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99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诗歌《汴河怀古》和大运河图片。

提出问题:

诗中的“河”是指哪条河?

有人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开通这条河?

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

朗读诗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迅速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隋的统一

东汉至隋政权更替图。

在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为什么是隋朝灭掉陈,而不是陈灭掉隋朝呢?

在学生回答地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陈朝统治者腐败导致亡国的结论。

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政权?

又是什么时候统一全国?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 隋朝户籍、人口表

时间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

户数

712万

890万

人口

3100万

4600万

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隋朝垦田表

隋初

隋繁荣时

垦田数额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材料三 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

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

这段材料是对谁的评价?

隋朝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归纳出现“开皇之治”的局面的原因:

经济: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

建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回顾旧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知识,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开通大运河

展示《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的空白图,引导同学们在图中绘制《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并要求在图中填出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中心、四段河渠的名称。

在绘制大运河的基础上,总结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三点:

洛阳、涿郡、余杭。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六省:

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展示图片《开凿大运河》,提出问题:

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让学生进行辩论。

主题: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正方: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

反方: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坏事。

通过学生的辩论,教师总结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积极性一面,消极性的一面。

今天的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动手画《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的线条。

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搜集资料,课堂辩论。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让学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的概况。

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思考,了解大运河的古今。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展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书》记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材料二 《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

科举取士制度是在什么背景开创?

材料一 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书》卷一《高祖纪上》

材料二 炀帝始建进士科。

——杜佑《通典》

科举制是如何建立起来?

展示材料,回答问题:

科举制的创设有哪些影响?

科举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官制度的成熟,它与郡县制结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巩固、强化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举制也向社会各阶层的知识分子打开了入仕的大门,一方面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生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

——《科举制历史作用》

展示隋炀帝图片和材料,提出问题:

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君王忍把平陈业,换雷塘数亩田。

——罗隐《炀帝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品中正制使得官员的选拔被世家大族垄断,寒门子弟入仕无门。

不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也缩小了统治基础。

阅读材料,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阅读材料,归纳科举制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4.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在位期间有哪些暴政?

材料一 郎杜宝的《大业杂记》所记最详:

“其龙舟高四十五尺,阔四十五尺,长二百尺。

四重,上一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

中二重,有一百六十房,皆饰以丹粉,装以金碧朱翠,雕镂奇丽,缀以流芳、羽葆、朱丝、网络;

下一重,长秋、内侍及乘舟水手,以青丝大绦绳六条,两岸引进。

其引船人,普名‘殿脚’,一千八百人,并着杂锦、采装、袄子行缠、鞋袜等。

隋炀帝暴政给当时带来什么后果?

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

——《隋书·

杨玄感传》

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

李密传》

展示隋末农民起义形势,讲解隋末人民起义。

观察图片,归纳问题。

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巩固练习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

②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A.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B.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分裂,实现了大统一

2.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

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通济渠

B.永济渠

C.刊沟

D.江南河

4.下列关于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强了地方豪门大族的势力

②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③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参与政权

④科举制的实行比起魏晋以来的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更具历史进步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5.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

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高宗D.唐太宗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B

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考链接

1.(2019年湖北孝感)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右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A.隋朝的大运河

B.秦朝的万里长城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的丝绸之路

2.(2019年重庆B卷)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它正式创立是在()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3.(2019年济宁)《北京晚报》2019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9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下列关于隋炀帝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1.A

2.B

熟悉中考题目,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想一想:

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一、隋的统一

1.隋的统一:

杨坚建立隋朝(581年)

隋文帝统一全国(589年)

2.强盛的隋朝:

发展经济、改革制度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

2.概况:

沟通五大水系

3.意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原因:

上层权贵垄断官吏选拔权

2.过程: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3.评价:

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灭亡:

隋炀帝被部下杀死(6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