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80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室资格证考题教育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docx

3.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4.什么教记忆?

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5.记忆与感知觉的区别——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离开了当前的客观事物,感知觉就不复存在,而记忆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它总是指向过去,是在感知后出现的,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6.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理解每一个的含义)。

2)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为0.25—2秒)、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5秒—2分钟)和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为2分钟以上)。

7.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5)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8.思维的定义:

是指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9.思维的特点:

1)概括性2)间接性

10.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11.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批判性3)思维的灵活性4)思维的敏捷性5)思维的独创性。

12.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

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3)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13.什么教想象?

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4.想象的种类:

1)无意识想象2)有意识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5.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第三章

1.什么叫情感?

情感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情感的特点——有非常明显的两极性.

3.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2)情感两极性明显3)情感不断深刻4)情感逐渐稳定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

4.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

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

5.中学生早恋的教育:

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生间正常交往3)加强性教育(性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生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

第四章

1.什么叫意志?

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2)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3)喜欢模仿,善于模仿4)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5)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2)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3)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4)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5)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五章

1.个性的定义:

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特点:

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的复杂性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性4)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5)个性的完整性6)个性的积极性。

3.个性的结构:

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时间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初中生个性的特点:

总体来讲有二:

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5.由于初中生个性的两个特点导致:

1)自我意识高涨2)反抗心理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

6.初中阶段的反抗心理时期的反抗心理特征:

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7.初中生一般在下列一些具体情况下易出现外显的反抗行为:

1)独立意识受到阻碍2)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3)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4)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接受。

8.初中生内隐地反抗行为的具体表现:

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

9.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1)强烈、狂暴性欲温和、细腻性共存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10.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表现为:

1)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2)朋友关系在初中生活中日益重要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11.初中生消极心境的主要表现:

1)烦恼突然增多2)孤独3)压抑。

12.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

13.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的表现: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德发展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3)强烈地关系着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14.影响高中生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

第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外观形态上的特点;

第二是认知水平,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较成熟的形式逻辑及辩证逻辑思维特点的高中生,往往具有更适当、更稳定的自我概念;

第三是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对高中的自我概念的影响;

第四是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

15.自我意识的定义:

是指人的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16.自我意识包括的三个层次:

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17.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的分类: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看书上97页表5-1)

18.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的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和独特性。

19.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成人感2)自我评价能力3)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20.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不平衡性2)动荡性3)自主性4)前瞻性5)闭锁性6)社会性。

21.价值观的定义:

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有的内容尺度。

22.价值观的构成的三个基本成分:

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

(理解每一个)

23.价值观的特点:

1)稳定性和发展性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3)主观性和选择性4)系统性5)导向性。

24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呈现四个基本特点:

1)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

2)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

3)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力、效率关系。

4)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25.怎样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2)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3)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

26.创造力的定义:

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7.创造力的特点:

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

3)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

28.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

1)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2)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3)“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4)“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

29.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

1)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3)创造合适的环境4)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5)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境6)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7)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8)开展“第二渠道”教学9)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10)考试模式综合化11)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

30.智力的定义: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总和能力。

31.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一般特征(规律):

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2)思维有了预计性。

3)思维的形式化倾向。

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

5)思维活动能够跳出旧的模式。

32.中学生创造力的行为表现(特征):

1)变通性2)流畅性3)独特性。

33.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智能的培养1)家庭结构是否正常2)家庭中的危险因素3)家长的行为。

二)学校教育对中学生智能的培养1)以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智能2)用结构——定向教育理论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3)以“动脑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智能4)以工具强化训练法莱发展学生的智能。

▲学校教育主要从教师的期望和教育训练两方面来促进学生智能的培养。

34.什么是品德?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各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35.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和道德行为(行)。

道德认识:

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道德情感:

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的情感体验。

道德意志:

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行为:

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36.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第一,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第二,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间观开始萌芽。

第三,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且易于激动。

第四,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

第五,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时期。

37.高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第一,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

第二,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

第三,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性。

38.什么叫不良品德行为?

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法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研究表明:

13——15岁时初犯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

39.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2)消极的情绪体验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4)不良行为习惯5)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6)道德意志薄弱7)心理发展的特点。

40.对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正:

第一,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

第二,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换。

第三,引起内心震动,转换思想认识。

第四,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

第五,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制。

第六,合理运用惩罚。

第六章

1.什么是学习动机?

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

2.偶苏泊尔指出,在学校情境中包括哪三个内驱力成分?

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如何在学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第二,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善于利用学生的间接兴趣。

4.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1)兴趣2)成就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曾提出过成就动机模式:

T=M·

I,其中T指人的行动趋势,M指行动者的主观愿望,P指行动者对成功的期望值,I是指成功的可能性。

)3)归因(最先由心理学家威纳于1972年提出,其理论依据是“控制源”理论。

)4)“交往”动机。

5.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

6.进行有效地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要使学生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第二,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可以适当地制定多种评价标准,允许学生自由地取选择适合他们自己情况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探索、开创和创造。

第三,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等特征。

7.在激发动机时,教师应怎样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

1)一每个学生动机中独有的优点补偿其弱点2)帮助每个学生确定个人的具体学习目标3)教学工作要用足够的变式和不同的进度,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成功4)针对学生本人对其学业成败的归因,采取帮助措施。

8.什么叫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9.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1)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2)学生的认知结构3)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定势。

二,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特征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教师的有效指导。

10.如何为迁移而教?

