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54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docx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

冯增俊*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广州,510631)

摘要:

德育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在考察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发展及其德育课程发展机构的基础上,

侧重分析了当代美国德育课程发展模式,包括德育课程目的、德育课程设置、德育课程基本内容、德育的基本教材、德育课

程实施途径与方法等,简析了当代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的特征并对其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美国;德育课程;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号:

A

德育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波士顿新英格兰

城镇学校就将德育作为该校的教育目标之一。

德育课程是建构美国中小学德育的核心,换句话说,美国的德

育是通过课程模式加以组构而成的。

美国中小学德育发展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洗礼,走过了由极盛喧闹的说教

型德育到清静至隐的渗透型德育,再走向两者相融合而再度新兴的曲折历程,而德育课程也经历了相应的演

变。

本文仅对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做相应探讨。

一、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演变

美国自拓荒殖民到建国以来,就非常重视德育,在积极拓疆殖业的历史发展中,学校德育也经历了时代

的洗礼,其小学德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德目主义课程模式形成与世俗德育体系建立

美国在拓荒之初,就重视德育,但基本上仍沿袭欧洲旧习,推行以教义灌输为主的宗教教育,开设宗教

课,学习内容主要为宗教圣经、道德规范,历代君王治国训诫和古贤箴言及人生信条之类,学习方式为灌输

教义和训诫和做礼拜等等。

19世纪初美国推进公共教育运动,从1805年纽约市成立了公立学校联合会,1到

30年代麻省的公共教育狂飙行动,推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但德育上并未有大的改观。

道德教育主要由教

会或家庭承担。

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公立小学中开设了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勤勉的、

负责的公民和具有美德的人,采用艺术、史诗、讲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学习做人

的品德。

在德育方法上,强调培养个人道德行为和自我约束,通过练习来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自制、负责、勤

奋、诚实等美德,力诫不良品质。

1836年,威廉·麦古费(WillianMcGuffey)设计了一套道德教育教材,称

为麦古费读本(McGyffeyReaders),用它来教导学生学习那些社会公认的美德。

该读本向学生描述简明易懂

的、激励人心的、关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美德,诸如诚实、刻苦、善良等的故事。

60年代南北战争后全面推进的资本主义运动,促进了美国学校德育变革,逐步从宗教教育转向创建世

俗德育体系。

其主要特征是:

一是建立起一个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德育体系,推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道德

伦理观念;二是重视国家法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全面贯彻合众国的政治主张,宣传国家政策和宪法等;三

是培养为美利坚合众国服务的公民和时代精英;四是把宗教教育融入世俗德育体系之中,为国家发展服务。

与世俗德育的发展相适应,美国小学在继承传统德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德目主义的德育课程模式,其

主要特征是:

一是开设必要的道德及品德科目,讲解国家法规和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二是编写和设置系统课

1

程,讲授各种社会美德和道德知识,例如裴斯泰洛齐的仁爱思想等;三是广泛使用直接法,德育主要通过正

规的课堂教学,以说教,训诫、口号、誓言、信条、准则和例示、问答教学等方法向学生灌输古传的既定美

德概念和具体的道德规范;四是建立系统的学校规章制度,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提倡世俗观念;五是进行宗教

教育和参加例行的宗教活动。

为了配合这一德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这一时期美国各地都在精心编制了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和方法,并

围绕着这些道德规范安排阅读、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课外活动、体育活动等,因此被后人称为“美德袋

教育”。

2同时这时期美国还出版了大量的美德读本以供教学之需,如

1903年肯塔州督学西迪编写的《良

好行为手册》及后来出现的威廉姆·

J·赫钦斯编写的《小学儿童道德准则》,而且还举办各种德育比赛,

评选各种手册和德育设计,如后者的《小学儿童道德准则》就获得全美

1916年德育研究会奖金

5000美元

的最高奖励。

衣阿华州提供的德育方案也曾于

1921年在全美德育研究会的竞赛中荣登榜首,设计者获得

2

万元奖金。

并用品德表来量化评价学生,给遵守准则的学生戴“山姆大叔儿童俱乐部”徽章。

1911年成立

的“品格教育协会”(

theCharacterEducationAssociation)领导人是费尔柴德(

MiltonFairchild),曾举

行过多次全国性的讨论和竞赛,并制定了《儿童道德规范准则》(Children’MoralityCode),提出“十项

正当生活的规则”:

自我控制、身体健康、友善、失败而不气气馁、自立、责任心、可靠、诚实、良好的技

艺和协作(或团队)精神。

3这种德育在

20世纪初赢得了全美各州议会、州和市的校董会、私人慈善机构

以及文化界的广泛支持。

第二阶段:

走向全面主义德育课程模式与现代德育体系的生成

20世纪

20年代到

50年代是美国小学德育课程转向全面主义模式的阶段。

19世纪末起,美国在以

电动机应用为先导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和随之而来的实用主义运动的推动下,逐步创立现代教育体系。

最重要

标志是杜威发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

20年代后渐成气势,有力地推进了美国教育从背记知识模式向发展

学生智力转变,也促使小学德育的时代转型,注重灌输道德知识的德育模式受到挑战,逐步向以注重培养学

生德性的新德育转变,并经历了从德目主义的直接法德育到转向全面主义的间接法德育的过程。

杜威推行的

现代德育运动的主要特征有:

一是教育即生活,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行动,才能获得符合社会认识,形成社会

需要的价值观;二是人的认识来源于他的实践经验,儿童只有通过活动和交往,在参与中获得相应的道德品

质,才能真正形成对社会有用的道德观;三是德育的重点是发展人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人的德性是按相应的

阶段发展的,只有依据人的德性发展要求来施行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所需要的社会精神,以保证社会制度

的发展。

进步教育运动与传统道德教育展开了全面论战,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坚持正规品德课程,坚持正面系统

道德知识教育。

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认为,只注重说教的德育不仅无效的,而且美德知识的教

学并不能引导现代人的生活。

20年代中期“美国品格教育委员会”委托耶鲁大学的哈茨霍恩和梅主持一项

儿童品格发展的综合研究,共对

11000名

6-15岁儿童进行有关诚实与欺骗问题的近

100个项目的大规模实

验,其研究结果被整理为三卷本的实验研究报告发表,引起了普遍关注。

该研究指出,儿童掌握的道德知识、

美德概念和学校德育水平与儿童的行为并无相关性,过多的说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这一研究结果成了进

步教育批判传统德育的依据。

30年代到

70年代,美国小学掀起现代德育改革运动,以正面讲授道德知

识为主的德目主义德育受到批评,德育大多不设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进行,间接法大倡其

道。

在这一时期,尽管德育工作者仍积极工作,但如何走出原来的正规道德课程体系,把德育渗透到学科之

中,人们对此缺少准备,也无法把握其发展。

结果,在近半个世纪中,与以往喧闹热烈相比,德育显得萧疏

寂静,被称为荒凉时期,德育进入了一个摸索发展的历程。

美国德育的现代转型,是在战后新发展的推动下实现的。

战后,美国高科技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剧增,但

暴富并未促使人的道德同步提高,相反,由于德育的“真空”而使物欲横流的社会带来严重的道德危机,致

使美国中小学生道德品质每况愈下,青少年吸毒、卖淫、暴力、怀孕、偷窃等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美国各

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忧虑。

但是,在巨大的经济繁荣及苏联卫星上天的冲击下,美国人只关心如何应对苏联

的挑战,而把德育的不适应性掩盖了起来,直到

60年代末“阿波罗登月计划”实现后才最终爆发出来。

面对学校德育衰退带来的各种问题,许多德育学家积极行动起来,各种理论纷纷出笼。

行为主义、社会

认知理论以及价值澄清理论相继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科尔伯格

(L·Kohberg)倡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独领

风骚。

科尔伯格在继承传统德育基础上倡导道德认知发展论,主张德育的核心就是发展道德认知力

4,提出

了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六个水平的理论,倡导课堂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推行新柏拉图德育模式和公正

团体法等一系列重要的德育策略,建立起以发展人的道德认知力为重点的德育模式,为美国走出德育荒凉期

和推动现代德育转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70年代后,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主要特征有:

一是综合各种德育课程模式,以培养德性即道德判断力为中心来推进德育课程的改革,吸收各种德育研究成

果;二是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德育课程设置,开设课堂两难道德讨论;三是美国品格教育又重新编制各种

德育教科书,重新开设品德课,被称为美国教育上的重大事件;四是美国小学德育课程逐步从直接法转向间

接法,强调德育的全面性。

第三阶段:

