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96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塘街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刚才说过了这座桥名叫通贵桥,意思就是通向富贵人家的桥。

这富贵人家是明代礼部尚书吴一鹏。

当时吴一鹏住在桥南的东杨安浜,他与住在山塘街上菩提庵前的方先生是好朋友,经常来往,于是就造了这座桥。

这桥始建于明弘治初年(1488-1497)已经500多年了。

明朝隆庆年间,有人在桥上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所以通贵桥又叫瑞云桥。

好,让我们步步登高,通往富贵之路。

桥柱上面刻有:

光绪六年虎丘清节堂、昌善局重修。

这就是历史的印痕。

现在让我们站在桥面上极目向西远眺,可以看见一座宝塔,这宝塔就是虎丘塔。

苏州街道的格局是街河相间的双棋盘格局,以河为界,居民区称之为下塘,商贸区称之为上塘。

到了晚上,虎丘塔华灯初放,山塘街灯笼齐燃,山塘河画舫如织,下塘酒吧林立,可以让人充分领略到现代和传统的和谐统一。

2003年11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访问山塘街,他看到通贵桥宛如弯月,桥洞和水中倒影连成一个规则的圆,高与低、曲与直、实与虚,和谐统一,相映成趣。

就对助手说:

这桥的造型很好,与我想像的差不多。

原来,他决定在博物馆新馆的周边环境整治中建两座桥,正四处寻觅宝贝,而通贵桥的比例、造型与贝老不谋而合,他嘱咐助手说:

就要找这种样子。

大家看桥梁还刻有几个字“里人吴三复重修”。

这吴三复是乾隆年间的山塘人,他有了钱不忘造福乡梓,修桥铺路,积善积德。

他还干过一

件了不起的慈善事业,在全国首创了清节堂,收养穷苦无依的寡妇、孤女,这是对社会最低层妇女命运的关怀。

通贵桥宛如弯月,桥洞和水中倒影连成了一个规则的圆。

过街楼、沿河的石栏杆、水码头,有的挑前,有的缩进;

那河滩踏步是用石条凌空架起的,石条的半截砌在驳岸里,办结搂在外面,略有参差,显得玲珑古拙;

临水而建的破旧小楼,前门是山塘街,后们即是山塘河,是典型的“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双棋盘格局。

你看,高与低,曲与直,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和谐统一,相映成趣。

这里是欣赏苏州水乡风貌的佳绝处,是堪称经典的油画、水彩画取景处,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浑然一体。

山塘河上的桥是很有特色的。

有人总结说山塘的桥有三美:

单体美、组合美和整体美。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一起乘船,沿着七里山塘开往虎丘,大家可以放飞一下心情,比如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就是那追赶秋香的唐伯虎,或者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或者是手里轻摇着绢扇的江南美女,正倚着船窗,优雅地眺望着两岸风光。

【篇二:

虎丘导游词】

虎丘导游词

一、景区概况

虎丘,苏州人赞誉其为“吴中第一名胜”。

海拔约36米,总面积约18.9公顷,是距离苏州古城最近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传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墓就葬在其中。

墓中玄机重重,甚为传奇。

虎丘林木茂密,山石灵怪,古迹遍布,四时风景宜人。

古刹名寺趺坐山中,令人更添思古悠情。

游人到苏州必游虎丘。

宋代苏东坡就曾说: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明代文人李流芳则把虎丘景色归纳成“九宜”,即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意思说虎丘四季皆适宜游览。

虎丘景区分前山和后山,前山以人文胜迹著称,后山以自然景观取胜。

二、虎丘云岩寺大山门

大山门前横穿千年古街山塘街,虎丘即“七里山塘”的终点。

隔河可见云岩寺照壁上“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这说明虎丘原名就是“海涌”。

相传,虎丘地区乃远古时期大海中的一个岛屿,随着海水潮汐涨退,若沉若浮,故而得名。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山。

