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8888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608期 

 

有删改)

1.第②段划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2.作者认为对“尤里卡时刻”的正确理解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3.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

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这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

B.作者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创造性思维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作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D.作者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不应该鼓励妄想,而应该鼓励尝试,鼓励失败。

【答案】

1.不能,因为作者认为“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去掉“据说“一词,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

2.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

3.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真实情况。

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的真实情况。

爱迪生在大量的试错后才成为发明大王。

法拉第要做大量的试验才能有所发现。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

C.有误,根据第七段中的“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可知这是人们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观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

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

郭孝恪曰:

“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①,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

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

”薛收曰: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

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

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

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②,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③.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

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

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

”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①垂将面缚:

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

②两寇合从:

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

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遗:

送给)

B.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

应当)

C.但乏粮食耳(但:

只,仅仅)

D.建德亲帅大众(帅:

元帅)

6.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7.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9.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D.句意为:

窦建德亲自统帅大军远道赴援。

“帅”,动词,率领。

故选D。

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

谓宾之间要停顿;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本句意思是:

王世充保据东都,仓库充实,统帅的兵马,都是江淮地区的精锐。

根据句意断句为: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故选A。

7.D【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D.“世民善之”中“善”是赞赏的意思,所以句意为:

李世民十分赞赏他的计策。

故D项不正确。

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B.依据原文“伺间而动”可知,“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错误,故选B。

9.①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想先跑;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③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参考译文】

窦建德写信给秦王李世民,请唐军退到潼关,退还夺取的郑国土地,重修原来的睦邻关系。

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此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兵锋,郭孝恪说:

“王世充已是穷途末路,马上就会成阶下囚,窦建德远道而来救助王世充,这是天意要郑、夏两国灭亡。

我们应当凭借武牢之险抵御窦建德,视情况而动,肯定能打败他们!

”薛收说:

“王世充保据东都,仓库充实,统帅的兵马,都是江淮地区的精锐,现在的困难只不过是缺粮。

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想打打不了,要坚守又难以持久。

窦建德亲自统帅大军远道赴援,也会尽出其精锐。

如果放他到此,两寇合兵,将河北的粮食运来供给洛阳,那么大战才展开,不知什么时候结束。

现在我们应当分出兵力围困洛阳,加深壕沟增高壁垒,如果王世充出兵,要小心不和他交战,大王您亲自率领骁勇精锐,先占据成皋,磨快兵器训练兵马,等他们到来,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克敌。

打败窦建德后,王世充自然也就败亡,不出二十天,就会捉住两个国君!

”李世民十分赞赏他的计策。

(二)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乙卯重五①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

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重五: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②棕包分两髻:

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

③艾束著危冠:

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1)比喻(或对偶);

吃粽子、插艾枝

(2)山村景色美好;

节日气氛浓厚;

较早做完天的事情;

能轻松享用晚餐。

(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默写

1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此中有真意,______。

(陶渊明《饮酒》)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8)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答案】

(1)千里共婵娟

(2)欲辨已忘言(3)燕然未勒归无计(4)到乡翻似烂柯人(5)风掣红旗冻不翻(6)会当凌绝顶(7)野芳发而幽香(8)天街小雨润如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

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

“阿婆,吃点什么呀?

”老婆婆哆嗦着说:

“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

”服务员怔了一下说:

“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

”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

“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

”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

“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

是不好吃吗?

”老婆婆微微一笑:

“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

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

“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

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

“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

”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

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

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

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

“阿婆中一等奖了!

奖金两千元!

大家鼓起掌来。

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

“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

”老婆婆说:

“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

”男士说:

“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

”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

“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

”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

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

一人说:

“我看出来了。

”另一人说:

“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

“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

太棒了!

”经理说:

“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

“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5期,有删改)

12.老婆婆走进义连香饭店只是想花一元钱喝碗热汤,却受到了特别的对待。

请概括老婆婆受到的第一次特别对待。

第一次特别对待:

______;

第二次特别对待:

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她帮助;

第三次特别对待:

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13.小说的开头写道: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4.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

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

15.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手法?