从世纪德育改革到综合德育课程模式新兴

20世纪

90年代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创建,信息社会的到来,美国掀起了全国性的道德教育改革高

潮,以倡导新的德育模式以资支持,并借以改革以往所谓自主放任德育使各校各行其是,成效低问题多的问

题,始放弃

20世纪来政府对德育不干预的放任政策,全国上下一致大力推进德育改革。

80年代后期来,号称“教育总统”的里根,就指出学校失败在本质上就是道德教育的失败。

为此,引

起美国政策的重大反应,其代表有两项:

一是

1987年,美教育部批准了美全国学校联合会提出了“在公立学校塑造品格”的计划,提出要把全

15000所学校作为加强德育试点。

该计划有两个目标:

(1)增强公立学校促进品格教育发展的国民意识,

以保持美国社会的持续成功和稳定;(

2)鼓励建立和促进在中小学的品格教育计划。

美国教育部对品格教

育计划进行了资助,各个州也要求学校要花时间在品格教育上。

5

二是

1989年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提出的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报告。

报告提出六点措施:

(1)

道德教育应与学校整体课程有机地联系,作为学校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2)将父母、大众传媒、商业界、

市民和宗教团体联结起来,创造一个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整顿学校生活,使道德实践有利于培

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3)使道德教育超越认知领域,即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

是要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对善恶作出自己的判断。

4)道德教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

养。

5)为教师和管理者确立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使其担负起学校道德教育的责任。

6)把道德教育纳

入师范教育计划,保证未来的教师善于进行道德教育。

6

80年代后美国小学德育改革最大的特点是推行多样化的德育模式:

一是各种德育理论大倡其中,不仅

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德育、价值澄清理论等等,而且品格教育运动裹挾着

20年

代来研究的新成果全力横扫全美大地,威尔逊指出:

“今天美国公立学校里最具前瞻性且最流行的道德教育

方法是品格教育。

7二是各种德育课程理论大行其道,在小学德育课程发展中大显神通,

70年代前影响巨

大的价值澄清理论日渐衰退,在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各种综合性课程及教学方法,以更生动、更

多样的方式赢得儿童的道德认同;三是德育课程实施的途径多样化,不仅强调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

用,突出活动与道德氛围的道德教育价值,主张通过各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而且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社

会的作用的有机结合,强调追求个体自主和外在控制的统一;四是新德育课程以一个更高层次的多样化体现,

把激进主义德育情绪化倾向,与理性的德育思维相整合,广泛吸取各家各派思想,体现了综合性、理性化的

理论特色,体现了德育课程发展在个人与社会、内容与形式、理智与行为、传统文化与新兴思潮相融合的多

样化统一。

在美国德育的新世纪复兴中,一个对小学德育课程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声势浩大的“品格教育”运动的

再次兴起。

80年代末,美国中学校长协会首次提出“品格教育”(CharacterEducation,又译为品质教育

或品德教育或人格教育),要求在公立学校全面推行“品格教育”,被称为品德教程学派。

一时间“品格教

育”便铺天盖地地推展开来,品格教育研究者大批涌现,各种理论、报告、会议等汗牛充栋,各种品格教育

研究机构也纷纷成立,以品格教育研究为宗旨的各种杂志先后创刊。

1989年老乔治·布什总统在他的《重

视优等教育》一文中明确指出,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强调“必须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长参与重

新纳入教育计划。

”1994年,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一致通过每年

12月

16日到

22日为“全美品格测量周”

(NationalCharacterCountsWeeks)。

1996年起,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拨款

270万,资助全美数十所中

小学校创立青少年“品格教育”的样板。

美国教育部还专设“蓝带奖”,每年对为青少年品格教育作出杰出

贡献的集体予以表彰、奖励。

各州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与法规,要求所在地中小学试行“品格教育”课

程,不少州政府还设立了专项经费,培训政府官员、家长和校长,协助学校推进“品格教育”实验活动。

90

年代来,美国品格教育运动从自发性发展到政府介入,自下而上,从公立学校扩展到私立学校,从地方走向

全国,主要依靠民间组织开展有关活动,至今覆盖了

1500多个学区,涉及

2400多万学生,在理论研究和

具体实施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成为美国新世纪小学德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美国德育课程发展机构