相传三日后,白虎蹲踞其墓上,因此改名为“虎丘”。

进山门抬头可见“虎阜禅寺”的门额。

为清朝时康熙皇帝的御笔亲题。

康熙皇帝曾六次巡幸虎丘,最后一次巡幸时留下了这一匾额。

三、断梁殿

断梁殿原为云岩寺的二山门,始建于唐朝。

重建于元朝至元四年(1338年)。

为三开间的木结构建筑。

因建筑正梁为两根一间半开间长度的圆木接成,代替了原来三根一开间长度的主梁,远看如同断梁,因此称为“断梁殿”。

房屋构建为框架结构,有“千年不倒断梁殿”的说法。

二山门南面悬挂着“大吴胜壤”的匾额。

意思是说“这里是吴中的名胜之地”。

北面悬挂着“含真藏古”匾额,为现代学者梁漱溟所题。

意在赞誉虎丘有真山真水的美景,又兼得人文古雅之韵。

(沿着石阶往上走,在山路的左侧,有一处泉眼,叫做“憨憨泉”。

四、憨憨泉

据说,憨憨原来是云岩寺里的一名小沙弥。

他自幼双眼失明,但仍和其他沙弥一样,天天起床下山去跳水。

一天,憨憨跳了两桶水,到了这附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两桶水都泼出来了。

憨憨坐在地上想,要是这附近有个泉眼就好了,自己也不用辛苦得下山跳水。

在恍惚间,他好像听见地下传来了车水马龙、水流不停的声音。

于是他开始向地下开挖,希望能够挖出一眼泉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憨憨挖到了湿漉漉的泥土。

在泉水喷射而出的一刹那,泉水喷到了憨憨的眼睛里,原来黑暗的双眼重新见到了光明。

而附近的百姓对此也万分感激。

五、试剑石

眼前巨石中开,如同刀削斧劈一般。

相传,吴王阖闾命干将莫邪夫妇铸剑。

夫妇二人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精英”,在匠门外冶炼三月,终得一双雌雄宝剑。

吴王得雌剑后欲试验宝剑的锋利,于是举剑劈下,将这块巨石一劈为二。

其实,巨石为典型的火山凝灰岩,石缝是久经风化所致。

“试剑石”三字原为北宋吕升卿所写,今为僧人逸溪所补写。

石上刻有元代顾瑛一首诗:

“试剑一痕秋,崖倾水断流。

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前两句描写了剑劈石开、崖倾水断的壮烈场面。

后面则感叹,为何这么锋利的宝剑,在百年后却不能杀了宦官赵高呢?

六、古真娘亭

眼前的古亭为一美丽女子所立。

真娘,原名胡瑞珍。

因唐代安史之乱南逃至此。

被骗流落阊门外的“乐云楼”妓院。

真娘才艺双绝,卖艺不卖身。

佳丽之名与杭州苏小小齐名。

书生王荫祥用重金贿赂鸨母,欲夜宿真娘处。

真娘不从,投缳自尽,以死守身。

王荫祥知道后大为震惊,方知看错了真娘性格。

于是厚葬真娘于虎丘,并立誓终身不娶。

自唐以来,诸多名士对此均有题咏。

七、千人石

虎丘千山最主要的景点之一。

千人石平坦如砥,广2亩。

石呈暗红色。

摩崖石刻遍布四周。

相传,吴王阖闾的墓室建成后,其子夫差害怕工匠们泄露墓室内机关,就以饮酒的名义,召集了参加筑造墓室的千余名工匠聚集在石上观看鹤舞。

趁机将所有工匠杀死。

工匠们的献血渗入石头,日久不褪。

以后每逢阴雨天,就能见到千人石呈现暗红色。

其实,千人石之所以呈现暗红色,是因为它是海底火山凝灰岩的性质,呈酸性并且含有铁矿的缘故。

千人石得名的另外一个说法是。

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聚石为徒,开讲《涅槃经》。

竺道生又称“生公”,曾是京城有名高僧,但他倡导顿悟成佛修习佛法,因此受到了佛教传统观念的抵触,被赶出京城。

竺道生云游四海后,见虎丘山景色幽静,云岩禅寺香火袅袅,于是就在这里开始传经说法。

因为他讲授的是修习佛法的新方法,因此前来听经的香客很少,于是生公就搬来各种大大小小的石头充当听众。

群石领会了他的意思,都点头。

百鸟也驻足静听。

千年白莲竟也在寒冬一齐开放。

因此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说法。

后来,来听生公讲经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到了千人以上,因此后人就将这块讲经的石头称之为“千人石”或“千人坐”。

白莲池中有一块暗红色的石头刻有“点头”二字,就是源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

池边还留有“生公讲台”的摩崖石刻。

春秋时,吴国将军孙武受命于吴王阖闾,在文摘:

