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3905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docx

渔具实习部分报告解剖

第一部分渔具部分

本部分实习采取以下方式:

(1)调查渔村常用的渔具,并且对相关渔具进行测量;

(2)学习渔具的装配技术并进行相关的测试。

首先,对澳头村做一下简单的概况,厦门市澳头村是临近同安湾出口及内的海域的一个小村庄,属于东海域,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村庄常驻人口只有1266人左右。

该村盛产紫菜、牡蛎等海产品,其渔业发展经历了一个鼎盛的时期,以张网为例,渔业发展前期平均一艘渔船大概有十张网左右,四个渔民协同合作。

当时的渔业资源丰富,渔民获利很多,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入渔业生产,船只数量随之增加,导致渔业资源逐渐衰退。

到80年代90年代左右,村庄里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靠捕鱼维持生计,整个村庄大概有100多艘船只,平均每网可以捕到70斤左右的渔获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渔民开始使用电鱼炸鱼等非法途径进行捕捞,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急剧下降。

自从2006年厦门大幅度实施退渔政策后,大部分年轻人已经走出村庄到外面去谋求生计,但是中年渔民缺乏技能,接受知识比较慢,再加上多年来从事渔业生产,根本无法适应外面的企业工厂等工作时间制度,所以这部分人仍然留在村庄继续从事退渔过渡期的渔业生产。

现在该村庄渔船数量只有30艘左右,每网的渔获物也只剩30斤左右,虽然渔业资源越来越少,但渔民每年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

本部分实习具体包括渔具调查、渔具装配工艺两部分内容,现分述如下。

1、渔具调查

根据调查渔村的实际情况,本次实习重点调查了刺网类渔具、拖网类渔具和张网类渔具。

1.1刺网类渔具

刺网类渔具是将由若干片长方形的网片连接而成的长带型网具垂直敷设于鱼类的洄游通道上,捕捞对象在洄游或受惊吓时窜入网目上而被捕获。

刺网类渔具结构在网渔具中最简单,却是设计其他渔具的基础;机动灵活,操作方便,是捕获分散鱼类的良好渔具;渔具设计与捕捞对象大小、渔获率相关密切,可捕获留小,有利于资源保护,但太多也会影响到资源。

1.1.1单层刺网

一般的单层刺网由主网衣、缘网衣、纲索、上、下缘纲、侧纲、属具(浮子、沉子、浮筒和浮标、浮

筒绳和浮标绳、沉石、锚等)组成。

主网衣为单层,而

且网目尺寸相同。

表1单层刺网网具调查表

名称

数量

材料名称及规格

网目数

缩结系数

装配后尺寸

纲索长

(cm)

水平

垂直

水平

垂直

高(cm)

长(cm)

网衣

1

PA2a=9.00cm

2207

11.5

0.34

0.87

90

6661

上纲

1

PA/2×6

d=0.13cm

90

6691

上缘纲

1

PA/1×4

d=0.07cm

下纲

1

PAd=0.065cm

90

8460

8500

下缘纲

1

PAd=0.068cm

浮子

246

圆柱体木头d=0.5cmh=5.4cm/间距=22cm

沉子

452

铅制/间距=14.8cm

装配线

1

PAd=0.077cm

对单层刺网类渔具的评价:

我们实习所采用单层刺网为新网,没有发现有网目变形的现象。

实习所测单层刺网无缘网衣和侧纲,与有缘网衣的单层刺网相比,其主网衣与纲索之间的摩擦较大,属具为浮子和沉子。

理想的缩结系数是缩结后的网目几何形状同鱼体被刺部位横切面的几何形状相似。

另外,刺网网衣的水平缩结系数较小,一般在0.3至0.4之间,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可知单层刺网主网衣水平缩节系数和垂直缩结系数,小组测定的数据分别为0.34和0.87,都在理想的缩节系数范围内。

可以看出所调查的网具设计较为合理。

1.1.2三层刺网

两种不同网目尺寸的三片网片重合在一起装配在相同的上下纲上,外网衣两层,网目尺寸一样。

内网衣一片,网目尺寸较小。

根据缠络捕捞原理,即利用鱼类上网时的本身冲力,使小网目网衣在两片大网目网衣之中形成小囊袋,把鱼缠络于囊内而被捕获,能同时捕获两个方向的对象。

表2三层刺网网具调查表

名称

数量

材料名称及规格

网目数

缩结系数

装配后尺寸

纲索长

(cm)

