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49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与氧气发生反应且不能与空气中其它成分发生反应;

反应生成物不能生成气体;

11)实验误差的偏少分析

1.装置漏气;

2.加入的药品的量不足;

3.反应时间短;

4.反应完毕后,没有恢复到常温;

5.插入燃烧匙的速度缓慢;

6.导管一端没有事先注满水;

12)实验设计

1.实验前,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水?

(3点)

2.点燃红磷后,为什么要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2点)

3.放入燃烧匙的红磷,为什么要足够?

(1点)

4.实验后,为什么瓶内有残余氧气?

5.燃烧前,为什么要用弹簧夹住乳胶管?

6.燃烧后,为什么等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二、空气的利用

物质

用途

氧气

A.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和支持燃烧;

B.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

C.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氮气

A.不活泼气体,灯泡中充氮可延长使用寿命;

食品包装时充氮可防腐、保鲜(要求:

无毒

B.不与食物反应、廉价易取);

C.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D.液态氮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用作制冷剂;

E.医疗上常用液态氮,冷冻麻醉或冷藏人体组织;

F.氮元素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二氧化碳

A.固体二氧化碳称干冰,是致冷剂,可用来保藏食品;

B.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是一种工业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和汽水;

D.用于灭火;

稀有气体

A.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在焊接金属时用于隔绝空气;

B.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充入灯泡时,可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氖气-红光;

氦气-粉红色光;

氩气-紫蓝色光

C.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气),用于医疗麻醉(气)等;

【同步练习】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

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这些,此外还有少量的、,以及其它杂质。

2、下列关于空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是指100克空气中含有21克氧气D、空气是有一种物质组成

B、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的主要成分比较固定,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三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C、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D、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5、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A、充入灯管B、灭火C、制造炸药D、冷冻麻醉

6、搜救人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等困难,全力展开搜救。

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帮助搜救人员的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可供呼吸B.氧气可以燃烧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第2节氧气和氧化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氧气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水中的生物靠水中溶解的氧气生存的;

3)密度: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4)较易液化和凝固:

1.013×

105Pa时,-183℃液化后浅蓝色液体;

-218℃凝固后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燃烧物

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O2

CO2

黄色的固体粉末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S+O2

SO2

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

4P+5O2

2P2O5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热;

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

Fe3O4

二、呼吸作用与氧化

1、呼吸作用:

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它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

2、反应过程

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C6H12O6+6O2酶6CO2+6H2O+能量

3、呼吸作用的意义: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食物燃烧和呼吸作用的差异:

物燃烧不属于生命活动,是一种简单的氧化过程。

呼吸作用属于生命活动,是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需要酶的参加。

三、氧化反应

1、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有些进行得非常剧烈,如硫的燃烧,铁在纯氧中的燃烧。

有些进行得缓慢,如呼吸作用、生锈过程、塑料和橡胶制品得老化。

2、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3、氧化剂:

在氧化反应中,能提供氧元素的物质统称为氧化剂,可以是氧原子、氧气、臭氧等。

4、工业上制取氧气

1)分离空气法:

空气经多次压缩和降温变成液态空气再经低温蒸发(-1960C)分出沸点在-1960C的氮气和沸点在-1830C的液氧

2)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复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以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复集氧气。

四、燃烧

1、缓慢氧化:

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就是缓慢氧化。

如呼吸作用、生锈过程、塑料和橡胶制品得老化。

2、燃烧: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在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可燃物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切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

1)燃烧的三个特点:

发光、发热、剧烈氧化。

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着火点:

每种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

3、爆炸:

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引起爆炸。

如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等易发生爆炸。

4、自燃:

由缓慢氧化而引起地自发燃烧叫自燃。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得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不经点火,物质会自发地燃烧起来。

五、灭火与火灾自救

1、可燃物燃烧条件

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2)要有充足的氧气。

2、灭火方法

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隔绝空气;

3)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3、火灾自救及措施

1、小华用凉开水养金鱼,不久鱼儿全死了。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凉开水几乎不含氧元素B、凉开水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几乎不含氧分子D、凉开水几乎不含水分子

2、现有四瓶无色气体: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你怎样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3、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铁丝应用进行处理。

(2)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②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③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④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4)若某同学取了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来做这个实验。

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实验现象。

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4、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6、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

A、增加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B、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

C、增加煤与O2的接触面积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7、下列灭火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

B、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C、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D、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8、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一、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二、利用分解反应制氧气

1、利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

1)制取原理

H2O2MnO22H2O+O2↑

2)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合。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一般以10%-15%为宜,以免反应剧烈而引起事故。

3)二氧化锰:

作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度。

2、利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2KClO3

2KCl+3O2↑

2)实验步骤

1.检:

检查气密性方法:

将导管的一段浸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捧容器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则导管口会出现气泡,移开手掌,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

