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4078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docx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201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庶民(shù)折耗(shé)回溯(shuò)牝鸡司晨(pìn)

B.讹诈(é)蒙骗(méng)肘腋(zhǒu)兄弟阋墙(xì)

C.偈文(jì)屋椽(chuán)体己(tī)泪洒纸笺(jiān)

D.毡帽(zhān)城垣(huán)整饬(chì)虚与委蛇(wē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在低温海水中,临近生命极限,体能消耗将尽时,极易发生痉挛、呛水、心机梗塞、意志丧失等意外情况,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

B.王老师德高望重,鄙人有幸添列门墙,但奈何天资浅薄,深以为愧。

今日上台发言,心中惶惶,谨以管窥之见,姑妄言之。

C.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大会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主题,开诚部公,畅所欲言,共谋网络治理,共创未来机遇,共谱发展新篇。

D.出于保护孩子们幼小心灵的考虑,族人们将骇人的录像资料当场销毁,并换用了当时一位法医的隐秘手札来展现船上诡异的情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入挖掘儒家思想中生态方面的智慧,对当代中国,乃至对全人类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B.距离世界“温州人大会”还有5天,散落世界各地的温州企业家们不日将启程,前往温州参加大会,共商温州发展大计。

C.最近,湖南张家界大峡谷高空玻璃桥成功合龙,但很多专家认为其危险性近似与虎谋皮,不值得其它旅游景点效仿。

D.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拿云捉月的管理者或依赖于源源不断的外来资本,唯有遵循企业和市场发展规律进行内涵式发展才是正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能在新高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B.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语言之星”“构思之星”“最佳团队”等获奖名单。

C.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目的是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

D.联合国副秘书长就习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世界面临的环境挑战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5.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屋子里没有灯火,个个从老人的内心出发。

(萧红《看风筝》)

①没有线条,也没有颜色的大轮廓。

②横顺的在黑暗里爬,

③老人的眼泪在他有皱纹的脸上爬,

④黑暗是一个大轮廓,

⑤他的眼泪变成了无数的爬虫子,

A.①④③②⑤B.④①③②⑤C.③②⑤④①D.①④②③⑤

6.根据寓言意思,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与画波浪线句内容相呼应且句式相近。

(3分)

一只饿狼路经一户人家,听到有小孩的哭声,接着又听见一个老太婆的声音:

“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

”狼心中大喜,便蹲在墙角等待,谁知直到天黑也不见小孩被扔出来。

这时,狼又听到老太婆说:

“宝贝快睡吧,别怕,狼如果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掉煮了吃。

”狼大吃一惊,吓得一溜烟跑回了家。

它心有余悸地对同伴说:

“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幸亏我跑得快,才捡回一条命。

生活中,我们既不要因他人随口说说的允诺而心怀幻想,也不要,而要学会自己思考,做出判断。

7.下面是某班级考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一日行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9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愚昧的权利

田松

⑴在科学传播理论中有一个“欠缺模型”,大意是说,公众对某项科学活动不支持是因为公众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一旦公众了解了专业细节,熟悉了这门科学及其技术的运作过程,就会相信专家的判断。

这种科普活动叫做“公众理解科学”——其实少了一个“让”字。

“挺转”科学家也有这个想法,在他们看来,公众对于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非理性的恐慌,那就是愚昧!

所以需要由他们来科普,来启蒙。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

刘华杰教授最早发现了这一点,并指出,“公众理解科学”的立场是科学共同体,目标受益者首先是科学共同体,而非公众。

⑵不过,遗憾的是,“欠缺模型”本身是有欠缺的,科学家让公众理解了科学之后,公众并没有顺应他们的用意。

德国科学传播学者汉斯·皮特斯研究公众对相关科学细节的了解程度与支持程度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了某种U型关系——即最强烈支持的与最强烈反对的,都是对科学细节了解最多的。

在转基因的论辩中也是这样,“反转”人士并非如“挺转”人士所贬斥的那样都是科盲,其中有些甚至是生物学家。

还有些人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并不认为转基因科学有多么难懂,多么了不起,常常在专业细节层面上与“挺转”方辩论。

从科学细节的层面上加以反驳,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要求每一位“反转”人士都掌握科学细节,一来不可能,二来不必要。

在转基因问题上,普通公众不需要了解科学细节,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转基因。

那就是,坚持我们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这个权利与我的性别、信仰、考试成绩,都没有关系。

——你要把愚昧的大帽子压给我,那我就戴上!

