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72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8册第7单元.docx

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优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第8册第7单元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难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熟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组织审题

同学们,从题目上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课文?

你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了哪些问题?

请同学带着问题认真读读课文。

2.检查初读。

(1)指名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完以后进行点评。

(2)请学生说说读了以后你对刚才的疑问处有了什么答案,请学生概括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多次相遇,小女孩教爱因斯坦穿戴和整理房间,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3)学习生字新词

撮踱噢嘛耸

蓄裹鞋鬼呵啥

鬼脸蓬乱纳闷冷不丁衣衫不整

拖鞋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

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

引导找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的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3.进行描红。

重点“蓄”、“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用自己的话说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爱因斯坦。

二、精读训练

(一)读读议议————父亲心中的“伟大”

 1、读读

(1)自读课文,找出最能表明爱因斯坦身份的一句话。

出示:

“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他是爱因斯坦!

(2)指名多人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3)全班齐读。

 2、议议

(1)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如此兴奋?

(2)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师引导:

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在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

(二)想想问问————小女孩心中的“伟大”

 出示句子:

“女孩直纳闷: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想想

(1)想想小女孩会对她父亲或者其他人说些什么。

(2)想想小女孩的认为有道理吗?

 2、问问

(1)一个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他会是最伟大的人吗?

(2)在小女孩心目中,“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预设:

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的味道。

(三)评评悟悟——爱因斯坦心中的“伟大”

 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第4、5小节)

 1、评评

(1)爱因斯坦成天在干些什么?

出示: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爱因斯坦有一颗童心吗?

出示1:

“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做了个鬼脸。

出示2:

“但愿你肯教我”,“能记住吗”?

“也许能”。

2、悟悟

(1)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2)在爱因斯坦以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引导: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

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四)说说讲讲——我心中的“伟大”

1、说说:

在你心中爱因斯坦伟大吗?

(1)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卓越贡献。

(2)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之间发生的是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谦逊和善宽容以及童心,展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3)爱因斯坦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于个人的衣着打扮完全不去考虑。

体现了爱因斯坦对工作的执著和热爱。

2、讲讲:

(1)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

(2)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

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1)在选材上:

写伟人,但是作者并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小事着眼,从平凡当中见证伟大,从小事当中折射爱因斯坦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2)在写法上:

作者是抓住了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相撞、相遇、相邀、想出这个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了的,写出了人物具有个性的语言,写出了人物具有个性的外貌。

四、拓展阅读

1、阅读补充资料:

(感受爱因斯坦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

“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

“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

”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

”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

“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

”助手想不明白。

这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爱因斯坦告诉助手:

“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

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

”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

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2、爱因斯坦名言:

(1)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2)求学犹植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实。

                      ---爱因斯坦

(3)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4)只有为他人而生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爱因斯坦

(5)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爱因斯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

2、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

蓬乱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

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提问:

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生回答后小结:

(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

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③这很简单!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四、总结升华。

1、朗读你认为写得很精彩的句子,体会其写法。

2、讨论交流:

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相撞

相遇

相邀

相处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4、理解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质疑

1、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题目中有2个生字,谁来读题?

(指名读题)

2、读得好,“龄”和“樟”都是后鼻音。

来,一起读题。

理解“故居”的意思。

3、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读通课文的?

学生交流读通课文的方法。

逐步检查预习情况:

(1)围绕课题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出示生字词:

搬家、稠密、繁衍、瞻仰

①这是课文中的生字词,我们先来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繁衍”的意思吗?

③知道“瞻仰”的意思吗?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3)检查课文朗读

捧起书,我们来请六位同学朗读课文。

其中第5节最长,关联词语也很多,谁来“挑战”这一节?

(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4、读了课文,谁知道文中写了几棵樟树?

(1)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大屏幕出示:

这是两棵樟树。

(2)课文的第3节只有6个字,一齐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3)爱动脑的同学在这句话中,也读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来。

你的问号是——

(学生质疑)这与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相同。

5、让我们都带着“这是两棵    ?

   的樟树”这个问题走进课文中。

(大屏幕出示:

这是两棵    ?

   的樟树。

二、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三、交流:

板书:

两棵樟树,外形、特点、可贵之处、理解“故居”的意思。

四、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段(§1~§3):

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4—§5):

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第三段(§6):

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五、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理解“故居”的意思。

六、写字指导。

1、“搬、繁、瞻、稠、龄”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瞻、稠”左窄右宽。

3、“龄”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描红(书上)

5、完成《习字册》。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3、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

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

”(出示:

她不肯,说: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红笔标注“舍不得”)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体情悟道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板书:

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理解意思:

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

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预设:

A  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 “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

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指名读、齐读)

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

多美的树叶。

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

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

(“无论……总是……”)

师引读:

是啊,无论                 ,它们总是            。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

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无论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齐读第4小节)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3、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①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屏示:

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板书:

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师引读:

(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

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他树木比较)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屏示: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

这还是——

    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5、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

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或是说,宋庆龄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补充习题》三)

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学生说说,宋庆龄与樟树的关系。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国内外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屏示)学生自读

师:

这就是宋庆龄!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出示:

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齐读

6、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

当我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写话,指名读。

 

7、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

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

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

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

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三、课外拓展

中国福利会还在1985年设立的全国性专项奖——宋庆龄樟树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四、作业(可选做一题)

1、摘抄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2、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板书: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充满活力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   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借物喻人

 

23、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大意,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

2、指名示范“滚、磁、浊、积”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

(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

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

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1、生齐读第1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指名读)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

(生说后师出示:

生齐读)

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过渡:

是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七、指导写字

1、描红。

2、《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黄河的主人》。

(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画面。

(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画面;②出示“我看到了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4.师朗诵:

(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

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

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习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交流阅读,谈谈感受。

4.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

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

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

(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

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

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

(出示写的练习)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

为什么?

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

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XX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板书设计:

勇敢和智慧

黄河的主人(艄公)

镇静和机敏

 

习作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再通过品评一篇习作,进一步明确应当怎样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

2、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