有什么作用?

16.依据全文,概括老婆婆的性格特点。

【答案】12.服务员背着老婆婆给她买了一碗打卤面,一个肉饼。

1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推动情节的发展。

因为天冷,老婆婆才会想要喝一碗热汤。

环境的寒冷和服务员,经理的热心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14.二三等奖还未抽出,如果不继续的话,经理就食言了。

写继续抽奖才能引出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放弃领奖的内容。

表明顾客受到经理善心的感染,突出了善心的传递,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5.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突出经理不想让客人看穿他刻画安排这次抽奖活动为帮助老婆婆的心理,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机智

16.为人实诚,本分。

关爱老伴,有责任心。

坚强乐观。

要求不高,容易满足。

第Ⅱ卷表达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老头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B.随着最新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C.一看群情激愤,小偷只好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拿出钱包,低头认错。

D.“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C.众目睽睽,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与前面的“大家”语意重复,使用不当。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18.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B.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D.“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

A.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清热补血”之后加上“的功效”;

B.句式杂糅,可把“由……组成的”去掉,也可把“的主要构成部分”去掉;

C.没有语病;

D.语序不当,应该是“不仅要宣讲到位,而且要落实到位”。

19.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

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

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

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

【答案】B

20.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到:

“感谢您的厚爱。

C.王校长说:

“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A.“心领”用为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的套语,表示心中已领受其情意,不能用于对方;

B.表达得体;

C.用词不当,可将“斗胆赐教”改为“不吝赐教”;

D.“绵薄之力”用于自己,是谦辞。

故选B。

五、写作

21.请以“新发现”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②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新发现

  今年是改革开放32周年,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们喜迁新居;

一所所学校相继开办,培育栋梁之才;

一家家超市、商场释放出难以抗拒的魅力。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穿戴时髦的人,我的家乡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信我就带你去看看吧。

  家乡的变化在旅游业。

近几年,天目湖、南山竹海在荣获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后,许多中外游客都慕名而来。

天目湖,山、水、梦境交融的地方,水上步行球、欢乐世界让你放松身心;

高空滑索惊险刺激;

动感影院中,戴上特制眼镜随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冒险,还有夜公园游泳池,人造波浪的感觉并不亚于置身于大海之中。

南山竹海,人称天堂南山,梦幻竹海,层峦叠嶂的竹林仿佛是一道天然屏障,可以阻挡烈日、消暑提神,闲暇之时,邀上亲人或是好友,走进竹林,听竹叶沙沙,犹如置身人间仙境。

而1000多级台阶考验你的能量和毅力,等你爬上山顶你一定会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新的感受。

  家乡的变化在建筑业。

从2015年秋季房地产展起,阳光城市、茗仕嘉苑、格林花园、美景天城等楼盘如狂潮席卷而来,很快被抢购一空。

今天,放眼望去,淡黄、土黄、红、白等颜色粉刷在楼体上,显得均匀对称,格外醒目,让人有一种时尚、动感的感觉,真想进去住一住。

至于别墅嘛,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不高,但处处体现着豪华风格,已经成为贵族生活的代名词。

而室内精致的装修更是让人有置身皇宫的感觉。

这一切都来源于建筑业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在商业,大统华、华地百货、大润发已经够大家天天去的了,现在淘宝城的开业,又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琳琅满目的商品、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们看到的是家乡商业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在文化娱乐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文艺培训班招收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成,更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增添了新的选择;

市政府广场,精彩的文艺节目常常上演,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电影院里,诸如《阿凡达》、《变形金刚》、《铠甲勇士》等国际大片,逼真的动画、音响效果更是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竞相观看。

  家乡的变化在餐饮业,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德克士,高档酒店,优雅的茶座咖啡厅接踵而开,像个万花筒,随便一转,花样百出的饮食就能让人垂涎三尺。

  这些都是我的新发现,它们虽小,却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巨大变化,这只是现代化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飞跃发展将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