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38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docx

生物科技行业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

成教专升本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破伤风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致病物质和防治原则。

2.青霉素可引起哪型超敏反应?

简述其原理及防治原则。

3.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4、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5、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6、简述抗“O”试验原理及意义。

7、试述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检测意义。

8、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可引起哪些疾病?

9、简述狂犬病的预防措施。

10、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

二、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簇

2、补体

3、芽胞

4、隐性感染

5、超敏反应

6、菌血症

7、类毒素

8、消毒

9、免疫球蛋白

10、重叠感染

三、选择题(答题时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

1.免疫是指()

A.抗感染的作用B.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c.抗肿瘤作用

D.清除一切抗原异物的作用E.移植物被排斥的作用

2.半抗原是()

A.异种抗原B.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E.分子量大的物质

3.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

A.有毒性和免疫原性B.有免疫原性C.无毒性

D.无免疫原性、无毒性E.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4.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A.组织相容性抗原B.移植抗原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E.半抗原

5.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是()

A.Fc段B.Fab段C.CH1段D.CH2段E.CL区

6.能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巨噬细胞E.NK细胞

7.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A.lgMB.IgACIgDD.IgEE.lgG

8.在人类胎儿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EB.IgMC.IgGD.IgAE.IgD

9.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

A.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B.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C、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D.记忆阶段和效应阶段E.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0.下述哪项不是细胞免疫现象()

A.迟发型超敏反应B.免疫复合物病C、抗肿瘤免疫

D.移植排斥反应E.对细胞内致病菌的抗感染作用

11.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K细胞B.NK细胞c。

巨噬细胞

D.单核细胞E、Tc细胞

12.机体抗感染的第—道防线是()

A.血脑屏障B.皮肤粘膜屏障c.胎盘屏障

D.吞噬细胞E.补体

13.下述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A.溶菌作用B.免疫粘附作用C、中和外毒索作用

D.趋化作用E.中和病毒作用

14.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肥大细胞

D.K细胞E.NK细胞

15.具致病作用的细菌的代谢产物

A、毒素B、热原质C、侵袭性酶D、色素E、A+B+C

16.下述哪种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A.食物过敏症B,过敏性休克C.荨麻疹

D.血小板减少症E,支气管哮喘

17.下述哪项属于Ⅲ型超敏反应()

A.溶血性贫血B.荨麻疹c.接触性皮炎

D.类风湿性关节炎E.异体皮肤排斥反应

18.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是()

A.溶血毒素的致病作用B.Ⅲ型或Ⅱ型超敏反应c.I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

19.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

A.I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

20.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于人工主动免疫()

A.伤寒疫苗B.破伤风类毒素C.风疹疫苗

D.乙肝疫苗E.胎盘球蛋白

2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

22.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荚膜D.芽胞E.细胞质

23.有关芽胞正确的是()

A.一般在机体外才能形成芽胞B.是细菌维持生命的特殊形式

C.形成芽胞的细菌均为G+菌D.芽胞一旦污染环境,可造成消毒困难

E.以上均对

24.发挥体液免疫效应的物质是()

A.抗体B.补体C.干扰素D.溶菌酶E.淋巴因子

25.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包括()

A,营养物质B.气体c.温度D.光线E.酸碱度

26.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芽胞梭菌B.大肠埃希菌c.痢疾志贺菌

D.炭疽芽胞杆菌E、脑膜炎奈瑟菌

27.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A.热原质B侵袭性酶C.内毒素D.外毒素E.细菌素

28.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气灭菌法E.加压蒸气灭菌法

29.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A.菌毛B.鞭毛C.芽胞D.核质E.菌毛

30.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具有杀菌作用B.穿透力非常强C.干扰细菌DNA合成

D.照射距离不超过2米,照射30~60分钟有效E.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31.自身免疫耐受是()

A.正常免疫应答B.异常免疫应答

C.正应答D.负应答E.A+D

32.皮肤消毒一般用()

