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813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z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

每一个小横杆处的纵向杆必须使用十字扣件。

(9)脚手架在两端头或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处设置剪刀撑,每道剪刀撑跨立杆3~5根。

斜角与地面成45°

~60°

的夹角。

所有扣件一律采用旋转扣件,并扣在立柱上。

(10)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的间距为300mm,故此处应用木板封闭。

立面围护采用密目安全网,并用网绳与大横杆绑扎牢固。

(11)脚手架每次搭设时,应高出施工层1.2m~1.8m。

四、悬挑架的荷载取值及水平悬挑梁设计

3.1悬挑架荷载的取值与组合

3.1.1计算基数:

计算高度H=21m     步距h=1.8m

立杆纵距la=1.5m     立杆横距lb=0.9m

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30—2001):

钢管自重G1=0.0384KN/m    挡脚板自重G2=0.0132KN/m,

安全网自重G3=0.01KN/m    外立杆至墙距ld=1.40m,

施工活荷载qk=2KN/m2    内立杆至墙距lc=0.45m。

3.1.2脚手架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横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和扣件);

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30—2001)附表A-1得:

架体每米高度一个立杆纵距的自重gk1=0.1248KN/m

NG1K=H×

gk1=21×

0.1248=2.6208KN

3.1.3构配件自重(包括脚手板、防护栏杆、挡脚板、密目网等)

⑴外立杆

笆板,按2步设一层计,共14层,单位荷重按0.14kN/m2(按实计):

NG2K-1=(14×

la×

lb×

0.103)/2×

103

=(14×

0.9×

1.5×

0.14)/2×

103=1323N

②栏杆、挡脚板(按14层计,栏杆每步架1根)

NG2K-2=(2×

14×

G1+14×

G2)×

=(2×

0.0384+14×

0.0132)×

103=1797.6N

③安全网

NG2K-3=H×

G3×

103=43.1×

0.01×

103=646.5N

④合计

NG2K=1323+1797.6+646.5=3767.1N

⑵内立杆

笆板

103+(14×

lc×

0.14+14×

0.4×

=1911N

②纵向横杆(搁置悬挑部分的竹笆板用)

NG2K-2=14×

G1=14×

0.0384×

103=806.4N

③合计

NG2K=1911+806.4=2717.4N

3.1.4施工均布活荷载

按规范要求,取最不利情况,按荷载最大的装修脚手架考虑,即同时3

层作业层施工:

外立杆NQK外=3×

qk/2=3×

2/2=4.05kN

内立杆NQK内=3×

qk/2+3×

qk

=4.05+3×

0.45×

2=8.1kN

3.1.5垂直荷载组合

N1=1.2×

(NG1K+NG2K)+0.9×

NQK外

=1.2×

(5.3788+3.7671)+0.9×

4.05=14.62kN

N2=1.2×

NQK内

(5.3788+2.7174)+0.9×

8.1=17.005kN

3.2水平悬挑梁设计

本工程悬挑架采用钢丝绳张拉型钢悬臂式结构,水平悬挑型钢梁采用[16槽钢,长2.9m,1#、2#楼在二层楼面上预置安装槽钢,3#楼分别在二层、十三层预置安装槽钢,固定槽钢用2A12的圆钢加工成“几”字预埋在楼面混凝土内距外墙边1.3m。

由于3#楼架体分别在二层和十三层分再次搭设,其架体高度比1#2#楼低,故以1#、2#楼为例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2)规定进行下列计算与验算:

计算模型:

计算时不考虑槽钢末端斜拉钢丝绳的作用,钢丝绳的承载力

作为安全储备。

1[16槽钢截面特性:

Wx=152.2×

103mm3,I=1369.9×

104mm4,自重q=0.2299kN/m,弹性模量E=206×

103N/mm2,翼缘宽度b=70mm,翼缘平均厚度δ=10.5mm,高度h=160mm。

2最大弯矩

Mmax=N1×

1.35+N2×

0.45+q×

1.52/2

=14.62×

1.35+17.005×

0.45+0.2299×

1.52/2=27.648kN·

m

⑶强度验算

σ=Mmax/(γx×

Wx)

