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05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

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

1.1辽阔的国土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

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2、我国地理位置优越:

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较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内陆可与欧洲往来。

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南北差异大,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我国海陆兼备,对外交往优越。

3、我国疆域“四至”: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南沙群岛南缘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我国陆疆长约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我国有不连续疆界的国家是俄罗斯、印度。

我国的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我国领海以外并邻接临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伸至200海里。

7、北回归线由东到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8、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自治州、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9、我国省区中,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完全位于热带的是海南;相邻省区最多的是内蒙古。

10、1997年7月1日,我国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2000年12月20日,设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11、省级行政区简称来历:

取全称中的一个字,如京、津、黑;

用著名山水名称,如皖、陇、闽、赣;

用本省历史名称,如晋、冀、鲁、豫。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北京

上海市

上海

天津市

天津

安徽省

合肥

辽宁省

沈阳

福建省

闽(mǐn)

福州

吉林省

长春

江西省

赣(gàn)

南昌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山东省

济南

江苏省

南京

河南省

郑州

浙江省

杭州

湖北省

武汉

青海省

西宁

湖南省

长沙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广东省

粤(yuè)

广州

西藏自治区

拉萨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海南省

琼(qióng)

海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重庆市

重庆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

四川省

川或蜀(shǔ)

成都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贵州省

贵或黔(qián)

贵阳

台湾省

台北

云南省

云或滇(diān)

昆明

河北省

石家庄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山西省

太原

甘肃省

甘或陇(lǒng)

兰州

1.2众多的人口

1、2005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该线以西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以东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河南,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西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

4、我国共有56个民族。

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仅占总人口的8.5%,统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最少的是珞巴族。

分布最广的是回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都在500万人以上

少数民族著名节日:

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壮族―歌墟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5、我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1.我国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我国的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的江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地势向海洋,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内地,给东部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地势三级阶梯的存在,使河流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增大,水能资源丰富。

沟通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范围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4、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优势:

为发展多种农业和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5、地形可以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类型。

6、我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雪山众多,冰川广布,宽谷和湖泊镶嵌其中)、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起伏和缓)、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

云贵高原。

我国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7、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贺兰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主要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东侧

西侧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太行山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巫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高原

横断山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8、一般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的优势:

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能、旅游等资源丰资源,便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山区的劣势:

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增加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地质灾害较多,容易发生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山西与河北的界山是太行山,新疆与西藏的界山是昆仑山,甘肃与青海的界山是祁连山,福建与江西的界山是武夷山。

2.2复杂多样的气候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冬季我国最低气温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最高气温在海南。

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2、根据活动积温,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一年三熟)。

山西省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带,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温度带

分布范围

作物熟制

寒温带

黑龙江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一年一熟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的大部分,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

一年一熟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带

云南、广东、台湾的南部和海南省

一年三熟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灌溉。

东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降水不足。

华北地区夏秋两季多雨、春季干旱。

我国西南部山地迎着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是我国大陆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东南部濒临海洋,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变率小,季节变化小,是我国的多雨地区。

4、我国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多集中在5~9月(夏秋季节)。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沿海和南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小于内地与北方。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在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6、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空气湿润,不然则相反。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全国可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类干湿地区。

山西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地区地区。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C等温线)一致。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秦岭-淮河的地理分界线:

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③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

分界线

干湿地区

植被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湿润地区

森林

半湿润地区

森林草原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地区

草原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干旱地区

荒漠

 

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最突出的特征。

我国气候的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

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是独特的高原高山气候。

8、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在季风区内,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农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

;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9、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0、每年的春末夏初,在我国江淮地区,通常有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人们称“梅雨”。

11、台风带来的狂风大量降水,一方面可以解除或缓解盛夏期间的旱情,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2.3众多的河流

1、最终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内流区。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外流区。

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

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流少而短,多为时令性河流。

外流河流量大,汛期由北向南变长,含沙量少,内流河则相反。

北方河流流量较小,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有结冰期,南方河流则相反。

2、我国唯一进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密度最大的平原湖泊聚集区。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4、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它还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输水通道。

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干流流经11个省区(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全长6300多千米,注入东海。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长江北岸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的主要支流有乌江、沅江、赣江、湘江。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源头河谷宽浅,水流较缓。

上游:

源头~宜昌(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中游:

宜昌~湖口(地势低平,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支流众多,多调节水量的湖泊,可灌溉、航运);

下游:

湖口~入海口以下(地势低平、江阔水深,四季通航)。

长江经过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的水能资源重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长江航运发达,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运输动脉;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业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较大;长江干流水量大,和京杭运河的众多支流相通,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

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

自然方面——支流众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人为方面——湖泊面积减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6、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山脉,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9个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上游(源头—河口镇)河水清澈,多峡谷

