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766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皮肤病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黄癣痂:

菌丝、灰尘和皮屑等组成(3特征)局部淋巴结大,痒头发:

疤痕、永久秃发

2白癣:

铁锈色小孢子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

头皮:

鳞屑性斑片,界清,基底炎症不明显,痒轻头发:

出头皮3-5mm折断,菌鞘,毛发可再生

3黑点癣:

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

鳞屑性斑片,界清,炎症不明显,痒轻头发:

出头皮即折断,可留点状疤痕秃发

4脓癣:

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

毛囊炎或毛囊炎性脓肿局部淋巴结大头发:

松动易脱落,留疤

9、手癣和脚癣必要时结合真菌学检查,可做出诊断孢子丝菌病最常见类型----------皮肤淋巴管型

10、接触性皮炎和湿疹(可能病例分析与之有关)

接触性皮炎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接触部位,界限清楚的红斑,损害多为单一形态

急性:

红斑、水肿、水疱、小水疱-------大疱、坏死-------糜烂、溃疡自觉瘙痒或灼痛,病程:

1-2周

治疗:

原则,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预后应尽量避免再

次接触致敏源

内用药:

抗组胺类,维C,钙剂,重症时糖皮质激素

外用药:

急性期:

红肿明显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液冷湿敷亚急性期:

渗出减少时用糖皮质激素糊剂,无渗液用霜剂有感染时加用外用抗生素

慢性期:

用有抗炎作用的软膏湿疹临床表现:

(1)急性湿疹

皮疹特点:

红斑、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水疱,点状糜烂、

多量渗液及结痂等,呈多形性,界限不清楚瘙痒剧烈

(2)亚急性湿疹

皮疹特征:

多形性,但以点状糜烂、少量渗液为特点

瘙痒剧烈

(3)慢性湿疹

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特点,常伴色素沉着,界限清楚

(1)避免烟、酒、辛辣食品刺激、过度烫洗

(2)内服药物疗法:

原则:

抗炎、止痒。

镇静、安定剂、抗组胺药,不宜用

糖皮质激素。

急性期可用钙剂、维C、硫代硫酸钠等静注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有继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3)局部疗法:

清洁、止痒、抗炎、抗菌、收敛、角质促成等

急性湿疹:

无渗出时:

粉剂或摇荡剂,如炉甘石洗剂

渗出多时:

湿敷,如3%硼酸、0.1%雷佛奴尔

亚急性湿疹:

少量渗出时:

糊剂,如龙胆紫糊剂

霜剂,如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霜剂

慢性湿疹:

霜剂、软膏、硬膏、贴膜

皮损内注射:

局限性肥厚性损害,皮质类固激素

(4)中医疗法、针灸疗法

11、荨麻疹治疗

急性荨麻疹:

首选没有镇静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治疗,与钙剂、维C抗组胺药协同治

疗。

腹痛给予解痉药,脓毒、败血症给予抗生素,并处理感染灶。

病情严重伴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

1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严重的静脉给药。

2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5~10mg肌注或静脉给药。

3有呼吸困难者给氧,○静脉注射氨茶碱,有呼吸道梗阻症状者可考虑气管插管,必要时

气管切开。

4如血压持续偏低,可给升压药物静滴。

5心跳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

12、药疹处理及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

处理:

首先停用致敏药物,慎用结构相似的药物,加速药物的排泄,尽快消除药物

反应,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

轻型:

1、停服致敏药,给予抗组胺药,维C等,必要时给予泼尼松。

2、以红斑丘疹为主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3、以糜烂渗出为主用3%的硼酸溶液

重型:

1、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

2、防治继发感染:

强调消毒隔离,细菌学检查结果出来选针对性抗生素

3、加强支持疗法:

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维持胶体渗透压,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4、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

13、银屑病临床表现与治疗

1、寻常型银屑病:

多形态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银屑

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刮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

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

四肢伸侧常见,常呈对称性。

头发呈束发,指甲受累多表现为“顶针状”凹陷。

三期:

进行期:

同形反应。

静止期:

皮损稳定,炎症较轻,鳞屑较多。

退行期:

皮损缩小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2、关节病型银屑病:

出皮损外出现关节病变,表现为关节肿胀和疼痛,

活动受限,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呈进行性发展,但风湿因子常阴性。

3、红皮病型银屑病:

80%,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侵润肿胀并伴有大

量糠状鳞屑,其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

病程长,易复发。

4、脓疱型银屑病:

(1)泛发性:

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的

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

可迅速成片发展至全身,伴有肿胀和疼痛感。

常伴有全身症状,寒战高热呈驰张型。

(2)局限性:

局限于手掌和足跖,对称分布。

皮损

为成批发生在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新脓疱又可在鳞屑下出现。

甲常受累,可出现点状凹陷、横沟、纵脊、甲浑浊、甲剥离及甲下积脓。

针对不同病情针对治疗,同时重视心理治疗,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精

神紧张

外用药治疗:

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有明显疗效。

维A酸霜剂,维生素D3

衍生物,各种角质促成剂。

全身治疗:

维A酸类------各类型;

免疫抑制剂(甲胺蝶呤)------红皮、脓疱、

关节病型;

抗生素-------感染明显或泛发的脓疱型;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用于寻常型。

物理治疗:

光化学疗法,UVB光疗,浴疗中医治疗:

清热凉血,凉血活血,活血化瘀。

14、红斑狼疮诊断及激素治疗

诊断:

1、蝶形红斑2、盘型红斑3、光敏感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病表现:

蛋白尿>0.5g/d或有细胞管型8、神经病变:

癫痫发作或神经症状

9、血液病变:

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l、淋巴细胞1500/l或血小板100000/l

10、免疫学异常:

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

(+)

11、ANA阳性

11项具备4项即可诊断SLE

激素治疗:

早期足量、持续用药、逐渐减量症状轻:

强的松30~40mg/日病情中等:

强的松60~80mg/日

重症:

地塞米松滴注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15、大疱性皮肤病水泡类型

临床分型:

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天疱疮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皮损特点松弛性大疱紧张性大疱紧张性水疱主要症状疼痛/微痒微痒剧痒尼氏征阳性阴性阴性水疱位置表皮内表皮下表皮下免疫荧光棘细胞间有IgG、C3沉积表皮基底膜带有IgG、C3沉积真皮乳头顶部IgA、C3沉积天疱疮:

糖皮持激素治疗:

首选,早期、足量、长期维持

16、梅毒病原体、分期

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

分期:

一期梅毒:

硬下疳(chancre),发生于不洁性交后2~4周,开始为丘疹、硬

结或浸润性红斑,很快溃破。

1~2cm,圆形,境界清楚,疮面稍高出皮面,呈肉红色的糜烂,疮面有少量渗出物。

软骨样硬度,不痛不痒,常为单个。

二期梅毒:

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后6~8周出现,多形性,对称性和泛

发性,斑疹最常见,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反复出现,手掌、足心对称性圆形红斑或暗红斑,有脱屑。

不痛,可有瘙痒。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病期:

2年以上

结节性梅毒疹:

常见于前额、躯干、四肢等处,为多数皮下小结节,粟粒至豌豆大小,可自然消失,遗留萎缩性斑,或发生浅溃疡,愈后留有浅疤痕。

树胶样肿:

为皮下结节增大后中心坏死,形成边缘锐利的溃疡,其底为紫红色肉芽组织,带血性树胶样脓液。

青霉素类为首选药

17、淋病病原体、临床表现

淋球菌,正式名称为淋病奈瑟氏菌临床表现:

潜伏期:

1-10天,平均为3-5天

男性淋病:

急性期主要表现尿道炎症状,尿道口红肿、轻度灼热感,排尿时有

灼痛,继之出现尿道口溢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如不及时治疗,病变上行蔓延至后尿道,发生后尿道炎,出现尿频。

男性淋病可合并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称为有合并症淋病。

女性淋病:

症状较轻,易于忽略。

好发部位是子宫颈和尿道。

宫颈炎表现为宫

颈口红肿、糜烂,白带为脓性、量多具腥臭味;

发生尿道炎时,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可有尿路刺激症状。

女性患者可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炎等合并症。

其他部位淋病:

眼结膜炎、咽炎、直肠炎,以及播散性淋菌感染。

(名解中有两个是英文,大概都在教员划得重点中。

原发皮损的英文要记牢,继发的有时间也看看吧。

还有几个特殊的征也是重点。

简答看分值高低决定答得详略。

PS:

时间仓促,不知大家是否满意,如有遗漏之处请见谅。

这份总结加上三套卷子应该覆盖80~90%,卷子仅作参考!