γx----截面发展系数,对[形截面,查表得:

γx=1.05;

Wx----对x轴的净截面抵抗矩,查表得:

103mm3。

f----型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Q235钢,取f=215N/mm2。

σ=27.648×

106/(1.05×

152.2×

103)=173.005N/mm2<f=215N/mm2

∴安全。

3整体稳定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的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2),轧制普通槽钢受弯要考虑整体稳定问题。

按附录一之

(二),本悬臂梁跨长1.35米折算成简支梁,其跨度为2×

1.40=2.7米,按下列公式计算整体稳定系数ψ:

ψ=(570bδ/l1h)·

235/σs

=[570×

65×

10.5/(2700×

160)]×

235/215=0.9843

则悬挑梁弯曲应力为:

σ=Mmax/(Ψ×

=27.648×

106/(0.9843×

103)=184.553N/mm2<f=215N/mm2

⑸刚度验算

ω=N1l3/3EI+N2a2(3l-a)/6EI

N1、N2----作用于水平悬挑梁上的内、外立杆荷载(KN);

E----弹性模量,E=206×

103N/mm2。

I----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Q235钢,取f=215N/mm2。

ω=(15.166×

103×

14003)/(3×

2.06×

105×

1369.9×

104)+[18.390×

3502×

(3×

1400-350)]/(6×

104)

=5.428mm<L/250=1400/250=5.6mm,满足要求。

6[16号槽钢后部锚固钢筋设计

固钢筋的承载力验算

锚固选用2A12圆钢预埋在二层平板上,吊环承受的拉力为:

N3=Mmax/1.3=27.928/1.3=21.48KN

吊环承受的拉应力为:

σ=N/A=21.48×

103/(2×

0.785×

162)=53.45N/mm2<[σ]=215N/mm2

∴满足要求。

②锚固钢筋的焊缝验算

σ=F/(lW·

δ)

F----作用于锚固钢筋上的轴心拉力设计值,F=F3=17297N;

lW----焊缝的计算长度,取lW=160-10=150mm。

δ----焊缝的计算厚度,取16mm。

σ=21.48×

103/(150×

16)=8.95N/mm2<[σ]=160N/mm2

⑺由计算结果可知,当挑梁采用[18号槽钢时,其强度、挠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为安全计本工程另设置钢丝绳拉索,作为安全储备。

五、立杆稳定性计算

4.1无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

N/(∮A)≤f

N——计算立杆最大垂直力设计值,取N=N2=18.390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查(JGJ130—2001)附

录C表C取值;

根据第5.3.3条规定:

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5×

180=312cm

长细比:

λ=l0/i(钢管回转半径)=312/1.58=197.5,

查附录C,∮=0.185

A——立杆的截面面积,查本规范附录B表B采用:

A=489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N/(∮A)=18390/(0.185×

489)=203.28N/mm2<

f=215N/mm2,安全。

4.2在风荷载作用下,立杆稳定性计算:

N/(∮A)+MW/W≤f

MW——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按本规范(5.3.4)式计算;

W——钢管立杆的截面模量,查附录B表B:

W=5.08cm3;

⑴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计算

①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ωk=0.7μz·

μs·

ω0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

B类地区,脚手架高35.35m,查表得:

μz=1.495;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按本规范4.2.4规定采用:

查表得:

敞开式脚手架的挡风面积为1.8×

0.089=0.2403m2

密目网的挡风系数取0.5,则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满挂密目网后,脚手架综合挡风面积为:

(1.8×

1.5-0.2403)×

0.5+0.2403=1.47015m2

其综合挡风系数为∮=1.47015/(1.8×

1.5)=0.5455

查规范表4.2.4,背靠开洞墙、满挂密目网的脚手架风载体型系数

为1.3∮,即:

μs=1.3×

0.5455=0.7092;

ω0——基本风压。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规定:

ω0=0.45。

ωk=0.7×

1.495×

0.7092=0.334KN/m

②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计算

MW=0.85×

1.4×

ωklah2/10=0.85×

0.334×

1.82/10

=0.1932KN.m

⑵立杆稳定性计算

N/(∮A)+MW/W=18390/(0.185×

489)+0.1932×

106/(5.08×

103)