水平

垂直

水平

垂直

高(cm)

长(cm)

内网衣

1

PA/d=0.16mm

2a=3.8cm

4725

38

0.42

0.60

0.87

外网衣

2

PA/d=0.375mm2a=24cm

474

4

0.66

0.91

0.87

上纲

1

PAd=0.16cm

7425

7455

上缘纲

下纲

1

PAd=0.076cm

9340

9370

下缘纲

浮子

159

圆柱体木头d=1cm,h=8cm

m=2.95g/个

间距43.7cm

沉子

676

铅m=6.8g/个间距12.5cm

装配线

1

PAd=0.078cm

对本次三层调查网具的评判:

三层刺网长30-100米,高3-15米。

三层刺网的小网目网衣d/a=0.005-0.007,大网目网衣d/a=0.002-0.004。

从调查数据来看该地的刺网长度和高度装配还是比较合理的。

理想的缩结系数是缩结后的网目几何形状同鱼体被刺部位横切面的几何形状相似。

实际应用:

水平缩结系数

(1)大网目0.55-0.70

(2)小网衣0.3-0.5。

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可知,单层刺网主网衣水平缩节系数为0.34;三重刺网外网衣的水平缩节系数为0.66,内网衣的水平缩节系数为0.42,都在理想的缩节系数范围。

因此,所调查的网具设计从缩结系数来说设计是合理的。

1.2张网类渔具调查

张网类渔具是一种被动性的过滤性渔具。

它将网具敷设在沿岸鱼虾洄游通道或产卵区,借助潮流的冲击,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而达到捕捞目的.张网类渔具网具一般呈锥形,网口有框架、竖杆或其他浮沉力装置维持水平和垂直扩张,用桩、锚或船等固定。

捕捞对象以小型鱼类和虾类为主。

张网类渔具由于结构简单,作业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低廉,而且渔获新鲜度高,在沿海地区特别在群众渔业中分布广泛,是重要的海洋捕捞渔具之一。

但张网类渔具对于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张网类渔具如何加强管理,突出它在利用小型鱼虾类资源的优势,减少兼捕经济幼鱼将是它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1张网网具网衣展开图

对本调查网具的评判:

本次实习测定的张网采用增减目方法采用筒形手工编结,网目尺寸变化很大且复杂,从网口向囊网末端逐渐缩小,网囊呈矩形。

在张网作业中,网具的主要负荷是水的阻力。

为了使网具在水流的冲击下产生的网阻力能均匀地分布在全部网线上,目前张网的缩结系数都取得较小,一般取0.2—0.5,而且垂直缩结系数远小于相应的数值。

由于张口敷设于水中后受到水流冲击,网衣伸长而网目趋于闭合,并与水流成一夹角,网目张开度显著减小。

所以张网网目尺寸应比其他网具要大些,一般取用不同的比例数如下:

囊网:

a囊=(1.00—1.80)a刺;身网:

a身=(2.00—4.00)a刺

缘网:

a缘=(3.0—4.0)a刺;漏斗网:

a漏=(0.80—1.00)a刺

但实际测量中发现,网身部分的网目尺寸与理论值有很大的偏差,网目偏小,因此渔获物中小个体鱼类比例增多,导致资源破坏更为严重,如此恶性循环,使渔业资源急剧下降。

1.3拖网类渔具调查

拖网是过滤性运动网渔具,是海洋捕捞的只要渔具之一。

拖网的捕鱼原理是借助渔船动力、天然风流力或人力拖拽具有一个或多个袋形的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网内,而水从网目滤出,渔获物既不能通过也不会缠络,从而被捕获。

拖网渔业机动灵活,积极追捕;适应性强,能捕捞不同水层、不同深度的不同对象;生产效率较高,在渔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图2拖网网衣展开图

对本调查网具的评判:

我们实习所测定的拖网网身呈前大后小的圆锥形,有利于张开和导鱼。

同时其网目长度自前至后逐步减小,以适应进网鱼类逐渐增强的逃避反应。

但由于是人工编制的网,网目尺寸变化复杂,缺乏规律性,网身长短的合理性也有待确定。

理论上,各部分网目尺寸根据刺网网目尺寸确定:

a=Ka刺。

一般拖网:

网身以前1<K<2.5;网身末节和网囊K<1,实际测量值均偏小,且远小于规定的54mm的大小,拖网作业不但对鱼类资源本身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对鱼类赖于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底拖网。

2、渔具装配工艺(说明一下结构及装配技术,如结构、水扣、装配比等)

2.1单层刺网

结构:

由主网片、缘网衣、浮子纲、沉子纲、侧纲和属具等组成。

网衣要求透明性好,吸水性小。

网线质地柔软,网线和结节的破裂强度大,耐磨,有弹性。

尽可能选用细的网线。

颜色同水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和色彩反差小。

1)主网衣:

单位网具的长度一般为20-50米,高度一般为1-5米。

小型网所用胶丝直径一般为0.1-0.25mm,大型网一般采用直径为0.25-0.35mm的胶线。

采用的水平缩结系数较小,一般在0.3-0.4之间。

2)缘网衣:

有些刺网装配有缘网。

其作用是增强主网衣连边缘强度,防止主网衣和纲索纠缠。

缘网衣一般网目比主网衣大,网线较粗,其宽度一般为2-5目。

3)纲索:

浮、沉子纲,维持网形,承受网具横向拉力,穿结浮沉子和固着浮标绳。

装配上网衣上下边缘,一般采用双纲配置,PE材料,粗度相同,捻向相反。

a.上、下缘纲:

通常分别由浮、沉子纲各1条代替。

装配在网衣上下边缘,用来贯穿上、下缘网(或主网衣)边缘网目。

b.侧纲:

维持网形,承受网具垂直张力。

材料一般同上下纲,但粗度一般较小,单根使用。

4)属具:

a.浮子:

浮子材料(r<1)很多,最常用的硬塑或泡沫塑料。

浮子的形状也很多。

浮子的结缚方式很多,有夹接的、穿轴的、系耳环的等等,也有的直接扎缚在浮子纲(上纲)上。

b.沉子:

沉子材料(r>1)也很多,最常用是铅沉子。

沉子的形状也很多,沉子数量一般同浮子(有利于网形的展开)。

沉子的结缚方式也很多,有夹接的、穿轴的、水扣式、吊纲式等,还有的直接挂结在网片的下缘(如散腿流网)。

2.2三层刺网

由两片外层网易和一篇内层网衣构成,内网衣为小网目网衣,外网衣为大网目网衣。

目大为内网衣网目大的3~6倍,大网目网衣和小网目网衣的面积比例为1/2~2/3,线直径比为2~3。

大网目网衣横向缩结系数为0.55~0.70,小网目网片横向缩结系数为0.4~0.5。

装配方法:

(1)把浮子、沉子分别等距离的装配于浮子纲、沉子纲上。

(2)以网目大小和缩结系数为基准计算大小网目比,从而求出每一打网目对应的小网目数。

设小网目为n,则n=adEd/axEx,其中ad,ax表示大网目和小网目的目脚长度,Ed,Ex表示大网目和小网目的水平缩结系数。

(3)把穿附三片网衣的水扣绳缚结于上下纲,还要把大目网和小目网的结节分别用网线扎缚固定在上下纲上。

大目网也可直接穿入水扣绳进行装配。

2.3定置张网

张网类渔具种类繁多,规格差异较大,但其形状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方锥体(最常见)、笼式(如笼式张网)和箱式(如畚箕网)。

这里主要介绍最常见的第一种。

1、网衣结构

张网网衣一般由网身和网囊两部分构成。

1)网身:

通常用增减目方法采用筒形手工编结。

机编张网衣按规格要求剪裁成若干梯形网衣,拼制而成(类似拖网)。

2)网囊:

一般呈矩形,有的网身末段也呈矩形。

网囊网衣也常用机编网片。

   

3)网爪:

亦称网耳。

有复全梯形(大捕网)、三角形(抛碇张网)、双梯形(紧网)、大小梯形(反纲型)等。

2、纲索

1)网口纲:

装配于网口网衣,使网口成形。

PE等材料制,一般在、右捻各一根。

2)网爪水扣绳和网爪绳:

网爪水扣绳用来加强网口角强度,网爪绳用作绳圈,便于连接锚纲等纲索。

PE等材料制。

3)上、下纲和翼端纲:

有翼单囊张网用。

装配在网口和翼网上、下缘。

PE等材料制,左、右捻各1根。

4)锚纲或桩纲:

锚纲或桩纲用来固定张网。

使用乙纶绳或包

5)叉纲:

用来连接锚(桩)纲与网具。

有双锚(桩)的左、右叉纲式,也有单锚(桩)的四叉纲式。

PE等材料制,也有以竹蔑和稻草捻合制成,4条。

6)网囊引纲:

起网用。

PE等材料制,或以竹蔑和稻草捻合制成。

7)带网纲:

连接船与网。

PE制。

3、属具

1)框架:

一般用毛竹制,根据网口大小选定框架尺寸。

矩形和正方形较多,还有三角形、梯形等形状。

2)桩:

群众性张网习惯用毛竹制,也有木制,下端呈鸭嘴形或斜楔形。

3)旋转器:

锚(桩)纲与叉纲之间或各纲索之间的连接器,过去常用木制,后来逐渐使用铁制转环等旋转器。

4)浮筒、浮标、浮竹:

有多种类型,如塑料球形、毛竹筒形、铁板焊制的圆锥体形。

5)沉石:

有多种形状,如秤锤形、长条形、梯形等,有的置入网袋。

系结在网口下方或下叉纲、下锚纲上。

6)桁杆:

桁杆型张网使用毛竹制,桁杆两端装有木制横梢,便于系结网爪绳、叉纲和浮标绳。

7)竖杆:

又称撑竹,装配在网口两侧,维持一定的网高。

8)锚碇:

有铁制或木铁结构,或硬木制,单爪或双爪。

爪头安装有铁柄,或嵌装犁形铁块

张网网目尺寸变化很大,从网口向囊网末端逐渐缩小。

由于张口敷设于水中后受到水流冲击,网衣伸长而网目趋于闭合,并与水流成一夹角,网目张开度显著减小。

所以张网网目尺寸应比其他网具要大些。

一般取用不同的比例数如下:

  囊网:

a囊=(1.00—1.80)a刺

  身网:

a身=(2.00—4.00)a刺

  缘网:

a缘=(3.0—4.0)a刺

  漏斗网:

a漏=(0.80—1.00)a刺

 目前张网网片许多是依靠手工编织,网目的变化极为复杂。

2.4拖网

结构:

由网衣、纲索和属具组成。

我国普遍使用的两片式拖网网衣由网翼、网盖、网身和网囊组成;多片式还具有侧网衣,纲索主要包括浮子纲、沉子纲、力纲、空纲、手纲和曳纲等。

属具主要有浮子、沉子、网板和纲索的连接件。

由网衣、纲索和属具组成。

我国普遍使用的两片式拖网网衣由网翼、网盖、网身和网囊组成;多片式还具有侧网衣,纲索主要包括浮子纲、沉子纲、力纲、空纲、手纲和曳纲等。

属具主要有浮子、沉子、网板和纲索的连接件。

1、网衣部分

1)燕尾:

减少网端网衣的堆积和网衣阻力。

不规则斜梯形网片,上下各一块,左右对称。

2)网翼(网袖、网腿):

扩大扫海面积,拦截进网鱼类外逃,引导进网鱼类进入网身、网囊。

大致有三种形式。

A.上、下网翼两部分组成,上、下网翼均为斜梯形(分2、3或4段),前小后大,上、下网翼的后缘分别与网盖和网身相接,我国两片式拖网均采用这种结构,这种网型光顺,有利于导鱼。

B.在上、下网翼之间嵌入矩形侧网组成网翼,上、下网翼一般采用直角三角形网衣。

多片式拖网多采用这种结构。

C.整块梯形网衣做成的网翼,例如我国集体渔业拖网的网翼结构。

网翼的纵向长度影响着网具的扫海面积和阻力。

网翼长扫海面积大,但由于这部分网衣与水流的冲角较大,产生的阻力也较大。

因此需根据捕捞对象习性和网具阻力决定网翼的长度。

捕捞栖息于海底的鱼、虾和蟹类可用长网翼,而捕捞游速较快的鱼类则宜采用短网翼。

3)网盖(天井冈):

防止入网鱼类上逃。

位于网口之上的正梯形网衣。

底拖时,网盖在上面(防止对象上逃),浮拖时网盖在下面(防止对象下窜)。

网盖的纵向长度大可提高遮挡鱼类的效果,提高网口高度。

反之亦然。

但纵向长度的大小应与网具其他部分相适应。

4)网身(网筒):

