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97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1-

4.2项目选择依据和原则-11-

4.3设计水平年及灌溉设计保证率确定-12-

4.4灌溉制度-12-

4.5设计水平年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2-

4.6工程任务和规模-13-

5.工程设计16

5.1工程等别及标准16

5.2工程布置与设计16

6.工程管理21

6.1管理机构21

6.2管理体制改革21

6.3供水成本核算21

7.施工组织设计22

7.1施工条件22

7.2材料供应条件22

7.3天然建筑材料供应22

7.4主体工程施工方案22

7.5施工总进度23

7.6施工组织管理23

8.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25

8.1水土保持25

8.2环境影响评价25

9.投资估算26

9.1工程概况26

9.2费用标准依据26

9.3定额依据26

9.4编制办法26

9.5概算说明26

9.6总投资28

9.7资金筹措28

9.8工程概算附表28

10.效益分析-38-

10.1效益分析-38-

10.2国民经济评价-40-

10.3综合评价-41-

11.结论及建议-42-

1.综合说明

1.1绪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甘肃省财政厅、水利厅下发的《关于印发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甘财农(2007)89号和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水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甘财农(2007)93号的文件精神,经平川镇一工城村委会申请,选择平川镇一工城村节水灌溉项目作为我县2010年度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予以上报,并由临泽县水务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完成了《临泽县平川镇一工城村节水灌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基本情况

1.2.1项目区概况

平川镇位于临泽县西北部,合黎山冲积扇前部并过渡到细土平原的黑河1~2级阶地上。

东邻板桥镇,南依黑河,西接高台县,北靠合黎山,区内地势略向北倾斜。

平原区海拔1360m~1400m,北部合黎山主峰海拔2084m,比高一般200m左右。

平川镇辖10个行政村,5277户,2.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4万人,有效灌溉面积9.25万亩,其中农田5.78万亩,林草3.47万亩。

项目区位于平川镇北部,辖一工城村1个行政村,10个合作社,726户2939人,其中劳动力1750人;

项目区灌溉面积11200亩,其中农田0.48万亩,林草0.64万亩。

2009年,项目区粮食总产量223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170元。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油料、蔬菜、瓜果等。

1.2.2气候

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mm,多年平均蒸发量2337.6mm,干燥度为4.95年,平均气温7.6C,年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速20m/s,最大冻土深度114cm。

1.3工程地质

平川镇位于河西走廊凹陷地带,张掖盆地西北部,合黎山洪积扇前部并过渡到细土平原的黑河南岸1~2级阶地上。

北部以合黎山山前大断裂为界,北部山区上升,盆地相对凹陷,自中、新生带以来,沉积了厚度达100~200m的新生代地层,其岩性在北部为砂砾石,靠近黑河为砂卵砾石层。

地表土也十分明显,北部洪积扇前部为紫红色砂壤土或亚粘土及紫红色含碎石砂,黑河1~2级阶地上为二元结构,即地表为砂壤土、亚粘土,下部为中细砂、砂卵砾石层。

渠道大多在表层紫红色砂壤土、亚粘土层中通过,因此,冻胀破坏与渗漏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在渠线附近,未发现第四系地层中有断裂构造。

经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4s(即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为114cm。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4.1主要建设内容

本次设田间配套1100亩、衬砌农渠5条长1.0km,配套渠系建筑物15座。

1.4.2 水土资源平衡结论

根据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得出,项目区可供水量为681.5万m3,各部门需水量为718万m3,灌区缺水36.5万m3,灌区仍有3650亩耕地不能适时灌溉。

1.5工程设计

农渠衬砌断面型式为“U”型,C15砼予制板砌筑,流量0.15~0.05m3/s,其结构尺寸为渠深0.7~0.45m,口宽0.7~0.4m,底部圆弧半径0.33~0.18m,壁厚8cm,农渠岸顶宽1.0m。

1.6工程管理

临泽县平川镇水管单位为平川水利管理所,隶属临泽县水务局管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水管所下设办公室、工程组、灌溉组、财务后勤组。

近年,随着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渠系管理均由水管所与各用水者协会成立相应的灌区委员会,对内部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处置。

同时,各渠系由水管所渠系负责人和各用水者协会组成相应的渠系委员会,对该渠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处理。

