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757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老年疾病知识文档格式.docx

慢性消化功能紊乱包括老年性习惯性便秘、慢性消化不良等。

一、病因

由于衰老造成消化系统功能减退,最易出现的就是消化不良和便秘。

这是由于消化系统的二项基本功能减退的结果:

一是消化管道的蠕动功能减退,一是消化腺分泌功能减退。

当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反应障碍,不易被消化;

消化道肌肉蠕动能力下降,使食糜不能下行,这样就引起食物滞留在胃、上消化道,老人觉得食欲不振、腹胀、嗳气以及大便秘结。

二、危害性

其危害性更可深入到吸收不良、老年性营养不良,以及大量吲哚等代谢毒性产物在肠内滞留时间过长而被吸收,造成癌瘤发病率升高。

由于便秘用力排便,猛增腹压,引起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血压猛升,引起心肌负担突然加重,可诱发冠心病急症发生,甚至引起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猝死,另外引起脑血管破裂发生脑中风也不罕见。

三、防治

防治老年性消化功能紊乱最重要的方法是合理膳食,主张多吃蔬菜水果,粗细杂粮搭配,避免过多过细的食物以及纤维素摄入过少,主张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提倡多活动以增加胃肠蠕动及增强腹肌力量。

另外可以服用多种消化酶和维生素帮助消化功能,服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胃复安、吗叮啉等胃肠动力药,更可使用一些能促进胃肠功能的保健品如核酸、昂立一号等保健品,以取得活跃胃肠功能的药理功效,又避免了长期服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第三节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又一常见的病理改变,它是由于钙在人体的长骨中丢失,使骨骼密度进行性的降低。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而钙是骨骼的最主要的成分,人体内99%的钙都以钙盐的形式在骨骼内组成骨小梁,使骨骼坚强有力,保证了人体的负重和运动。

骨质疏松病理变化的发生与性激素的减少、运动减少以及由食物中钙摄入不足有关,也和钙吸收利用过程中不可少的Vit-D缺乏有关。

骨质疏松不仅造成老人摔倒后极易骨折,还会引起负重的脊椎发生压缩性骨折,人变矮,变成“驼背”。

骨质疏松还会伴发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疲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严重度要更甚于男性。

防治骨质疏松是非常必要的,它需要一套综合的措施。

在饮食方面,要补充含钙较多的食物,每天喝含钙的牛奶一杯大约可以补充300-400mg钙。

豆类、肉类、海产品含钙都比较高。

更应该多进行户外运动,既可以通过户外日晒获得Vit-D,还可以帮助钙在骨骼的沉积。

胡萝卜、Vit-D制剂都是有助于提高老年人体内Vit-D含量的。

性激素的补充在女性更为重要,因为女性在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钙在骨骼中的迅速丢失。

合成的类固醇在治疗中也有明显的帮助,这些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为宜。

最简单的每天一杯奶、一片钙,多晒太阳则是切实可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第四节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有人说60岁以上的男性50%有前列腺肥大,70岁以上的有60%,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递增,但是在临床上患有前列腺肥大的人不一定有症状。

一、症状与病理改变

在50岁以上的男性,发生尿频、尿路变细、夜尿次数增多、尿线中断、尿等待以至尿潴留等症状时首先要考虑是前列腺肥大压迫了尿道引起尿道狭窄所造成的症状。

造成完全梗阻的仅是极少数,因此大多数病人可以保守治疗。

二、防治

每天适当的运动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多饮水可以充分冲洗尿道减少感染机会。

便秘是会加重尿道狭窄从而加重症状的,要及时处理。

酒精会加重前列腺的充血反应,加重压迫症状,所以应当避免饮酒。

仅有少数病人最后需要做前列腺切除手术治疗。

还要提一下,前列腺肥大是一种慢性良性疾患,它和前列腺癌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一、什么是高脂血症?

脂是人体重要的成分。

血浆中的脂主要有胆固醇、甘油三脂、膦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脂几乎不溶于水。

必须与一种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转运。

血脂按其所含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蛋白质的比例不同,其分子量及密度亦不同,蛋白质含量越低者,脂蛋白的密度就越低,相反则增高。

共分四类:

1、乳糜微粒(CM):

含甘油三脂最多,蛋白质仅占1%,所以密度最低。

颗粒最大,不能进入动脉壁,一般不导致动脉硬化。

正常人血浆中的乳摩颗粒很快被代谢消失。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主要含甘油三脂,蛋白质占10%,极低密度脂蛋白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颗粒相对较大,不易透过动脉内膜。

