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与考试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66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招生与考试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生与考试7.docx

《招生与考试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生与考试7.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招生与考试7.docx

招生与考试7

第十四章招生考试

第一节小学考试及初中招生考试

民国初期,德化的适龄儿童大部分不能按时入学。

学生读完初小,便可升入高小就读,无须考试。

高小毕业考试则较严格,各校须将考试的时间、科目、考生名表呈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届时由其指派考官到校监考,考试合格者由县发给毕业证书。

非毕业班考核分月考、季考(学期考),分别占60%和40%。

学期学分不及格者留级(学分计法:

该科得分乘该科节数得该科分;再把总分除以每周总节数为该生学分)。

个别科得分不及格者须补考。

此制大部分学校延至1953年。

民国21年(193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程》。

翌年,订出《中小学毕业生会考办法》,规定小学毕业会考,由县府负责举行,会考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只领结业证书。

此制延至37年。

但有时不举行会考,由各校自行考试,报请县府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德化小学一年级实行7周岁入学的制度,也有少数儿童6周岁入学的。

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必须经过入学考试,毕业生升学由县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同时,沿用民国时期的考查制度。

1954年学科实行五级记分制,操行评定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1959年又恢复百分制,实行以单元考查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办法评定学生的升留级(单元考查占60%,期末考查占40%)。

1954年,晋江专区成立招生委员会,德化县成立分会,并设中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具体负责升学考试与招生事务。

招生工作贯彻面向工农开门的方针,由县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和政治表现择优录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工人、贫下中农、干部及烈军属的子女。

招生工作重视考生的家庭成份和政治表现,考生在录取前,须进行政治审查及体格检查,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期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废除考试制度。

1970年恢复成绩考查和升留级制度,但采用开卷或半开卷考试形式,允许学生讨论试卷,以优、良、及格、不及格给予评定。

小学升入初中实行推荐入学,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家长有政历问题或“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子女升学只能上农业中学之类的学校。

在“读初中不出大队”的口号下,实行划片就近入学的办法。

1977年,小学考试制度开始恢复,学生语文、数学两科不及格者留级。

小学毕业生升学考试由县(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评卷、录取。

根据招生计划和统考成绩确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实行德、智、体全面衡量、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顺序择优录取。

1979年,福建省教育局颁布《关于试行全日制小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和学籍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

(1)学生学业成绩以平时考查为主要依据,采用平时考与期末考相结合,克服一卷定成绩的片面做法;取消高小和初小入学考试。

(2)平时考查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方式。

(3)命题要依据大纲、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扩大基础知识覆盖面,并适当拉开距离,不出偏题、怪题。

(4)事先公布考试范围和日期,做好复习指导,不搞突然袭击。

(5)端正办学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不排考试名次。

(6)控制留级率。

1984年起,实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合卷命题考试。

初中实行划片招生。

德化一中初中主要招收实验小学、城关小学的小学毕业生,也招收乡镇少数优秀毕业生。

1998年开始,德化县按照国家教委委颁布的《小学管理规程》的规定,全县小学毕业生免试升入初中就近入学。

2002年,统一调整小学入学年龄。

2003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招收年满6周岁半儿童入学。

2003年,德化县实行借读生采取电脑派位,随机录取。

2004年秋季,德化县实现对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零门槛”,对新增的非城区两镇户籍要求在城区初中、小学一年级借读的1928名外来务工子女全部安排到城区3所初中和10所小学就学,同时,简化借读手续,只要具备“三证”,即可参加电脑派位安排就学;是年,德化县小学一年级入学年龄统一为年满6周岁。

2006年,全县招收小学一年级新生2920人,其中城区10所小学招收一年级新生1501人,全县小学入学率达99.9%。

附:

1949年~2009年小学毕业生情况表

时间

毕业生数

1949

1950

初小287人,高小144人

1951

初小265人,高小149人

1952

初小699人,高小193人

1953

初小1353人,高小417人

1954

初小937人,高小322人

1955

初小992人,高小417人

1956

初小1815人,高小617人

1957

初小1146人,高小626人

1958

初小1413人,高小1092人

1959

初小1420人,高小897人

1960

初小2293人,高小1335人

1961

初小2450人,高小872人

1962

初小1567人,高小881人

1963

2113

1964

2243

1965

2619

1966

3178

1967

1968

1969

1970

1970

1971

2162

1972

2493

1973

2392

1974

4250

1975

4157

1976

4663

1977

4268

1978

3833

1979

3150(其中简小毕业生?

