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65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充足理由律是关于思维根据性的规律,即任何正确的思想,都应该有真实性已经在人们实践中被证实了的其他思想作根据。

1.对“形式逻辑”下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A.形式逻辑是用来指出它的研究对象的科学。

B.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的科学。

C.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

D.形式逻辑是研究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2.选出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

A.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个认识活动就叫做思维。

B.感性认识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各种形式,只能认识事物的外在的、表面的形象;

而理性认识阶段则是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二者截然不同而互无联系。

C.正确的思维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不遵守这种规律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

D.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

但这并不是说事事必须亲自实践形成感性认识,有别人在实践中证实了的思想作根据,也可以有正确的思想。

3.下列各项中合乎思维规律的一项是()

A.正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我班全体同学都去陕南春游,只有五位同学留在西安参加市中学生春季运动会。

B.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反科学的理论。

实用主义是唯心主义,所以实用主义是反科学的理论。

C.有人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这种说法缺乏辨证法,我认为物理学既是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同时它也不是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

D.“群众具有无穷的创造力。

”我不是干部,也不是共产党员,是一名群众,因此,可以说,我具有无穷的创造力。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违反了“排中律”。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4~7题。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

涣清静,举动必以礼。

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

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

除谯令,不就。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顷之,吕布击术於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

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

“为之则生,不为则死。

”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

”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

涣言:

“自大乱以来十数年矣,然而暴乱未息者,何也?

意者政失其道欤!

涣闻明君善于救世,故世乱则齐之以义,时伪则镇之以朴;

世异事变,治国不同,不可不察也。

夫制度损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

若夫兼爱天下而反之于正,虽以武平乱而济之以德,诚百王不易之道也。

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

”太祖深纳焉。

拜为沛南部都尉。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

涣白太祖曰:

“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迁为梁相。

涣每敕诸县:

“务存鳏寡高年,表异孝子贞妇。

常谈曰‘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全在斟酌之间耳。

方今虽扰攘,难以礼化,然在吾所以为之。

”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

后征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

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

人服其清。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涣言于太祖曰:

“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太祖善其言。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

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句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书:

B.意者政失其道欤意:

抑、或

C.故世乱则齐之以义齐:

整齐

D.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察:

高洁

5.下列四句均为画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B.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C.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D.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6.下列各项是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袁涣性清雅宁静,一举一动必按礼义,郡守任命他为功曹,郡中奸邪之吏都退职离去。

后来他又被三公府征召,升任侍御史。

后来又被委任谯县县令,他不去就任。

B.袁涣认为天下大乱以来已有十多年而暴乱并未停息,是因为政治失道。

他规劝曹操要不分厚薄亲疏,爱护天下苍生,虽然用武力平定叛乱,但也要辅之以德。

C.袁涣一生所得赏赐很多,但他把这些都散完了,家中没有积蓄,也不置产业,缺少什么就向百姓索取。

他的一生并不清白高洁,但当时人却钦佩他的清廉。

D.当时传说刘备已死,众人纷纷向曹操祝贺,独独袁涣不贺,因为他曾经被刘备举荐为官,可见袁涣是个重义知恩的人。

7.将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

(6分)

②方今虽扰攘,难以礼化,然在吾所以为之。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8.前两句写的是怎么样的画眉?

这两句与后两句的哪个词相照应?

此两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9.此诗与《醉翁亭记》同为欧公守滁期间所作,此一诗一文所表达的感情有无不同?

请作具体分析(7分)

10.在横线上填出作品的原文。

①《孟子·

告子》曾强调对一个人来说有东西比生命还宝贵: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刘禹锡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因为“,。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

③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初春景色: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将按所做的第三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黄山印象丰子恺

看山,普通总是仰起头来看的。

然而黄山不同,常常要低下头去看。

因为黄山是群山,登上一个高峰,就可俯瞰群山。

这教人想起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精神为之兴奋,胸襟为之开朗。

我在黄山盘桓了十多天,登过紫云峰、立马峰、天都峰、玉屏峰、光明顶、狮子林、眉毛峰等山,常常爬到绝顶,有如苏东坡游赤壁的“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在黄山中,不但要低头看山,还要面面看山。

因为方向一改变,山的样子就不同,有时竟完全两样。

例如从玉屏峰望天都峰,看见旁边一个峰顶上有一块石头很象一只松鼠,正在向天都峰跳过去的样子。

这景致就叫“松鼠跳天都”。

然而爬到天都峰上望去,这松鼠却变成了一双鞋子。

又如手掌峰,从某角度望去竟象一个手掌,五根手指很分明。

然而峰回路转,这手掌就变成了一个拳头。

他如“罗汉拜观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梦笔生花”、“鳌鱼驼金龟”等景致,也都随时改样,变幻无定。