山塘街导游词)下了“三令五申”的典故和千人石东边的“孙武子

亭”。

八、二仙亭

二仙亭坐落在千人石北侧,得名于陈抟和吕洞宾曾在此下棋的神话传说。

石亭原为宋代建筑,清嘉庆年间重建。

全部用花岗岩石材。

石亭雕刻精细,有二龙戏珠浮雕等艺术精品。

陈抟和吕洞宾都是中国道教中的人物。

石亭外侧有一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

吕洞宾云游四海时曾去过湖南的岳阳楼,现在又来到了虎丘。

石亭内侧对联写的是“梦里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并是元”。

上联说的是宋代道人陈抟老祖嗜睡。

他来到二仙亭和吕洞宾下棋时,不小心睡着了。

一个上山砍柴的樵夫看见他们两人在下棋就凑过来看。

陈抟醒来后就将身边的樵夫认为是梦里的人物,就对他说:

“年轻人,你可以回去了”。

樵夫捡起斧头时,发现斧头柄已经烂掉,回家一看物是人非,才知人间已经过了60年,自己碰到的是神仙。

下联的意思是说万事只要循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能找到事物的本真。

二仙亭内石碑刻有陈抟和吕洞宾“二仙”的神像。

九、“虎丘剑池”摩崖石刻。

苏州民间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

据说这四个字原来为唐代颜真卿所写,日久经风化,“虎丘”两字因剥落而模糊不清。

明万历四年(1576年)苏州时刻名家章钟玉补刻上去。

相对“剑池”两字的原版而言,“虎丘”两字有了假的嫌疑。

走进“别有洞天”圆洞门

剑池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其一,据说因阖闾生前酷爱宝剑,下葬时“鱼肠”等名剑3000柄一起葬于墓室中,因此有“剑池”之称。

其二,据《元和郡县志》记载,秦始皇、孙权等都曾寻过阖闾墓,剑池可能是他们寻剑挖地而成。

其三,宋代有人认为,剑池是古人淬剑之池,出于自然。

明代时,剑池水曾一度干涸。

1505年,王鳌和他的学生唐寅等人来到虎丘,踏入干涸的剑池,在一个疑似墓门的洞穴前留下了“弘治乙丑侍郎王鳌来游,诸子唐寅侍从”的字迹。

1955年,景区清理剑池时,发现池底北端有一个“人”字形洞穴。

高两三米,可容一人进出。

洞底横置三块石板成品字形,一块石板垫在底部。

石板间有铁钉钉住。

由此可见,此洞明显为人工所建,极有可能为阖闾墓墓门。

1978年10月,池水再次被抽干,景区派人进入洞底。

摸到石板厚16-18厘米,但两次清淤都没有能搬动石块。

后为保护山顶倾斜的虎丘古塔,最终也没有挖掘此洞。

洞穴内究竟是什么,至今不得而知。

阖闾墓是否真在虎丘,因剑池未开挖而成为千年之谜。

“风壑云泉”四字据说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写。

此人爱石成癖。

这四字将剑池幽谷生风,云锁清泉的空间环境描述得十分传神。

十、云岩寺塔

俗称“虎丘塔”。

塔八面七层,是江南现存唯一的砖结构古塔。

塔中出土的文物印证了古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完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古塔塔高47.7米,塔尖偏离塔基中心点为2.43米。

水平差距为48厘米。

古塔因身姿独特,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据勘测,古塔倾斜是因为塔基松软,加之苏州雨水偏多,致使古塔顺山势向后山倾斜。

文献记载,明代虎丘塔就已经明显倾斜。

明末崇祯十一年,在修葺第七层时,采用了纠偏措施,所以真题向后山倾斜的虎丘塔,塔尖趋势向前山偏的。

虎丘塔是姑苏城的象征。

古有“未进苏州城,先见虎丘塔”的说法。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象征,苏州人民政府在1956年、1981年两次对其进行维修。

1956年采用了铁箍灌浆法。

像箍桶一样,每层塔内用铁箍绑紧,地基浇灌水泥,有效地消除了塔身的裂缝。

1981年起,耗费5年时间对塔基进行加固。

在塔基下人工打了44个孔。

灌钢筋水泥做成水泥壳体。

以起到地下放水的作用。

又更换了部分砖,有效地制止了塔身的继续倾斜。

【篇三:

虎丘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吴中第一山虎丘参观游览。

俗话说得好“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那么今天我们来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地方吧!

虎丘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高约34.3米,占地面积约为300亩,而后来又经2004年扩建,它的现占体积为28.29公顷。

大家知道吗,虎丘原名叫海涌山,那么海涌山是怎么形成的呢?

