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765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Word下载.docx

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第二课时负数的大小比较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9 

+16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什么?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在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师:

(出示长方体的模型),谁能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生: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这两句话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你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吗?

长方体的组成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物体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

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课件出示:

茶叶桶、纸筒、电池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

(板书课题)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3.教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上节课实验用的罐头盒,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

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往的高。

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

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时圆锥的认识

1.提问: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3.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第五课时圆锥的体积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

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

3. 

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第三单元比例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求比值

我们知道了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求下面每个比的比值,

⑴3:

⑶18:

30 

第二课时解比例

1.比例的基本性质

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回忆我们学习过有关方程的知识。

解方程如:

3x=8×

15。

第三课时成正比例的量

1.在学习了什么是比,如何求比值及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

2.学习了的一些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如:

⑴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⑵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⑶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等。

第四课时成反比例的量

1.学习了什么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2.明白已学习的一些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如:

已知物体总量与每次运的数量,求次数等。

第五课时认识比例尺

1.在学习了比的意义及解比例的基础上教学的。

2.联系生活实例学习比例尺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同学们,20XX年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感受一下我们祖国的美丽!

50千米

今天老师把我们的祖国和首都北京搬进了课堂。

数值比例尺为1:

100000000的中国地图和线段比例尺为   的北京地图)你们知道我们的大中国和北京是如何画在这么小的地图上吗?

第六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比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并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0.75∶2

2.联系生活实际。

老师这有一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两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这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

第七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

那种量一定?

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变化的规律怎样?

它们成什么比例?

你能列出等式吗?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3)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第四单元统计

1.谈话:

同学们,再过几个月我们即将小学毕业。

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件出示学生喜欢的活动、做好事等照片)有心的同学把这些活动情况绘制成了统计图。

2.课件分别出示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班活动情况统计图,20XX年我校学雷锋、做好事情况统计图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分别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

3.谈话:

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发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用途还真不小!

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对统计图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或预测。

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来分析统计图。

第五单元抽屉原理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学习抽屉原理,如:

让四个学生写1、2、3这三个数字,展示学生写得结果,体会总有两个学生写了同一个数字。

让五位学生同时坐在四把椅子上,引出结论:

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了两名学生。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个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