⑶科学知识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科学共同体生产出来的。

我在《警惕科学家》中论证,科学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然后才是知识共同体,从来不是道德共同体。

作为利益共同体,科学家倾向于生产对其有利的科学知识,也容易忽略、隐瞒甚至篡改对其不利的知识。

由于信息不对等,如果科学家要用他生产的知识来愚弄公众,公众常常是难以分辨,难以反驳的。

所以江晓原教授说,争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完全是“挺转”方设下的一个陷阱,一个误区。

⑷愚昧的权利是权利的底线,如果不能坚持愚昧的权利,就会出现一种滑稽而可怕的景象:

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才有权利,或者,权利与知识成正比,要拥有权利,就必须学习知识;也要承认,专业人士有最高的权利。

如果不敢坚持愚昧的权利,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学习接受科普,才会有一点权利。

事实上,这已经剥夺了部分人的权利。

愚昧与文明,是一对意识形态概念。

愚昧与否,要看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用何种理论去衡量。

科学只是我们认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解释世界的一种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唯一的方案。

(选自《读书》2015年第5期,有删改)

8.下列关于“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科普是导致“欠缺模型”本身有欠缺的根本原因。

B.科普“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科学“利益共同体”。

C.科学家在科普时总是会隐藏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

D.科学家与民众在科学信息方面不对等是科普可以“有立场不中性”的客观前提。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愚昧,就是基于对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的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恐慌。

B.汉斯•皮斯特的研究表明,公众对科学了解得越多,他们的反对却可能会越强烈。

C.“反转”人士都认为转基因科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常常在细节上与对方辩论。

D.我们没有必要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否则就掉入了“挺转”派的论辩陷阱。

10.简述作者坚持“愚昧的权利”的理由。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忆田先生

朱以撒

⑴田先生已经过世十多年了。

他是我来到这个陌生城市比较早结识的一位长辈。

他在这个城市的书法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威望。

田先生待我还是比较友好的,他相貌清癯、言说平静,也使我有好感,也跟着尊他,敬他。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在学校的膳团里举办了一个书法展览,作品四百件。

无钱装裱,就找来几块演戏的布幕,把墙体遮蔽起来,把作品别在布上。

田先生和几位老先生来,逐幅看过,并题了四个字——渴骥奔泉,对整个展览的气势给了赞赏。

后来,他给了我一封信,谈到几个字的不规范,也表示了他的欣慰之情,希望我给他一帧照片。

⑵一老一少开始了顺畅的交往。

⑶现在回想与田先生的交往,多半是一些碎片。

比较深刻的是与他一同参加了安阳殷墟的国际甲骨文研讨会,田先生是甲骨文书法的好手,年高手硬,笔下清新脱俗,又能通过古文字借用撰写长篇诗文,总是高于同俦。

他成了会议上的明星,会议期间为人拥戴,应接无算。

会后我们一同游玩了龙门石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过。

那时他七十多岁,居然毫无倦意。

有人问田先生的行书出自何处,他笑而不答,我应接到,应该是从魏晋写经里来的。

田先生感到惊讶。

⑷回来后继续交往,田先生送给我一幅甲骨文书法,一幅行书,还有一幅墨竹。

我以为一老一少的良好交往会这样顺风顺水地下去。

⑸有位记者来采访我,问我对这个城市的书风如何看,我用了四个字来表达——陈陈相因。

据我几年来的观察,为师的不是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而是局限于师门。

宗派和流派的差异就是这样,屋下架屋,床上迭床,愈见其小。

尽管为师的努力地传授,为徒的勤勉地吸收,其乐融融,毕竟硁硁小道。

当然,这个弊端是在二十年后才彻底地让人看明白。

听说田先生很不高兴。

接下来就是一次有组织的例会,已经有几个人把稿子都写好了。

田先生和几位老先生稳坐中军帐,看我一张嘴和他门徒的五六张嘴往来。

我们各抒己见并不相让。

午饭时间到,田先生进行了总结。

有人好意邀请一起吃饭,便于缓解,我说回家喝稀饭会更舒服,扭头便走。

这是一次无果的例会。

也许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脆弱的情绪,年纪大起来了,也就越发敏感。

辈分,地位,关系到言说分寸,哪怕是一点点的擦边,都会觉得不快。

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就是一个孤魂,不要天真地指望谁来帮助你、支持你,没有谁会帮你临摹,帮你创作,更不要奢求罩着你、捧着你。

有许多门类可以合作,合作画,大合唱,集体舞,合作著书,至于巨片拍摄,则不知需多少人合作方可完成。

惟有书法是孤独者之旅,寻寻觅觅,独来独往。

自古以来我没有见过一件佳作是二人以上合作而成的,它是如此地私有。

许多古代书法家被称为颠、狂、怪、痴,他们都是飘来飘去的孤独魂魄,迷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也正是由此。

怀素说“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谁人能管?

