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77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秋冬季节是感染诺如病毒的高发期,应尽量避免生食水产,诺如病毒主要是由污染的水和食品传播,而贝壳类、鱼类、蔬菜沙拉都是常见的被污染食品。

三、预防措施

(一)学校、托儿机构、敬老院、工矿企业等集体单位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二)各单位企业加强食堂环境卫生。

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及饮食加工者)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

 

(三)学校、托儿机构要做好学生的健康筛查工作,家长要密切留意儿女的健康情况,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儿童或教职工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四)学校、工矿企业等单位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卫生机构。

(五)出现暴发疫情的单位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

当地其他幼儿园或学校加强晨检,对出现呕吐、腹泻的病例要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处理。

(六)病人应隔离观察,加强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隔离观察期间,病人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

症状消失72小时后才可上学或上班,患者排泄物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规化消毒处理。

(七)对已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强制性采取使其暂时脱离接触食品岗位的措施。

(八)加强日常消毒落实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工厂、学校宿舍和家庭居室多通风。

清理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时要注意防护,清理病人排泄物时做好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处理完后要及时用清洁和消毒双手(肥皂、消毒洗手液)。

建议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受污染的地方和物品。

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附件2

水痘的防治知识

一、基本情况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

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

二、水痘临床特点

水痘发病较急,可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进入出疹期。

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病情愈重。

呈向心发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

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

周围有红晕,水疱极易破裂而溃烂。

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

(一)对患病学生要隔离治疗,慎防抓破水痘,防止感染。

直至脱痂才能回校上课。

(二)、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午检,注意各班情况,如有类似病例要及时报告当地医院防保科。

(三)要求学校对各班级教室用消毒剂进行室消毒,搞好室处环境清洁,教室要通风换气。

(四)建议学生服用中草药凉茶,增强抗病力。

(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六)建议学校近期不要进行大型集会或大型室活动,学生不要串门,防止相互传播。

(七)建议没有发病的学生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的发生。

附件3

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指引

(一)要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与换气,保持室空气新鲜。

尽量不使用空调,如确要使用,应定期开窗换气。

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学生宿舍管理员每天应督促学生在起床后将宿舍窗户打开通风。

(二)要做好校园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要主动捂住口鼻,不要让飞沫溅到别人。

个人生活用品要专用,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或交换使用毛巾、牙刷、口杯等个人专用物品。

(三)要落实学生晨检、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以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所在地街镇医院防保科(防疫组)报告,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院防保科的指导下,落实有关防控措施。

(四)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室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围的集会。

(五)已确诊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返家隔离治疗至症状痊愈,痊愈后方可返回学校上课。

(六)疫情班级使用消毒剂檫拭课桌椅、门窗、走廊扶手、湿拖课室和走廊地板、冲洗洗手间等公共区域,若能结合紫外线消毒,效果更佳。

(七)加强健康教育。

利用墙报、校广播、讲座、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提高师生防病意识,有病一定要及时就医。

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八)建议未发病及未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学生到当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场)医院的防疫组或防保科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九)密切跟踪疫情进展,有新发病例或其他情况及时联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所在地街镇医院防保科(防疫组)。

附件4

学校、托幼机构流感防控工作指引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病毒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易发生流行、暴发,控制难度大。

为做好学校流感的防控工作,建议学校做好以下几点:

一、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运校垃圾和废弃物,保持室外环境卫生整洁。

二、加强课室、实验室、午休室、办公室和宿舍等室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空气清新。

尽量不使用空调,如确要使用应定期开窗换气。

三、注意个人卫生。

1、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要主动捂住口鼻,不要让飞沫溅到别人。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4、平时要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勤添减衣服。

5、注意饮食营养卫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6、个人生活用品要专用,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或交换使用毛巾、牙刷、口杯等个人专用物品。

7、尽量不到医院探视患传染病的病人。

8、患上感冒或流感时应戴口罩,与他人分餐进食。

四、学校在校园应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

在流感流行期间,集体性活动尽量在室外进行,避免全校性的室集会;

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免学生过度疲劳;

劝告学生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

五、加强健康教育。

利用墙报、校广播、讲座、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流感的预防知识,提高师生防病意识。

