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5789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文档格式.docx

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每份是1厘米。

(2)分母是10的分数应该写成怎样的小数?

分母是100的呢?

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交流错例,指出不足之处。

5.自学

导学单2

独立完成

1毫米=

40毫米=

105毫米=

在学生自学时,发现做的正确的学生及时写到小黑板上。

完成后交流:

(1)1毫米等于几分之几米?

写成小数呢?

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交流0.001米与0.01米和0.1米的区别。

1毫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1毫米就是这样的这样的1份,所以写成

米,写成小数是(0.001)米。

0.001米表示的是

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分,每份是1毫米,而0.1米表示的是

二、练习(15分钟)

(一)适应性练习。

1.第32页,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题。

(二)口答练习

1.说说书本第2、3题。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一位同学说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小数。

(三)比较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

(2)补充:

(A)4分米=()米

4厘米=()米

4毫米=()米

(B)6分米=()米

60厘米=()米

600毫米=()米

提示:

明确米与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四)创编练习

1、把5米3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是()。

①5.3米②0.53米

③5.03米④5.003米

提示:

注意3厘米可以转化为0.03米。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课本第32--34页。

1.让学生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应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组成,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3.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了解小数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相应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熟悉小数数位顺序表。

一、例题引入。

(3分钟左右)

1.出示例2,先涂色表示它上面的小数,再填空。

1里有()个0.1,0.1里有()0.01。

仔细观察,说说涂色的份数,为什么?

说说涂色的每一份表示什么?

2.自学(7分钟左右)

在学生自学时,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书本,教师发现做的正确的学生及时写到小黑板上,并及时搜集有错错误学生的作业,备用。

思考:

(1)0.1和0.01这两个计数单位哪个大?

(2)1里有多少个0.1?

0.1里有多少个0.01?

你是怎么知道的?

(3)有没有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

你能再说一些()。

3.小组交流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数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

明确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并沟通与个位以及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之间的联系。

说说一些同学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二、自学例3(9分钟左右)

(1)导学单2

1.读一读小数344.725,说说它由哪三部分组成?

2.结合344.725,来说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完成后对照书本33页,独立加以纠正。

3.这个小数中的两个“4”意义相同吗?

其它数字占有哪些数位?

各表示什么意义。

4.独立完成34页的小数数位顺序表,如有不会的可以跟同桌小声交流。

小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

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全班交流

三、练习(14分钟左右)

(1)书本34页试一试和练一练。

注意3.75,它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同时又在哪两个一位小数之间?

(2)书本第36页第7、8、9题。

第8题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9题在思考0.1里有()个0.001时,可以先想0.1里有几个0.01,再想0.01里有几个0.001。

(3)开放题:

第10、11题

数字可以全用,可以不全用。

同时可以结合数的组成,读法,写法加以一题多用。

四、课堂总结:

小数的性质

课本第37-39页。

1.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的能力。

3.在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并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明确课题:

小数的性质。

二、自学例4,例5(17分钟左右)

1.明确例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

教材例4情境图。

导入: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时间:

3分钟)

(1)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

为什么?

(2)从左往右观察0.3和0.30这两个相等的小数,你又能发现什么?

3.交流。

(3分钟)

1.你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2.说说为什么橡皮的单价和铅笔的单价相等?

要点:

(1)用具体钱数解释,都是3角;

(2)用图表示;

(3)结合计数单位理解。

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

4.学习例5。

(1)先看图填一填再全班校对。

(2)比较0.100、0.10、0.1的大小,你是怎样比较的?

(3)从左往右观察0.100、0.10和0.1这三个相等的小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能发现什么?

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小数大小怎样?

初步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观察例4和例5的比较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点拨:

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

从右往左看呢?

小结: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6.学习例6,并完成“试一试”。

组织交流,校对和订正。

明确小数化简的方法。

知道小数改写的方法,特别是将整数改写成若干位小数的方法。

这些物品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书上填一填。

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

小数中的“0”是否都能去掉?

只有小数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

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思考:

数轴上的各个小数是怎样得到的?

观察每组中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0.1=0.10,数轴上的这个点还可以用哪些小数来表示?

2.“练一练”第2题。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为什么?

3.练习六第1~5题。

直接将答案写在课本上,后进行集体交流,逐题表达想法,进行校对和订正。

第1题为什么不把0.018和0.180连起来?

第5题用“元”作单位表示钱数时,因为人民币“元”后面还有“角”“分”,所以钱数一般改写成两位小数。

比较一下,用“元”作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后有什么感觉?

【创编练习】

(1)只动三笔,变成三个相等的小数。

602060260200

(2)写几个和30.200相等的小数。

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本第39页。

1.让学生经历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掌握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能应用小数的大小比较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先比较每组中两个整数的大小,后回答问题。

675○5481200○210

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指出:

比较整数大小,可以从高到低分别比较相同数位上的数字。

2.明确课题:

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自主学习(18分钟左右)

1.自学例7,明确例7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图中你了解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是什么?

(1)比较0.6和0.48的大小。

先独立思考。

你认为0.6和0.48这两个小数哪个大?

用自己的方法说明你的结论。

(2)交流比较方法。

①0.6是6角,0.48是4角8分…

②0.6是6个0.1也就是60个0.01,0.48是48个0.01…

……

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开始依次比较。

0.6和0.48相比,整数部分相同都是0,十分位上6>4,所以0.6>0.48。

2.自学“试一试”。

(1)独立完成试一试,写出比较结果;

(2)思考判断的理由,和同桌进行交流。

1.你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2.说说比较大小的理由。

比较0.13和0.129大小时,你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作出判断的?