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二,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

三,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理解是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11.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一,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有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

四,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

12.在教师教学方法中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应该如何促进中学生理解教学?

)1)要有丰富有关的经验和感性材料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3)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4)扩大关键特征。

13.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途径:

一,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第二,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第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第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

(论述题)

14.什么叫变式?

是指在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时,不断变换其呈现的形式,使其本质特征恒在,而非本质特征时有时无的一种教学方式。

15.中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一,及时复习。

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三,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相结合。

四,复习方式多样化。

16.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

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二,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三,课题的性质。

17.中学生知识的应用形式有哪几种?

一,课堂应用。

二,实际应用。

18.如何培养中学生心智技能?

一,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

二,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三,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四,科学地进行练习。

(心智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

19.什么事学习策略?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地心智活动。

20.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

一,认知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

是指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元认知:

是指对认知的认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

元认知策略:

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

21.如何教中学生获得学习策略?

一,教给学生大量可供提取或选用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二,训练学生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知道需要学什么。

三,学生能够确认自己应该学什么,也是策略性学习这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所必需的能力。

四,帮助学生储存有关学习及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信息。

22.什么事考试焦虑?

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包括两种成分:

焦虑性和情绪性)

23.中学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一,经常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

二,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

三,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

第七章

1.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学要素: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二,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三,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四,树立良好的班风。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2.制定班集体目标时要注意哪几点?

1)目标结构要有层次性2)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民主性,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3)班级目标既要适度,又要有激励作用。

4)班级目标要体现针对性,要抓主要矛盾,解决班集体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使班集体尽快步入正轨,早日迈入先进的行列。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过程中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通过讨论、评价等形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通过表扬与批评等手段,树立班级正气。

4.良好班风的特征:

1)班级成员都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勤奋好学,有朝气2)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正面典型3)全体成员能够严格遵守纪律4)全班同学团结互爱5)全体学生都有适度的自尊感、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争创一流的决心和信心6)全班学生都有自制的习惯。

5.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是什么?

一,目的性原则二,针对性原则三,自主性原则四,多样性原则五,整体性原则六,易操作性原则。

6.要开展班级活动要做好哪几项工作?

1)制订活动计划2)落实组织准备工作3)处理活动中的偶发事件4)活动总结。

第八章

1.什么叫课堂心理气氛?

2.什么叫心理健康?

2.中学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

一)内隐性和外显性二)稳定性与易变性

3.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要特征:

1)注意力集中2)认知活动积极3)师生情感和谐融合。

4.影响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1)教学效能感2)教学能力3)课堂调控4)管理方式5)教育思想的转变二,学生因素1)学习态度与动机2)学习方式三,环境及其他因素1)班级文化2)班级规模和座次编排方式3)师生关系。

5.什么叫教学效能感?

是指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

6.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一,提高教学能力二,采取民主型的课堂领导方式三,掌握课堂调控能力四,建立积极地教师期待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七,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

7.教师很好地控制课堂气氛应该具有的几种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2)注意分配能力3)教育机智。

8.导入艺术实施的程序:

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明确教学目的—引入学习课题。

9.课堂教学语言的技巧:

1)用词准确,符合学生特点2)亲切热情,礼貌文雅3)生动有趣,富有哲理。

10.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要求:

1)音量适中2)语速适度3)抑扬顿挫4)流畅自然5)课堂教学中的忌讳语言。

11.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要求:

1)课堂提问要有计划性2)课堂提问要讲求新颖3)课堂提问要讲求逻辑性4)把握好提问的数量、难易度5)课堂提问要重视诱导性6)提问后应当进行点评7)提问对象有四忌。

12.课堂教学机智的要求:

1)适时调整教学内容2)灵活改变教学方法3)巧妙处理教学失误。

13.课堂教学结束的基本要求:

1)首位照应,紧扣中心2)留有余地,让学生回味深思。

第九章

1.影响中学生社会化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1)社会文化2)大众传媒二,学校因素1)价值观念的社会化2)社会生活知识的个人社会化3)理想目标的社会化4)行为规范的社会化三,家庭因素:

父母的关系、家庭模式、人际关系、感情基调、料理家务的方式、父母的职业、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态度与期望。

2.什么叫偏离行为?

也称偏差行为或越轨行为,是指违法社会规范且不受大多数人赞成的行为,是一种与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相偏离或冲突的行为。

3.中学生偏离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攻击行为二,犯罪三,自杀。

4.中学生上网的心理:

1)求知需要2)交往需要3)情感宣泄4)休闲娱乐5)好奇心理6)自我表现。

5.上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1)认知结构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3)自我形成4)开拓中学生全球视野,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二,消极影响1)认知结构2)思维方式3)道德意识4)网络成瘾。

6.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上网?

一,家庭引导1)家长自己要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建立与孩子在互联网上沟通的桥梁2)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