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13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元声现象课时练习Word格式.docx

11.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可以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可以     的性质工作的。

二、选择题

12.[2018·

菏泽]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

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

是(  )

图K1-6

A.图甲:

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

B.图乙:

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感到发麻

C.图丙: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接着慢慢向外抽气

D.图丁:

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

13.如图K1-7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7

A.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通过观察音叉周围溅起的水花,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音调在不断降低

D.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14.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

C.音色D.频率

15.[2018·

无锡]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

A.音色B.响度

C.音调D.频率

16.如图K1-8所示是“禁止鸣笛”的标志,南昌城区的主干道也都悬挂了这一标志,但机动车鸣笛所产生的噪音愈演愈烈。

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图K1-8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18.[2018·

绵阳]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且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原声与回声分开了

D.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K1-9甲所示,林红

同学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

有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图K1-9

20.林红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某些资料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提出问题]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进行实验]下面是林红同学的主要探索步骤: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分析论证]

(1)林红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步骤①和步骤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参考答案

1.被弹开 使劲敲桌子,在桌子上放

一些小纸屑可显示桌面的振动

2.振动 声波(或波)

3.14.6

[解析]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

明枪声已经传播100m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肯定少了,所以林勇的实际成绩是测得的百米跑成绩加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

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t=

=

≈0.29s,林勇的实际成绩t林勇=t'

+t=14.3s+0.29s=14.59s≈14.6s。

4.响度 频率

5.音色 音调

6.振动 高

7.蜜蜂 音色

[解析]老牛的声音大,响度大;

声音比较粗,音调低。

蜜蜂的声音比较小,响度小;

声音比较细,音调高。

人们能分辨出牛和蜜蜂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声音的音色不同。

8.响度 信息

[解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来探测障碍物与车之间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9.声源 响度

10.烛焰晃动 能量

[解析]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把音响的音量增大时,振幅随之增大,同时会看到烛焰跳动,这说明了声音具有能量。

11.传

递能量 传递信息

12.C [解析]逐渐剪短吹响的细管,感觉声音的变化,是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A不符合题意;

将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感到发麻,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将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向外抽气,是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瓶口对

着点燃的蜡烛,敲击橡皮膜,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D不符合题意。

13.B [解析]音叉直接和水接触,水花溅起是由音叉的振动引起的,不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错误。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故B正确。

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在不断减小,故C错误。

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在振动,故D错误。

14.A 15.A

16.A [解析]题图所示的是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道路旁设置隔

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7.D 

18.D [解析]人耳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时间至少要0.1s,由于在空教室内说话时,墙壁反射的回声

到达人耳的时间与原声的时间差小于0.1s,所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起来会更响亮,故选D。

19.振动 真空

20.

(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3)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课时训练

(二) 光现象

30分钟)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2.如图K2-1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当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K2-1

图K2-2

3.如图K2-2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

夹角,则反射角是    ,若入射角增大5°

反射角增大    。

4.如图K2-3所示是林红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情景,此时反射角等于    °

实验时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    立于平面镜上,

要能在实验中显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实验时应让入射光      。

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入射到O点,则反射光线是沿    方向射出;

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图K2-3

图K2-4

5.如图K2-4所示,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们应用“荷式开车门”:

右手开左门,左手开右门。

这样开车门人的上半身会自然而然地转动,车侧后方的光通过后视镜    后进入人的眼睛,然后人转身的时候向后看,由于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有光从物体射入人的眼睛,扩大了视野。

济南]小丽非常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每天上学出门前都要通过镜子检视一下,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018·

玉林]如图K2-5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飞虹桥桥面距湖面3m,则它的“倒影”距桥面    m。

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图K2-5

图K2-6

8.如图K2-6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选择      (选填“透明玻璃”或“茶色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      。

眉山]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

角,如图K2-7所示。

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

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图K2-7

 图K2-8

10.如图K2-8所示,用激光笔向容器底部投射光斑O之后,保持入射光线的位置不变,沿着容器内壁缓慢地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随着水位的逐渐上升,光斑会逐渐向O点的    (选填“左”或“右”)边移动,光线在水中的折射角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唐代的孔颖达在《礼记·

月令》一书中写道:

“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

”这里雨虹的产生是光的     现象。

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通过    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也说明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   本领不同。

七色光由上到下的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水滴对    光的偏折能力最强。

图K2-9

贵阳]自然及生活中许多光现象都是由于光不同的传播特点而形成的。

如图K2-10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图K2-10

13.[2018·

扬州]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

A.树叶的虚像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

14.[2018·

深圳]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树阴下的光斑

C.池水看起来“浅”

D.树在水中的倒影

15.如图K2-11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保持入射光线不动,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