1、全国性德育机构

美国德育机构名目繁多,有联邦及地方政府、民间机构和各种学术机构,例如成立于

1911年的美国品

格教育协会,以及后来成立的美国德育研究所,都对美国德育课程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这里仅举两例。

全美品格教育联合会(CharacterEcucationPartnership,简称

CEP,又译道德教育协会),创立于

1993

年,总部设在华盛顿,由

8名工作人员以及

600余名团体成员构成,其目标乃致力于推进美国学校德育发

展。

协会董事会成员有大公司基金会、地方教育基金会;普林斯顿大学

Shapiro、摩托罗拉公司总裁

Galvin

等社会名流是其顾问委员会成员。

它的主要职责是:

帮助地方学区和社区开展“品格教育”活动,每年与美

国著名教育机构联手举办青少年“品格教育”论坛,评选、表彰“品格教育”活动中的先进学校。

CEP向

全国的相关品格教育提供研究与物力资助,主要工作包括:

(1)CEP全国学校与区域的德育活动资助;

(2)

CEP全国资源与网络中心;(

3)CEP全国年度论坛;(

4)品格教育评价研究;(

5)品格教育教师培训;

(6)推展品格教育的

11项有效原则;(7)华盛顿特区儿童品格教育活动。

8

该联合会编印的介绍“促进品格教育的组织机构”的资料中还列举了该会拥有

51个下属机构。

这些组

织机构帮助学校和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品格教育活动;举行品格教育师资的培训;组织学术会议、研讨班研

讨品格教育的观点和策略;出版各种有关品格教育书籍与报刊。

例如帮助从幼儿园到六年级的学生制定了一

套品格教育课程,或帮助教师把课程设计为社会科目的一部分讲授,以及开展相关活动等。

在各种品格教育

研究机构的指导下,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品格教育课在美国中小学的传播非常迅速,到

20

世纪

80年代末,已达到

44个州的

18000个教室。

全国课程发展监督协会(ASCD),是对美国德育课程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协会。

1992年

3月,该协会

与普林斯顿

55项目(PrincetonProject55)和约翰逊基金会(JohnsonFiundation)在威斯康星州的瑞茜

恩(Racine)举行了一场影响巨大的德育研讨会。

会议就“怎样在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

三年级)进行有效的品格教育”展开了激烈的研讨,其与会代表之多,气氛之热烈,是美国教育盛会空前绝

后的。

此次研讨会,有效地促进了美国品格教育的推展。

2、地方德育研究机构

美国地方德育机构很多,而且很多也与课程发展有重大关系,这里仅以弗吉尼亚州的德育机构为例9,

说明美国地方德育机构的发展。

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SchoolAdministration简称

AASA),该机构设

在亚历山大里亚市,出版《学校管理者》、时事通讯《领导》,并举办年会和专题研讨会。

其中相当部分为

德育和德育课程发展,如

1991年

AASA出版了由克里斯腾

J.阿默森撰写的《传授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问

题与办法:

一份问题批评报告》,影响很大。

美国督导与课程发展协会(AssociationforSuperisionandCurriculumDevelopment,ASCD)

也设在亚历山大里亚市,主办《教育领导者》月刊,德育课程发展是该协会的重要工作。

除了刊物和年会推

动外,ASCD1988年出版了《学校生活中的道德教育:

ASCD关于道德教育的报告》、1990年出版莫里尔·哈

门的《如何设计道德教育规划》、1994年出版亨利.A.哈夫曼的《品格教育规划的发展:

一个学校的经历》

等。

1995年,ASCD把德育课程发展作为今后五年规划中两个优先重视的内容之一。

美国学校董事会协会(NationalSchoolBoardsAssociation,简称NSBA),设在亚历山大里亚市,

《学校董事会》杂志。

NSBA是美国推动德育改革,特别是积极参与品格课程发展的重要协会之一。

执行主

任汤姆.山农撰写了大量德育论文,该协会已成功举办多次年会或德育研讨会。

特别基金(Close-upFoundation),设在亚历山大里亚市。

该基金是一个非盈利、无党派的公民教育

组织,通过一些实验性的学习项目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增长德才的活动,举办高初中学生、移民和高级公民培

训计划,并开展教育者交流、暑期教师学习班、国际关系项目和社区服务推展公民教育,此外还开设卫星网

络提供德育课程和教学的丰富资料,供德育课参考。

全美初中校长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SecondarySchoolPrcncipals,简称ASSP)设在