中游(河口镇—旧孟津)泥沙含量多

下游(旧孟津—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黄河上游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晋、陕、内蒙古是煤炭基地,下游是石油资源开发区,因而黄河号称我国的“能源流域”。

黄河经过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受纬度位置和河流流向影响,黄河有着比较严重的凌汛。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黄河的贡献:

①上中游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②提供丰富水资源,供人们饮用、灌溉农田

③塑造肥沃的冲积平原

地上河的形成:

中游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再加上地势低平,下游流速减慢,使泥沙淤积河床,形成地上河。

在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原因:

流经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穿行于高山峡谷中,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70%,泥沙含量少。

中游地区保持水土原因:

流经黄土高原,土质松软,一遇暴雨,泥沙随雨水汇入黄河,再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泥沙大量流入下游,形成地上河。

第三章自然资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1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2、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主要有: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

可以繁殖再生或反复利用(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

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就没有了(如矿产资源,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量少。

总量占世界排名(第几位)

人均占有量

土地面积

3

1/3

耕地面积

4

1/3

矿产资源

3

3/5

河川年径流量

6

1/4

森林总面积

6

1/5

4、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和管理不善,很多自然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

5、为了确保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必须执行“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方针。

6、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资源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3.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优点: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且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问题: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且破坏严重。

3、耕地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区(南方是湿润地区,降水量多,气温高,水田集中分布在这里)。

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多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4、草地分布在西北季风区、半干旱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5、林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

6、保护土地资源:

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改进土地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合理利用,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严格执法,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行为,加强教育。

7、我国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3紧缺的水资源

1、、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人类能利用的水资源是江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也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2、我国水资源的形势:

总量多,人均少,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变化特点是随季节更替有明显变化(夏秋多,春冬少)。

3、水资源短缺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水量增大,水资源短缺,再加上人类生产活动导致水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南方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西北内陆远离海洋,降水极少,气候干燥,水资源最为紧张。

北方人口多、耕地多、水资源贫乏、水土配合极不合理。

南方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丰富。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原因:

人口密集、耕地面积大,水资源占有量少,人均占有量极少,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加剧缺水状况。

4、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是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是修建水库。

南水北调是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计划把长江水系的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路线。

引黄入晋工程将黄河水通过万家寨水利枢纽引入山西,缓解山西水资源的短缺。

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引入海河,结束了天津人民多年喝咸水的历史。

引黄济青是将黄河水调入青岛,解决了青岛水资源不足问题。

5、塔里木河夏季水量大的原因:

河水来源主要来自高山积雪、冰川融冰,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6、节约用水、减少浪费、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做好对污染企业的管理、禁止向江河湖泊中排放垃圾和未经处理的废水,做好宣传,使人们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增强节水意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

第四章经济发展——强国富民之路

4.1稳步发展的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2、东部与西部的农业差异(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有著名的四大牧区。

四大牧区:

新疆牧区:

伊犁马、新疆细毛羊、哈萨克羊;

内蒙古牧区:

三河马、三河牛、乌珠穆沁马、阿拉善骆驼、沙毛山羊;

青海牧区:

青海牦牛;

西藏牧区:

西藏牦牛、藏南绵羊。

东部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种植业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地区(人工林);渔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发达的淡水渔业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捕捞、养殖基地)。

西部

东部

农业部门

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分布

畜牧业: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种植业: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种植业: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

东北、西南、东南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3、我国南北方的农业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耕地类型

熟制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

旱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

花生、大豆

甜菜

南方

水田

一年两到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4、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农则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宜发展种),宜牧则牧(降水较少,牧草茂盛,发展畜牧业),宜渔则渔(水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植业;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宜发展林业);城市郊区发展蔬菜、花卉生产。

5、建设商品粮基地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东北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水热资源配合较好,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粮食、大豆、甜菜等作物的生产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国稻谷的重要生产基地。

6、9个优势产业带: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兴安岭沿山麓地带、

专用玉米产业带:

东北、黄淮海平原、

优质水稻产业带:

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一季稻区、长江流域双季稻区、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

东北。

7、我国农业发展原因:

东部沿海:

临海进出口方便,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

东部(出口创汇农业):

自然条件优越,科技水平高,便于发展沿海、对外联系

西部(退耕还林换草):

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中部(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

保证、稳定国内需求

8、棉花南、北方都有种植,重要分布在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4.2迅速发展的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如:

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电子工业……

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如:

钢铁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

业、煤炭工业……

2、中国工业布局:

沿海、沿(长)江、沿(黄)河和沿铁路线布局的大势。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京广、京沪、京哈等铁路沿线,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便于利用外资,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工业基地形成原因:

辽中南——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沪宁杭——有丰富的资源、雄厚的技术力量、统一的电网和发达的水陆空

交通

珠江三角洲——靠近香港和东南亚、便于利用外资

京津唐——有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离煤炭、电力丰富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