人)

1980

3287(其中简小毕业生?

人)

1981

3753(其中简小毕业生93人)

1982

4128(其中简小毕业生128人)

1983

4353(其中简小毕业生965人)

1984

6502(其中简小毕业生2072人)

1985

7369(其中简小毕业生2981人)

1986

6982(其中简小毕业生2707人)

1987

4825(其中简小毕业生?

人)

1988

6134(其中简小毕业生781人)

1989

5920(其中简小毕业生260人)

1990

6607

1991

6766

1992

6490

1993

1994

7639

1995

7557

1996

7454

1997

7768

1998

7611

1999

7774

2000

7635

2001

6205

2002

6297

2003

6620

2004

6067

2005

6553

2006

5541

2007

4914

2008

3865

2009

3110

第二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及高中、中职招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学生自愿报名,大队(街道)推荐,公社领导批准,招生学校推荐升学制度。

1972年春,普通高中恢复招生考试,旋被批判为“旧教育制度回潮”。

中等专业学校从在职的干部、职工、复退军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生产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中招收具有初中以上程度的工农兵学员,也采用逐级推荐选拔办法,经生产队、大队、公社推荐评议,县预选,地区审批,招生院校复审。

1972~l976年,全县有276人被推荐为中等专业学校的工农兵学员,其中部分为“社来社去”、“厂来厂去”的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考试招生制度。

县成立招生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由福建省教育厅命题,至1992年仍未改变。

考务工作由县(市)分工负责。

地区负责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县(市)负责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的招生录取工作。

技工学校招生由地区劳动局负责。

1982年,中等专业学校改变从1977年以来只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状况,开始招收部分初中毕业生。

以后逐步扩大招收初中毕业生的比例,至1992年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

1986年起,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与毕业会考相结合,不再另行毕业会考。

考试时间在每年7月1~3日,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理化。

成绩总分为540分。

德化一中高中面向全县招生。

这期间,经省教委批准创办的职业中专学校的招生工作,由泉州市教育局负责。

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仍实行指标分配到县(区、市),由泉州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录取的办法,并实行公开监督制度。

招生指标统一由省招生委员会下达,除统招生指标外,尚有定向生、委培生、自费生招生指标。

1949~1985年,德化有初中毕业生31888人,一部分继续升入高中,一部分即辍学社会就业,一部分考入中专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每年录取中专的数据失缺,总数为1582人。

1981~1990年,十年来,初中毕业被生录取中专382人,中师969人,职专361人,技工学校234人,市职高106人。

1998年5月,县招委会决定:

达标中学高中招生指标,60%为统招指标,其余40%按乡镇督导评估成绩分配到各初中校。

2000年,中考质量达到泉州市中上水平。

德化一中新生录取分数线比泉州一中高7分(泉州一中512分,德化一中519分)。

其他完中录取分数线达到或接近优秀线。

是年,全县初中毕业生7493人,参加中考的3984人,仅占初三年毕业生的53.2%。

2003年,为加强初中历史、地理、生物的教学工作。

泉州市实行初二年地理、生物单科结业会考(历史科考试内容结合在中考进行)。

2004年起,中考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

2005年中考,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学科为9个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其中地理、生物考试安排在八年级(初二年)进行。

考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命题,其成绩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参加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考试的学科与成绩计算:

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各150分(物理90分、化学60分);政治和历史130分(其中历史30分);加上前一年地理、生物会考成绩按10%计入总分,总分计750分。

三级达标中学以上招生录取时,往届生在升学考试总分中扣除30分后参加录取;初中学历超过3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升学考试总分中扣除10分(每超1年)后参加录取。

2006年中招进行改革:

1、考试学科的成绩计算: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卷面分数均为150分(英语试卷150分中含听力测试30分),其它学科卷面分数均为100分。

考试的学科成绩按A、B、C、D四个等级记载。

确定方法:

按学科总分计算,小于60%为D级;大于或等于60%小于70%为C级;大于或等于70%小于85%为B级;大于或等于85%为A级;缺考、成绩为0分的不记等级。

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六个学科的考生成绩原始分不公布,只公布等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考生成绩公布原始分和等级。