想一想: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

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此类推。

(12分钟左右)

1.练一练。

先独立练习,将答案直接填在课本上,后进行集体交流、校对和订正。

2.练习六第6~8题。

独立练习,将答案直接填在课本上,后进行集体交流、校对和订正。

练习六第6~7题中同样是比较小数大小,这两题和刚才我们学习的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好处?

3.练习六第9题。

(1)说说你在比较小明和小军的身高时的想法。

(2)大胆说说表中还可以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数据并有序思考。

4.练习六第10题。

先独立练习,后小组交流,最后组织集体交流。

怎样又对又快地写出全部的答案?

5.练习六第11题。

独立完成,思考怎样才能做的又对又快。

解题时可以用一一排除的方法。

这样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6.练习六第12。

先独立练习,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集体交流。

从大到小排列可以先确定最高位上的数。

7.思考题。

提醒:

可以按顺序把这些数一一列举出来。

体育课上几位同学50米短跑的成绩分别是14.8秒,11.6秒,12.1秒,10.9秒,9.8秒,成绩最好的是()秒,成绩最差的是()秒。

短跑比赛中跑的时间最少的才是最好成绩。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课本第42-43页。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掌握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会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位数不够用“0”补足。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1.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20000()89200000()

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800000000()1300000000()

提问:

怎样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呢?

指名回答,并指出:

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或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的4个“0”,写上“万”字;

将整亿数改写成用“亿”或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的8个“0”,写上“亿”字。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16分钟)

1.自学例8第

(1)小题。

明确例8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材例8情境图。

你会读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吗?

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改写的情况,备用。

导学单(时间:

5分钟)

1.384400这个数是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的?

2.想一想:

用“万”作单位,整数部分应是多少?

怎样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3.对照书本第42页大豆老师的话,你的想法对吗?

3.小组交流。

1.你是怎样把3844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

2.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导学要点:

改写时要把小数点点在万位的右边,末尾的0去掉,并在改写成的数后面添上:

“万”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5.尝试完成第

(2)小题。

把1496000004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完成后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用“亿”作单位,应该在哪一位右边点上小数点?

6.完成“试一试”。

(1)看题,读题。

(2)自主练习改写。

(3)进行交流。

导学要点:

当改写成的小数比1小时,要在整数部分写“0”。

7.比较两个数的改写方法。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要求学生一起梳理改写的方法和注意点。

看清要求,数清数位,先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改写,在改写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

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适应练习。

1.第43页“练一练”。

4300000改写成亿作单位时,要在千万位和亿位上用“0”补足后再改写。

2.练习七第1、2题。

注意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二)变式练习

1.练习七第3题。

学会选择用“万”还是“亿”作单位。

2.练习七第4题。

同时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

(三)创编练习

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这个数与原数相比()

A.变大了

B.不变

C.变小了

总结注意点:

1.要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

2.要在改写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改写成的小数如果末尾有0,要化简。

3.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求小数的近似数

课本第43页。

1.使学生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在数学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并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理解求小数的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的原因。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3分钟左右)

1.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

24800995720

46028000005975600800

四舍五入到万位的方法是:

四舍五入到亿位的方法是:

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方法的共同点是: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近似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整数的近似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小数的近似数怎么求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预设15分钟)

1.自学例9。

明确例9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材例9情境图。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求近似数的错例,备用。

导学单(时间:

1.精确到十分位和百分位分别要保留几位小数?

2.回忆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试着做例9。

3.想一想:

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

近似数1.5和1.50,哪个更精确一些?

1.496亿千米精确到十分位要保留几位小数?

大约是多少?

1.496亿千米精确到百分位要保留几位小数?

比较两题的结果,这里的1.5和1.50相等吗?

求整数和小数近似数有哪些共同点?

进一步分析近似数1.5和1.50所表示的准确数的区别。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5.回忆学习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学习过程:

回忆相关旧知、方法迁移、解决新知。

师:

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办法,学会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

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旧知的迁移是探究学习新知的好方法。

6.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

a.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b.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要求学生一起梳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注意点。

指导归纳:

①弄清保留几位小数②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有什么注意点?

(正确使用“≈”,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4分钟左右)

比较两小题要求精确到的数位不同。

2.练习七第5题。

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练习七第6题。

要求学生完成改写后放在原题中读一读、比一比。

1.练习七第7题。

学会区分精确数与近似数。

2.练习七第8题。

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对比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适当的数字。

□.□□≈2.3

□.□□>2.3

2.判断:

准确数大于近似数。

()

3.填出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4.6<()()<48.2<()

()>11.12>()()>0.9>()

整理与练习

(1)

课本第46页。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和性质,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多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发展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用小数在数轴上表示各点。

一、自主整理(预设3分钟)

(一)根据知识整理单快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整理单:

1.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自主整理知识点:

如有遗忘,可以快速翻阅书本30-45页。

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还有疑问的,简单列举出来。

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角或做上记号。

二、交流与梳理(预设5分钟)

1.集体交流知识整理单第一个问题,并互相补充。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读写

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组成(小数数位顺序表)

学生交流本单元主要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适时板书知识点:

小数的意义——特殊的分数

小数的性质——末尾的“0”

小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

提问:

如何快速记住数位顺序表?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较多的题目概况解题注意点。

2.讨论疑难点。

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

三、基本练习:

(预设10分钟)

1.书本第46页第1题

第一题第三幅图提问:

为什么是2.06,而不是2.6?

2.书本第47页第5、4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

对有疑问的题目重点评析。

第五题交流的时候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重点交流小数部分的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第四题总结指出:

相同的数字出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是不同的,决定数的大小的一是数字的大小,二是数字所在的数位。

创编题:

你能用数字2、3、0、6和小数点,按下面的要求设计小数吗?

(1)数字2表示2个0.01:

(2)数字6表示6个10的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