2.装:

装入药品

3.夹: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置

4.点:

点燃酒精灯加热

5.收:

收集气体。

开始冒出的气体不易立即收集(应为此时氧气不纯,派出的是空气),待冒出的气泡连续均匀,再收集。

6.移:

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

撤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3)实验设计

1.试管口应略向下

2.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3.实验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了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口,进入导管

4.酒精灯应用外焰加热

5.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至1/4处

6.火焰应加热在试管底部;

7.酒精量不少于1/4,不多于2/3

8.排水收集时导管不能太长

4)氧气的收集方法

1.排水法

2.向上排空气法

5)氧气的检验

1.验证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复燃,证明是氧气

2.验满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满

3、催化剂:

我们把这样一类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称之为催化剂,工业上叫触媒。

1)作用

1.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2.二不变:

1)本身质量;

2)本身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2)注意

1.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反应前后可以改变

3.催化剂在反应中可以参与反应而发生变化,但反应结束时又能转化回原来的物质。

4.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最终产量。

5.催化剂必须与某个具体的反应结合起来,否则无意义。

6.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的能否进行。

7.同一反应可采用多种催化剂

三、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物质种类一定变、分子种类一定变)

1)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或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任意质量的简单相加。

3)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即不包括分子数目、体积大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运用

1)进行有关质量计算

2)解析生活中现象

3)推断物质的组成

4)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四、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宏观上: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说明物质。

2)宏观上:

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3)微观上:

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4)质量上: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用“+”连接。

2)配平化学方程式:

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同。

1.观察法

a.求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物质推出有关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

如:

4H2O+3Fe=1Fe3O4+4H2

b.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系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系数

2.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等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

b.若各出现一次的元素不只是一种,则选取其中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或最小公倍数大的元素进行配平。

3.奇偶数配平法(或奇变偶法)

a.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在两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若是就将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将奇数配为偶数。

3)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反应条件常见的有:

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4)说明生成物的状态。

1.在“↑”:

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2.“↓”:

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5、应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

2H2O电解2H2↑+O2↑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O2点燃2H2O

3)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MgO

4)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点燃2P2O5

5)氧化汞制氧气:

2HgO

2Hg+O2↑

6)氯酸钾制氧气:

2KClO3ΔMnO22KCl+3O2↑

7)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ΔK2MnO4+MnO2+O2↑

8)双氧水制氧气:

2H2O2MnO22H2O+O2↑

9)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10)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11)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CO2+H2O====H2CO3

12)碳酸遇热分解:

H2CO3====H2O+CO2↑

五、化学方程式与计算

1、计算步骤

1)设:

未知量。

2)写:

化学方程式。

3)找:

有关物质的式量(或式量和)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

比例式。

5)解:

解方程。

6)答:

简明地写出答案。

2、注意事项

1)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是气体的体积时,应先将其换算成质量。

3)代入化学方程式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下类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煤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质量与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和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汽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高锰酸钾质量小,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偏二甲肼(

)是运载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之一,该燃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其中X为(化学式)

6、取4.8g化合物M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13.2g,水10.8g,则化合物M的元素组成应是()

A.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B.一定含有C.H、O

C.一定含有C.H,一定不含O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7、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CO2和SO2,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9、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C

H

+()O

()H2O+CO2

(2)()NH3+()Cl2

()N2+()NH4Cl

(3)()FeS2+()O2

()Fe2O3+()SO2

10、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

4。

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克时,

消耗B的质量为克。

11、在反应X+2Y=R+2M中,当1.6克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且反应生成的R与M的质量之

比为11:

9,则在此反应中Y与M的质量之比是。

12、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5克,加热使它完全反应,结果发现试管内固体物质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克,试回答:

(1)生成多少克氧气?

(2)充分反应后,试管内含有哪些固体物质,其质量分别为多少克?

13、把12.5克含杂质20%的大理石放入盛有34.4克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4.4克。

求:

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大理石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

呼吸道

鼻腔-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

咽-前后略扁的通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由软骨作支架,保持气体畅通。

气管-由C软骨环支架的环状结构。

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树枝状

的分支,在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

特点:

数目多、面积大、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2、呼吸运动:

呼气和吸气使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呼吸运动实现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

1)呼气时,膈肌收缩,横膈扁平,外肋间肌收缩,内肋间肌放松,肋骨向上升及向外移,胸廓扩大;

胸腔内的压力减小,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流进入肺部。

2)呼气时,过程与之相反。

膈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骨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力

气流

吸气

收缩

舒张

向上向外移

增大

减小

进入肺部

呼气

向下向内移

离开肺部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二、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三、植物的呼吸

1、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过程,但也会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2、证明植物进行呼吸的实验

3、呼吸和呼吸作用

1)呼吸是指肺换气,包括呼气和吸气。

2)呼吸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