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4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4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解析版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热点题型一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及实质

例1、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纯合子中不含有等位基因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当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在一起时,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转化作用

D.通过杂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答案】A

【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纯合子是基因

【提分秘籍】分离定律的实质、适用范围及条件

(1)实质:

在杂合子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如下图所示)

(2)适用范围及条件

①范围

a.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b.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②适用条件

a.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b.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c.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d.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e.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特别提醒】

(1)显性和隐性只有在完全显性中才有意义,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中无所谓显隐之分,但他们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非等位基因:

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前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者不遵循,可随交叉互换而重组。

【举一反三】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都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

d=1:

1)”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A

【解析】孟德尔通过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观察和数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

热点题型二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例2、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黑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代。

问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A.3:

1B.5:

1

C.8:

1D.9:

1

【答案】C

【解析】F2中的基因型为

BB、

Bb、

bb,当除去全部黑身后,所有灰身基因型应为

BB、

Bb,让这些灰身果蝇自由交配时,黑身果蝇出现的概率应为

Bb×

Bb×

,故灰身应为

,灰身与黑身之比为8:

1。

【提分秘籍】

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

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遗传系谱图中的显隐性判断

若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则为隐性遗传病;若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者,则为显性遗传病。

2.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

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通常用于植物。

(2)测交法:

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通常用于动物。

(3)花粉鉴定培养法:

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纯合的植株,然后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根据颜色反应即可判断被检验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举一反三】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题图,这四种方案对应的曲线依次是:

Ⅳ、Ⅰ、Ⅲ、Ⅱ。

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所以不会发生进化,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D项正确。

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F1代的Aa的基因频率都是1/2,所以Ⅰ和Ⅳ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Ⅰ是随机交配的结果,Ⅳ是自交的结果。

曲线Ⅱ和Ⅲ在F1代杂合子Aa

热点题型三分离定律遗传特例

例3.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A.3种,2:

1:

1B.4种,1:

1:

1:

1

C.2种,1:

1D.2种,3:

1

【答案】C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

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为:

W>WP>WS>w,则WPWS与WSw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

WPWS(红斑白花),WSw(红斑白花),WSWS(红条白花),WSw(红条白花),所以其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为:

2种、1:

1。

【提分秘籍】某些致死基因导致异常遗传分离比问题

(1)隐性致死:

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显性致死:

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症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3)配子致死:

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4)合子致死:

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早夭的现象。

【举一反三】

人类秃发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秃发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这一对夫妇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分析如下:

bb(秃发)×♀b+b+(正常)→b

1.(2019上海卷.21)表2显示某家庭各成员间的凝血现象(-表示无凝血,+表示凝血),其中妻子是A型血,则女儿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为

A.A型;IAiB.B型;IBiC.AB型;IAIBD.O型;ii

【答案】B

【解析】妻子是A型血,其血清可以使丈夫和女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说明丈夫和女儿的血型为B型或AB型,根据题意可知丈夫和女儿的血型均为B型,丈夫、妻子、女儿、儿子的基因型分别为IBi、IAi、IBi、ii。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2005年上海卷.26)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

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

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B.2/16C.5/16D.6/16

【答案】D

【解析】由“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花长为24mm的

(2005年北京卷.30)(17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性性状。

图中

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2)实验2结果显示:

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种。

基因型为,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3)根据果蝇

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答案】

(1)相对显Aaaa

(2)两AA1/4(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25%的该基因纯合子。

【解析】

(1)由实验2两个长刚毛个体的后代中出现了短刚毛个体,可以判断长刚毛和短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短刚毛为隐性性状,则长刚毛为显性性状;则实验1为类似测交实验,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和aa。

(2)在实验2的后代中共有三种表现性,其中腹部有长刚毛和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

(2005年上海卷.综合题六)分析有关猫毛色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

(12分)

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拉制性状如图24。

(1)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

据表2分析,控制毛色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W和色素淡化基因C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C包括C+(原有毛色)、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

其中,Cb和Cs对C+呈隐性,对c呈显性,且基因C对基因W有抑制作用(C+除外)。

(2)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考虑基因W与基因C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分别为WlW+C+Cs与WTW+Csc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答案】

(1)WT、Wh、WI、W+

(2)奶白色:

纯白色=1:

1

(3)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

(4)3/4

【解析】

(1)根据白色×白色,后代有白色和纯有色,说明WT对W+为显性;根据小色斑×小色斑,后代

WhW+C+CS四种情况。

(4)WlW+C+Cs与WTW+Csc交配,生育出的白色小猫的基因型为WT_C+_,有四种情况:

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无论Ⅰ2和Ⅰ4是否纯合,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

2.(2019·安徽卷)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团(A、a和B、b)控制。

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

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答案】B【解析】由杂交2中F1的眼色与性别有关,可推知该鸟类眼色的遗传与性染色体有关,两对等位基因中应该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杂交1中双亲均为纯合红色眼,其后代雌雄均为褐色眼,可知红色眼亲本只有一种显性基因,而另一种基因为隐性,只有这样才能使F1中雌雄均为褐色眼。