A.2.5%的碘酒后再用95%乙醇B.95%乙醇

C.2.5%的碘酒后再用75%的乙醇D.75%的乙醇后再用2.5%碘酒

E.以上均可以

33.下述哪项是中枢免疫器官()

A.淋巴结B.扁桃体C.肝D.骨髓E.脾

34.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B.白喉棒状杆菌c.肉毒梭菌D.伤寒沙门菌

E.霍乱弧菌

35.引起化脓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B.脑膜炎奈瑟菌C,肠球菌D.淋病奈瑟菌

E.大肠埃希菌

36.下列疾病中哪种不可能由葡萄球菌引起()

A、支气管炎B.败血症c.食物中毒D,猩红热E.伪膜性肠炎

37.链球菌不会引起哪种疾病()

A.产褥热B.猩红热C、痈D.淋病E.淋巴结炎

38.确诊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的病人,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青霉素B.链霉素C、先锋霉素D.四环素E,黄连素

39.下列哪种是超敏反应性疾病()

A.大叶性肺炎D.风湿热c.产褥热D.猩红热E.淋病

40.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毒性酶D.菌毛c.外毒素D.荚膜E.内毒素

41,卫生学上以检出何种细菌表示有粪便污染()

A.葡萄球菌8.大肠埃希菌C、沙门菌

D.志贺菌E.以上均不是

42.霍乱病人大便或呕吐物的特征是()

A.水样B.蛋花样C、果酱样D.米泔水样E.粘液样

43.以痉挛性阵咳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由哪种细菌引起()

A.铜绿假单胞苗B.流感嗜血杆菌C、百日咳鲍特苗

D.军团菌E.炭疽芽胞杆菌

44、引起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是()

A.甲肝病毒B.流感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

D.轮状病毒E.巨细胞病毒

45.下列能引起性病的病原体是()

A.腮腺炎病毒B.丙肝病毒C.狂犬病病毒D.出血热病毒

E.HIV

46.病毒的增殖是()

A.二分裂B.多分裂C、芽生D.复制E.裂殖

47.病毒垂直感染是指通过哪种途径感染()

A.皮肤感染B.呼吸遭C.消化道D.接触E.胎盘或产道

48,能引起胎儿畸形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轮状病毒D.狂犬病毒E.风疹病毒

49.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病毒是()

A.副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

D,轮状病毒E.EB病毒

50.乙型脑炎的传染源主要是()

A.黑线姬鼠B.蚊c.野鸟D.幼猪E.小白鼠

51.可通过同性或异性的性接触而感染的病毒()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c.甲肝病毒D.埃可病毒E.轮状病毒

52.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

A.麻疹B.脊髓灰质炎C、单纯疱疹D.水痘

E.天花

53.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有()

A,伤寒B.斑疹伤寒C.回归热D.波状热E.副伤寒

54.由螺旋体引起的疾病是()

A,梅毒B.流行性斑疹伤寒C、猩红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

E.大叶性肺炎

55.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是()

A.鹅口疮B.波状热C、钩端螺旋体病D.甲型肝炎

E.沙眼

56、免疫应答是指

A、免疫应答是B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B、免疫应答是T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C、免疫应答是机体准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D、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发挥抗感染的过程

E、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57、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A.外来物质B.异种物质C.异体物质

D.胚胎期淋巴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隐蔽的自身物质

58、病原菌进入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叫

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病毒血症

59、抗酸染色是鉴别哪一种微生物

A、化脓性球菌B、肠道杆菌C、分枝杆菌D、棒状杆菌E、动物源性细菌

60、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荚膜B、鞭毛C、芽胞D、菌毛E、质粒

三、B型题(答题时,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答案可选多次,也可不选)

A、IgGB、IgMC、IgAD、IgDE、IgE

61、对胎儿先天感染有诊断价值的Ig()