因此,本工程建成后,交付项目区一工城等村用水者协会进行管理运行,在管护过程中,项目区水管单位及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正常发挥效益。

1.7施工组织设计

1.7.1 施工条件

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以平川镇为中心的县、乡公路及平沙公路构成项目区骨干交通框架,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

农网改造已全面完成,电力设施配套齐全;

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通讯条件便利。

斗、农渠施工现场,路段需维修就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1.7.2 施工总进度

根据本工程施工条件及工程规模,灌区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总工期3个月(2010年9月-11月)。

1.7.3 主要工程量及三材

该工程设计总工程量1449.5m3,其中:

土方开挖515m3,土方夯填340m3,垫层铺筑397m3,C15砼砌石83m3,砼及钢筋砼154m3。

计划使用材料:

水泥47.81T,钢筋0.25T,计划使用块石96.3m3,碎石147.1m3,青砂110m3。

1.7.4 施工组织管理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成立由财政局、水务局、平川镇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项目部,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水务局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及技术指导,平川镇及各村负责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落实及其它协调工作。

在项目建设中各相关单位各负其责,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制,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质量监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1.8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1.8.1水土保持

项目区改造工程建设,是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土方工程量小,工程所需主要的天然建筑材料都来自黑河河漫滩,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工程完成后,立即对砂石料场进行必要的平整,恢复植被,对沿渠严重扰动地表面的地方进行原状恢复,营造防护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集中处理。

经过项目实施,将会对灌区营造一个新的、更好的生态环境。

1.8.2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区属黑河流域,位于合黎山山前冲洪积壤土平原区,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生态环境取决于自然状态的地理环境、作物种植及气候条件和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开发程度。

项目区内除人为生产作物外,生长的主要天然植被是落叶旱生和盐生植物群洛及零星的荒漠植物群落。

项目区整体生态环境良好。

1.9投资估算

1.9.1总投资

本工程概算总投资19.06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14.43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2.86万元,临时工程0.7万元,其它费用1.07万元。

1.9.2资金筹措

根据甘肃省财政厅、水利厅下发的《关于印发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甘财农(2007)89号和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水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甘财农(2007)93号文件精神,本项目总投资19.06万元,申请省级补助15.25万元,受益群众自筹3.81万元。

受益群众自筹资金主要以群众投工投劳完成土方开挖回填、垫层石和块石备料、“U”砖砌筑及部分临时工程折资的形式完成。

1.10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结论

水利工程建成后,提高了渠系水的利用率,可节约水量5.6万m3,节水效果明显;

可有效改善灌溉面积0.11万亩,增加经济效益5.3万元。

所以,本项目实施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

实现了节约用水,对改善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分析,本工程实施后,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1,大于1,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83%,大于7%,经济净现值9.8万元,大于0,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1.11 结论

该项目实施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尽早开工建设,发挥效益。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地理概述

平川镇位于临泽县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绿洲地带,南依黑河与蓼泉镇隔河相望,西邻高台县,北靠合黎山,东与板桥镇接壤,总面积710.24km2。

位于东经99°

51′至100°

31′,北纬38°

37′至39°

42′之间的山前冲洪积细土平原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在1360~1400m之间,自然坡降1/194。

2.2气候条件

平川灌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9.1℃,年平均降水量117.2mm,年平均蒸发量2337.6mm,无霜期179天,全年日照时数3075小时,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20m/s,最大冻土深114cm。

具有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

2.3社会经济简况

项目区位于平川镇西部,辖一工城村1个行政村,10个合作社,726户2939人,其中劳动力1750人;

2.4项目区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干渠2条44km,支渠2条4km,衬砌完好率85%,斗农渠42km,衬砌完好率27%,排水沟1条2.0km,配套机电井32眼。

经过多年建设,项目区已基本形成了“渠、路、林、田”相配套的灌溉体系。

2.5项目区通讯条件

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以平川镇为中心的县、乡公路及平沙公路构成项目区骨干交通框架;

3.工程地质

3.1区域地质

项目区位于河西走廊凹陷带张掖盆地西北部,合黎山洪积扇前部并过渡到细土平原的黑河1~2级阶地上。

在渠线附近,未发现第四系地层中有断裂构造。

经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4s(即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3.2水文地质条件