如果我是个好事者,不难替这些石山新造出几十个名目来,让导游人增加些讲解资料。

然而我没有这种雅兴,却听到别人新取了两个很好的名目:

有一次我们从西海门凭栏俯瞰,但见无数石山拔地而起,真象万笏朝天;

其中有一个石山由许多方形石块堆积起来,竟同玩具中的积木一样,使人不相信是天生的,而疑心是人工的。

导游人告诉我:

有一个上海来的游客,替这石山取个名目,叫做“国际饭店”。

我一看,果然很象上海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

有人说这名目太俗气,欠古雅。

我却觉得有一种现实的美感,比古雅更美。

又有一次,我们登光明顶,望见东海(这海是指云海)上有一个高峰,腰间有一个缺口,缺口里有一块石头,很象一只蹲着的青蛙。

气象台里有一个青年工作人员告诉我:

他们自己替这景致取一个名目,叫做“青蛙跳东海”。

我一看,果然很象一只青蛙将要跳到东海里去的样子。

这名目取得很适当。

翻山过岭了好几天,最后逶迤下山,到云谷寺投宿。

这云谷寺位在群山之间的一个谷中。

由此再爬过一个眉毛峰,就可以回到黄山宾馆而结束游程了。

我这天傍晚到达了云谷寺,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感觉,觉得心情和过去几天完全不同。

起初想不出其所以然,后来仔细探索,方才明白原因:

原来云谷寺位在较低的山谷中,开门见山,而这山高得很,用“万丈”、“插云”等语来形容似乎还嫌不够,简直可用“凌霄”、“逼天”等字眼。

因此我看山必须仰起头来。

古语云:

“高山仰止”,可见仰起头来看山是正常的,而低下头去看山是异常的。

我一到云谷寺就发生一种特殊的感觉,便是因为在好几天异常之后突然恢复正常的原故。

这时候我觉得异常固然可喜,但是正常更为可爱。

我躺在云谷寺宿舍门前的藤椅里,卧看山景,但见一向异常地躺在我脚下的白云,现在正常地浮在我头上了,觉得很自然。

它们无心出岫,随意来往;

有时冉冉而降,似乎要闯进寺里来访问我的样子。

我便想起某古人的诗句:

“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僧不送迎。

”好诗句啊!

然而叫我做这山僧,一定闭门不纳,因为白云这东西是很潮湿的。

此外也许还有一个原因:

是旧式房子,三开间的楼屋。

我们住在楼下左右两间里,中央一间作为客堂;

廊下很宽,布设桌椅,可以随意起卧,品茗谈话,饮酒看山,比过去所住的文殊院、北海宾馆、黄山宾馆趣味好得多。

文殊院是石造二层楼屋,房间象轮船里的房舱或火车里的卧车:

约一方丈大小的房间,中央开门,左右两床相对,中间靠窗设一小桌,每间都是如此。

北海宾馆建筑宏壮,房间较大,但也是集体宿舍式的:

中央一条走廊,两旁两排房间,间间相似。

黄山宾馆建筑尤为富丽堂皇,同上海的国际饭店、锦江饭店等差不多。

两宾馆都有同上海一样的卫生设备。

这些房屋居住固然舒服,然而太刻板,太洋化;

住得长久了,觉得仿佛关在笼子里。

云谷寺就没有这种感觉,不象旅馆,却象人家家里,有亲切温暖之感和自然之趣。

因此我一到云谷寺就发生一种特殊的感觉。

云谷寺倘能添置卫生设备,采用些西式建筑的优点;

两宾馆的建筑倘能采用中国方式,而加西洋设备,使外为中用,那才是我所理想的旅舍了。

(1)下列各项是对本文内容的概括、分析,请选出正确的两项()()(5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苏轼《后赤壁赋》上的文字是反映登黄山诸峰之险,俯瞰所见之奇,及本文作者攀树探谷之兴。

B.有一个上海来的游客替一由许多方形石块堆积起来的石山起名“国际饭店”,有人说此名目太俗气,欠古雅,本文作者却觉得有种现实的美感,比古雅更美。

这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能据此判定本文作者肯定现实美而否定古雅美。

C.“老僧唯恐云飞去,日午先教掩寺门。

”这是说老僧爱白云,惟恐云飞走,叫小僧掩山门留住云。

”这是说山僧不喜白云而不送不迎。

而本文作者更是厌恶白云,竟要闭门不纳。

D.文章最后一段不厌其烦地写文殊院,北海宾馆及黄山宾馆的建筑及房屋布设,是起衬托作用,目的是突出云谷寺有亲切温柔之感和自然之趣。

E.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行踪为线索,随游随记随引用古人诗文随发感慨,生动感人,是一篇好散文。

(2)作者对黄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由此而产生怎样的感受?

