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588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散步的时间 

——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的原因 

散步的经过 

散步的结果 

二、课堂学习。

1、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陪老人散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老人走路很慢,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歇息。

既然母亲自己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

(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要的是哪“两全”呢?

(5)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

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2、写作手法探究。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

有什么作用?

(8)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三、学后记。

课文主旨:

写作手法:

2、《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1、 

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预习 

自学要求与步骤(一定按照要求做哟!

一、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二、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三、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自学检测 

1、作者是谁?

简要介绍一下。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瘫痪 

() 

()侍弄 

()憔悴 

()()絮叨 

()()

三、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沉寂:

______________ 

诀别:

侍弄:

______________

四、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合作探究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

为什么?

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

5.第三段中写“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6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当堂检测】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3分)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3分)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2分)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4、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抄出来,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5分) 

1)

2)

理解: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3、《羚羊木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3、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犄(  )角  怦(  )怦 藏(  )刀  脸颊(  ) 攥(  )着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3、作者: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

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

作品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短篇小说集《题王》、《空箱子》、《羚羊木雕》。

【合作探究】

4.根据课文内容,给文章分段并用四字短语概括段意:

→→→

5.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

并用“×

×

是的人”来回答。

a.妈妈是一个的人。

b.爸爸是一个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的人

d.奶奶是一个的人。

e.万芳是一个的人。

f.“我”是一个的人。

6.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

请概括回答。

惊讶→→→

7.“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这里为什么写到月亮?

这是什么描写?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8、“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精段赏析】

阅读课文16-22段,回答下列问题。

9.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扣住的两个字是_______。

10.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11.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

能力挑战

(一)仿写

15.例句: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赏析: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

“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

”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

”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

“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

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

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

“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练习】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①可是,她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A翻B掏C摸)

②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了喜色。

(A露出B呈现C换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3、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又”字

第二自“又”字

4、第

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5、第

段是独句成段,分析其表意上的作用。

6、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说说对第

段的理解。

4、《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主要作品有:

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

散文集《往事》;

诗集《繁星》、《春水》;

儿童文学作品《寄小读者》。

  2、写作背景。

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第一课时《金色花》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祈()祷

花瓣()菡()萏()欹()斜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匿笑

(2)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祷告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欹斜

3、朗读感悟。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示例:

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由。

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4、朗读感悟,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5、朗读课文探讨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

这是什么口吻?

而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

【拓展延伸】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

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示例: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

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泰戈尔《告别》)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

自主学习

1、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作者另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是什么?

2、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环境

红莲

我的心情

一写红莲

二写红莲

三写红莲

探讨:

3、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有什么作用?

5、“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如何理解?

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拓展】

1、朗读,比较《金色花》《荷叶母亲》。

相同点:

不同点:

2、积累歌颂母亲的诗句。

5.《世说新语》两则 

导学案

1、了解作者作品。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流畅通顺地翻译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2、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难点】

感受轻松高雅家庭文化氛围。

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咏雪》 

【学习导航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气。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洁,辞意隽永,它以独有的笔触,独到的眼光,展现了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虽超然于物外,常不失为真血性,真生活而斗争的人格魅力。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自主学习】 

1、给下面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雪骤( 

撒( 

柳絮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解释划线词语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公欣然曰( 

4.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即公大兄无奕女。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3.请再写出几句喻雪的诗句来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信 

的人。

【自主学习 

】 

1、解释下列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

行: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去:

乃:

(3)尊君在不?

不:

(4)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5)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

引:

顾:

2、翻译句子。

(1)尊君在不?

(2)非人哉!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3、你怎样看待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课外检测 

1.《红楼梦》中说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停机德”是指古代 

乐羊子妻断机停织的故事,“咏絮才”即指的是 

(朝代) 

(人物)的事,现在用这个词语来指 

2.下面这篇文章也选自《世说新语》,请仔细阅读,用你的聪明才智把它翻译出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

刘义庆《世说新语》)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

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

曾经。

3.诸;

众多。

4.游:

玩耍。

5.子:

果实。

6.折:

压弯。

7.竞走:

争相跑过去。

走:

跑。

8.唯:

只有。

9.信:

果真,的确。

然:

这样。

信然:

确实这样。

译文:

问:

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答:

3、读罢此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试身手】

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则文言文。

(一)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二)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