2、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办法。

按2005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实施。

一级达标高中录取采用“A先”原则,根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成绩的等级情况,等级按9A,8A1B,8A1C,7A2B,7A1B1C,7A2C的顺序,实行差额投档原则,依次确定入选考生,再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进行投档录取。

达标中学录取条件:

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良”以上(含“良”),学校考查科目成绩合格,全市统一毕业升学考试成绩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九科成绩均达C级以上(含C级),并达到各类达标级别学校招生的等级要求;最后按学生志愿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增加体育科,体育考试成绩只作为达标中学录取准入的依据(达标中学录取的体育考试成绩须达到C级及C级以上)

 

附:

1949年~2009年初中毕业生情况表

年度

初中毕业生人数

1949

44

1950

35

1951

40

1952

53

1953

101

1954

106

1955

104

1956

146

1957

135

1958

117

1959

410

1960

182

1961

379

1962

263

1963

205

1964

154

1965

190

1966

214

1967

1968

1969

1970

736

1971

1412

1972

1758

1973

954

1974

1288

1975

1567

1976

2068

1977

3097

1978

1979

2829

1980

2837

1981

1955

1982

2142

1983

1484

1984

1467

1985

1559

1986

1829

1987

1674

1988

1716

1989

1655

1990

1581

1991

1860

1992

2074

1993

1994

2500

1995

3074

1996

3515

1997

4906

1998

6988

1999

6525

2000

7323

2001

6808

2002

7008

2003

6811

2004

5324

2005

5591

2006

5882

2007

5208

2008

5776

2009

4996

 

第三节高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高等院校仍实行民国期间的自主招生制度。

1953年,贯彻“中央统一计划,省、市组织领导,高校参加,以行政区为范围,集中地进行录取分配的全国高校统一招生”的方针,由国家统一命题。

旋改为以省、市为范围,组织统一考试、评卷、录取、发榜。

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招生以后,全国高等院校分为理工、医农、文史三大类,高中毕业生分类报考。

这期间,强调考生的家庭成份和政治表现,对报考高等院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政治审查,分别给予可录取绝密专业、可录取机密专业、可录取一般专业和不予录取的结论。

当时,高校招生时先看政治审查结论再看考试分数。

当时的政治审查结论,明显有当时“左”的印记,埋没了一大批人才。

1956年,德化一中高二组应届高中毕业生42人报考高等院校,录取35人,录取率高达83.33%。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制度被否定。

1966—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五年没有招收大中专班新生。

1970年10月15日,国务院电报通知全国:

1970年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凡过去是面向全国的大学,现在条件成熟必须到外省招生时,在中央规定统一招生办法之前,可暂由省与省之间协商解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上述精神,1970—1976年,实行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制度。

高等院校及中专招收的“工农兵学员”,以在职干部、职工、复退军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生产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为对象,经所在单位逐级推荐评议,县(市)预选,地区审批,招生院校复审。

招生新生时以政治表现、出身为首要标准。

所招收的学员,分为统招统配、“社来社去”、“厂来厂去”三种。

1973—1976年这四年,德化共推荐工农兵学员升学521人。

其中大学本科、大专生191人;中专生330人。

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由国家下达招生指标到省,由省组织统一考试、评卷、录取。

全国高等院校按理工、文史、外语、体育、艺术分为五大类,普通高中毕业生按类报考。

考试时间此后年都安排在7月7~9日,考试科目,理工体育类为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成绩总分为710分;文史、外语、艺术类为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成绩总分为640分。

招生工作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参照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

1986年起,福建省高考实行“一张卷考试,一条龙录取”,即一次考试,大学、中专(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部分)先后录取的办法,使普通高中毕业生既可单报大学,也可以大学、中专兼报,考生有更多的录取机会。