3.2.1地质、地貌及构造

前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主要为震旦系、白垩系和第三系。

平川灌区为第四系亚砂土、砂碎石、砂砾石,厚度小于150m,由南向北渐薄,至北山山前变为10m左右。

基底为第三系砂岩。

本区在地貌上呈缓倾斜的冲洪积平原。

新构造运动特征以差异性上升和不均匀沉降为主,灌区北部与山体为断层接触,在单家庄一带有一条近南北向的隐伏断层。

3.1.2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

区内地下水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

潜水水位埋深一般为3~5m,西北角最深为约10m,承压水水头小于3m。

3.1.3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

区内地下水主要来自南部的潜流,其次是北山雨洪水,渠系渗漏、田间灌溉回归水及降水入渗补给,黑河沿岸地下水由东向西运移,迳流方向大体与河水流向一致,北部山前则由北向南运移。

地下水排泄途径有泉水溢出,向区外迳流,蒸发蒸腾及人工开采。

3.1.4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潜水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前,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砂碎石,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50m,富水性较弱,单井涌水量小于1000m3/d。

承压水主要分布在黑河沿岸一带,含水层岩性为含砾砂、砂砾石等,隔水层顶板为亚砂土和亚粘土,底板为第三系砂岩。

由于承压水含水层颗粒较粗,并且靠近黑河,故富水性较强,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尤其在单家庄西北一带富水性最强。

3.1.5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项目区内地下水水质具有较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和垂直分异规律。

北山山前一带地下水水质较差,水化学类型为Cl-—SO42-—Na+、SO42-—Na+型水,矿化度1~3g/L,局部地段大于3g/L,尤其在工程东侧氟含量大于3mg/L。

黑河沿岸水质较好,水化学类型为:

HCO-3—SO2-4—Mg2+,矿化度小于1g/L。

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控制,区内主要贮存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砂、砂砾石及砂碎石。

黑河沿岸富水性较强,北部山前富水性较差,水位埋深1.5~10.0m,由黑河谷地向北变深,地下水自北而南运移。

因此,地下水对渠道冻胀均产生一定影响。

3.3天然建筑材料

⑴砼粗骨料及基土置换用垫层料:

选定在黑河漫滩上筛选,由于砾石含量较少,筛选较为困难,但储量可以满足需要,净砾石储量为40万m3,质量也符合要求,平均运距5km。

砼粗骨料质量指标为:

①表观密度2.69g/cm3;

②堆积密度1.64g/cm3;

③孔隙率39%;

④含泥量0.03%;

⑤吸水率0.76;

⑥粗骨料采集率约占30%。

上述指标基本满足规范质量要求。

⑵砼细骨料:

选定在黑河河床内采集,开采运输均较方便,净砂储量为90万m3,平均运距15km。

质量指标如下:

②堆积密度1.61g/cm3;

③孔隙率40.1%;

④含泥量1.71%;

⑤细度模数2.71;

⑥吸水率0.76%;

⑦细骨料采集率约占65%。

⑶块石料:

选定在平川贾家墩村石山开采,花岗岩储量大于100万m3,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平均运距20km。

4.工程任务与规模

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项目区斗农渠衬砌率低,仅有27%,大部分渠道为土渠运行,渠道输水渗漏严重,尤其是在6—7月份灌溉高峰期,有限的水资源被损失在输水工程中,致使农作物不能得到适时灌溉,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使单位灌溉面积灌水量增加,从而增加了群众的水费负担,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

项目区群众也多次申请建议衬砌项目区斗农渠道,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农业灌溉供需矛盾。

为此,依照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经多方实地考察论证,认为衬砌一工城村斗农渠工程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2)项目区依靠地下水、黑河及配套渠系灌溉。

渠井混灌将形成良好的补充灌溉格局,渠、路、林、田规划设计比较合理。

项目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有1750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370台,载重汽车7辆,农用三轮车56辆,农机拥有量占到总农户的97%;

项目区交通四通八达,物流畅通,项目建设所用沙石料均在黑河料场取材;

通过近来年黑河节水、日协项目等工程的实施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和施工队伍,在项目建设中占有明显优势。

