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33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Word下载.docx

C.孔、墨积极构建各自的社会理想

D.学者夸大了墨翟的社会影响力

选C。

孔子代表奴隶主阶层,维护贵族利益,故A项错误;

墨翟是墨家代表,故B项错误;

春秋时期奴隶制贵族统治逐渐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逐渐确立,故C项正确;

张荫麟先生思想倾向是双方对等的,故D项错误。

4.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其弟子韩非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义的“道”,改造为唯物主义的“道”。

这表明战国时期(  )

A.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

B.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

C.百家争鸣局面归于沉寂

D.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

材料反映出儒家对法家思想的吸收,法家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反映出思想的融合,这表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故A项正确。

5.“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

这表明(  )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通过题干可知,“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意即统治阶级借助了宗教思想稳定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

6.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

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史家称之为“引经决狱”。

“引经决狱”风气的盛行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儒家经义

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的认知

D.儒法思想合二为一

从材料“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中可以看出,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认知,故C项正确。

7.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

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

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

孔子地位由凡入圣,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地位提高,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故选C项。

8.(2020·

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些做法(  )

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选B。

根据题干可知,理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过程,故B项正确。

A项,理学并未推动中外文明融合,排除。

C项,题干未体现对儒道思想扩大的作用,排除。

D项,题干现象有利于维护传统道德观念,排除。

9.“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

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

这体现了理学(  )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据材料“‘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

……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

10.在《古今图书集成》所列烈女节妇中,唐代只有51人,宋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000人,朱熹曾骂唐人为“龟唐”。

这说明(  )

A.唐代是妇女享有较多自由的时代

B.隋唐已形成对女性的束缚和偏见

C.女性地位是国家开放程度的标尺

D.朱熹理学思想严重损害妇女权益

题干提及《古今图书集成》所列“烈女节妇”中唐朝只有51人,且唐朝被朱熹骂为“龟唐”,由此可知唐朝女性地位高,享有较多自由,故选A项;

唐朝女性还相对自由,排除B项;

宋朝时期国家也相对开放,如宋朝对外开放程度高于唐朝,排除C项;

理学是一种学术思想,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理学严重损害妇女权益,排除D项。

11.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

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成为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影响

据材料“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在于理学能够激发士人的社会责任感,故D项正确。

12.(2020·

启东中学月考)《王阳明全集》载:

“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

”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  )

A.知行合一B.致良知

C.人悦易从D.随材适性

根据材料“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人的所得所悟依据各人的本性,因此要因材施教。

故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应是随材适性,故D项正确。

13.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

这反映出该书(  )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

B.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

C.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

D.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故A项错误;

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基本中断了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流,故B项错误;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符合维新变法时期的现实政治需要,故C项正确;

维新变法属于政治改良运动,故D项错误。

14.顾炎武说: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黄宗羲也说:

“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  )

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

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正确。

15.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

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

这表明 (  )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题干中提及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儒家轻利重义思想在发生变化,故选C项。

16.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

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

这一情况的出现(  )

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

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

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题干中明朝后期西学的传入为当时的读书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拓宽士人的视野,故选A项;

我国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

这一时期西学东渐是单向传输的,排除C项;

明朝中后期欧洲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

17.(2020·

盐城三模)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根据材料“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可知,唐诗特点的形成与开放包容的理念和注重艺术的规矩法度有关,宋诗特点的形成与以文治国,理学兴起相关,故选D项;

君主的喜好不能整体上影响文学的走向,排除A项;

中枢权力主要目的是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文学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

战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

18.(2020·

南京师大附中模拟)日本学术界曾提出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贵族社会的完结,宋代是平民社会的开始。

下列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

A.怀素张旭等草书大师的出现

B.情节曲折的传奇小说受到市民欢迎

C.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

D.《游春图》《步辇图》等风俗画的流行

怀素、张旭等是唐朝的草书大师,唐朝时期情节曲折的传奇小说受到市民欢迎,A、B两项不符合“宋代是平民社会的开始”,排除;

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词反映了随着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的文化需求的变化,符合题意,故选C项;

《游春图》是隋朝展子虔的山水画,《步辇图》是唐朝阎立本的人物画,故D项错误。

19.他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书法名家,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自创一体。

他的书法以骨力刚健见长,融会新意。

他的代表作是(  )

根据材料“他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书法名家,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自创一体”可知,该书法家为柳公权,B项为柳公权的作品《玄秘塔碑》,故选B项;

A项为文征明的小楷《赤壁赋》,排除A项;

C项为隶书《水经注》作品,排除C项;

D项为颜真卿所写《多宝塔碑》,排除D项。

20.(2020·

南通二模)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

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

这里的“它”应是指(  )

A.宋词B.元曲

C.明清小说D.京剧

由题干中“京师文化……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可得“它”是指京剧,故选D项;

宋词又称长短句,不体现南北融合,排除A项;

元曲无从体现“宫廷趣味”,排除B项;

明清小说也反映不了“宫廷趣味”,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

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

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

——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

材料二 《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

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

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

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宫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1)第一小问背景,即回答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从汉武帝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儒学自身的调整两方面分析;

第二小问表现,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以儒学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和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等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中“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结合所学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的思想作答;

第二小问成因,可以结合时代的需要以及新儒学的形成来回答。

答案:

(1)背景: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儒学吸收阴阳、黄老、法家思想而进行自我调整。

表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重用儒者参政;

设五经博士,宣扬儒家思想;

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

(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

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

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

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

成因:

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学思想之中;

孔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为迎合汉武帝大一统,提升君主地位。

22.(2020·

苏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

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

……

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

前者的结果是:

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

后者的结果是:

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明末李贽的哪些主张体现了反封建礼教和个性解放的要求。

(2)据材料并结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的相关史实,就材料中汤一介教授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通畅;

280字左右)

(1)主张,应当联系所学知识,从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思想、批判程朱理学的道德观、强调人的正当欲求等方面来回答。

(2)从材料信息来看,汤一介教授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运动与欧洲的启蒙运动在表现形式、实质内容和结果等方面均存在不同。

因此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实质内容和结果等三个方面论证说明二者的不同。

论述过程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1)主张: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人不能脱离基本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

(2)

论点

启蒙运动

反封建礼教运动

表现形式和实

质内容不同

①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②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

③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基本原则

①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萌芽时期;

②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王夫之提出了唯物思想,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

③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一些民主思想

结果不同

①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科学基础建立;

②美国、法国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制国家

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被打断

 

23.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

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

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

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

等等大部头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

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

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

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

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印刷术的出现有时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首次民主革命。

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

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楚,文字非同小可……到16世纪末期,肯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应那么普及,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

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成功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改变这个世界。

……确实,对许多社会学家而言,特别是对马克斯·

韦伯来说,宗教改革如同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那样,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摘编自玛丽·

伊万丝《社会简史·

现代世界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印刷业的特点,分析清代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刷术的历史作用。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分布范围、形式、内容、印刷水平等方面归纳概括;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等信息,从统治者的支持、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印刷术的进步等方面回答。

(2)结合所学印刷术对中国的影响和其西传对欧洲的影响及材料二“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等信息,从经济发展与进步思想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1)特点:

印刷业分布广泛;

形式上官办(殿本)、私办(书坊)均有;

印刷内容覆盖面广;

印刷水平(印刷技术)高超。

原因:

政府(统治者)重视;

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刷业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化的发展需求;

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作用:

普及文化教育;

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

有利于解放思想(或答向权威挑战);

满足市民阶层需要(或答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