1987年,恢复高考的第十个年头,考试科目共7门。

其中数学、语文、外语是文理科考生必考科目。

理工类考生加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文史类考生加考政治、历史、地理。

1988年4月,“德化县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成立,郑碧灿任主任。

1992年4月,县成立高中会考办公室;6月,德化一中一年级学生442人,参加首届科普高中毕业会考,及格率100%,列全市榜首。

同年高考,全县录取大中专221人。

其中大学本科、专科205人,重点中专16人。

录取人数首次突破200名大关。

1997年,恢复高考第二十年,“3+2”模式盛行。

“3”是指数学、语文和外语,“2”则分别指理工类的物理、化学和文史类的政治、历史。

生物、地理不用高考。

高考模式初见雏型。

1998年,高考实行计算机管理,各种信息的采集,准考号的编排,都由计算机完成。

1999年6月中旬,开展“考风考纪教育宣传周”活动,在国旗下举行“考生与作弊行为告别宣誓仪式”。

是年,高考上省专线的人数220人,创德化县历史最高纪录,比增69.2%,增幅居市前列。

高招录取人数460人,其中本科167人,省专39人,市专(师)67人,市专(职)86人,新高职98人,中专3人。

2000年,德化高考上省专人数为525人,有262名考生被本科院校录取。

上专科二批比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每万人口上线达17.1人,这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2001年开始,德化县高考实行新的科目设置方案——“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外语考试增加听力测试。

2002年,德化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达473人。

2003年开始,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改于每年的6月7~8日进行。

是年,全县共有考生2324人,录取1411人(其中:

本科706人,专科705人)比去年增加91人,录取比率60.7%。

2004年,随着考生人数不断增加,而且体育、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考试安排在各县考场,原来设置的一中、三中2个考点已容纳不下,是年申请新增德化八中为高考考点。

是年,德化县高考上本科以上的考生达1069人。

每万人口上本科线以上人数,居泉州市首位。

2005年,德化县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目标管理量化评估,获得第三名。

2006年,德化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招生考试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均评为先进单位;高中会考考试目标管理量化评估获得第三名,被评为优秀等级。

2007年高考,恢复高考第30年,“3+X”高考模式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区)执行,只有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省区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

2009年高考,德化高考本一上线人数达244人,首次突破200人大关,其中德化一中就达220人。

附:

1949年~2009年高中毕业生情况表

年度

高中毕业生人数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33

1956

43

1957

49

1958

50

1959

82

1960

48

1961

63

1962

114

1963

73

1964

62

1965

47

1966

41

1967

1968

1969

1970

65

1971

1972

562

1973

523

1974

654

1975

695

1976

827

1977

994

1978

1340

1979

1679

1980

1311

1981

1698

1982

281

1983

674

1984

374

1985

239

1986

322

1987

424

1988

429

1989

447

1990

407

1991

338

1992

416

1993

1994

426

1995

416

1996

416

1997

468

1998

462

1999

640

2000

863

2001

1159

2002

1294

2003

1458

2004

1593

2005

1710

2006

1775

2007

2324

2008

2626

2009

2806

 

德化县1955~2009年高中毕业生录取高校情况表

时间

本科与专科

备注

1955

26

1956

39

1957

24

1958

32

1959

59

1960

47

1961

20

1962

3

1963

11

1964

17

1965

24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时间

本科与专科

中专

1973

57

50

这四年实行推荐入学

1974

58

100

1975

45

81

1976

31

99

1977

35

53

1978

129

105

1979

68

192

时间

本科

专科

中专

1980

56

19

147

1981

46

19

130

1982

35

20

130

1983

43

22

154

1984

40

24

177

1985

71

42

168

时间

报考数

本科

省专

市专

中专

1986

407

49

26

51

85

1987

537

48

35

73

20

1988

724

59

30

81

31

1989

670

52

32

89

24

1990

720

65

21

101

13

1991

727

55

29

68

11

时间

报考数

本科和专科

中专

1992

776

205

16

1993

730

375

24

1994

527

266

23

1995

587

325

16

1996

629

336

26

1997

704

291

14

时间

报考数

本科

省专

市专

中专

1998

803

21(本一)+76(本二)

30

52

4

1999

1009

45+122

39

67

3

2000

1355

65+197

277

96

2001

1673

341

457

2002

2025

443

478

时间

报考数

本一

本二

本三

大专

2003

2324

186

520

2004

2387

167

615

138

2005

2691

174

570

133

2006

2962

144

688

169

2007

3527

112

610

148

2008

4066

159

823

191

1160

2009

224

766

623

 

德化一中1955—2008年录取清华、北大一览表

年份

姓名

性别

组别

取清华

或北大

就读专业

文理科

往应届

备注

1955

陈新民

1

清华

市政和建筑工程

理工

清华硕士毕业

1956

赖新生

2

清华

建筑工程

理工

1958

徐树林

4

北大

物理系(核物理)

理工

1960

张和平

6

北大

东方语言(日语)

文史

1980

徐华强

22

清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