相传远古时代,这里曾是海湾中的一座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成为了平地上的山丘,故为海涌山了。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虎丘吗?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呢,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越王永常去世,并带兵攻打越国,后来又在携里受了重伤,回程途中,不幸在嘉兴去世。

死后夫差将阖闾葬在了海涌山,三天后呢,便出现一只白虎蹲在山头,于是啊,有人便说这是吴王的金精所化,从此便改名为虎丘了。

好,了解虎丘得名的由来,我再向大家介绍几位来过此地的文人雅士吧,首先,要说寻宝,这秦始皇和孙权,听到虎丘地下藏有三千宝剑时,先后来到了虎丘,最后还是空手而归。

而明代的唐伯虎差一点儿就揭开了这千古之谜。

再说说,为苏州作出贡献的吧,唐代诗人白居易,开凿了七里山塘河,为苏州增添了几分色彩。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站在海涌桥上,大家请看,左右两旁有六对石狮子,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那我就要考考大家了,你们知道哪些是雄狮子,哪些是雌狮子吗?

对,怀里抱着小狮子的是雌狮子,脚下踩着绣球的,则是雄狮子。

我们再看眼前的二山门,这二山门就像是老虎的头,窗洞是老虎的眼睛,而洞口则是老虎的嘴巴,这尾巴的位置就是虎丘塔了。

各位游客,走进断梁殿,它面阔三开间,进深两开间,建于元代至正四年。

关于断梁殿,大家请往上看这“大吴胜壤”中“胜”字的一撇,会发现上面的主梁有一道裂痕,说到这裂痕啊,还有一个民间故事呢。

元代的时候,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要苏州地方官吏限期在虎丘建造一座殿门。

而当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并正要上正梁时,工匠们发现原本作为正梁的木料被当成顶梁柱锯

成两截。

后来,又因限期已经临近,老工匠赛鲁班想方设法建造了这座断梁殿,并用了棋盘格、琵琶吊、斗拱等独特工艺,起到了吊力和顶力的作用。

刚才我们提到“大吴胜壤”这块匾额,它赞颂了虎丘在我们这块沃土上是很了不起的。

请大家在朝对面看,则挂着“含真藏古”这块匾额,那么大家知道这“真”指的是什么,“古”指的又是什么呢?

“真”指的就是真人、真事、真山、真水,这些呢都是有史可记的,而“古”指的是古木、古寺、古泉、古塔,这些都是可以在虎丘内找到的。

我们再看左右两旁的哼哈二将,是由市树香樟树制成,可惜原来的哼哈二将在文革时已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010年重塑后的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试剑石。

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造型是不是很像用剑劈开的?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争霸天下,抓来了当时有名的铸剑高手为他铸剑。

而干将和莫邪夫妇也被他选去铸剑。

吴王并要求他们在100天之内铸造出一把独一无二的宝剑。

王命为难,几个月过去了,仍未铸好,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青烟,铸成了雌剑,干将也按期将雌剑献给吴王。

吴王来到虎丘举起宝剑,将大石一劈为二。

也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块石头了。

当然,关于这块石头还有另一个故事,秦始皇寻剑时,非常懊恼,半路上看见一只白虎,于是抽出宝剑砍去,未中虎身,而在石头下留下痕迹。

其实呢,听完这些故事很有趣,但事实上,这块石头是火山的熔浆所形成的,叫做凝灰岩。

各位请看,试剑石边还刻有“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

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说的就是秦始皇了。

宝剑再锋利也没有用,他未去辨人心。

在我的左手边呢,有一块枕石,大家看它的造型像什么?

对,像枕头,所以称它为枕石。

大家请跟我往前走,我的右手边就是真娘墓了。

真娘本名胡瑞珍,后为了逃避安史之乱,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又被诱骗到山塘街“乐云楼”妓院。

因真娘才貌双全,但她只卖艺不卖身。

而王萌祥看上了真娘,于是他就去贿赂老鸨,留在了真娘房里,真娘为保守贞洁,投怀自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千人石。

传说啊,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将他葬在这儿,用了上千工匠为他建古墓。

夫差骗上千工匠来到此地,并邀请他们喝酒,正当他们高兴时,趁机杀死他

们,这里呢也就流淌了上千人的鲜血。

大家请看脚下的石头,每当下雨时,它就会泛红,其实呢,真实的原因是石头内含有一些铁质。

晋代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讲经说法,他还宣扬“一禅道皆有佛性”。

可是,没人信他,于是啊,他就聚石为徒,讲到顽石点头。

当时,他说的白莲池中莲花盛开。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块石头上刻有“点头”二字呢,所以千人坐后又被叫做生公讲台。

瞧,这白莲池中还有一座白色的建筑物,那就是石经幢,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

游客朋友们,更让千人石声名远扬的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赏月曲会,这曲儿指的是昆曲。