引导鱼类进入网囊;稳定渔具运动。

拖网网衣中的主要部分,分5-7节。

网身呈前大后小的圆锥形,以利于张开和导鱼。

同时其网目长度自前至后逐步减小,以适应进网鱼类逐渐增强的逃避反应。

5)网囊(袋筒):

贮纳渔获物。

位于网具的末端,囊袋形,网线粗、网目长度最小并且常用双线,还附加许多辅助力纲。

世界上大多数渔业国都规定了最小网目长度(内径)的限制。

为了防止拖曳过程中网囊腹部因与海底摩擦而损坏,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

如附加旧网衣制成的防擦网衣、网须、兽皮、橡胶垫和钢丝绳网等。

同一渔船可能有不同规格的网具,但网囊前缘的拉直周长相同,以便于互换。

装配方法:

力纲:

有网囊力纲、辅助力纲、束纲、引纲等,共8根力纲,互相平行,沿网目对解线绕缝,u1=1。

在离网底2米左右装配有束纲,在网底装有锁纲和铁环。

另外,根据我国拖网渔船实际使用经验,拖网前部横向缩结系数E1可在下列范围内选用:

  中浮(上中)纲部分:

E1=0.41—0.48;

  中沉(下中)纲部分:

E1=0.35—0.45;

 袖端部分:

E1=0.50—0.55。

2、纲索部分

1)浮子纲(上纲、浮弦)

网翼和网盖上边缘的纲索,其作用是垂直张开网口,使网具维持一定的形状。

浮子纲的材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软钢丝绳外缠绕网线,以增加装配网衣的摩擦力;第二种是采用钢丝与维纶线制成的混合纲。

后者在强度、柔挺性和表面摩擦力几方面都较好。

装配方法:

先将网衣进行绕边,再按配纲系数的要求,网衣边缘与浮子纲直接缠络即可。

2)沉子纲(下纲、大脚)

一般指纲索和沉子,也分下中纲和下边纲(左右对称)。

利用其重力使网口下缘沉降,并维持一定的形状,是拖网中较重要的纲索。

据底质不同,有五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A.缠绕式沉子纲

B.滚柱式沉子纲

C.橡胶片式沉子纲

D.滚球式沉子纲

E.链式沉子纲

装配方法:

沉子纲带有缘纲或花扣绳,装配时应按每档装配目数进行缝缝。

3)力纲

沿网体纵向装配的纲索,起着增加网具纵向强度的作用。

有以下装配方式:

a.两片式拖网装配两根力纲。

从下中、下边纲连接处开始,沿网目对角线装配,到达侧

边时沿边缝直至网囊末端。

b.两片式拖网装配四根力纲。

背、腹中力纲分别从上(浮)中纲和下(沉)中纲的中央开始,沿网目对角线装配,直至网囊末端。

两侧力纲分别从燕尾纲的中点沿侧边缝装配,直至网囊末端。

 

图3、我国机轮单船拖网网具结构图

1.曳纲2.网板3.手纲4.铁撑架5.空纲6.7.网翼8.网身9.网囊10.游纲11.浮子纲12.浮子13.沉子纲14.网腹力纲15.束纲引纲16.束纲

装配方法:

1、浮子纲:

先将网衣进行绕边,再按配纲系数的要求,网衣边缘与浮子纲直接缠络。

2、沉子纲:

沉子纲带有缘纲或花扣绳,装配时应按每档装配目数进行缝缝。

3、力纲:

网身的主要承力部件。

两片式多采用2根纲,装配在网腹部位,u1=0.97-0.98,从下中纲的两端开始,直接与网衣缠绕,到边缘后,沿绕缝边直到网囊上部。

六片式拖网有4根力纲,缩结系数由网口向囊网逐渐增大。

4、网囊装配:

有网囊力纲、辅助力纲、束纲、引纲等,共8根力纲,互相平行,沿网目对解线绕缝,u1=1。

5、其他纲索的装配:

包括空纲、手纲和曳纲等。

(上图为空纲与夹棕曳纲的连接,下图为夹棕曳纲与钢丝曳纲的连接)

2.5网具的缝合与修补技术

1)网衣的缝合:

①编缝(拼边):