A、高压蒸汽灭菌B、焚烧C.2.5%碘酒和70%酒精

D、漂白粉E、紫外线

62、手术室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A、HBVB、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C、麻疹病毒D、狂犬病毒E、乙脑病毒

63、以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播的微生物()

A、流感病毒的HAB、HBV的HBsAgC、HIV的gp120

D、疱疹病毒的包膜E、HAV的SS(+)RNA

64、刺激机体产生抗-HBs中和Ab的表面Ag()

A、衣原体B.支原体C、立克次体D.螺旋体E.真菌

65.沙眼的病原体是()

A.皮肤癣真菌D.白色念珠菌C放线菌D。

新型隐球菌

E.曲霉菌

66。

鹅口疮的病原菌()

67.指(趾)甲癣的病原菌()

A.丁型肝炎病毒B.戊型肝炎病毒

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

68.只能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和重叠感染的病毒是()

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69.不易转为慢性肝炎的是()

A.核酸B.蛋白质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70.病毒衣壳的组成成分是()

四、是非题(正确的答A,错误的答B)

71.高压灭菌是消毒方法之一。

72.感染性疾病均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

73.肠道杆菌中不分解乳糖的细菌都是致病菌。

74.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不是一一对应的

75.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76.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反应发生慢、需效应T细胞参加。

77.研究细菌生物学性状最好的时期是稳定期

78.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直接杀伤细胞内病毒。

79.超敏反应是体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

80.存在不同种属间的共同抗原称异嗜性抗原。

81、体液免疫是B细胞介导的,与T细胞无关

82、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

83、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84、HIV主要攻击和破坏人体的CD8+T细胞

85、一个繁殖体只形成一个芽孢,而芽孢发芽也只能形成一个繁殖体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01.DBEDBDEBEB

11.EBCCEDDBCE

21.BAEADAEEBB

31.ECDDADDADD

41.BDCDEDEEDB

51.AEBAAEDCCC

61.BEEBADAAAB

四、是非题

71.BABABBABBA

81BBABA

成教本科微免模拟试题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免疫

2、无菌操作

3、顿挫感染

4、芽胞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检测意义。

2、简述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及预防措施。

3、青霉素可以引起哪几类超敏反应?

分别简述其机制。

4、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要点有哪些?

5、对一例可疑菌痢病人如何进行实验室诊断?

三、选择题:

(每题1分,共40分)

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D

A、衣原体B、支原体C、放线菌

D、病毒E、真菌

2.G-菌细胞壁不具有的成分是:

D

A、肽聚糖B.脂多糖C、脂蛋白D、磷壁酸

E、外膜

3.细胞壁的功能不包括:

D

A、维持细菌的形态B、保护细菌作用C、免疫原作用

D、抗吞噬作用E、物质交换作用

4、关于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D

A、芽胞B、荚膜C、鞭毛D、质粒

E、菌毛

5.大多数致病菌是:

D

A.专性厌氧菌B、专性须氧菌C、微需氧菌

D、兼性厌氧菌E、以上都不是

6、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E

A.内毒素B.外毒素C.热原质

D侵袭性酶E、细菌素

7、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中与细菌鉴定有关的是E

A.内毒索B、热原质C.抗生素

D、维生素E.色素

8.病毒的结构组成为:

C

A核衣壳B、核衣壳+包膜刺突C、或A或B

D、衣壳+包膜E、核酸十包摸、

9、病毒繁殖方式为:

D

A、二分裂B、出芽C、独特发育周期

I)、自我复制E、有丝分裂

10、关于病毒复制周期包括的步骤,正确的描述是:

A

A、吸附、穿人、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C、.吸附、接合、穿人、生物合成、装配及释放

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装配释放

E、结合、复制、装配释放

11、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B

A、核衣壳B.核酸C、衣壳

D、刺突E.包膜

12、一般浅部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E

A.20—25℃B、22-28℃C、30——32℃

D.34——36℃E、35——37℃

13、鉴定真菌时,培养真菌以哪种培养基为准:

