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33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与训练Word下载.docx

Al3+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先产生沉淀后又溶解

Fe3+

滴加KSCN或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变红或产生黄褐色沉淀

Fe2+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红褐色

四.除杂

1.原则:

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注意:

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

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焰色反应:

Na——黄色K——紫色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NA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单位:

g/mol或g..mol-1

(1)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数值:

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数学表达式: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

L/mol或m3/mol

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指0℃、101KPa,Vm=22.4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mol/L,mol/m3

(1)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计算;

称量;

溶解;

转移;

洗涤;

定容;

摇匀;

贮存溶液。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

C(浓溶液)·

V(浓溶液)=C(稀溶液)·

V(稀溶液)

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

要注意“上下单位一致”

归纳总结: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公式

n、N、NA之间的关系:

n、m、M之间的关系:

n=

标准状况(0℃,101Pa)下,气体:

溶液中n(B)、c(B)、V的关系:

Vm=22.4L/molc(B)=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

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等。

用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类一般分为:

混合物

金属单质:

Na、Fe、Cu等

物质单质

非金属单质:

Cl2、H2、、O2、O3、C60等

纯净物酸:

HCl、H2CO3等

无机化合物碱:

NaOH、Ba(OH)2、NH3·

H2O等

化合物盐:

Na2CO3、NaHSO4、Cu(OH)2(CO3)2

氧化物:

CO、CO2、CuO等

有机化合物:

CH3COOH、CH4、C2H6、CH3CH2OH等

又:

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分为:

强电解质:

HCl、H2SO4、NaCl等

电解质

化合物弱电解质:

CH3COOH、NH3·

H2O等

非电解质:

C6H12O6、CO等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三、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主要条件:

①生成水或弱电解质②生成沉淀③生成气体

2、离子反应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反应式子。

如:

H++OH-=H2O,它不仅可以表示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HCl+NaOH=NaCl+H2O,H2SO4+2KOH=K2SO4+2H2O都可能用这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但H2SO4+Ba(OH)2=BaSO4↓+2H2O不行。

(思考:

为什么?

3、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

"写、拆、删、查"四步法

①写:

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拆:

将方程式两边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改写成离子,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则保留化学式

③删:

等量删除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化简各物质的系数成最简整数比。

④查:

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数是否平衡,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4、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

①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2Fe+6H++=2Fe3++3H2↑不符客观事实。

②看拆分是否正确。

注意哪些物质该拆写成离子形式,哪些不能拆。

③看“==”“

”“↓”“↑”等是否正确。

④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如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⑤看质量和电荷是否都守恒。

如FeCl2溶液与Cl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Fe2++Cl2==2Fe3++2Cl-,应写成2Fe2++Cl2==2Fe3++2Cl-,同时两边的各原子数也应相等。

⑥看反应物与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42-+Ba2+==BaSO4↓+H2O,应写成

2H++2OH-+SO42-+Ba2+==BaSO4↓+2H2O。

习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水反应:

Na+H2O==Na++OH—+H2↑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

C.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Fe+Fe3+==2Fe2+D.铝与稀盐酸反应:

2Al+6H+=2Al3++3H2↑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B.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C.三氯化铁腐蚀印刷线路板Fe3++Cu=Fe2++Cu2+

D.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O32-+2H+=CO2↑+H2O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粉与稀硝酸的反应:

Fe+2H+(稀)=Fe2++H2↑B.Cl2与水的反应:

Cl2+H2O=2H++Cl-+ClO-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D.HAc与KOH溶液的反应:

HAc+OH-=Ac-+H2O

4、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Ag+、NO3-、I-     B.Mg2+、NH4+、NO3-、Cl-

   C.NH4+、K+、S2-、Br-      D.Zn2+、Na+、NO3-、SO42-

5、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则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CO3—、Cl—、NH4+、Mg2+ 

B.Na+、K+、NO3—、Cl—

C.K+、Ba2+、I—、NO3—D.Ba2+、Na+、Cl—、SO42—

6、某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Al3+NH4+SO42-CI-B.Na+Mg2+HCO3-NO3-

C.K+Na+AlO2-Cl-D.Fe2+K+NO3-Cl-

7、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

10-14mol·

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B.K+Na+Cl-NO3-

C.K+Na+Cl-AlO2-D.K+NH4+SO42-NO3-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鸡蛋壳在醋酸中溶解有气泡产生:

CaCO3+2H+=Ca2++H2O+CO2↑

B.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AlO2—+4H+=Al3++2H2O

C.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Cl2+2Fe2+=2Fe3++2Cl—

D.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

SO42—+Ba2+=BaSO4↓

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3O+、NO3-、Fe2+、Na+B.Ag+、NO3-、Cl-、K+

C.K+、Ba2+、OH-、SO42-D.Cu2+、NH4+、Br-、OH-

10、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

K+、Fe3+、Ba2+、Al3+、NH4+、Cl-、I-、NO3-、HCO3-、SO32-、SO42-现做以下实验:

⑴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

⑵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⑶将⑵中的沉淀过滤。

由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⑷另取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只观察到有红棕色沉淀生成,且沉淀量不减少。

由此可以推断: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溶液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

 

四、氧化还原反应

1、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

注意:

(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关系:

还原剂-失电子-具还原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得电子-具氧化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中:

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元素失电子总数=元素得电子总数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2e-

MnO2+4HCl

MnCl2+Cl2↑+2H2O

说明:

①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中还原剂与氧化剂中不同(或相同)元素之间的电子得失情况,箭头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②箭头的方向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

③在“桥”上表明转移的电子总数。

双线桥:

得2e-

MnO2+4HCl

MnCl2+Cl2↑+2H2O

失2e-

①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中还原剂与氧化产物、氧化剂与还原产物中同一种元素之间的电子得失情况,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②箭头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化,不代表方向。

③在“桥”上表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总数应相等。

注意:

1、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2、a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b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例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复分解反应一定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例题2:

下列变化中,需加氧化剂能发生的是

A、Cl-→Cl2B、Fe2+ 

→Fe3+ 

C、I2→I-D、CO32-→CO2

练习1:

在SiO2+3C=SiC+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A.60:

36B.36:

60C.2:

1D.1:

2

2:

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

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

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I-→CuI+I3-

3、KClO3+HCl(浓)→KCl+ClO2↑+Cl2↑+A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框内)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4、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

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含砷化合物。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上述过程中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作氧化剂D.1mol+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失

去2mol电子

5、已知将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现有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KC

l、Cl2、H2SO4、H2O、KMnO4、MnSO4、K2SO4七种物质:

(1)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需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mol电子。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内容结构】

【知识要点】

一、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三、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二、氯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三、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四、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练习:

1.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

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品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都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

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使次氯酸钙成为主要成分,得到漂粉精,其稳定性比漂白粉高。

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

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l-的存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__________性并具有__________性。

2.实验室通过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来制取氨气。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应选用下图甲中哪种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某同学用下图乙来收集,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集气瓶内是否充满氨的方法,一般采取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瓶内已充满氨。

18.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l2的氧化性比I2的氧化性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气流从左到右,则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为D接E,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

(2)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Cl2比I2的氧化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则需做的改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