里斯顿。

德育课程发展是NASSP的长期研讨主题之一,并与其他教育团体合作开展《伦理道德决定》项目,

现仍然在美国的许多学校实施。

波士顿“伦理与品格促进中心”,波士顿大学设立,在推进德育课程发展方面作用重大。

其中,推广的

“品格教育100法”有广泛影响,相当部分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

三、当代美国德育课程发展模式分析

(一)德育课程目的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完人,具体目标是要培养完整的道德人。

70年代科尔伯格把德育看成

是培养“哲学王”,即杰出的道德圣贤,因而提出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后根据实践又提出培养好公民的德

育目标,倡导新柏拉图德育模式。

著名德育专家里克纳提出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尊重与责任这两种道德价

值观。

他指出,尊重与责任乃是“第四与第五个R”(美国普遍认为学校教育目标是3R,即阅读、写作和

数学),是学校应传授的两个道德价值,尊重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所有形式的

生命以及滋养着它们的环境;而责任是尊重的延伸。

他提出:

(1)尊重自己就是要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与身体的内在价值,由此认识到耽于自我毁弃行为如吸

毒与酗酒是错误的。

(2)尊重他人,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所有的人包括自己不喜欢的人的尊严和与自己平等的权利。

这也是

“黄金法则”(你希望他人怎样待你,你也怎样待他人)之核心所在。

(3)尊重整个复杂的生命之网,就禁止了残忍对待动物,并要求学生珍惜自然环境。

里克纳在此基础上还为小学设定了德育目标的三大目标:

(1)促进儿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建立合作与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2)完整道德人(FullMoralAgency),即“知善、向善与行善”的成长;

(3)在学校和班级里建立以公平、关怀和参与为基础的道德社群。

10

纽约州的利沃尼亚小学(theLivoniaPrimarySchool)针对尊重这一品格提出了“四种主要的技能”(the

PrimeR’sofRespect),它们是:

(1)尊重学校和学校的财产;

(2)尊重你的老师;

(3)尊重同伴和同学;

(4)尊重你自己。

(二)德育课程设置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各州公立学校课程内容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的,且课程设

置灵活多变。

在总体上,各州教育法都规定小学教学内容必须包含相应的德育内容,但在课程设置上则各州

可以自行其是,一般设社会课以包括之,当然也有的州单独设德育课,大多数州开设包括公民课和地理科及

历史科的社会综合课。

在许多美国人看来,社会科是人生必修课,其本身就属于德育的范畴。

美国小学把社

会科作为一门综合课,其目的在于:

提供有关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知识;掌握处理各种信息的技

能;学会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一些参与社会的机会。

社会课的内容通常包括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学、

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的学生。

如内华达州的社会科标准

这样写道:

“社会学科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公民的培养,一个民主国家只有通过他的公民的参与才能具有

生命力。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连续性与变化性,多样性与共同性,困难与机遇,民主与不民主并存的国家,这

样的一个国家需要有知识,有思想,有道德的公民的参与。

”11阿拉斯加、伊利诺依、肯塔基、明尼苏达、

新墨西哥和北达科他等六个州的社会学科课程包含了历史,地理,经济,公民四个范畴。

而包括亚利桑那州,

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缅因州,马萨诸塞州、南达科他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亚州则以历史学科为骨

架,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公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同时,强调德育课的重要性。

美国州或地方学区具体规定了初等,中等学校中的学习科目及学科的目的与内容,但课程标准各有差异,

且不同历史时期也有所变化。

这里仅对两个世纪来美国小学课程设置做一简要的考察,并以纽约州为例,考

察其规定的算术,读写,拼字,语言,地理,合众国史,公民,保健,体育,纽约史,理科,音乐,美术等

学习科目,以为对小学德育课程模式的理解。

表11800—1900年间美国小学课程沿革12

18001825185018751900

阅读

拼写

写作

算术

阅读演讲

拼写写作

品行算术

礼仪道德

簿记语法

地理缝纫

阅读演讲

拼写写作

品行礼仪

智力算术

算术簿记

语法

初级语言

地理

美国历史

实物课

阅读拼写

写作品行

文字选读

高级算术

语法口语

家庭地理

文献地理

美国史

宪法

实物课

初等科学

画图体育

阅读文学

拼写写作

品行算术

语法口语

家庭地理

文献地理

历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