六、落实晨检制度。

校医(卫生保健教师)或班主任每天早上应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有发热的学生,劝其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七、做好疫情监控报告。

各单位校医(卫生保健教师)发现流感病例以及在同一单位(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1天有3例或者连续3天有5例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迅速向镇(街)医院防疫科报告,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同时书面上报教育局办公室和安保科。

八、在流感流行期间要定期对校区进行消毒。

学校每周末对全校各类室场所、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1次消毒;

托幼机构每天对全园(所)各类室场所、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1次消毒,也可以定期在课室进行熏醋消毒。

九、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定为流感暴发流行的学校,要按有关规定,对患病学生、教职员工进行隔离治疗,并做好校环境和空气的消毒。

十、可根据气候和流感的流行情况煎煮中草药方剂服用,也可服用板兰根冲剂或使用防感涂鼻膏等,经济条件许可的学生可自愿到计划免疫门诊注射流感疫苗。

附件5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一、疾病概述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

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刷、口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二、防控措施

  

(一)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

  1.根据病例临床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诊断。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液体较少。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了解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病例诊断,包括:

当地幼托机构或学校有类似疫情,或病例与类似患者有接触史等。

发病对象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2.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

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收住院,重点救治。

  3.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交叉感染。

医院要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

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二)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

  1.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

深入医疗机构及时了解疫情,并鼓励医疗机构主动报告疫情。

  2.注意区别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脑炎。

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相关疾病的监测与调查,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

  3.手足口病流行地区要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

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4.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5.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

  6.对新发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诊断。

  (三)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容的健康教育;

印刷相关宣传品,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四)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各地应对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开展对辖区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附件6

风疹的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风疹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多发。

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

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排到空气中而造成健康人感染。

风疹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传染期为出疹前7天至出疹后5天,病程约4—6天。

值得重视的是,妊娠早期妇女如感染风疹后可能会导致畸胎或先天性器官缺陷。

二、学校综合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儿童要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麻风、麻腮风疫苗;

中小学生所在的学校如发生风疹流行,推荐未患风疹的学生应急接种风疹疫苗。

(二)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师生了解到传染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

(三)强化晨检报告制度,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指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治疗病人,避免乱投医服药。

风疹隔离时间为出疹后5天。

(四)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追踪统计,一周一间学校同一个班出现有出疹或发热超过3例(包括3例)或一间学校出现超过5例(包括5例)立即报告辖区医院防疫科。

(五)教室及集体宿舍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六)对出现病例的学校应采取空气消毒措施,每天消毒1次;

没有发生疫情的学校可每周1—2次预防性消毒。

(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先手。

先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擦干。

不要共用毛巾。

(八)注意均衡饮食、经常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也可预防服药,推荐使用疫苗接种。

(九)加强卫生宣传,避免前往空气不流畅的场所,校减少大型集会活动,学校校际之间减少会考等集会性的学生流动。

附件7

学校、托幼机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预防指引

积极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尤其对桌面、门把手、电脑键盘、体育器械等有公共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擦拭清理。

校园应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

二、加强健康教育。

利用墙报、校广播、讲座、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知识,教育学生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触摸眼睛后要彻底洗手;

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

不要与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化妆品等可能接触眼部的用品;

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洗浴场所;

出现相关症状时,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

三、建立并落实晨检制度。

校医(卫生保健教师)或班主任每天早上应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有眼睛红肿的学生,劝喻回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学,待所有症状消失后(一般7-10天)方可解除隔离。

四、做好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等传染病管理工作。

校医(卫生保健教师)要了解各班学生、教职员工缺勤情况及原因,作好记录和统计。

若发现学校结膜红肿病人突然增多,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五、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公共课程的卫生管理。

特别应加强对公共游泳池、计算机室等卫生管理,避免通过上述场所传播“红眼病”。

必要时,可暂时关闭游泳池,暂停电脑课程、手工课和眼保健操。

六、开展必要的消毒工作。

病人洗脸应使用独立的毛巾、脸盆,并定期对毛巾和脸盆煮沸消毒。

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或煮沸消毒。

对于发生疫情的集体单位,对可能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或公共场所以及校车等,应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可用75%酒精消毒双手及使用过的仪器、物品等。

七、疫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安排集体活动,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进行预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从化区教育局办公室2016年3月11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