=241.31kN/mm2>f=215kN/mm2,不满足要求。

结论:

经计算,架体稳定性不能满足要求,不能直接将脚手架搭设到顶,

应采取卸荷措施。

本工程拟在6层、11层楼面设置钢丝绳斜拉并设钢管斜撑卸荷结构,卸荷高度:

2.9=11.6m。

因此,架体稳定性计算时最大垂直力设计值取:

N=15.023KN(9层以下荷载)。

N/(∮A)+MW/W=15023/(0.185×

=204.09kN/mm2>f=215kN/mm2,安全。

六、连墙件计算

连墙构造对外脚手架的安全至关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保架体稳

固。

连墙拉筋用A6钢筋拉到剪力墙上,顶撑用A48×

3.5钢管,水平距离4.5m,竖向距离为3.6米,

5.1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ωk=0.334KN(同脚手架稳定计算数值)

由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1w=1.4ωkAw=1.4×

3.6×

4.5=7.575KN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N0,对双排脚手架取5.0KN

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l=N1w+N0=7.575+5=12.575KN

2A6拉筋的承载力:

N=2[fy]s=2×

210×

3.14×

3.252=13.93KN>N1w=12.575KN

所以连墙件拉筋用2A6筋满足要求。

5.2连墙设置的注意事项:

①确保杆件的连接可靠,扣件必须拧紧,垫木必须夹持稳固,避免脱出。

②装设连杆时应保持立杆的垂直度要求,避免拉杆时产生变形。

③连墙构造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应垂直于墙面设置,并呈水平位置或稍可向脚手架一端倾斜,但不允许向上翘起。

七、斜拉钢丝绳并钢管斜撑卸荷计算

6.1构造设计及措施

⑴钢丝绳吊点水平间距以2个立杆纵距为准,即1.5×

2=3.0m。

⑵为减少斜拉引起的水平力,避免立杆与小横杆连接扣件发生滑移,而引起立杆内侧弯曲变形,应使斜拉钢丝绳与水平短横杆的交角α尽量大,一般tanα≥2.5-4.5为宜。

本工程钢丝绳张拉高度3.6m,吊点距墙面1.4m,tanα=3.6/1.4=2.571。

⑶斜拉钢丝绳做到所有钢丝绳拉紧程度基本相同,避免钢丝绳受力不均匀。

⑷吊点必须在立杆与大横杆、小横杆的交点处,钢丝绳必须由大横杆底部兜紧。

⑸在吊点下方及内立杆与小横杆节点下附加斜撑杆,与钢丝绳共同受力。

⑹每个斜拉点设水平杆支撑在建筑物水平梁上,抵消斜拉钢丝绳水平方向拉力,防止脚手架水平方向变形。

见附图2、附图3:

6.2荷载的取值与组合

6.2.1计算基数:

计算高度H=11.6m   步距h=1.8m

立杆纵距la=1.5m   立杆横距lb=0.9m

钢管自重G1=0.0384KN/m    挡脚板自重G2=0.0132KN/m

安全网自重G3=0.01KN/m    外立杆至墙距lc=1.40m

施工荷载qk=3KN/m2           内立杆至墙距lc=0.35m

6.2.2脚手架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横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和扣件);

架体每米高度一个立杆纵距的自重gk1=0.1284KN/m

gk1=14.35×

0.1284=1.843KN

6.2.3构配件自重(包括脚手板、防护栏杆、挡脚板、密目网等)

①竹笆板,按2步设一层计,共四层,单位荷重按0.14kN/m2计;