同时,项目区群众愿意承担工程建设中土方开挖回填、垫层石和块石备料、砼“U”砖砌筑及部分临时工程等建设内容,以投工投劳形式完成自筹资金。

因此,该项目建设条件成熟,修建该工程也是可行的。

4.2项目选择依据和原则

4.2.1依据

⑴甘肃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甘财农(2007)89号]

⑵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水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甘财农(2007)93号]

4.2.2原则

⑴坚持因地致宜,量力面行的原则;

⑵坚持项目区受益农户自愿,民办公助的原则;

⑶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

4.3设计水平年及灌溉设计保证率确定

4.3.1水平年

2009年为现状水平年,2011年为设计水平年。

4.3.2灌溉设计保证率

根据平川灌区多年收集的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资料,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4.4灌溉制度

4.4.1现状灌溉制度

按照项目区2008年作物的种植比例、作物种类、灌溉方式、净灌水定额及灌水时间,拟定2009年灌溉制度,详见表4-1。

2009年项目区综合净灌溉定额为378.3m3/亩,农田净灌溉定额为450.4m3/亩,林草净灌溉定额为210m3/亩,粮经草比例:

52:

13:

35。

灌溉制度详见表4-1。

4.4.2设计灌溉制度

本工程完成,项目区灌溉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物种植比例进一步调整,粮经草种植比例达到28:

33:

39,其综合净灌溉定额降至341.3m3/亩。

灌溉制度详见表4-2。

4.5设计水平年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5.1可供水量

项目区可供水量分为可供地表水和可供地下水两部分。

⑴项目区地表水可供量

根据平川灌区10年(1990年-1999年)供水资料统计分析,保证率p=10%时,项目区多年平均供水量为361.5万m3。

⑵灌区地下水可供量

灌区内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384万m3,地下水可供量为320万m3。

⑶灌区可供水量

项目区可供水量为681.5万m3。

4.5.2各部门需水量

⑴农业灌溉需水量

项目区有效灌溉面积1.12万亩,其中农田0.48万亩,林草0.64万亩,农田需水量为432.4万m3,林草需水量为268.8万m3。

经计算农业需水量701.2万m3。

⑵生活及其它需水量

经计算项目区生活及其它需水量为16.8万m3。

以上二项合计需水量718万m3。

4.5.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

4.6工程任务和规模

5.工程设计

5.1工程等别及标准

5.1.1 工程等别

项目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经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年版),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s(即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5.1.2设计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4、《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93);

5、《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

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J338-99);

8、《小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载》(2001)。

5.2工程布置与设计

5.2.1农渠设计

本次田间配套设计衬砌农渠5条1.0km,配套渠系建筑物15座,其中:

节制双开口6座,节制单开口3座,车桥6座。

农渠控制建筑物主要为农节制单双毛口,其底板为C15细粒砼砌石,厚0.3~0.5m,闸墩为C15砼组合预制闸墩,闸墩长0.45m,宽0.35m,高0.6~0.8m,闸孔宽0.5~0.7m,毛口孔宽0.4~0.5m,墩高0.5m,闸门采用简易手提式钢闸门;

农桥采用板式结构,底板为C15细粒砼砌石,桥墩为C15砼现浇,桥板为C25预制板。

6.工程管理

6.1管理机构

6.2管理体制改革

本项目实施后,为项目区水资源有效利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针对以往部分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和诸多问题,因此,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

(1)明确产权归属,加强管理。

在工程建成移交使用后,项目区水管单位和受益村社应尽快落实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制定管理措施,鉴定管护合同,建立健全各项运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制度,做到责任到人。

(2)加强对管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避免重建轻管的现象。

(3)积极推行先进的实用的水利和科技成果,开展必要的观测和试验,不断积累经验,全面收集、积累项目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各种资料。

6.3供水成本核算

按照水利部1985年发的《水利工程水费核、计收和管理办法》,平川灌区工程供水成本为0.052元/m3。

由于本项目规模较小,工程实施后不增加管理人员及其它费用,供水价仍为0.052元/m3。

在水费征收中,仍以折算至斗口水量进行计费。

7.施工组织设计

7.1施工条件

7.2材料供应条件

本工程建设共耗用钢材0.25T,水泥47.81T,木材1.2m3。

所需材料均进行统一采购。

7.3天然建筑材料供应

工程建设所需块石96.3m3,碎石147.1m3,青砂110m3。

项目区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