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478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德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Word文档格式.docx

学生看图片、听课文录音片段(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思考: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

让学生明确:

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2、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

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明确: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幻灯片板书:

完美的图画。

3、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标,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

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大声朗读。

学生找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句子并朗读。

(幻灯片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标本—完美的图画—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映衬

(这四个小问题环环相扣,简洁而重点突出)教师补充什么是图画美。

(因为课文有十多处提及“图画”、“中国画”、“画意”等词,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图画美是指“中国画”的布局、立意、线条、色彩之美,同时也使苏州园林的特点根植于学生心中,以让学生获得一点鉴赏审美的知识。

最后,以四个“讲究”统率哪几个段落(3—6段),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

四、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小组合作,互相探讨,画出关键词句,圈点批注)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

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

为了准确再现她的美,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

(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生交流: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

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

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辨析“艺术”与“技术”。

学生思考: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

为什么?

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池沼。

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

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

如: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板书——

课件展示

宽敞的与其他景物配合

成河道模样的与桥梁配合

池沼的配合 

图画

河岸与石头花草的配合

水与莲的配合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

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画意之美的?

A、三个“映衬”: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

①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②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

(这种类似描写的说明就叫摹状貌。

(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

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体会什么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4.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

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这个顺序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说明文常采用的空间顺序,它属于逻辑顺序。

这就告诉我们,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要根据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来选择。

在表达上,为了更能准确生动的说明白事物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

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 

花草树木的映衬的画意之美

标本——完美的图画 

---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变化之多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 

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五、拓展延伸

说明文要求作者用准确的语言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为了突出这个事物的特征,作者往往会采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使用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用准确而充满情趣的语言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请你模仿课文,选择你曾经去过的一个地方,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出来。

比如孟府。

说明文教什么?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学习说明的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是说明文教学的基本定位。

可是教学《苏州园林》这样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怎样设计才能使说明文教学有有语文味呢?

使学生读出语文味呢?

我想,作者写说明文难道要记住这些说明顺序、方法才能写好吗?

我突然想起,叶老先生写这一篇文章是给苏州园林的影集写的序,何不从这点出发设计教学?

有了这个想法,我进入课堂后,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作者给谁写这篇文章?

2、他要告诉他们什么?

3、作者怎么写的?

然后引导学生看注释,明确写作目的,再引导学生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抓住图画美这一特点。

第三个问题,我引导学生:

苏州园林那么多处,作者是怎么选择写作点,来告诉大家他要告诉大家的苏州园林这个特点呢。

我觉得这三个问题深入浅出,操作性强,从课堂来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然后在课堂上读中有析,析中有读,课堂很有气氛。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我们平常学习说明文太多的理性、逻辑与条理,使说明文的教学课堂就像说明文一样枯燥,即使是公开课,为了避免枯燥,也常常去抓语言点来设计,所以每次选择初二上第四单元赛课时,老师总是选择《大自然的语言》来讲,因为这篇文语言很有特色,如果说明文语言平实就难以出彩。

而《苏州园林》的教学,让我发现,说明文教学抓住说明文的内容设计,从说明文目的、内容出发能使说明文课堂生动活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