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524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2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荆州人民医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13)其他相关专业现行规范、规程。

2.1.2主要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支道;

(2)道路宽度:

25~31米;

(3)设计行车速度:

40公里/小时;

(4)路面设计荷载:

BZZ-100KN;

(5)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

(6)交通等级:

重;

(7)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0年;

(8)抗震等级:

ⅥI级设防;

(9)坐标与高程系统:

1954北京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基准

2.1.3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属剥蚀台地地貌。

场地呈南部高、中部缓、北部低坡状。

2.2、设计概要

2.2.1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道路平面线位以人民医院新院区东侧围墙走向为依据,全长约512m,全线为两条直线,不设平曲线。

2.2.2横断面设计

1)K0+020-K0+160段道路横断面采用单幅路型式进行断面布设,横断面布置为:

7.3m~5.2m人行道+2m/1m(绿化带,衔接人行道)+7m(车行道)+7m(车行道)+4m(人行道),断面总宽24m~31m。

2)K0+160-K0+510段道路横断面采用单幅路型式进行断面布设,横断面布置为:

5m人行道+7m(车行道)+7m(车行道)+4m(人行道),断面总宽23m。

2.2.3路基设计

道路沿线场地属于北海组冲洪积淮平原地段,场地内分布的土层主要为填土,地层分布基本稳定。

场区地基土层稳定性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

2.2.4.1路基宽度

路基设计宽度25~31m。

2.2.4.2路基边坡设计及防护

填方边坡为1:

1.5;

挖方边坡为1:

1。

填、挖方边坡一般不大于3m。

本项目道路两侧地块均在同期开发建设,因此本工程只考虑植草进行临时边坡防护措施。

2.2.4.3土基回弹模量

土基回弹模量E0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及规范标准取值,机动车道土基回弹模量E0≥20Mpa,土基顶面的弯沉值L0=238.9(0.01mm)。

2.2.4.4路基填料及压实度

(1)含有杂草、淤泥、生活垃圾、树根等腐质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2)填方路基应该优先选用天然级配较好的砂性土、砾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

(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表3-4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地面层以下深度(m)

最小强度(CBR)(%)

最大粒径(cm)

填方路基

0~30

5

10

30~80

3

80~150

15

150以下

2

零填及路堑路床

注:

1.本表标准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_F10-2006)中表4.1.2。

2.2.4.5路基压实标准

(1)路床基底在填筑前要求进行压实,路堤基底压实度≥90%。

(2)路基应该分层填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须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路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

表3-5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

行车道

填方

0~80

≥92

≥91

≥90

挖方

--

1.本表标准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2.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2.2.4.6一般路基处理方案

路基填筑前先清除垃圾及草皮、树根、淤泥等,根据现场情况路段清表厚度按30cm控制。

路基压实度应达到规范要求。

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应小于20MPa。

对于路基范围内有旧路的路段路床应达到相应的压实度标准,如无法达到则应进行翻挖压实,具体翻挖深度应进行现场试验后确定,如有需要可进行8%石灰土处理。

根据人民医院新院区地质勘察报告,拟建道路现况局部路段地面为杂填土,土质欠均匀,密实程度较差,需要对其进行换填素土,对素填土进行碾压、夯实处理;

对于路基范围内的一般路段,应开挖或回填到结构层底,然后由下至上按序施做路面结构。

路基回弹模量按20MPa控制,对局部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路段进行8%石灰土处理,处理深度为40cm。

2.2.4.7路基搭接设计

道路与既有路基结合部位的处理:

应沿旧路基边坡进行开蹬处理,蹬宽2.0m,蹬高0.6m,且坡度向内坡度2%。

开蹬处铺设土工格栅,保证路基底部的平稳过度,消除差异沉降,避免造成路面裂缝。

2.2.5路面结构设计

2.2.5.1.路面结构

(1)车行道路面结构

4cm厚SBS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加0.4%抗车辙剂)+喷洒沥青粘层(PC-3乳化沥青0.5L/m2)+6cm厚SBS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加0.4%抗车辙剂)+1cm厚ES-3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喷洒沥青透层(PC-2乳化沥青0.9~1.2L/m2)+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20cm级配碎石,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51cm,设计土基回弹模量20MPa。