正常人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没有致动脉硬化的作用,但高血脂症病人和糖尿病人的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功能不正常,可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低密度脂蛋白(LDL):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血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它的颗粒相对小,能很快穿过动脉壁,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致动脉硬化因子”,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

4、高密度脂蛋白(HLD):

高密度脂蛋白能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

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

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又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具有血管“清道夫”之称。

如果体内脂的代谢或运转发生异常,使血脂主要是胆固醇或甘油三脂和脂蛋白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超过正常值,称为髙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根据危害分为:

高胆固醇血症、髙甘油三脂血症、混合型髙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血症。

二、血脂的来源

血脂来源有二个途径:

一是外源性就是我们每天进食中脂肪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而成;

另一类内源性就是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由肝脏、脂肪细胞等合成释放入血而成。

三、髙脂血症发生的原因

血脂增高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血脂异常:

主要由血脂及脂蛋白代谢遗传缺陷及环境饮食因素影响引起。

2、继发性血脂异常:

主要继发于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引起。

以下的多因素均为造成血脂及脂蛋白异常的原因:

饮食:

饮食对脂质和脂蛋白影响特别明显,高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脑、肾、奶油、黄油及动物性脂肪,易造成胆固醇的增高;

过量饮酒,动物脂肪及高糖食品会引起甘油三脂增高。

年龄:

一般血脂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

因此高血脂症在老年人多见,是造成老年人血管硬化、加速衰老的主要原因。

性别:

男性,70岁以前胆固醇逐年增加,70岁以后开始下降;

女性,50岁以后增加较快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为主、男性高密度脂蛋白的减低较女性明显。

雌激素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妇女绝经期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生活方式:

吸烟可升高血脂值;

脑力劳动血脂含量高于体力劳动者。

运动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以上各因素中吸烟和体力活动减少是造成老年人血脂异常的重要原因。

药物的负面影响:

许多药物长期运用可造成血脂异常;

如β受体阻滞剂可使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能使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四、诊断标准:

诊断髙脂血症依据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结果

髙脂血症的标准值为总胆固醇2.9-6.0mmol/l(110-230mg/dl)

甘油三脂0.56-1.7mmol/l(50-15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9mmol/l(>

35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36mmol/l(<

130mg/dl)

五、临床表现

多无明显表现,少数有肥胖,大部分人体检时才发现,所以应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少数人会有“黄色瘤”表现。

六、对人体的危害

引起动脉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血脂是造成血管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

在诸多的致血管硬化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自由基损伤、肥胖等),它是第一危险因子,是直接致病的主要原因。

其中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造成血管硬化的主要血脂成分。

正常人血管内膜是光滑流畅的,血脂增高会逐渐沉积在内膜下呈黄色粥样斑块。

久之破溃、出血、管腔变狭、血管弹性减弱、血管硬化,血流在血管内流动时阻力增大,造成脏器的供血不足或完全梗塞,引起相应器官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高血脂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则会引起冠心病。

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甚至心源性猝死(骤死);

若发生在脑血管则引起脑栓塞、脑血栓、脑出血,慢性长期供血不足会引起老年性痴呆、巴金森氏病等。

七、髙脂血症的治疗

1、提高对高血脂会造成血管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防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行为,要树立坚强的信心。

2、早期发现,早期预防高血脂,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早期发现不失时机的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3、建立科学的良好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

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动物内脏:

肝、脑、肾等;

动物脂肪、奶油、黄油等。

多摄入一些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

如:

洋葱、大蒜、香茹、木耳、大豆制品等。

限制酒及高糖甜食的摄入,限制总热量的摄入,防止体重超重、肥胖,对控制甘油三脂增高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4、适当加强运动,这对于降低体重、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脂蛋白有重要的作用。

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降低血粘度,增高抗凝作用;

服用维V-C、V-E等小分子抗自由基维生素,防止血管的损伤。

5、正确选用一些降血脂药物如:

消胆胺、烟酸、血脂康、洛伐他丁(美降脂)等对降胆固醇有一定疗效。

多烯康、必降脂、诺衡(吉非罗齐)、力平脂、烟酸等,对降甘油三脂有一定疗效。

然而长期服用药物降血脂,对肝、肾、血液有一定的毒作用,且疗效不稳定,停药后又可出现血脂复然再升高,必须在服药期中严格监测。

6、选用科学可靠的天然无毒的降脂保健品

夕阳美蜂胶是理想的降脂保健品,夕阳美蜂胶是国家卫生部批审具有调节血脂的天然保健品,它具有20类300余种生物有效成份,具有成份全、浓度高、提取纯的三大特点。

蜂胶中含有的黄酮类萜烯类物质其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机理是:

▲降低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降低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性,防止血粘度的增高,血栓的形成。

▲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生物活性的作用。

抵抗自由基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及过氧化脂质在血管内壁上的沉着,阻止血管硬化的进程,避免和延缓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第二章老年疾病个论

第一节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与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

冠心病、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它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侵蚀着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故而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

一、什么是高血压?

