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97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给药剂量换算文档格式.docx

D.

2.体表面积法:

A.原理:

根据能量代谢原理,人和动物的向外界释放的能量与体表面基本成正比的关系。

很多研究指出:

基础代谢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比体重更为合理.

B.转换的公式为:

a动物的体表面积/b动物的体表面积=a动物的给药剂量/b动物的给药剂量。

如:

C.体表面积=体型系数*体重2/3。

各动物的的体型系数如下表:

(认为可能根据一定的经验数据总结出来)

D.计算举例:

体重为70kg人的临床剂量为Xmg/kg,换算成200g大鼠的剂量:

人的体表面积为:

=0.1×

(70)2/3=1。

722

大鼠的体表面积=0。

09×

(0。

2)2/3=0.0306

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

0306/1.722=0。

0177~~=0。

018(折算系数值就是用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

200g大鼠的给药剂量=70kg*X*0.018/200g=6。

3Xmg/kg

3.两种方法的比较:

A.从结果的准确程度来说:

应用体表面积法计算更加的准确。

B.从计算结果的方便程度来说,应用折算系数法更加方便。

其实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折算系数也是按照体表面积计算而来,只是它应用了一个规定的质量值.当动物的质量发生变化时,用折算系数法得到的值与体表面积法就有一定的误差.

C.两种计算方法过程:

以大鼠为例。

设人的剂量为 Xmg/kg,体重70kg.大鼠体重为150g时:

按折算系数算:

大鼠的剂量=6。

3Xmg/kg

1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

0。

15*6.3Xmg/kg=0。

945Xmg

按体表面积计算:

09*(0。

15)2/3=0。

02525

人的体表面积=1。

02525/1.722=0.01466

Xmg/kg*70*0.01466=1。

0262Xmg

D.将折算系数法计算得到的剂量与体表面积得到的剂量相比较可得:

当大鼠体重在170~23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

当大鼠体重在150~26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当大鼠体重在120~30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

当大鼠体重在100~34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

 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大鼠在实验期间的体重在180~250g.这样,我们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剂量,其相对误差不会超过10%.基本上能接受。

如果比较均匀,在180~220g,则相对误差在5%以内.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故在以后做药代实验选择动物时一般选择200g左右为好。

4.小结

A.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在实验过程中,药物的溶解,给量准确性问题,误差在10%以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故可以放心的使用折算系数法进行计算给药剂量的换算。

B.由于人的重量平均值达到70KG。

选择在60kg更为合适一些。

将折算系数表按人60KG折算后得到下表:

不同实验动物与人的等效剂量比值(注:

剂量按mg/kg算)

动物

小鼠

大鼠

豚鼠

剂量比值(60kg)

8.65

5.98

5.15

3。

11

2。

59

0.998

1.78

剂量比值(55kg)

8.1

5.61

4.82

91

2.43

93

1.66

二.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剂量换算:

1.原理:

应用绝对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量/静脉给药量。

在进行换算时,通常以静脉为参照,比较其他给药途径占静脉的几分之几来衡量。

2.有药理书上表示如下:

以口服量为100时:

皮下注射量为30~50,肌肉注射量为20~30,静脉注射量为25。

3.不同给药途径换算表(根据实际经验换算):

说明:

给药剂量可参照此表进行换算,但由于不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同,有的口服吸收达80%左右,有的极低,此表只是取了一个平均值,导致有时按此表进行换算后得不到相差不多的结果。

故给药剂量最好以实验数据为标准。

三。

局部给药时剂量的换算:

1.有时候,我们做的虽然是在体实验,却是局部给药

2.A.如果只是看药物在局部的作用(如:

烧伤),就和人体用相同的剂量。

即用于人体多少面积涂多少药,动物也是多少面积涂多少药.不过,要注意一点,这是我们设想实验动物对此药敏感程度与人相同的情况下.