(3)“我这天傍晚到达了云谷寺,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感觉。

”这是什么样的感觉?

为什么特殊?

(4)作者说,如果“两宾馆的建筑采用中国方式,而加西洋设备,使外为中用,那才是我理想的旅舍了”。

本文写的是游黄山的印象,却突然提出“外为中用”的问题,这是否节外生枝了?

(4分)“外为中用”与“崇洋媚外”的根本区别何在?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题。

刘叔雅张中行

刘叔雅是民初学术界的知名之士。

名文典,字叔雅,因为学术有成就,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等,人都称呼刘叔雅,表示尊重。

他是安徽合肥人,与大政客段祺瑞是同乡,也许由于贵远近贱吧,提到段祺瑞总有些不敬之语。

对于早一代也出于合肥的李鸿章,不知道是不是也一视同仁。

三十年代初,他在清华大学任国文系主任,在北京大学兼课,讲六朝文,我听过一年。

他的大名。

我早有所知。

这少半是来自读他的著作,听说他骈体文写得很好,人没有见过。

大名的多半是来自他的不畏权势。

一九二八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因为学潮触怒了老蒋。

蒋召见他,说了既无理又无礼的话,他伸出手指指着蒋说:

“你就是新军阀!

”蒋大怒,要枪毙他。

幸而有蔡元培先生等全力为他解释,说他有精神不正常的老病,才以立即免职了事。

不论什么时代,像这样常人会视为疯子的总是稀有的。

这使我不禁想到三国的祢衡。

而这位祢衡就在课堂上,一周见一次,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注意他的举止言谈。

他偏于消瘦,面黑,一点没有出头露角的神气。

上课坐着,讲书,眼很少睁大,总像是沉思,自言自语。

一次,是泛论不同的韵的不同情调,说五微韵的情调是惆怅,举例,闭着眼睛吟诵: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憔悴不胜衣。

”念完,停一会,像是仍在心里回味。

我当时想,他是不是觉得自己就是“沈郎憔悴不胜衣”呢?

对于他的见解,同学是尊重的。

只是有一次,他表现为明显的言行不一致。

不知从哪里说起,他忽然激昂起来,起立,睁大眼睛,说人间的不平等现象使他气愤,举例中有人坐车,有人拉车云云。

同学们听了都惊讶而感动,想到像这样一位神游六朝的人物忽然注意现世问题,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味,说完,下课,有些同学由窗口目送他走出校门。

一辆旧人力车过来,他坐上去,车夫提起车把向西跑去,原来他正是“有人坐车”的人。

抗战时期,他到云南,一个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他在那里仍然表现为很怪异,许多事在学校传为笑谈,例如有一次跑警报,一位新文学作家,早已很有名,也在联大任教,急着向某一方向走,他看见,正颜厉色地说:

“你跑什么!

我跑,因为我炸死了,就不再有人讲《庄子》。

”那位作家尊重他是前辈,没还言,躲开他,或者说,“桃之夭夭”了。

再是不只一次,他讲书,吴宓(号雨僧)也去听,坐在教室内最后一排。

他仍是闭目讲,讲到自己认为独到的体会的时候。

总是抬头张目向后排看,问道:

"

雨僧兄以为何如?

吴宓照例起立,恭恭敬敬,一面点头一面答:

“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散伙,各自回各自的老窝,他没有跟回来。

以后一直留在云南,在云南大学任教,有人说这是因为他舍不得云土(即雅片)和云腿(火腿),并由此而获得“二云居士”的雅号,这且不管它,我觉得遗憾的是不再听到他的“甚是”的“高见”,有时难免类似老成凋谢的怅惘。

十几年之后,他就真正凋谢了。

他终于一九五八年,享寿六十七。

学术成就呢?

很难说。

张文勋为他作的传记说,他还想以余年完成《群书校补》等几种大著作,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我则以为,他不如降一级,由“子部”转到专搞“集部”,比如说,多谈谈选学、唐诗,就会对更多的读者有大帮助。

——他作古了;

如果健在,听到我这不三不四的意见,恐怕要大喊“小子何知”吧?

(1)对本文内容的概括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刘叔雅是民初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名文典,字叔雅,人们称呼为刘叔雅,表示尊重。

”因为“立字以尊名”,依中国的传统习惯,称人以字是表示尊敬。

B.刘叔雅对同乡大政客段祺瑞总有些不敬之语,这是因为他有“贵远贱近”的毛病。

C.张文勋为刘叔雅作传,说他“骄傲怪僻,有时不合流俗”,他任安徽大学校长时,因学潮事件触怒了老蒋,蒋召见他,对他说了无理无礼的话,刘叔雅伸手指着蒋说,“你就是新军阀!