预祝大

家取得好成绩!

同时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扩展阅读:

名词解释

1、蜡滴现象:

寻常型银屑病初期皮疹为斑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可呈多种形态,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

2、薄膜现象:

接上,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

3、Auspitz征:

剥去薄膜后可见点状出血。

4、Kobner现象(同形反应):

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

5、血清固定:

正规抗梅毒螺旋体(TP)治疗6~9个月后,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仍可阳性,可以持续相当长时间或终生。

6、皮肤划痕症:

亦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7、交叉过敏:

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若再用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也可发生过敏反应。

8、多价过敏:

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无相似之处的药物发生过敏。

9、苔癣样变:

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增厚。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10、吉海反应:

系梅毒患者接受高效抗TP药物治疗后TP被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超敏反应。

11、尼式征:

又称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

触诊表现。

四种阳性表现为:

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

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摩擦,表皮即剥离;

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样剥离。

12、脓癣:

是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发的头皮强烈感染性超敏反应,

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质地软,毛囊口处形成脓疱并排脓,如同蜂窝状。

13、硬下疳:

由TP在侵入部位引起的无痛性炎症反应。

好发于

外生殖器(90%),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及其系带,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唇系带、会阴及宫颈,发生于生殖器外者少见,后者易被漏诊或误诊。

14、软下疳:

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的生殖器部位疼痛剧烈、质地柔软的化脓性溃疡,常合并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病变。

15、斑疹:

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

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16、斑块:

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

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17、丘疹:

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形态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丘脓疱疹。

18、风团:

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19、水疱:

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

大于1cm称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

20、脓疱:

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

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脓疱的疱液可浑浊、稀薄或粘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

21、结节:

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

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25、鳞屑:

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有表皮细胞形

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26、浸渍:

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

常见于

长时间浸水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27、裂隙:

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常因皮

肤炎症、角质层增厚或皮肤干燥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

28、瘢痕:

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

修复而成。

29、萎缩:

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

因表皮厚度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30、痂:

由皮损中的浆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

凝结而成。

31、抓痕:

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

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

32、苔藓样变:

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

厚。

133.皮沟:

皮肤借皮下组织与深部附着,并受真皮纤维束牵引形

成致密的多走向沟纹。

34.皮嵴:

皮沟将皮肤划分为大小不等的细长隆起称为皮嵴。

35.表皮通过时间:

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

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36.表皮黑素单元:

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

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37.原发性皮损:

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最早损害,对皮肤性

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8.继发性皮损:

有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

引起。

39.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①划后3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

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40.接触性皮炎:

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

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41.湿疹:

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

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病情易反复发作。

42..斑贴试验(patchtest):

斑贴试验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置适

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作物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

43.前带现象(prezonephenomenon):

在血清学试验中,抗原和

抗体适当比例时,可出现可见的结合反应。

若抗体过多,则抗原抗体的结合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抑制可见的反应出现的现象。

44.SSSS: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金葡菌产生的表皮剥脱

素导致全身弥漫性红斑或有松弛型水泡,剥脱糜烂如烫伤样,尼氏征阳性,三个月内婴幼儿多见。

45.哈钦森三联征(Hutchinson)1.哈钦森齿2.神经性耳聋3.间质

性角膜炎,另外还有胸锁关节增厚和桑葚齿。

46.皮肤免疫系统:

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两部系,它们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并与体内其它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皮肤微环境和体内环境的稳定.

