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727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Word格式.docx

截至1990年底,我国共有4750家企业发行了各种形式的股票,共筹资42.01亿元。

其中,公开发行股票筹资17.39亿元,非公开发行筹资24.62亿元。

  2、股票交易由"

暗"

转"

明"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不久,一些持有者即开始了自发的股票转让,这就是股票的私下交易。

股票的私下交易广泛地存在于公开柜台交易之前的深沪两地。

由于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缺乏市场化的价格、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股票的私下交易存在着较多的投机和欺诈成分。

  为解决股票的流通问题,1986年,上海试办了股票的公开柜台交易。

1986年9月26日,"

飞乐音响"

与"

延中实业"

两只股票率先在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柜台交易。

为规范股票柜台交易,198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出台了《证券柜台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股票必须在经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柜台转让,同时放开了股票交易价格。

随后,上海的股票交易柜台和股票交易数量均有所增加,到1990年,上海已有16个证券交易柜台和40多个证券交易代理点。

  深圳的股票柜台交易始办于1988年。

1988年4月7日,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开始受理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转让业务。

1989年又批准了3家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证券部,从事代理发行、股票转让等业务。

到1990年,深圳共有10个股票交易柜台。

  深沪股票交易柜台的设立进一步发展了我国股票流通市场。

到1990年,沪深两地共有12只股票在柜台公开交易。

但是由于股票柜台交易制度设计上存在不足,在这一阶段股票的私下交易一直都未停止。

柜台交易设定涨停板导致柜台交易与私下交易价格的巨大差异,以及不同柜台之间的价格差异,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私下交易的盛行。

  3、证券交易所及中介机构"

从无到有"

  20世纪80年代,证券市场在试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90年代初,经济、金融领域的治理整顿为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

深沪股票交易柜台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股票场外交易的广泛存在,要求尽快建立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

  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并于同年12月19日在上海开张营业。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我国第二家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于1991年7月3日正式开业。

  伴随着一、二级市场的初步形成,证券经营机构的雏形开始出现。

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为适应国库券转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同时,财政系统也成立了一批证券公司。

  这一阶段是我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得以建立,整个市场规模较小。

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也缺乏统一的监管。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全国性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1992-1999)

  1.第一次全国性的炒股热潮出现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我国股市价格呈现出大幅波动的特征,具有较强的投机性。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1992年5月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仅3天时间,上证综指从617点上升到1429点。

随后,由于新股上市,上证综指从1429点一路下滑到387点。

波动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

过山车"

般的行情让很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可能,于是第一次全国性的炒股热潮开始出现。

当时有一部名叫《股疯》的电影正在全国上映。

著名演员潘虹饰演的一名女售票员为了一个一夜暴富的梦想,舍夫弃子,义无反顾地投身股市,最终上演了一幕悲喜闹剧。

电影很精彩,但其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股市的盲目崇拜则更加深刻。

  2.监管体系初具雏形

  1992年深圳的"

10"

股票发售事件将这种全民炒股的疯狂推向了顶峰,让社会充分看到了一个缺乏监管和正确引导的股市对于经济的破坏能量,也促使政府下决心建立健全我国的股票市场监管体系。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区域性试点推向全国,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

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撤销,中国证监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中国证监会成立后,推动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等一系列证券市场法规和规章的建设,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资本市场的发展走上规范化轨道,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3.对股票市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从1057点起步,掀起一波长达两年的牛市行情,使得这一天成为很多股市投资者难以忘却的记忆,并被誉为"

19行情"

与此同时,当时一篇题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的《人民日报》社论同样令人难以忘怀,文章把将5月19日以来的上涨定义为"

恢复性行情"

  投资者从这次股市上涨中政策面的变化体味到政府对于股市认识的转变,在1996年底,《人民日报》将当时的股市上涨定义为过度投机,而如今则对股市的上涨抱以殷切期望。

这种转变是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国际证券市场走势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在5·

19行情中,许多讨论股指上涨与消费关系的文章见诸于报端,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

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初期,我国投资者还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加上市场规模较小,一时间投机之风盛行。

而后监管体系的建立则起到进一步规范市场的作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深化股票市场的经济晴雨表功能。

  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2000至今)

  1.法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

  《证券法》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是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并由此确认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

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两法"

的修订相适应,全国人大、国务院各部委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基本形成了与"

配套的规章体系。

"

的修订和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对推动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意义深远。

  2.股权分置改革让股市"

脱胎换骨"