则平面镜应(  )

图K2-11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16.[2018·

衡阳]图K2-12所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K2-12

17.[2018·

扬州]图K2-14中能正确反映水中筷子(如图K2-13所示)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的是(  )

图K2-13

   A      B

   C      D

图K2-14

18.如图K2-15所示,在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2-15

A.红光呈在最上面

B.红光呈在最下面

C.若换成黄色的光屏,就看不到黄光,其余颜色光仍呈在光屏上

D.若换成蓝色光屏,什么光也看不见,屏幕是黑色

三、作图题

19.[2017·

山西]如图K2-16所示是光线经过平

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请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图K2-16

20.[2018·

黄石]如图K2-17所示,水里的光源O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折射光线经过A点,请在图中先通过虚线作图找出水面处的反射点,再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林红同学

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和激光器进行了如图K2-18所示的实验。

图K2-18

(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    (选填“粗糙”或“光滑”),目的是          ,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

(2)观察如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             。

(3)实验开始时,先让激光笔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此时测得入射角为    。

(4)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纸板B绕轴ON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这个现象说

明了          。

(5)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

C.使激光垂直纸板面入射

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K2-19甲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像

纸,在纸的中间沿

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另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图K2-19

(1)该实验应该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通过图像纸可以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    (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物距。

(3)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说明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5)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23.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林红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实验步骤:

A.把一个防水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      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即为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2)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K2-20甲中虚线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

    cm。

图K2-20

(3)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                。

(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

示数表示        (选填“a到水面的距离”或“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5)林红同学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的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u/mm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v/mm

23.0

45.0

67.0

113.0

134.0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

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v=0.75u。

(6)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看起来1.2m深的水坑,其实际深度可达    m,因此看起来不太深的水

也不能贸然下去,以免危险!

1.直线 大

2.光沿直线传播 变小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题图可见蜡烛距离小孔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实际烛焰大;

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烛焰距离小孔比原来远了,所以成的像也就变小了。

3.60°

 5°

4.40 竖直 紧贴纸板 OA 可逆

5.反射 漫反射

6.不变

 变小

7.6 7:

25

8.茶色玻璃板 大小关系

[解析]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

茶色玻璃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

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9.53°

 44°

[解析]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

角,则入射角为90°

-37°

=53°

反射角也为53°

;

则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83°

=46°

折射角为90°

-46°

=44°

10.左 不变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刚开始向水槽内注水,水位低,注入水的体积增加时,水位升高,在注水的过程中,随着水位升高,入射点升高,折射角不

变,光斑向左移动。

由于入射角不变,故折射角不变。

11.色散 三棱镜 折射 紫

12.B 13.D 14.D

15.A [解析]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

入射角应增大10°

故平面镜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16.C

17.C [解析]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选C。

18.A [解析]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因此,红光呈在最

上面,故A正确、B错误。

若换成黄色的光屏,则只能反射黄光,因此我们能看到黄光,其余颜色光照射位置呈黑色,故C错误。

若换成蓝色光屏,则只能反射蓝光,其余部分会是黑色,故D错误。

19.如图所示

20.如图所示

21.

(1)粗糙 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 垂直

(2)在纸板上标出角度 (3)0°

(4)存在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5)B

22.

(1)较暗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等于

(3)相等 (4)虚 不能

(5)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重合

23.

(1)灯泡a的像 

(2)8.12(8.11~8.13均可) (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4)a到水面的距离

(5)如图所示

(6)1.6

课时训练(三) 透镜及其应用

1.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K3-1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    镜,将太阳光    在车身上,使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图K3-1

2.如图K3-2所示是林红同学用两束激光分别射向虚线框中的甲、乙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

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    (选填“凹”或“凸”)透镜,乙透镜可以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图K3-2

3.[2018·

临沂]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K3-3所示。

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    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

的条件是    。

图K3-3

4.[2018·

眉山]如图K3-4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中,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像。

图K3-4

5.[2018·

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K3-5所示(像未画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

方案一: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

方案二: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适当距离。

(均选填“左”或“右”) 

图K3-5

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柱体,横截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   像。

7.为了丰富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各地文化部门每年都会开展露天电影下乡放映活动。

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放映员应将放映机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8.[2018·

攀枝花]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选填“倒立”或“

正立”)的像。

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    透镜进行矫正。

9.如图K3-6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

图K3-6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0.[2018·

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K3-7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增大,像变大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D.像距增大,像变小

图K3-7

图K3-8

11.[2018·

恩施州]如图K3-8所示,小强在做凸透镜

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蜡烛置于b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蜡烛从a点向b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蜡烛从b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K3-9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3-9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