A项正反交的结果会相同,B项符合题中结果,C项杂交后雌性为红色眼,雄性为褐色眼,D项中甲是雌性,乙为雄性。

3.(2019·江苏卷)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后得出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

海尔蒙特研究柳

4.(2019·海南卷)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B.4∶4∶1

C.1∶2∶0D.1∶2∶1

【答案】B

【解析】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随机交配,故在AA和Aa这两种基因型的个体组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2/3,a基因的频率为1/3,则下一代中4/9AA、4/9Aa、1/9aa,B项正确。

5.(2019·海南卷)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答案】B

【解析】依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A项中若某一性状为显性杂合子而另一性状为隐性个体(或显性纯合子)则不能判断出显隐性,A项错误。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该组合中均为纯合子,其后代必为杂合子,且表现为亲本之一的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B项正确。

C项中的可能性与A项相同,如感病株×感病株均为纯合子,其后代表现型与亲本相同,C、D项错误。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既会出现纯合子,也会出现杂合子;一般情况下,对于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来说,其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有纯合和杂合之分。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

D.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所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为1:

1

【答案】D

【解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

说,雌配子数量少,雄配子数量多。

3.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

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答案】D

【解析】由题意Gg与Gg-都是雄株,不能杂交产生植株;两性植株的基因组成可能是gg或者gg-,

4.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

【答案】D

【解析】同种性状的个体自交或杂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项错误。

5.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

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答案】C

【解析】一个种群中,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下,有3种基因型,则交配类型有3×2=6种;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产生不同种类的配子,且比例为1:

1;小麦连续自交可以筛选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类型;测交可测定F1的配子种类和基因型,但不能推测配子的数量。

6.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

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

①②两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子代基因型为

AA、

Aa。

若自交,则后代aa基因型个体占

×

;若自由交配,则后代aa基因型个体占

×

×

7.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

B.③的子叶颜色与F1子叶颜色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

【答案】C

误。

8.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

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所占的比例是()

A.1/2B.4/9

C.5/9D.1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黄鼠的基因型为Aa,则第二代中2/3Aa、1/3aa,其中a的基因频率=2/3,A的基因频率为1/3,则第三代中黄鼠Aa所占的比例为[2×(2/3)×(1/3)]/[1-(1/3)×(1/3)]=1/2。

9.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

若甲性状为显性,可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实验组合是()

①♀甲×

乙→F1呈甲性状

②♀甲×

乙→F1呈甲性状、乙性状

③♀乙×

甲→F1呈甲性状

④♀乙×

甲→F1呈甲性状、乙性状

A.②④B.①③

C.②③D.①④

【答案】A

10.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

1:

1B.4:

4:

1

C.2:

3:

1D.1:

2:

1

【答案】C

【解析】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说明雄配子中D、d的比例是2:

1,而雌配子中D、d的比例为1:

1,所以用棋盘法即可求得:

DD:

Dd:

dd=2:

(1+2):

1。

如图:

♀配子

后代

配子

D(1/2)

d(1/2)

D(2/3)

DD(2/6)

Dd(2/6)

d(1/3)

Dd(1/6)

dd(1/6)

11.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A、a),发病率很低。

该病显性纯合体(AA)病情严重而死于胚胎期,杂合体(Aa)体态异常,身体矮小,有骨化障碍,但智力正常,隐性纯合体(aa)表现型正常。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完全显性遗传病,能活到成年人的基因型有Aa和aa

B.该病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病,且AA个体病情重,Aa个体病情较轻

C.该遗传病发病率很低的根本原因是Aa的基因型频率低

D.若一对基因型为Aa的夫妇同时还是白化基因携带者,则他们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答案】B

【解析】从题中信息来看,AA个体病情比Aa个体重,即Aa个体实际上也是患者,因此,控制该病的一对基因中,A对a为不完全显性;该遗传病发病率很低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频率低,且基因型AA的个体胚胎期致死导致A基因频率降低;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未知,则无法计算相关概率。

12.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

Cb—黑色、Cc—乳白色、Cs—银色、Cx—白化。

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交配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乳白

白化

1

黑×黑

22

0

0

7

2

黑×白化

10

9

0

0

3

乳白×乳白

0

0

30

11

4

银×乳白

0

23

11

12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

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

C.无法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四种毛色

【答案】A

【解析】亲代黑×黑→子代出现黑和白化,说明黑(Cb)对白化(Cx)为显性。

亲代乳白×乳白→子代出现

出现三种毛色。

13.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

在25℃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C.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答案】B

14.紫茉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紫茉莉种群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有3种类型,即RR、Rr、rr,它们对应的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白色。

让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

下列关于F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2的表现型有3种,比例为1:

2:

1

B.F2中红花植株占1/4

C.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亲本红花紫茉莉的基因型为RR或Rr

【答案】D

【解析】亲本红花紫茉莉和白花紫茉莉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