每逢中秋节,热情好客的苏州老百姓穿着丽服,带上美酒,在千人石上席地而坐。

经过一轮一轮的选拔,最后由一位胜出者,他必须在千人石最高处清唱一曲,唱红了也就可以去全国各地表演了。

这“四方歌者皆无门”,一唱就是两百多年。

再往前走,呈现在我们眼前就是二仙亭,它是花岗岩建筑。

既然说它是二仙亭,自然和神仙有关。

传说这个亭子是道家神仙吕洞宾和陈抟老祖下棋的地方。

各位请看,里面有两个石刻画像,这画像上的两个人正是这两位神仙了。

吕洞宾常手拿宝剑。

而陈抟则是到哪儿都能睡着,那大家是否要怀疑他那么能睡,怎么下棋呢?

有次他们下棋时,一位樵夫上山砍柴,路过此地便停下脚步,看他们下棋,樵夫看到陈抟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后来他看了会儿也就回家了。

可当他回家后,却发现没人认识他了,这也就是“仙人一盘棋,人间已千年”。

在看左右两旁的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讲的是谁呢,大家不妨可以猜猜?

对,就是吕洞宾,他曾在岳阳楼舞鹤,而今日又在虎丘下棋,并留下了踪迹。

再看“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

这前半句说的是陈抟睡了很久,醒来便把樵夫视作梦中人,也就是庄周梦蝶中,到底是庄周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呢。

我们都说“元里求元便是元”,那为什么要读“玄”呢?

这是为避康熙帝玄烨的讳。

元即是玄,也就是道,道家认为道生元气,元气分为阴阳,阴阳之后有了天地人,天地人创造了万物,而万物又归于道。

好比种子开花结果落地,又成为种子。

这句话告诉大家,从道出发,追求道家的奥秘,就能得道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虎丘剑池。

这是由唐代颜真卿所书,因为岁月的流逝,“虎丘”二字脱落,而明代的章仲玉便补上了“虎丘”二字,所以才会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

各位请看这剑池的外形像不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这就是剑池得名的第一个由来。

第二个原因不用说大家也猜到了吧,传说这剑池下藏有三千把宝剑,所以这儿呢又是个藏剑的地方。

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这剑池下是否真的有三千把宝剑呢?

传说秦始皇和孙权都来此寻剑,有很多人说剑池成了现在的模样,是因为这两位皇帝寻剑时开山劈石而形成的。

那到底有没有吴王阖闾墓,我们苏州市政府在1955年的时候去勘探过,抽干池水,发现整个池子下面是平整的大石块,这就说明是人工挖凿的。

而在池北最窄处发现了一个洞穴,再往里走有一个一丈多长的隧道。

洞穴边上还有石块,石块上还有痕迹,说明啊,这唐伯虎、王鳌等人在明代时发现洞穴,于是他们将情况写在剑池边上。

再看崖壁上“风壑云泉”四个字是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剑池”二字是由周百琦所书。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五十三参,它是花岗岩台阶。

那为什么要有五十三层台阶呢?

传说,观音身边有一对善财童子,先后拜了53位师傅。

好,大家跟我往上走,我们脚下的石阶比其他石阶更宽一些,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当童子拜到第27位师傅观音时,观音说:

“还有很多人的本领比我大,你应该再向其他师傅多学一些”。

大家抬头请看,我们站在每层台阶上都可以看得见供奉的佛祖大殿。

这也就是“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云岩寺大殿。

它是由东晋司空王珉、司徒王洵两兄弟舍宅为寺而来的。

大家看,左右两边设有钟和鼓,这是佛教中用来计时的。

和尚们早上会敲钟以代表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敲鼓代表一天的结束。

走进大雄宝殿,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大雄指的是释迦摩尼,宝指的是佛宝、僧宝和法宝,而殿则是佛教建筑中供奉佛祖的,堂则是供奉罗汉的。

他的左右两旁分别是迦叶和阿难。

迦叶是年纪大的那位,他曾在七叶窟召集了500弟子传扬佛法,故又被称为“头陀第一”。

阿难天资聪慧,擅长记忆,跟随了佛祖25年之久,记下了

佛祖的话,并写在了贝叶树的叶子上,成了佛经。

左右两旁是大弟子迦叶和佛祖的堂弟阿难,两边还塑有十八罗汉。

虎丘和一天的旅程接近尾声,大家不妨拿出手中的相机,将这一画卷全部拍下,留作纪念。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