⑹自己努力要紧。

⑺此后,我与田先生再无私下的交往,即便在一些公共场合相遇,也只是礼节性地点头而已。

⑻再后来,到田先生处讨教的青年告诉我,从田先生言谈中流露的意思看,其实他还是很看重我的。

那时,我已经破格成为教授,我勤快且独立地学习、研究,停不下笔,论文覆盖了所有的书坛刊物,散文创作也已上路,我想田先生一定不断地看到了我的各种各样直陈的言论,包括对书风的淋漓批评。

只不过,再也没有人告诉我,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⑼有人暗示过我,应该主动向田先生表示一下尊敬的态度,关系都是可以修善的。

可惜,我的修养境界还达不到那个高度,我觉得,等几年再说。

⑽接下来是田先生过世。

⑾每一届研究生入学,第一堂课我都会这般说: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和自由,你们有什么意见都请直说无妨。

⑿不如此,何以堪。

(选自《散文》2015年第3期,有改动)

1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渴骥奔泉:

(2)稳坐中军帐:

12.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就是一个孤魂”?

(3分)

13.简述第6段“自己努力要紧”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4.写出结尾“不如此,何以堪”的情感内涵。

(4分)

15.古人说:

文如其人。

请结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和本文风格的相似之处,写出一点即可。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刑赏论

[宋]曾巩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释者曰:

“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

”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

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

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

然及其罪丽②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

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

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

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

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

故刑不必察察③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

故曰: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①皋陶(gāoyáo):

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

②丽:

施加。

③察察:

明辨,清楚。

④三宥三赦:

《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当:

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本末:

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酬:

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不经:

不合常法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率天下之善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则有功者易以众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尽其道以待物矣②木欣欣以向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3分)

②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半山亭

[元]于石

万叠岚①光冷滴衣,清泉白石锁烟扉。

半山落日樵相语,一径寒松僧独归。

叶堕误惊幽鸟去,林空不碍断云飞。

层崖峭壁疑无路,忽有钟声出翠微。

【注】①岚:

山间雾气。

21.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半山亭周围环境的主要特点。

(3分)

22.赏析“忽有钟声出翠微”一句中的“忽”和“出”字。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故曰: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23.第一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原则:

(1分)

24.简述你对法家“刑过不避大臣”和儒家“刑不上大夫”两个观点的理解。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⑴念去去、,。

(柳永《雨霖铃》)

⑵,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⑶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王勃《滕王阁序》)

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⑸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当今世界,远在天边也可以便捷交流,可谓“天涯若比邻”;而另一面,近在眼前却常常无话可说,可谓“比邻若天涯”。

对这种“远和近”,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溯sù;B.蒙骗mēng;D.城垣yuán)

2.D(A.心肌梗塞;B.忝列门墙;C.开诚布公)

3.C(A.乃至,有递进关系。

B.不日,指几天内;不久,限于用于未来。

C.与虎谋皮,与老虎商量要老虎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

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喻指一定办不到。

D.拿云捉月,形容才能本领极高。

4.D(A.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放到“宣布”后;B.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C.搭配不当,“今年是……纪念日”不能搭配。

5.B

6.示例:

因别人没有由来的恐吓而失魂落魄。

评分标准:

共3分。

句式跟前一句相近(1分),内容要针对狼无端被吓跑作评述,意思接近即可(2分)。

7.评分参考一:

本次雁荡一日行考察活动要求大家事先温习相关内容,小组讨论确定考察内容,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主要活动有参观、听讲座和知识抢答;考察结束后以组为单位上交考察日记。

(6分)

评分参考二:

本次雁荡一日行考察活动分为三步:

准备、实施和作业。

准备包括温习相关内容,备好所需行装,小组讨论确定考察内容;实施方式有参观、听讲座和知识抢答;考察结束后以组为单位上交考察日记。

(不简洁,5分)

评分参考三:

本次雁荡一日行考察活动要求大家做好各项准备,积极参与活动,并上交考察作业。

(内容不完整、归属不清2分)