用于不拆开的部位。

编缝法可用于两块网片端部与端部(横编)、侧部与侧部(纵编)的联结。

前后目数相等时用目对目缝合,有单脚起梭的(落梭也为单),也有边旁起梭的。

目数不相等时用吃扣编缝,一般是以单脚起梭的。

N1/N2吃目比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1为少目边,N2为多目边):

1)总吃目数:

m=N2-N1;2)N1=m(x-1)+c;3)N2=mx+c

4)缝合比:

[m]x/(x-1)+[c]1/1

②绕缝:

用于不经常拆开的部位。

将两块需缝合的网片边缘,逐目用网针串在一起,缝到一定的距离打一结。

所用的线较粗或用原网线双线进行,绕缝编一般绕入1.5-2目。

绕边:

绕边与绕缝相似,不同的是仅是绕缝单片网衣的边缘(P74),目的在于加强网衣边缘强度。

③活络缝:

用于经常拆开的部位,如拖网的囊网部位。

这种缝合方法不用打结,用的是连环套的方法将两块网片缝合在一起,拆时只要用力拉其缝线端部便立即拆开。

2)网片的修补

修补方法分编补和嵌补两种。

①嵌补法:

适用于破洞较大。

方法:

将网片破洞剪成方形或长方形,将相应大小(长和宽比破洞少一目)嵌在破洞内。

一般在破洞边缘的左上角开始。

②编补法:

经常采用。

方法:

在编补前,应对网片的破洞进行整修,原则是,在破洞的上端和下端各留一个三脚,作为补网的起点和终点。

除此之外,沿破洞边缘的其他网目都是宕眼或边旁形式。

3.实习小结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发现虽然厦门市政府已经实施了退渔政策,但是对于那些常年靠海为生的渔民来说,要真正的退出渔业生产需要一段很长的过渡期。

仍然有很多的渔民抱有侥幸心理,在晚上偷偷出海捕捞,政府想要完全终止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期。

沿岸海域渔捞业是人类在海岸带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翔安澳头村由于政府修建码头,再加上隔壁村电鱼现象严重以及周边地区工业污染的原因,以往的捕捞和养殖的生产方式也不尽科学,这种发展模式已经显露出其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如渔业资源衰竭、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更加严重的是,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如今沿岸海域的生物在数量上大减的同时,种类也大大减少。

另外,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原本就匮乏的文昌鱼资源如今更是少之又少,原先4个文昌鱼保护区到如今只剩下1个了。

目前张网类渔具广泛分布在我国沿岸海域,一些大型张网渔具如帆张网等还扩展到外海作业。

此外,内陆水域和在江河、湖泊、水库溢洪道等鱼虾类的洄游通道和产卵区域也有张网作业。

张网在利用小型鱼类、虾类资源方面,以及在节约能源、经济效益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但同时存在着损害鱼类资源的弊端。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张网渔具的主要渔获物为经济鱼虾类的幼体,对渔业资源的繁殖保护的影响严重。

从近些年来张网渔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网具的网目尺寸在逐步减小,特别是网囊部分,这将进一步增大对鱼虾类幼体的杀伤力。

另外高效率的拖网捕捞给海洋渔业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对鱼类赖于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底拖网。

这些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渔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对此我提出的建议是:

1、在管理上,应该控制作业渔具的规模和数量,并对渔具的结构、网目尺寸等关键性的渔具规格参数进行限制,以减轻对鱼虾类幼体的杀伤力。

在技术改进上,主要是改进作业渔具的捕捞选择性,减少对鱼虾类幼体的捕捞强度,增加释放海洋哺乳动物的机能等。

适当保留,加强管理,开展选择性研究,进行技术改造;

2、强化生态养殖理念,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为实行生态养殖创造条件。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在广大养殖户和渔民间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养殖户从长远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自觉抵制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强化生态养殖理念,提高他们进行生态养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控制渔船增长,实行配额捕捞制度,完善现有的休渔制度,缓解资源衰退现象,抑制捕捞能力的增长,切实巩固休渔成果。

另外要控制污染海洋环境的源头,防止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持海洋载体处于良好状态。

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从严打击破坏海洋环境行为。

并且加快水产养殖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步伐。

注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尽量压缩容易造成环境破坏的养殖业,加快发展环保生态型养殖业;

4、建立一支高素质、规范化的渔业执法队伍,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执法水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增强执法手段,提高指挥和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