B.如果是看药物透皮吸收,也就是说,把皮肤只当作一个给药途径,最终在体内发挥作用.由于此过程实际上就相当于体内给药了,仍然按前面所述的等效剂量给药。

四.LD50和药效学剂量的换算:

A.对于一个全新的化合物,涉及药效学剂量的思路一般是先做出LD50,或最大耐受剂量(MTD)。

B.选择药效学的剂量:

一般药理书上选择LD50的1/10,1/20,1/30的剂量作为药效学的高、中、低剂量。

C。

上述的选择有一个预试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验不断地调整剂量,有一作者的想法:

a.药物的疗效跟毒性都是相互的,一般选择药物的LD5(引起动物5%死亡)作为最高有效剂量。

b.药物LD5,LD1和LD50之间的关系:

LD5s=0。

05/0.95XLDs50=1/19XLDs50

LD1s=1/99XLDs50

如果S=1,则LD5大约为LD50的1/20;

LD1则为LD50的1/100.

如果S=2,则LD5大约为LD50的0.229;

LD1则为LD50的0.1.

如果S=3,则LD5大约为LD50的0。

378;

LD1则为LD50的0.219.

如果S=4,则LD5大约为LD50的0。

479;

LD1则为LD50的0.317.

如果S=5,则LD5大约为LD50的0.555;

LD1则为LD50的0。

399.

如果S=6,则LD5大约为LD50的0。

612;

464.

c.一般药效学的实验动物的死亡率不要超过5%,最好不要超过1%;

S是决定药效随血药浓度增加而变化的趋势的程度的参数,有些药物的S值大于2,这样算出的LD值会更接近于LD50.

d。

从保守估计,应用LD1,取S值为1,得到给药量为LD50的1/100.

对于S值大的药物有时药量可达到LD50的1/10,甚至1/5,这些是需要我们去摸索的.因为,毕竟毒理反应和药理效应的机理可能不同,其量-效关系的变化规律可能不一样。

我们通常给的剂量大概是LD50的1/50~1/20之间.

D。

对于中草药而言,可能很多时候测不到LD50,而是用最大耐受量来表示。

以MTD的1/2或1/3作为药效学的给药剂量,在实践中观察效果。

附:

LD5与LD50之间换算关系:

1。

药理效应跟剂量(或药物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是完全地成比例,可能是效应与浓度的对数成比例,也可能效应与浓度的对数亦不成比例,而是表现出一种这样的规律:

浓度较小时,增加浓度药效增加不很明显;

浓度中等时,增加浓度药效有较明显地增加;

浓度较大时,增加浓度药效增加又不太明显;

直到出现最大效应.这就是所谓的“量-效关系”或“浓度-效应关系"

2.这种量效关系用公式(A。

V.Hill提出)表示为:

式中,Emax表示药物的最大效应;

EC50表示达到50%的Emax时的药物的浓度;

C表示药物的浓度;

上标S是表示浓度-效应关系曲线形状的参数。

3.毒理效应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药理效应。

因此,我们将这一公式移植到急毒实验中来进行一些应用。

对于一定大小的动物而言,一定的剂量与一定的血药浓度基本上成正比的.所以,我们就以剂量来代替浓度进行计算。

上式中,以LD50代替EC50,以LD代替C,则得:

式中:

Emax就是死亡率为100%时的效应。

相应地,LD5则为死亡率为5%时的效应;

LD1则为死亡率为1%时的效应;

LD50则为死亡率为50%时的效应。

4.LD5与LD50之间的关系:

E5=0。

05Emax=Emax。

LD5s/LDs50+LD5s

得:

0.05=LD5s/LDs50+LD5s

化简,得:

LD5s=0.05/0。

95XLDs50=1/19LDs50

同样地,LD1s=1/99XLDs50

过程不是很了解。

小结:

1.一个新的化学物质,首先测定出LD50,然后确定出药效剂量,得出药物的较优给药剂量。

2.根据换算剂量先做动物实验看看结果如何,以某种药效为指标,得出剂量的优化,根据等效剂量换算得到给人的剂量。

3.做该药的体内药代过程,给出药物的经时过程,参数,得出药物的起效原因,在体内的消除过程,设计给药方案.

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剂量换算

应用绝对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量/静脉给药量的原理进行换算。

根据实际经验换算得Tab.