(2)人行道路面结构

6cm厚透水砖+3cm厚M10水泥砂浆找平层+15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结构总厚度为24cm。

人行道预留树池。

2.透层、粘层、封层

铺筑沥青面层前,应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先施做透层再施做1cm厚下封层,各沥青面层间应铺洒粘层油。

3.路面结构搭茬设计

新旧路面结构搭茬处,应进行开蹬搭茬,并在基层与面层、上面层与下面层开蹬处铺设2m宽玻纤土工格栅。

4.路面结构弯沉值

车行道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20Mpa,其弯沉值≤310.5(1/100mm),路面结构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见表3-6。

表3-6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竣工验收弯沉数值

路面结构(67cm)

顶面弯沉值(Ls)(1/100mm)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26.8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30.6

20cm5%水泥稳定碎石

35.8

20cm级配碎石

215.1

土基验算弯沉

238.9

依据交通量及增长率,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Ne=2.67×

106,经计算设计弯沉值为34.2(1/100mm),竣工验收弯沉值小于设计弯沉值。

2.2.6.路缘石设计

本项目道路侧石、缘石、平石均采用花岗岩预制,机动车道外侧采用甲种侧石,尺寸为49.5×

30×

15cm;

人行道外侧及绿道人行道边界处采用缘石,尺寸为49.5×

20×

10cm;

机动车道两侧采用平石,平石尺寸为49.5×

25×

7m;

侧石及平石均采用3cm厚M10水泥砂浆垫层卧底,人行道外侧立铺路缘石并采用10×

10cmC15水泥混凝土矩形支撑块。

路缘石设计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及缘石大样图”。

2.2.7.无障碍设计

本项目在全线设置无障碍设施,盲道设置在距人行道外侧80cm处,盲道宽40cm;

同时在全线路口、单位等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

详见“无障碍及盲道设计大样图”。

2.3.施工注意事项

2.3.1.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

道路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部颁规范、行业有关标准及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施工。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有新的规范、标准颁布,依照新规范、标准执行)。

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请及时通过项目部与设计取得联系。

2.根据现场收集的情况,核实的工程量,按工期要求、施工的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批准并及时提出开工报告。

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风、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以保证施工设备、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确保安全施工。

4.施工前要与各种地下管线有关单位联系,落实现状管道位置、覆土深,进行现场刨验,采取保护措施。

施工时请有关单位派人员到场监护。

2.3.2.施工放线

路基开工前应全面复核设计中线,路线主要控制桩、有关水准点及规划桩位由甲方负责提供,定位准确后,按设计线位进行放线。

2.4.路基工程

2.4.1.路基填土要求

(1)路基填土应选用塑性指数12~26的土质,不能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质。

以下土质不能作为路基填土:

①淤泥、沼泽土、冻土、生活垃圾、含有树根和腐殖质的土或有机质含量大于4%的土;

②氯盐含量大于3%的土;

③碳酸盐含量大于0.5%的土;

④硫酸盐含量大于1%的土。

(2)路基必须分层填筑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层最小厚度不小于10cm,含水量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

2%之内。

(3)施工前应将地面积水和垃圾(包括原地面的草皮、树根、杂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全部清除干净,并找平压实。

(4)路基开槽后进行路基碾压,压实度达到要求后,可进行路面基层施工。

为避免工后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开裂,填筑路基过程中必须进行分层回填,填筑应分层平行摊铺,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并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5)沟槽回填应严格按照有关道路路基压实度标准进行,保证沟槽范围内路槽底面的回弹模量和压实度要求。

 

2.4.2.路基处理

(1)材料要求

1)土工合成材料

路面搭接处理中的土工格栅采用玻纤土工格栅,其规格指标要求如下:

纵横向抗拉强度:

≥50KN/m;

纵横向伸长率:

≤3%;

幅宽:

≥2m。

(2)施工要求

1)土工格栅的铺设

①土工格栅铺设应平行于搭接缝。

②土工格栅下承层应平整,铺设时应拉直、平顺、绷紧,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折皱。

③土工格栅之间的联结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结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30cm。