47.梅毒性树胶肿:

三期梅毒的标志性皮损,多累及小腿,初起

为单发无痛性皮下结节,逐渐增大,中央逐渐软化、破溃形成2-10cm的穿凿状溃疡,呈肾行,有粘稠树胶状分泌物渗出,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

48.潜伏梅毒:

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

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力较强或治疗暂时抑制TP有关。

49.特硬性皮炎:

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

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长办法哮喘、过敏性鼻炎。

50.Ramsay-Hunt综合征: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

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51.Kogoj微肿瘤:

颗粒层或棘层上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中性粒细

胞聚集成的多房性脓疱。

52.Munro微肿瘤:

角质层内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微肿瘤。

53.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

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

及皮损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

如果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后)神经痛持续存在,则称为PHN。

54.皮肤癣菌病(癣):

浅部真菌指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

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

55.体:

指发生在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

肤菌感染。

56.股:

指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菌感染,属于

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

简答题

1.外用药物剂型选择原则:

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2.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人是唯一宿主,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

临表:

好发部位一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特殊表现:

⑴眼带状疱疹⑵耳带状疱疹:

Ramsay-Hunt综合征:

面瘫。

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统称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如果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后)神经痛持续存在,称为PHN。

⑷其他。

治疗原则:

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

诊断要点:

①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呈带状排

列,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②常有明显的神经痛。

③病愈的获得较持久免疫,一般不复发,自限性。

3.单纯疱疹(HSV):

簇集性水疱为特征,自限,易复发。

DNA病

毒,有1型和2型,1型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2型引起生殖器疱疹。

①初发型⑴疱疹性龈口炎:

好发于口腔、牙龈、

舌、硬腭、咽等部位。

⑵新生儿单纯疱疹⑶疱疹性湿疹⑷接种性疱疹⑸疱疹性角膜结膜炎②复发型:

多见于成人。

缩短病程,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和全身播散,减少复

发和传播机会。

口服阿昔洛韦外用抗病毒乳膏,继发感染加抗生素乳膏。

①簇集性水泡;

②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③有

自限性,但易复发;

④病毒培养鉴定师诊断HSV感染的金标准。

疣的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内用药物

治疗多用于皮损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者。

4.脓疱疮: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密切接

触或自身接种传播。

①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又称寻常型脓疱疮。

链球菌或

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

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发生流行。

任何部位但以面部等暴露部位为多。

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

②深浓疱疹:

溶血性链球菌,多累及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好发于小腿或臀部。

③大疱性脓疱疮:

主要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萄所致。

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

半月状积脓。

④新生儿脓疱疮:

尼式征阳性⑤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

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

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死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

皮肤有明显疼痛和触痛。

患儿应简单隔离,对已污染的环境和衣物及时消

毒,以减少疾病传播。

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卫生。

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和防止各种皮肤损伤。

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少数皮损累及多部位或病情严重者可辅以内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

毛囊炎、疖、痈治疗原则: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外伤及

增强机体免疫力。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多发性毛囊炎及较严重的疖、痈应进行内用药物治疗。

5.真菌性皮肤病:

湿度95%-100%,pH5-6.5,。

真菌不耐热,100℃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在。

真菌分为酵母菌和霉菌。

浅部真菌:

毛藓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藓菌属,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

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6.头:

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

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对患畜也应给予治疗和隔离。

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服药、药、洗头、剪发、消毒五条措施联合。

(黄:

暗绿色荧光,白:

亮绿色荧光,黑点:

无荧光。

马拉色菌:

黄色或棕色。

体临床表现:

皮损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之

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皮损边缘不断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边缘常分布丘疹、丘疱疹和水疱,中央色素沉着。

亲动物性皮肤菌引起的皮损炎症反应明显。

自觉瘙痒,可因长期搔抓刺激引起局部湿疹样或苔藓样改变。

股癣临床表现:

好发于腹股沟部位,亦常见于臀部、单侧或双

2侧发生。

基本皮损与体癣相同。

由于患处透气性差、潮湿、易摩擦,常使皮损炎症明显,瘙痒显著。

以外用药治疗为主,皮损广泛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考

虑内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要坚持用药2周以上,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内用药疗程1-2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