Tab。

表不同给药途径之间剂量换算估计值简表

给药途径

静脉

口服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腹腔注射

生物利用

度估计

全部进入血循

环,无吸收过程

25~30%

40~50%左右

80%左右

80~85%

与静脉的

剂量之比

—--

3~4倍

2~2。

5倍左右

1.25倍左右

18~1。

25倍

与口服的

25~0。

33

-——

5~0.6

32~0.4

3~0。

35

 

各常用实验动物折算系数的验证如下(人70kg)

  小鼠体型系数0.06标准体重20g=0.02kg

小鼠的折算系数=0。

00253

  大鼠体型系数0.09标准体重200g=0.2kg

大鼠的折算系数=0.018

  豚鼠体型系数0。

099标准体重400g=0。

4kg

豚鼠的折算系数=0.031

  兔体型系数0。

093标准体重1。

5kg

兔的折算系数=0.12201。

723

  猫体型系数0.082标准体重2。

0kg

猫的折算系数=0.076

  狗体型系数0.104标准体重12kg

狗的折算系数=0。

54961。

  猴体型系数0.111标准体重4。

猴的折算系数=0。

163

动物口服给药剂量Y=70(kg)·

X人口服剂量(mg/Kg)·

K(折算系数)÷

M动物(Kg)

  2.这种换算关系的前提是各种动物对某药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在上述的折算关系中,我们是没有考虑到种属差异的,我们理想地认为,对任何药物,各种动物和人的敏感程度是完全一样的,这是我们折算等效剂量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例如犬无汗腺,对发汗药不敏感,而对流涎药比较敏感,大鼠无胆囊,对利胆药及有明显肝肠循环的药物与其他动物差别较大,鼠和兔对催吐药不敏感,而犬猫则较为敏感,吗啡对一般动物有抑制作用,但却对猫引起兴奋,抗凝血药对小鼠特别敏感.

  中毒剂量可以其他动物小数百倍,抗胆碱类药物,家兔有明显耐受性,同是啮齿类动物,家兔是草食动物,大鼠小鼠是杂食动物,对一般药物在静注时剂量换算尚属可用,在口服用药时家兔往往起效较迟,吸收较差特别是对胃动力药及消化系统药差异更大,大鼠对血管阻力药敏感,却对强心苷类不敏感,而猫对强心苷类则很敏感,大鼠对缺乏维生素及氨基酸敏感,因能自行合成维生素C,故对缺乏维生素C不敏感,而豚鼠对缺乏维生素C及变态反应特别敏感.

  我们可以用常用的麻醉剂试试对不同动物的作用,如果机械地按等效剂量去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实际上我们都是一半参考等效剂量,一半靠自己的摸索,因此不能把这个所谓的等效剂量完全照搬,当然我们同样反对毫无根据地乱设剂量,如有的人做实验相当然地自己随意地设置10mgkg,20mgkg40mgkg.好像是方便自己配药,而不是根据科学的道理来设置,这是我们所应当摒弃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换算方法只是一个重要参考而已。

遇到有很大种属差异的药物或化合物,上述换算关系就相差很大了.这一点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为什么说,当实验动物体重不在上述标准体重的附近的话,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剂量就不那么准了呢?

这是因为,我们用这个折算系数,只是一个点对点的关系。

就是说,70kg的人对200g的大鼠,那么这个剂量完全准确的。

但如果大鼠不是200g,那么就会有偏差了.这个偏差来源于体型系数的公式。

  推广一下,当实验动物体重小于标准体重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小;

而当实验动物体重大于标准体重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大。

  哪一种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当然是按实际的体表面积来算。

  哪一种计算方法更方便呢?

当然是按折算系数来计算。

尤其是对非药理、实验动物专业方面的战友来说。

  那么,二者的误差有多大?

我们该怎么样调整?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两种计算等效剂量方法的误差问题。

  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按折算系数计算会产生误差。

这种误差应该说是属于系统误差。

是由于这个公式本身给我们的实验带来的误差.还有一种误差是我们在实验中实际给药时,由于称体重、给药时的不准而产生的,那就不是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问题了。

  我们仍以大鼠为例来讨论这个误差问题。

  设人的剂量为Umgkg,体重为70kg。

  设大鼠的体重为Xkg,

  按折算系数计算得出的Xkg大鼠的用药量为Y1.

  则Y1=U*6。

3*X=6.3UX

  按实际体面表面计算得出的Xkg大鼠的用药量为Y2。

  Y2=0。

09(X)231.722*U*70=3。

66U(X)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