NG2K-1=(4×

=(4×

103=378N

②栏杆、挡脚板(按4层计)查表4.2.1-2

G1+4×

0.0384+4×

103=513.6N

103=14.35×

103=215.25N

NG2K=378+513.6+215.25=1106.85N

①竹笆板

103+(4×

=(4×

0.14+4×

0.5×

=588N

NG2K-2=4×

G1=4×

103=230.4N

NG2K=588+230.4=818.4N

6.2.4施工荷载

外立杆NQK外=2×

qk/2=2×

3/2=4.05kN

内立杆NQK内=2×

qk/2+2×

=4.05+2×

3=8.1kN

6.2.5垂直荷载组合

(NG1K+NG2K)+1.4×

(1.843+1.1699)+1.4×

4.05=9.285kN

(1.843+0.8184)+1.4×

7.425=13.589kN

6.2卸荷结构计算

6.3.1计算模型

计算时按脚手架外立杆卸荷点以上的荷载由钢丝绳承担,内立杆卸荷点以上的荷载由内斜撑钢管承担,不考虑外斜撑钢管的作用(作为安全储备)。

小横杆支承于砼墙柱上及加上连墙件的拉结,脚手架基本无侧向位移,小横杆支座可按可动铰支座考虑。

如下图所示:

6.3.2钢丝绳的承载力验算

⑴钢丝绳的计算拉力

tanα=3.6/1.4=2.571α=68.746°

sinα=0.932

ΣMC=0PX•sinα•0.9-N1•0.9=0

PX=10.230×

0.9/(0.9×

0.932)=10.976KN

⑵钢丝绳自身的极限承载力

采用A16(6×

19)的钢丝绳,按下式求出其理论承载力:

P理=α•Pg/K

α----考虑钢丝绳受力不均匀的钢丝破断拉力换算系数,查表4-4-13

得:

α=0.85;

K----钢丝绳使用安全系数,查表4-4-24得:

K=8;

Pg----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查表4-4-14得:

Pg=125.0KN。

P理=0.85×

125.0/8=13.281KN>PX=10.976KN

满足要求。

6.3.3内斜撑钢管的承载力计算

⑴斜撑钢管的计算拉力

ΣY=0Pn•sinα2-N2=0

Pn=13.589/sin75.965°

=14.007KN

⑵斜撑钢管的承载力验算

ф48×

3.5的钢管截面参数:

截面积A=489mm2;

回转半径i=15.8mm;

自重38.4N/m

①强度验算:

σ=Pn/A=14.007×

103/489=28.6N/mm2<f=215N/mm2

②刚度验算:

λ=l0/i=(2500/sin75.965°

)/15.8=163.1<[λ]=200(一般支撑)

6.4结论

∵钢丝绳、斜撑钢管的强度、刚度均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卸荷结构满足要求,脚手架安全。

八、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配备

7.1劳动力配备:

工程

人数

任务

架子工

20

负责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

测量员

2

负责外脚手架垂直度控制

7.2材料配备:

名称

单位

数量

规格

普通钢管

32000

A48×

3.5mm

脚手板

m3

25

厚15mm,宽200mm

密目安全网

3200

2000目

水平安全网

300

直角扣件

12000

旋转扣件

1100

对接扣件

1500

镀锌铁丝

kg

450

14#

钢丝绳

1200

16#

锚扣

花篮螺栓

260

22mm

8质量保证

九、接地、避雷措施

本工程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标准。

工程采用避雷针与大横杆连通、接地线与整栋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的措施。

每栋楼各设置4根避雷针,避雷针采用φ12镀锌钢筋制作,高度1.5m,设置在脚手架四角立杆上,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逼雷网络。

接地线采用40×

4的镀锌扁钢,将立杆分别与建筑物楼层内的避雷系统连成一体。

接地线的连接牢靠,与立杆连接采用2道螺栓卡箍连接,螺钉加弹簧垫圈以防止松动,并保证接触面积不小于10mm2,并将表面的油漆及氧化层清除干净,露出金属光泽并涂以中性凡士林。

接地线与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的设置按脚手架的长度不超过50m设置一个,位置尽量避免人员经常走动的地方,以避免跨步电压的危害,防止接地线遭机械破坏。

两者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大于2倍的扁钢宽度。

焊完后再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定电阻,要求冲击电阻不大于10Ω,同时注意检查与其他金属物或埋地电缆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3m,以避免发生击穿事故。

十、安全措施:

⑴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⑵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下表的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⑶底座应准确的放在焊在槽钢上的钢筋上。

⑷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与步距的1/3。

②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③顶层立杆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少于100mm。

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⑸纵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