”这就是很好的佐证。

D.“我觉得遗憾的是不再听到他的‘甚是’的‘高见’,有时难免类似老成凋谢的怅惘。

”这是本文作者对刘叔雅在学术上的某些独到见解的肯定,和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

E.他对“有人坐车,有人拉车”的人间不平等现象很气愤;

可是讲完课,一出校门,他就成了“有人坐车”的人,这明显地表现了他的“言行不一致”。

(2)一次跑警报,见到一位早已很有名的新文学作家也在跑,就正颜厉色地说:

“你跑做什么!

我跑,因为我炸死了,不再有人讲《庄子》。

”可是吴宓听他课,他讲到得意处,起立,张目向后排看,问:

“雨僧兄以为何如?

”为什么对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3)请就本文所述内容,归纳刘叔雅的性格特点。

(4)刘叔雅其人优缺点明显,但本文对他有的方面,态度很明确,而对有的方面,只是摆出一些现象,不作明确表态。

为什么这样?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某君为了造福桑梓,斥资千万兴建了一所中学。

学校开学之日,贺客纷至,其中一人送来四副贺联,但只有一副适合学校,这副是()(3分)

A.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霜滑马行迟。

B.纳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之典显高才。

C.举贤任能兴国计,治穷致富利民生。

D.一楼风月当歌饮,万里溪山带醉看。

14.请于下列各项中选出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3分)

A.俞文鮆教授,我的中学同学,是苏步青先生的得意门生,五十几岁就作古了;

每想起此事,我难免类似英年早逝的惋惜。

B.他的父亲教子极严,令他从六岁开始读私塾,经、史、子、集、诗词、书法都要学,这为他日后治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C.嘉兴府中学堂转到杭州府中学堂,离家的路程,虽则近了百余里,但精神上的孤独,反而更加深了,不得已,我只好把热情收敛,转向了内,固守着我自己的壁垒。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官员素质的高低,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15.阅读下面文字,将下列给出的句子填入空格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

这一天天气明朗,凭窗远眺:

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开窗户,欢迎他们来共往。

①有时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

②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

③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④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

⑤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

A.③⑤①④②B.⑤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⑤D.②①④⑤③

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归纳中心,不得超过35字。

(5分)

李自成本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于明室的待遇也很宽大。

在入北京之前,诸王归顺者多受封。

在入北京之后,也未杀太子和永定二王。

当他入宫时,看见长平公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

“上太忍!

”令扶还本宫调理。

他很能纳人善言,而且平常所采取的还是民主合议制。

《北略》卷二十载:

“内官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众人共谋之。

”这确是一项很重要的资料。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后来李自成的失败,自成自己实在不能负专责。

17.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造两个句子。

示例:

海不择细流乃能成就其大,山不辞抔土才能成就其高。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文字的含义,选准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60分)

圆满的人格好比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

缺了一足,鼎就站不住,而三者之中,相互关系又如下:

“真”、“善”为“美”的基础。

“美”是“真”、“善”的完成,“真”、“善”好比人体的骨骼,“美”好比人的皮肉。

 

2015届语文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1.B(A.不是定义,定义要求主概念的外延与宾概念的外延完全一致,此项主概念的外延小于宾概念的外延。

C.是解释“形式逻辑的对象”而不是给“形式逻辑”下定义。

D下定义的公式,被定义者(种概念)=种差+属概念,此项“种差”不全。

)D

2.B(“二者截然不同而互无联系”的说法错误,原文说:

人们在实践中,对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这就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所以不能说“互无联系”)A

3.B(B项推理正确。

A违反“矛盾律”,既说“全班同学去陕南春游”,又说“五位同学留下参加运动会”,对“我班”这同一对象作出不同的断定,互相矛盾。

C违反“排中律”,对两个相互矛盾的论断都进行否定,思维不明确。

D违反“同一律”,推理中的两个“群众”偷换了概念,没有保持一个概念的同一性)C

4.C(“齐”在此句中是“整治”之义)A

5.CD

6.C(“向百姓索取”不准确,“一生并不清白高洁”,就否定了袁涣的为人,不正确)B

7.①明公您明智超越世人,古代所以得民心的措施,您已经勤勉地实施了,现今所以失民心的做法,您已经警戒了。

(明智、得其民,勤,失其民,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6分)

②现今虽然天下纷乱,难以用礼义来改变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