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4009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docx

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2019年云南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B.书写技能C.计算技能D.写作技能

2、“点头微笑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体现了情绪情感的()功能。

A.感染B.调节C.替代D.信号

3、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4、小学美育的任务不包括()。

A.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形成对于美的爱好

C.发展创造美的才能D.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5、下列属于负强化事例的是()。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批评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开屋子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最基本的单位是()。

A.命题B.概念

C.判断D.推理

7、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8、以下情境体现了遗忘动机说的是()。

A小王扔掉家中所有和前女友有关的东西,借此忘了她

B.学习完汉语拼音再学习英语,经常忘了汉语拼音的拼写方法

C.有些经历过地震的学生无法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惨状

D.童年一起玩耍的欢乐记忆犹新,却想不起眼前这个人的名字

9、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A.恒常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整体性

10、节俭属于性格的()特征。

A.态度B.行为

C.意志D.情感

二、简答题

1、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3、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5、简述访谈法的基本步骤。

三、材料分析题

1、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

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

“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

”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

下午的班队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

”进行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

“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

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

”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

“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

”“众人拾柴火焰高!

”“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

”“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

”……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问题:

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

2、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一起搞卫生。

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

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

张同学说:

“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卫生,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迟,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好消磨时间。

问题:

(1)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在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3、小明的父母都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

因为工作的原因,小明从小到大跟着父母去过不少城市,在一个城市待不到两三年,就又要到另一个城市去。

因为父母工作忙,小明与父母的沟通也不是很多,每次到了一个新的城市,进入当地学校读书,小明就又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

而当小明渐渐熟悉起来,可能又要离开了。

刚入学时,小明成绩挺好的,可是几年下来,成绩一落千丈,他自己很烦恼,父母也很担忧。

问题: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小明的哪种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请从需要之间的关系分析小明成绩下降的原因。

(3)请分析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提高成绩。

4、有一位教师说:

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她的言下之意就是:

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每一个学生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学生犯错误是不可能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要大惊小怪,应正确对待。

问题:

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记者对某市某县4所小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

半数以上的小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连打扫校园的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日常的值日也会让别人代劳;有多于20%的学生让别人给自己洗衣服,家长不在时自己就吃不上饭。

调查发现,有的小学生花钱雇同学写作业;有的花钱拉选票争当少先队中队委员;有的花钱更改考试分数。

调查还发现,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

一些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高达几百元,过生日也要到饭店去大办酒席。

问题: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四、教学设计题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四年级写作课“说说心里话”的教学内容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

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

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看;对邻居叔叔说,谢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家真诚的帮助;对小伙伴说,我们不要再互相起外号了,这样不文明……总之,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

说心里话,就一定要真实,要说出内心的想法。

写完以后可以读给对方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

材料二某小学生的习作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本次写作课的教学目标。

(2)分析学生完成该写作内容的难点。

(3)为上述学生的习作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评语。

2、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照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描述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若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1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

解析:

智慧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计算技能、解题技能、记忆技能等都属于智慧技能,书写技能属于操作技能。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用点头表示赞同,用摇头表示否定都是一种信号,属于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让学生分辨勇敢鲁莽、谦让等是刺激的分化。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智育的任务之一。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

解析:

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0A项属于惩罚,C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D项属于消退。

6、【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

解析: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其中,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

7、【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

解析: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8、【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

解析:

遗忘的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当某种记忆过于痛苦时,个体会倾向于把这种痛苦记忆压抑到潜意识中,而这种记忆会在意识层面产生遗忘,却在无意识层面影响人的生活。

C项是对曾经不愉快记忆地主动的遗忘。

A项属于遗忘的衰退说,由于看不到女友的有关信息,女友就不会在他的记忆中得到进一步强化;B项是前后学习之间发生了相互干扰;D项是遗忘的提取失败说,提取失败是由于没有有效的线索。

9、【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

解析: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虽然时间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知觉对象-国旗的颜色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属于知觉恒常性的体现。

10、【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

解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

节俭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

二、简答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小学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如下: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高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所以,从个人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波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

(2)制订访谈计划。

依据研究的问题确定访谈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实施的过程,包括谈话的进行方式、提问的措辞及说明,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等。

(3)拟定访谈提纲。

确定访谈的具体问题和框架,拟定访谈提纲。

(4)进行正式访谈。

在访谈过程中注意倾听,适时追问;访谈后,要马上记录访谈内容。

.