评分参考四:

本次雁荡一日行考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要上交作业,希望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参加。

(内容不完整,表述脱离要求。

0分)

评分标准:

共6分。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有条理、清楚、连贯,给2分。

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8.D(A.综合第1、2段内容,“欠缺模型”有欠缺的根本原因是科学家们对公众反对科学活动原因的判断出现问题,选项与“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没有直接关联。

B.因果颠倒,应该是先有“利益共同体”,才有“有立场不中性”。

C.原文是“科学家倾向于生产对其有利的科学知识,也容易忽略、隐瞒甚至篡改对其不利的知识”,“总是”言过其实。

D.正确,从“由于信息不对等,如果科学家要用他生产的知识来愚弄公众……”等句中可以推断,即科学家可以“有立场不中性”的前提是他们比民众懂得多。

9.B(A.“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恐慌”是愚昧,但愚昧不止是“……恐慌”。

B.从原句“最强烈支持的与最强烈反对的都是对科学细节了解最多的”可知。

C.原句是“还有些人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并不认为转基因科学有多么难懂,多么了不起”,可见有这种观点的只是“有些人”而不是“都”。

D.文中没有提及有没有必要,只是说“争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完全是‘挺转’方设下的一个陷阱”,是就辩论而言。

10.①这样才能坚持公民最基本权利(即不应该因为科学知识不对等而丧失权利的公平);②愚昧和文明的判定不一定准确(即文明眼中的愚昧不一定真是“愚昧”);③坚持“愚昧的权利”才可能保证认知世界的方法不只有科学一种。

评分标准:

共3分。

答出1点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11.渴骥奔泉:

形容展览气势恢宏生动(或者:

形容书法矫健刚劲)

稳坐中军帐:

态度沉稳,也隐含着以权威自许的神情(或“居高临下的姿态”等)。

评分标准:

共4分。

答出一个短语“在文中意思”,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渴骥奔泉”答作“展览有气势”,“稳坐中军帐”只答出“态度沉稳”,各得1分。

12.①追求书法艺术只有依靠自己努力,无人可以帮助你。

②书法艺术特别要求“独特”且只能“独创”,自古以来没有一件书法佳作是二人以上合作而成的。

③许多古代书法家都“迷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是“飘来飘去的孤独魂魄”。

评分标准:

共3分。

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13.①独句成段,强调作者对“自己努力”重要作用的深刻感悟。

②承上启下,这句话既是前头与田先生的交往带来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认识,也是之后自己取得书法成就的开端(如答作“‘我’与田先生交往从‘顺畅’到‘无私下交往’的转变”也算正确)。

评分标准:

共4分。

答出“突出‘自己努力’”意思得2分;答出“结构上承上启下”并能结合内容作说明,得2分。

14.①难能容忍“不直说”,即坚持自己“直说”态度,希望后辈学生对自己也能“直说无妨”。

②对田先生的一点愧疚、遗憾,即对田先生赞赏自己而自己作为后辈却“冒犯”他且最终没能“和解”的不安。

评分标准:

共4分。

答出一点计2分,意思与“难能容忍不‘直说’”“对田先生的愧疚(或遗憾)”相近即可。

15.“人”和“文”都很“直”。

“我”的性格率直坦诚,文中“我”对田先生虽然敬重,但在艺术见解上却“不给面子”,“直陈”弊端,有人想缓和矛盾时,却“扭头便走”。

作品简洁直接,文章表达基本上按时间次序“一直到底”,而且几乎不用什么修辞手法,不用什么“优美”词藻,大都“直接”明了。

或者:

“人”和“文”都很“独”。

“我”的性格独立不羁,在书法艺术方面眼光独到,能发现弊端;主张“自己努力要紧”且“独立地学习”,认为从事书法艺术的就是一个孤魂。

文章独具一格,文章有四处独句成段,简繁不拘,颇为挥洒自如;“硁硁小道”“同俦”“应接无算”等用语古雅,颇为独特。

评分标准:

共5分。

能答出“人”与“文”相似的“一点”,得1分。

能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答出“人”和“文”之“直”或“独”的特点,各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分别答出“文”与“人”的特点但二者并不相似,最多得3分。

如有“直”“独”特点之外的答案,可视其合理性酌情给分。

16.B(本末:

原委,始末)

17.C(C.焉: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可不译。

A.之:

结构助词,的/动词,往,引申为“到达,得到”。

B.也:

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

D.以:

连词,而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

18.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