A

A.沙保诺培养基.B、基础培养基C、高糖培养基

D高盐培养基E、罗氏培养基

14.L-型细菌是:

C

A、L型排列的细菌B.丢失质粒的细菌

C.肽聚糖缺陷细菌D、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E、失去致病力的细菌

15.青酶素类抗生素杀菌的机制是:

E

A.破坏磷壁酸B.损伤细胞膜

C、干扰蛋白质的合成D.裂解肽聚糖β-1、4糖苷键

E.抑制细胞壁五肽桥与四肽侧链末端的D-丙

16、细菌的芽胞:

E

A.是细菌的繁殖形式B、构成细菌的基因组

C、仅在肠杆菌科出现D.通常是在缺氧条件下形成

E.是细菌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有抗性的休眠体

17.能初步鉴定致病性肠道杆菌的生化试验是;B

A.葡萄糖发酵试验B、乳糖发酵试验C.甲基红试验

D、甲基红试验E、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18.人工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最适宜温度是37℃,但应除外:

C

A.大肠杆菌B、结核分枝杆菌C、浅部真菌

D、志贺氏菌E.霍乱弧菌

19、.病毒的基本性状不包括:

E、

A.专性活细胞内寄生B、只含一种核酸

C、体积微小,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结构i

E.营养要求高.需用特殊培养基培养

20、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决定因素为:

C

A.质粒I)NAB、衣壳蛋白质

C、病毒核酸D、结构基因

E、转座子

21.病毒吸附易感细胞的决定因素是:

E

A、病毒包膜B、衣壳蛋白C、核酸

D、壳粒及其排列方式

E、病毒表面的配体位点和敏感细胞表面的持异受体,

22、真菌对哪种因素抵抗力不强:

B

A.干燥、B.甲醛、碘酒、制霉菌素、湿热C、阳光

D、紫外线E、酒精

23、HSV-I感染的潜伏部位是:

D

A、淋巴结B、单核巨噬细胞

C、B淋巴细胞D、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

E、脊髓后根神经节

24、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B

A.革兰染色法B.抗酸染色法C.美兰染色法D.镀银染色法

E.姬姆萨染色法

25、肠热症由下列哪种病原菌引起E

A.痢疾杆菌B.大肠杆菌C.变形杆菌D.霍乱弧菌E.伤寒沙门菌

26、紧急预防破伤风应注射E

A.破伤风活菌苗B.破伤风死菌苗C.破伤风类毒素D.破伤风外毒素

E.破伤风抗毒素

27、下列传染性最强的是A

A.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HBs-

B.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HBs-

C.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HBs-

D.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HBs-

E.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HBs-

28、具有膜攻击活性的补体片段或复合物是B

 A.C4b2b3b

 B.C56789

 C.C3b

 D.C3a

 E.C4b2b

29、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A.补体与IgG的结合部位在CH1

 B.C1q最先被激活,然后依次为C1r、C1s

 C.激活物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D.一个C1q分子必须与二个以上的IgG分子结合,才能启动经典途径

 E.C1具有酯酶活性

30、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的部位是C

 A、VH

 B、CL、CH

 C、VH、VL中的CDR(HVR)

 D、VL中的CDR

 E、Fc段

31、关于Ig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IgG,含量最少的是IgA

 B、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

 C、在肠道内起保护作用的Ig主要是SIgA

 D、机体的抗感染作用在体液中主要是IgG,在血管中主要是IgM

 E、唯一通过胎盘的Ig是IgG,初生婴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SigA

32、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通常是C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33、关于抗体的效应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中和外毒素

 B、中和病毒

 C、杀伤胞内寄生菌

 D、免疫调理作用

 E、参与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34、关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

 A.MHC限制性

 B.高效性

 C.多效性

 D.重叠性

 E.分泌性

35、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A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