(5)整理访谈资料,分析访谈结果,得出访谈结论。

三、材料分析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

李老师的行为,遵循了以下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刘老师给同学们观看纪录片,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识;让学生讨论“有何感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讨论“我们能做什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

从这几个方面人手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分析、综合外界教育因素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刘老师没有灌输给学生相应的德育思想,而是通过呈现情境,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这完成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能够促进学生对外部道德要求的内化,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积极结果。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一开始,有同学把献爱心等同于捐款,并产生不满情绪,后来,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集体的影响下,大家纷纷能够转变观念,把献爱心的形式多样化,并且道德认识呈现积极倾向。

这体现了刘老师能够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的积极转变。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

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刘老师没有立刻对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认识进行纠正,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品德认识。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②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通常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第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③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第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①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第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教师在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学生品德培养中要注意抓住时机。

把握时机是品德培养过程中要首先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在先进事例发生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给予表扬;在学生消沉、失去自信、最需要激励时不吝赞美地给他以及时的鼓励;也要在他放任、自满时及时给他以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掌握时机,一是学生需要的时候,二是师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的时候。

材料中班主任李老师在张同学有助人为乐行为时设计主题班会对张同学的行为给予肯定,抓住了教育的最佳时机。

第二,对学生要有正确评价和价值引领。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理解,教师应该运用策略给予客观的评价、适时的指导、恰当的鼓励或提出不足。

材料中的李老师对张同学发言中的价值观应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因此,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小明是因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影响了他对更高层次需要的追求,这也是小明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3)①教师应多关心爱护小明,用教师的爱弥补小明归属与爱的缺失;②教师应呼吁同学多与小明沟通、交流,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③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解释小明的经历对其造成的影响,尝试从根源上解决小明遇到的问题;④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小明的优点,进行鼓励教育,增强其自信心,进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首先,弄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在未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或指责,这既无济于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学生犯错误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缺乏经验而犯错误。

由于学生年纪轻、知识浅、缺乏经验,他们往往会犯错误。

这就要求教师事前尽可能教给他们做某一件事的一些简单方法,或者在旁加以指导,这样,就可能避免错误的出现。

第二,由于好奇心而犯错误。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本来是件好事。

可是也往往由于好奇心而犯错误。

第三,是非观念薄弱导致犯错误。

由于他们道德评价能力低,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分辨不清,把坏的当好的,把丑的当美的,结果犯了错误。

第四,由于别人促成而犯错误。

这是指孩子本不会犯错误,在别人促成下犯了错误。

第五,外界不良诱因。

在坏人、坏事等外界不良诱因下犯了错误。

在弄清犯错误的原因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1)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起找原因,启发他们讲清事实,承认错误。

当他们承认错误后,就应该原谅他们,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2)老师应及时对学生改正错误的行为予以肯定,即使学生改得不彻底,教师也应给予鼓励。

(3)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既不能盲目指责和批评,也不能漠然视之。

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契机,当作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次机会。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为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对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小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并且有不少小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2)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小学德育工作

教师必须要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大力开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高尚品德和文明素养的人。

(3)必须为小学生的个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整顿社会文化市场、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家长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努力使道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格局,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4)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主义义务感和责任感,把集体主义教育与个人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学生认识到,只有集体主义行为才能具有崇高的生活目的,才能使生活充满活力,才能使情操高尚,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热爱劳动教育,增强建设国家、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抓好行为规范的教育,努力将小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总之,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正面教育,立足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开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

四、教学设计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能够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认识。

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爱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写作的快乐并增强写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写作习惯。

(2)难点

教学难点:

能够敞开心扉,真实地说出内心的想法,表达真情实感。

分析:

习作意在引导学生学习用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因此习作要求学生能敞开心扉,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做到内容真实,言语真诚。

这一学段的儿童经过低年级写话训练后,已有一定的言语表达基础,有参与习作的愿望。

但儿童受先前思维定势的影响,会觉得无话可写,或者一味表达烦恼、不满等灰色信息,倾诉对象也容易局限在身边熟悉的人。

因此,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一吐为快的宽松环境,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激发其表达欲望,帮助学生启发思维,打开思路,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促使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评语

这般丰富的内容真是出乎老师的预料,说明你平时一定非常注意观察爸爸,这么多的感叹句也让老师能够感受到你内心强烈的渴望。

但是当爸爸有没有什么坏处呢,是不是还要照顾你啊。

另外还要注意错别字哦,“在”和“再”的区别还记得吗?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草》是白居易的一首应考诗。

全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扣题目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描绘出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也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成为形象的画面。

“原上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便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布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为“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在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天到来,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报火的凌虐。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描绘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了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主题:

本诗通过直观地对自然演变进行描写,表达了对荒野野草的赞颂,反映出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句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事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全诗;

②认读并会写生字“枯”“荣”,理解字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读通读顺,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②体会诗人的情感,懂得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指导过程

①请学生看着课文,齐读诗歌。

②指名读,相机正音“枯”“荣”。

(教师出示“枯”和“荣”二字的卡片上,将其帖在黑板上)

③提问: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部件啊?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办法记住“枯”字的笔画顺序。

(意在使学生明确该字书写的笔画顺序)

⑥学生在练习本的田字格上写出“枯”字,教师强调左右结构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分配,书写过程中要横平竖直。

教师巡视,指出学生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