的措施和规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5.D 6.D

近年来,国内影视剧在取景拍摄过程中对旅游景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且影视剧拍摄完成后遗留下大量固体垃圾。

结合漫画,回答7~8题。

7.影视剧组对旅游风景区的破坏是(  )

A.大气污染加重

B.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

C.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D.文物古迹遭到损毁

8.针对这种情况,在保护旅游环境问题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B.搞好环境评价,制订环保规划

C.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D.尊重和支持历史或宗教物品

解析:

影视剧组对旅游风景区的破坏主要是丢弃了大量的废弃物,并破坏了植被,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的。

答案:

7.C 8.A

“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

据此回答9~10题。

9.旅游景区倡导“绿色旅游”有助于(  )

A.减少游客支出

B.提高景区收入

C.提高景区竞争力

D.增加旅游项目

10.下列属于“绿色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

①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

②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

③减少景区环境污染

④促进旅游景区的环境美化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第9题,旅游景区倡导“绿色旅游”有助于景区环境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旅游景区的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第10题,“绿色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如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免遭破坏、美化和净化景区的环境、减少污染等。

答案:

9.C 10.D

二、综合题

11.根据材料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晋北宁武的黄土高原深处,在人们以为荒凉无比的地方,竟隐藏着一个神秘异常的佳境,那里有林海、草原、沙漠、冰川、佛洞、悬棺、悬空寺、千年古城。

这些完全不同的景观,简直就像一个浓缩的旅游集锦,但就是这样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游人却很稀少。

目前,当地政府正致力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1)宁武有林海、草原、沙漠、冰川、佛洞、悬棺、悬空寺、千年古城,这说明该地旅游资源的      状况和       状况都较好。

(2)宁武是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但游客却很稀少,试分析其原因。

(3)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当地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当地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解析:

(1)旅游资源丰富,集群状况较好;既有林海、草原、沙漠、冰川等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说明地域组合较好。

(2)由材料宁武位于“黄土高原深处”及图示分析可知,游客稀少的原因与当地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周围景点突出等有关。

(3)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集群 地域组合

(2)宁武地处黄土高原深处,交通不便;该地区经济欠发达,且离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远;四周有著名的风景区,且非凡性较为突出;当地对该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游客较为稀少。

(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访游客增多,可能会造成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可能会破坏旅游地的背景环境;过多游客及其不当行为可能会使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措施:

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注意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等。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积极打造“江南文化看绍兴”等品牌,许多景点免费为游客开放,并通过拍摄《小城大爱》等微电影带来了滚滚客流,从而打造成数字营销的智慧旅游城市。

下图为绍兴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绍兴市发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资源条件,并为保护绍兴古城的旅游环境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

条件可从文字材料和图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价值、资源分类、地域组合状况、特点、知名度等方面分析。

建议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

答案:

条件:

水乡、名人故居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状况好;旅游资源有特色,历史文化等游览价值高;政策支持,宣传力度大,知名度不断提高。

建议: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控制游客人数,使游客数量小于旅游环境容量;加大宣传,提升游客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

13.读某沿海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底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旅游景区最适宜开展的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中的    旅游。

(2)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还包括与自然和谐的    景观。

(3)若在图示地区建一游憩中心,选址在何处较好?

理由是什么?

(4)图示景区有大量野生动物,附近居民借此推出“赏沿海风景,品正宗野味”的旅游活动,对此你是否支持,为什么?

答案:

(1)湿地 

(2)文化

(3)游憩中心应选址在城镇到海滩间,靠近海滩的位置,且远离野生动物栖息地。

理由:

靠近海滩,海水水质好;从城镇到海滩之间交通便利,可与现有交通线相连;傍海,美学价值高。

(4)不支持。

该地以生态旅游为主,为突出其景观形象,需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宜大量捕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