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叫血压。

当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打进动脉管壁内,此时动脉壁承受的压力最高叫收缩压,俗称高压;

当心脏舒张时,血管壁回弹产生的压力叫舒张压或低压。

决定血压高低的因素有:

心脏的收缩力量;

心脏挤入动脉的血量;

动脉血管内的阻力。

血管内的阻力又与血管口径、血液的粘稠度、血管的弹性有关。

我国成人正常血压范围是高压:

90-139毫米汞柱;

低压为60-89毫米汞柱。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增高的征象,可以伴有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二、血压的发生原因

Ø

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血压升高,如肾病、血管病变、内分泌异常等,叫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疾病,其发病因素有:

①遗传因素;

②饮食因素:

盐摄入量(每天超过8克以上)、脂肪摄入量、饮酒;

③职业与工作环境(从事脑力劳动者多见,高度紧张的职业多见);

④其他:

肥胖超体重、吸烟。

三、诊断标准:

记住:

未服药情况下,不同三日测血压,都高才算高血压

凡收缩压或舒张压单项超标者也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如160/80毫米汞柱;

130/95毫米汞柱。

1999年二月WHO标准:

≥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

理想血压<

120<

80mmHg

正常血压<

130<

85mmHg

正常髙值130-13985-89mmHg

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mmHg

正常人每天血压有两个高峰,即清晨7-10点和下午2-4点,一个低谷即晚间10点入睡以后。

●测血压如何更准确:

测前应最少静坐5分钟,不紧张;

测前半小时禁吸烟、禁饮浓茶、禁饮咖啡;

测时坐位和卧位均可;

测量时应保持肘部的袖带与心脏在同一高度的位置;

将袖带内空气挤出缠在肘关节上2-3厘米处,松紧适度,将听诊器头放在肱动脉与袖带之间,打气测压。

●成人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分三期:

I期高血压:

140-159/90-99毫米汞柱,无心、脑、肾的损害。

II期高血压:

160-179/100-109毫米汞柱,休息后不能降至正常,并有心、脑、肾的损害。

III期高血压:

180/110毫米汞柱以上,并有心、脑、肾严重损害,如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及严重的肾功能受损等。

四、临床表现

了解:

高血压病是全身小动脉的病变,可以影响到脑血管、心脏、肾脏、视网膜、大中动脉,因此其症状也是全身的

脑部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失眠、乏力、耳鸣、四肢麻木等,高血压还可促使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由于出血的部位不同可造成偏瘫、失语、昏迷,甚至死亡,是高血压最多见且极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高血压脑病、脑梗塞的病因之一。

心脏表现:

心悸、活动后心慌、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入睡,被迫高枕或半坐位入睡。

由于血压长期增高,加大了左心室的负担,左心室逐渐肥厚、扩张,进而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后导致左心衰竭。

血压长期升高使本已出现老化血管的内膜层受到损伤,使血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浸入动脉壁,沉积于动脉内膜上而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即冠心病,临床调查冠心病患者中62.9%-93.6%有高血压病史。

肾脏表现:

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单位萎缩、肾皮质变薄,可导致肾衰、尿毒症。

五、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高血压病人达1.4亿

●高血压造成大、中动脉硬化

●高血压造成冠心病,冠心病是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高血压造成脑血管病,脑卒中是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

六、高血压的治疗

目标:

将血压降至“理想”或“正常”水平,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降压要持续,少波动。

药物治疗:

a)利尿降压药。

降低血容量降低血压。

如双氢克尿塞。

b)钙通道阻断剂。

作用:

松弛血管,扩大口径,降低血流阻力。

如心痛定

c)ß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制剂。

如倍他洛克等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使血管不收缩,口径变大。

如卡托普利。

非药物治疗:

●合理饮食:

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低盐(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6克),增加蔬菜及水果,禁食胆固醇含量髙的食物;

●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

第二节冠心病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唯一血管,冠状血管的内膜下有了脂肪浸润堆积,就会使管腔狭窄及不光滑,就能限制血管内血液的流量;

血液是携带氧气的,如果血流减少就会使心肌缺乏氧气,心脏就不能正常工作。

病人就会感到胸闷、胸痛甚至休克或猝死。

二、冠心病的发生原因

知道:

冠心病的发病主要与脂肪浸润血管以及高血压有关

易患因素有:

缺乏运动、过食肥胖、髙血脂症、长期吸烟、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

高血压。

高血压有加速及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这是由于高血压容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致使脂蛋白易于沉积于动脉内膜下,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冠状动脉本身的特点,往往发生最早,最严重。

脂质代谢紊乱。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里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几乎全部是胆固醇,是由血浆内过高的脂蛋白渗透和浸润作用造成的,就像自来水管生锈一样,引起血管狭窄,硬化。

吸烟。

吸烟人群中死于冠心病的百分率是不吸烟人群的3-5倍,吸烟数量越多,时间越长,发病机会越多。

肥胖超重人群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三、临床类型及表现:

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较轻或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的较好,临床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

心绞痛型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胸骨后疼痛,多在饱餐、情绪激动、劳动或运动后发生,多为突然发作,时间<

10分钟,为压榨性、紧缩性或空闷感样疼痛,口服硝酸甘油1-2分钟可缓解。

心肌梗塞型冠状动脉分支堵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疼痛较心绞痛严重,时间更长,可持续数小时。

病人有恶心、呕吐、出汗、频死感,口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肌硬化,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猝死型往往为电生理紊乱引起

四、冠心病对人体的危害

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

一旦发生冠心病,心脏发生缺血性损伤,在诱因下可发生包括冠状动脉阻塞在内的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等急性事件,可致病人死亡,长期的心肌供血不足,病人会出现频繁的胸闷、胸痛等不适,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冠心病还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冠心病是当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

心脑血管病已造成1550多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口的30%,其中720万人死于冠心病。

在美国每年有70多万人死于冠心病,其中50多万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我国近年来冠心病的死亡率占城市死亡人数的第一位。

五、冠心病的治疗

预防:

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核酸在防治冠心病中的作用。

治疗原则:

a、休息,减少耗氧量,减少心脏做功,增加心肌供血。

b、吸氧,改善心肌供氧,缓解症状。

c、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消心痛,心痛定等。

d、手术治疗

其他: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便秘,生活有规律,选择适合保健品等。

第三节糖尿病

掌握:

血糖的高低与胰岛素分泌水平有关。

胰岛素是降低血糖并由胰岛ß

细胞分泌的,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其并发症,治疗目的控制并发症。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障碍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介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病症。

临床上主要表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消廋,实验室检查血糖和尿糖髙。

甚至出现酮症。

并发血管,神经,内脏损害。

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胰岛素依赖型):

青少年发病,是遗传和病毒感染、毒物的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胰岛ß

细胞发生(自身免疫性)坏死造成胰岛素不足。

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中老年人肥胖体形,是由于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

发病数占糖尿病人的90%。

二、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其功能有:

1、提高肌肉等末梢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

2、抑制肝糖原分解成糖;

3、促进肝糖原合成;

4、促进蛋白质合成。

发病机理,用简图可表示如下:

肝糖原分解在胰岛素作用下

1)葡萄糖氧化转变为能量,供细胞的生命活动

主食血糖(葡萄糖形式)2)合成肝糖原,储存备用

3)转化为蛋白质或脂肪

胰岛素分泌不足,则血糖不能被利用,不能合成肝糖原,不能转化为蛋白质、脂肪,血液内葡萄糖就升高,当血糖超过肾糖阈(阈值为180mg)时,则糖可以通过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三、诊断标准

血糖检查是最准确最重要的方法。

空腹血糖>

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

11.1毫摩尔/升,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时间,病情程度,并发症的多少以及脏器受损的轻重有所不同。

无症状期:

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才发现。

症状期,典型的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重减少、常称为“三多一少”。

1)多尿、烦渴、多饮。

(由于糖尿,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回吸收水减少,故尿量增多。

2)善饥多食。

(由于失糖,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食欲常亢进,易有饥饿感。

3)体重减轻,虚弱

4)疲乏、体重减轻,虚弱。

(这是由于代谢失常,能量利用减少,负氮平衡.)

5)皮肤瘙痒,多见于女阴部,由于尿糖刺激局部所致。

6)其他:

四肢麻木,性欲减退,视力障碍,月经失调。

7)并发症的表现:

酮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人脂代谢紊乱后,常产生酸性物质:

酮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可有呕吐、神志障碍,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糖尿病易引起血管病变,糖尿病人代谢障碍,血脂升高,高脂血症可造成大中血管粥样硬化和微血管发生病变,引起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脑供血不足、视网膜病变等,可至失明、肾衰、脑栓塞等合并症。

糖尿病还易引起神经病变,病人表现四肢麻木、酸痛。

五、糖尿病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