  股权分置的产生主要根源于早期对股份制以及资本市场功能与定位的认识不统一,并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处在初期阶段,国有资本运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同年9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全面股改步入操作阶段。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本质上是实现机制上的转换,即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

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使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利益分置、价格分置的问题得以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

  3.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净化"

中介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

德隆系"

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充分暴露,风险集中爆发,全行业生存与发展遭遇严峻的挑战。

2004年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评审标准,处置了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同时支持优质公司在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的前提下拓展业务空间。

  2007年8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结束,证券交易实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改革国债回购、资产管理、自营等基本业务制度,建立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

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证券公司高管人员和股东的监管,规范高管和股东行为;

成立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等。

证券公司运行与监管制度的完善是保持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

  除此之外,我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

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投资者依然认为,我们的股市还是一个政策市,我们股市中常常出现的大起大落,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监管水平不高,制度建设滞后,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十几年来中国股市的几次大的起伏。

  第一轮回: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

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

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

此后的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1993年,国务院实施金融整顿,银根收紧:

  1993年开始,各种利空消息不断,整个证券市场资金出现大面积退潮,这是中国股市周期最长,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熊市,从1993年2月的最高点1558点,到1994年7月的最低点333点,最大跌幅78%。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股市的持续暴跌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心,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股市出现8月上涨狂潮。

上证指数从7月底的333.92点,上涨至9月的1052.94点,两个月之内涨幅高达215.33%。

第二轮回: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股市的持续暴涨同样引发了监管者的担心,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文中给当前股市定性:

“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

”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和深交所决定从既日起,对在该两所上市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

当天,沪深两市股指跌幅超过9。

9%,接近跌停,绝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

7个交易日之内,指数跌去了20%。

  1997年的香港回归曾经让A股走出了一波小阳春的行情,但是在政策利空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下,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盘整,成交量低迷,市场信心逐步丧失,尽管中国经济始终以高速增长,但A股市场的指数几乎没有变动,股市已基本失去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第二轮回: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股市的低迷以及融资功能的丧失,促使监管层再次启动市场人气,利好政策开始频频出台:

1999年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目前的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

6月25日,两市成交量高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半个月之内,上证指数涨幅超过20%。

此轮行情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最高点位达到2245。

44点。

  第三轮回:

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开始: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股市开始一路走低;

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出现暴跌,四个月内,上证指数跌幅超过30%,10月22日上证指数跌至1520.67点。

2001年10月-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1500点的“铁底”岌岌可危,2001年10月22日晚证监会宣布,首发和增发中停止国有股出售。

第二天,上证指数狂涨9.86%。

但此后从2001年到2005年的四年间,有关国有股如何减持的问题始终没能解决,这成为悬在A股市场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中国经济有着增长最快的黄金时期,但股市却是死水一潭,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四年漫漫熊市引发了中国股市是否需要推倒重来的大讨论。

  第四轮回:

2005年6月,股改行情启动:

  2005年6月,在中国股市最低迷的情况下,国务院相关部委陆续出台许多稳定市场和推进改革的措施,6月8日,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股市开始回暖。

2006年股改正式启动,牛市行情开始上演,从2005年12月起,上证指数从1079.20上涨至2007年5月29日的4334.92,涨幅高达400%。

2007年5月30日股市印花税突然提高:

  印花税提高使得股指连续4天暴跌,从4300跌到3400,随后监管部门又频频出台利好,股市再次回到上涨轨道,最高摸至6124.04点,2007年下半年,监管部门担心股市涨幅过高,开始对基金进行窗口指导,股市又出现深度下跌,2008年年初,上市公司巨额融资泛滥,大小非解禁失控,投资者开始对股市前途产生深深忧虑,但相关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明确回应,股市由此一路下跌,最终于4月22日跌至2990.79点。

  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宣布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 

  专家认为,股市要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进行制度建设

  回顾了中国股市十几年中的四次大起大落,在每一个关键点都能看到政策调控的手段,这次印花税下调,我们是否又会进入下一个轮回?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记者:

“今天我们看到,下调印花税的政策可以说是在大家千呼万唤当中终于出台了,你的感受如何?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林义相:

“我没有什么欢欣鼓舞,这个事情本身值得高兴,但是是有限度的,因为现在在市场里头的,绝大部分的投资者还是赔钱的,亏很多很多钱,因为很多人实际上可能会是5000点、甚至6000点进入的,那么在今天这个价位上,他们还赔了30%到40%,因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出台政策是高兴的,但是真正还是高兴不起来的,还差得远。

“现在我们看到,印花税下调了,人们现在普遍的预期是股市会上扬,但是股市上扬之后又会形成泡沫,到时候可能又要挤泡沫,所以大家就特别担心,这样的循环往复什么时候是个终点?

