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796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5.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

……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

“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清明上河图

7.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

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8.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

“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

A.革命史观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D.社会史观

10.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政治家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对两种评价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特定的历史时期”:

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

B.“最美妙的杰作”:

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

C.“最先承认了人权”:

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

D.“有色人种奴隶制”:

体现了该宪法的局限性

11.以下是某位同学历史课堂笔记里记录的片段,其最有可能来自(  )

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2.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

波普尔认为:

“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

”这表明(  )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

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

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

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

13.《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D.发明创造来源于技师

14.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

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

这主要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垄断组织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15.“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

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

“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17.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的支持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性质的改变D.民族独立的实现

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

”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

“你赞成社会主义么?

”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19.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20.2012年9月11日日本野田政府通过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迅速恶化。

对下列漫画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狄仁杰和元芳的回答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

②日本“一意孤行”反映了日本对二战反省的不彻底

③中日岛争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的缩影

④中国需要遏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22.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

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这反映了(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4.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25.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

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

有人说:

“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其中26题12分,24题18分,25题2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寓居上海的翰林冯桂芬在文章中写道,中外互市已经二十多年,外国“多能习我语言文字之人”,但在中国的士绅中,能懂外语的,却“绝无其人”。

冯桂芬仅仅还只是担忧,而负责总理衙门的奕訢,则面对的是迫在眉睫的困境。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英国文书都用英语书写,遇到中英文意冲突时,以英文为准。

而寻遍了诺大的中国,竟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翻译人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刚建立不久的新中国曾掀起大规模学习外语的热潮。

当时,人人都能说上两句“达瓦里西”(俄语“同志”的中文发音)、“哈拉哨”(俄语“好”的中文发音)。

材料三:

1982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英语教学节目“FollowMe”,后被译为“跟我学”。

据1982年的《中国日报》报道,由于节目太火,又来不及出教材,栏目组开始在《电视周报》上刊登“跟我学”教材,每次半个版,《电视周报》因此增加了约50万订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遇到的问题。

当时清政府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兴起“俄语热”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跟我学”节目红火的原因。

(4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和疾病。

……传入美洲和大洋洲的新疾病给土著居民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并为欧洲的征服和殖民铺平了道路。

这些疾病中,天花是由欧洲人传入的。

材料2: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3: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4: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哥伦布交换”的重大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概括《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一条例的颁布对英国的直接影响。

(6分)

(3)材料3、4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

商务与碰撞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

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

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侵略与学习

1890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新的关键阶段,在中国蒙受被日本击败的羞辱后不久,1895年初夏法国带头声称华南和西南为其“势力范围”,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租借地”的狂潮。

……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人对于西学仅有的一点兴趣大部分集中在技术知识上。

但在该世纪末,如果我们可以用当时流行的一本有关西学的中文文献目录来作判断的话,那么,中国学者的注意力已转向西方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以及西方宗教思想等方面了。

——《剑桥中国史》

(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1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6分)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00字左右。

(2)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

其本质意图是什么?

两种文明碰撞的新认识的立场是什么?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4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的主要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了救国救民先后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注意前提和逻辑关系,层次推理。

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

燕国是姬姓封国(召公之子受封于燕),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

宋国不是姬姓封国(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

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2.【答案】:

B

【解析】:

测量目标:

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分析:

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

3.【答案】:

D

本题所引材料的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

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

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

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因此,A、B、C三项表述都错误,只有D项是对材料意思的准确概括。

4.【答案】:

B

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

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呆板、教条)的特点。

5.【答案】:

克里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取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A、B两项与材料无关,D是伯利克里改革。

6.【答案】: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商铺林立,商业繁荣。

A项反映的是汉代的“市”;

BC分别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材料不符,故选D项。

7.【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8.【答案】: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

根据题干信息描述,“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有利于出现廉价劳动力,和封建经济基础的削弱,从而使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加速;

“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A、B、C三项都符合题干中表述的影响,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答案】:

重点理解“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这是从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角度强调“双元革命”的世界意义。

10.【答案】:

解析:

美国的两党制形成于19世纪,A不正确;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排除B;

英国早在美国之前就确立了代议制,C不正确;

D反映了该宪法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这正是它局限性的表现。

11.【答案】:

C

由“总统”、“共和政体”可排除A、D两项,因为英德实行君主立宪制;

从总统的产生方式排除B,因为美国总统由各州选举团选出。

12.【答案】: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虽然材料中的观点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合理成分,因此,A项错误;

材料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

C、D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

13.【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A、C两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来源于技师,排除D项。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大多来源于一线的工人和技师不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故B项符合题意。

14.【答案】:

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三家公司的合并使每吨钢的成本降至12美元,说明垄断组织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

15.【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材料中可以

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

国共和’混为一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

16.【答案】:

A

题中上谕“广开口岸”与A项“收回通商口岸”不一致,故按题目要求,选A项。

17.【答案】: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次高峰分别是民国初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两个时期的政府都曾采取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只符合第一个时期,C、D两项本身表述错误,当时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远未实现民族独立。

18.【答案】:

从题中百分比数据对比来看,1923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前夕),更多的被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反映了对公正公平社会制度的渴望。

19.【答案】:

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临时政府所以倒台,是因为没有解决人民的愿望。

二月革命后,人民最大的愿望是“面包”和“牛奶”,即和平与土地,故B正确。

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已经被推翻,故A错误,C、D的说法正确,但和材料信息不符合。

20.【答案】:

A

日本因战后经济的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是合理的,排除④

21.【答案】: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的内涵,这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一致的。

22.【答案】:

材料中“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开始走向联合,经济赶超美国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同时政治上冲击美国霸主地位,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①③表述正确。

不结盟运动与法国无关,材料也不能体现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排除②④。

23.【答案】:

解题时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

24.【答案】:

当今世界格局在苏联解体后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任何一大国,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西欧、日本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超其他国家的说法是错误的。

25.【答案】: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媒体技术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先进的方式,客观上促进了民主进程。

但从根本上看,参政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民主建设的程度。

题干中的说法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D项评价正确;

A项表述与题干观点的意思不符;

B项中的“唯一途径”表述绝对化;

科技发展客观上促进民主进程,并不是起直接推动作用,C项中的“正确揭示”表述错误。

故选D项。

26.

答案:

(1)在对外政治、经济交往中缺乏外语人才(洋务运动的需要)。

解决办法:

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

派遣留学生。

(2)苏联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实行“一边倒”;

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系友好密切。

(3)原因:

中美建交带来了中美交往的政治契机;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逐渐认识到英语是认识外面世界、走出国门不可缺少的工具;

政府的支持。

27.

(1)美洲的作物传到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

文明区域间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

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欧洲的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的同时,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2)主要内容:

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

如果违反条例,其船只和货物都将被没收。

直接影响:

有利于英国海外航运业和贸易发展,并引发了英荷战争。

(3)材料3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

材料4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

28.

(1)写作示例: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英国迫切需要尽可能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英国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中国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

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