④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工格栅受损,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⑤土工格栅铺设后应及时铺筑路面,避免其受阳光过长时间暴晒。

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

2)不同路基填料间的衔接

不同种类路基填料进行过渡时应采用开蹬挖台阶处理,开蹬宽度、高度等要求同沟渠、陡坡开蹬要求一致。

2.5.路面基层施工

2.5.1.基层底基层材料要求

(1)水泥

水泥采用终凝时间较长的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2)碎石

表4-4-1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

层位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26.5

19

9.5

4.75

2.36

1.18

0.6

0.075

基层

90~100

66~100

54~100

39~100

28~84

20~70

14~57

8~47

0~7

2.5.2.路面基层及底基层的其它施工注意事项

(1)结构配合比为设计建议值。

施工时应根据强度要求按实际进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试验。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必须进行弯沉值检测,不大于计算弯沉值。

(3)未尽事宜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执行。

(4)其它检测标准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执行。

2.6.路面沥青面层施工

2.6.1.沥青面层材料要求

(1)道路石油沥青

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沥青原材料应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进行检验,如采用进口沥青,含蜡量不得超过2.2%,并增加针入度等指标。

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5-1的规定。

表4-5-1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5~+1.0

软化点TR&

B,不小于

46

T0606

60℃动力粘度,不小于

Pa.s

180

T0620

10℃延度,不小于

cm

T0605

15℃延度,不小于

100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

2.2

T0615

闪点,不小于

260

T0611

溶解度,不小于

99.5

T0607

质量变化,不大于

±

0.8

T0610

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

61

残留延度(10℃),不小于

6

(2)改性沥青

沥青面层采用聚合物SBS类(Ⅰ类)Ⅰ-D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要求,其各项指标试验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

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5-2的规定。

表4-5-2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30~60

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

延度(5℃5cm/min),不小于

20

60

运动粘度(135℃),不大于

T0625

230

99

弹性恢复(25℃),不大于

75

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2.5

T0661

1

T0601

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

65

残留延度(5℃),不小于

(3)粗集料

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及良好的颗粒形状。

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

粗集料质量应符合表4-5-3的规定。

表4-5-3沥青面层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数值

表面层

其它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0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t/m3

2.6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18

T0312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水洗法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T0320

石料磨光值PSV,不小于

42

T0321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4

T0616/T0663

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

1个破碎面,不小于

90

T0346

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不小于

80

(4)细集料

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应采用专用的细集料破碎机生产的机制砂。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适用于0~2.36mm或适用于0~0.15mm)表示。

其技术要求应符合4-5-4表的规定。

表4-5-4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T0340

砂当量不,小于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T0345

石屑是采用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

采石场在生产石屑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

沥青混合料宜将S14和S16组合使用。

机制砂宜采用专用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

石屑及机制砂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5-5的规定。

表4-5-5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方孔筛(mm)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0.3

0.15

S14

3~5

0~15

0~3

S16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5)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原石料中的泥土等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4-5-6的规定。

表4-5-6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表观密度.不小于

2.45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T0103烘干法

粒料范围

<0.600mm

T0351

<0.150mm

<0.075mm

70~100

外观

无团粒,不结块

亲水系数

<1

T0353

塑性指数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55

(6)抗车辙剂

PE类第二代高性能抗车辙剂理技术指标要求:

外观为深色颗粒状;

密度:

0.91—0.96g/cm3;

软化点:

160—150;

粒径:

不大于5mm;

设计要求:

掺量为混合料重量比的0.4%,要求有自动添加装置添加。

(7)透层沥青

基层施工完毕(基层表面稍干燥但尚未硬化情况下)后必须洒透层沥青,沥青面层必须在透层沥青完全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透层沥青采用慢裂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2),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5-7的规定。

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宜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一体。

透层沥青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品种和用量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宜小于100。

表4-5-7透层沥青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品名及代号

破乳速度

-

慢裂(PC-2)

T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T0653

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

0.1

T0652

粘度

恩格拉粘度E25

1~6

沥青标准粘度C25

8~20

T0621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50

T0651

97.5

针入度(25℃)

50~300

延度(15℃),不小于

40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2/3

T0654

储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T0655

5d,不大于

透层沥青用量应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