  林义相:

“这股票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市场的特性最明显的一个市场,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用市场的方式,让它自己来运作,如果通过我们人为的方式,外在的、强硬的方式,把这个股价打下来了,就变成了那些理性的人们,他没有得到好处,那些投机的人,他不见得就会损失更大,并且他避免了他本来要承受的损失,并且最重要的问题,使得广大的老百姓无辜的人受到了伤害。

“有一点可能大家都特别不理解,就是一方面大家听到,一个声音说股市有泡沫,要挤泡沫,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新发行的股票上市,市盈率却是非常高的,比如说马上要上市的紫金矿业,市盈率就达到了40倍,你如何看待这种新股上市的审核机制?

“我个人认为,发行的市盈率高跟发行制度是有关的,比如说我们换一种想法,要是发行很方便,你说它市盈率还能高吗?

因为投资者有个选择,你发行市盈率很高,另外一家公司发行的市盈率比较低,或者投资价值更大,投资者就不会买你市盈率高的这么一个公司的股票,但现在的问题是,你明明知道还有其它的公司想上市想发股票,但它发不了,我只好就买你给我发什么,你市场上面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买到的,我就买什么,并且由于买的份量是比较小的,大家还要抽签,还要干什么,因此高就高,贵就贵了,这是供需的一个基本的规律,因此严格的,门槛很高的发行制度是导致发行市盈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下调印花税,我们还看到一条很重要的消息,就是在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一次提出,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提出来,要构建透明高效、结构合理的资本市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你认为如何才能把透明、公平、公正这几点落到实处?

“一定要树立一种思想,什么思想呢?

要让资本市场能够更加健康发展这么一个思想,因为在不同的思想指导之下,我们一定会有不同的监管的措施,不同的监管的政策,不同的制度的设计,因此指导思想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是与资本市场为善,还是要与资本市场为敌,这个指导思想非常重要,基本的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后,我们再来设计具体的政策和制度,我觉得那样,才能够使资本市场能够比较健康地发展。

  在股市下跌过程中,刘纪鹏教授一直在呼吁政府出台措施救市,尽管管理层已经出手救市,先后出台了“大小非减持办法”“降低印花税”等救市措施,但是刘纪鹏教授认为,中国的股市要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进行制度建设。

  刘纪鹏:

“我们一个股市的危机会连带我们的金融危机,并且连带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现在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呈加强的趋势,当一个由股市或者整个金融体系连带的经济危机即将发生的时候,各国政府无一例外都会果断采取救市政策,美国这一次的保尔森计划也是一要救市二要改革,总是在我们股市上涨的时候,有些不负责任的经济学家要求我们的监管部门和决策部门出台一些行政手段来挤压股市泡沫,造成这种正常市场状态下不可能发生事情的发生,因此大家信心的缺失并不是由中国经济造成的,也绝不是中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而是因为大家觉得只要上涨了,你的主观判断过高以后,就要出台印花税、资本利得税,或者加速扩容,包括平安保险这样的巨额融资,来压制这个股市,不让它起来,投资人在这种背景下失去信心以后造成市场的暴跌,因此就需要我们深刻反思了。

“你刚才讲到了制度建设,那你觉得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政府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够让我们的A股市场从制度上更加健康、更加完善?

  霍德明:

“如果要讲我们的制度建设的话,我建议,今天印花税调到1‰,然后把它固定在那个水平,十年,如果哪一天政府要上调印花税来打压股市的话,我也会反对。

“那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我们的政府走出这个政策市的阴影?

“有种政策市非常不好的,直接对于价格的干预,限价,或者调印花税,而且干预的次数很多,很频繁,甚至造成人们的预期,这就是政策市的最坏的地方。

  半小时观察:

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股市?

  监管部门认为,中国股市当前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有其特殊性。

但既然是市场,无论它如何特殊,它都应该遵循最基本的市场规则。

这个规则就是,公正、公平、公开。

这个基本规则的目的,是要保护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遵循了这个基本规则,市场才可能繁荣发展。

违背了这个规则,任何市场都无法避免萧条没落。

  中国股市离不开政策的呵护,但我们更呼吁给市场更多的自由、自主、自我发展的空间。

现代文明已经证明,再聪明的管理部门也不如市场本身,管理者的角色应该是扮演一个守夜人,当市场出现自身无法调控的危机时,才应该挺身而出。

管理部门下调印花税正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