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93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2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2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

 

备课本

 

学校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教师

2019年第一学期

长沙县教育局制

 

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负数、百分数

(二)、圆柱与圆锥、比例

、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

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

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

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基础差的学生偏多,对数学学习兴趣

不高。

新的学期里,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

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

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目标分解: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简单

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

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

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学科教学任务安排

周次

教学任务

1

负数

2

百分数

3

百分数复习及单元检测

4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5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6

圆柱圆锥复习及单元检测

7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8

正反比例、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9

用比例解决问题,复习、单元检测

10

数学广角、期中考试

11

数的认识、专项复习

12

数的运算、专项复习

13

式与方程、专项复习

14

比和比例、专项复习

15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专项复习

16

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专项复习

17

概率与统计、数学思考、专项复习

18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19

20

21

课题

负数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

教学开始,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课;教学中,通过多处实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展示与交流中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充分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负数,只是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

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通过交流探究,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思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拟用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媒体资源或教具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与检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游戏激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反话”的游戏。

(1)向前走2步。

(向后走2步)

(2)电梯上升6层。

(电梯下降6层)

(3)存钱600元。

(取钱600元)

(4)商场盈利30万元。

(商场亏损30万元)

……

2.进一步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

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同学们请思考:

怎样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一写。

(通过点评学生表示方法引出新知识——负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

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理解正负数的含义与读、写法。

1.介绍负数的产生。

(出示教材第4页的“你知道吗?

”,了解负数的历史)

2.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这是一幅六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图,同学们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

问3℃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

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温度计具体感知一下。

(2)由图可知,武汉的最低温度是-3℃,长沙的最高气温是3℃。

(3)认识0℃、+3℃和-3℃。

师: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不是指没有温度。

以0℃为分界点,当气温高于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面加一个“+”号或者直接用数字来表示,读作零上××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加一个“-”号来表示,读作零下××摄氏度。

因此,+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板书:

+3℃0℃-3℃

正三摄氏度分界点负三摄氏度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存折图)

(1)支出(-)或存入(+)一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2)500.00和-500.00的意义相同吗?

(3)小结:

像2000.00,500.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00,-132.00则表示支出的钱数。

这两类数前面的符号不同,分别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4)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4.明确正、负数的意义和读法。

(1)讨论:

(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能把课件上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

(2)展示分类结果。

(3)师引导学生归纳正、负数的描述性定义。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等,需要用到两种数,一种是我们学过的数,如3、500、4.7、

等,这些数都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加上“-”的数,如-3、-500、-4.7、-

等,这些数都是负数。

(4)师示范教学负数的读法。

(5)讨论:

0是正数还是负数?

归纳: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如温度计上的0℃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5.理解生活中其他的负数。

与同桌交流一下,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负数。

1、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6页第1、2、3、5题,第7页第6题。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学生参与游戏,初步感受“相反意义的量”。

2.学生选择一例,动手写一写,并交流展示哪种表示方法最简洁明了。

 

1.学生了解数学文化。

2.

(1)学生观察情境图,同桌交流。

(2)学生在温度计上找出-3℃、+3℃,同桌交流。

(3)学生明确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学习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根据学到的知识完成例1的信息表并与同桌交流。

3.

(1)学生小组内交流对存折中相关数的理解。

(2)学生理解后回答:

500.00表示存入,-500.00表示支出。

(3)学生齐读:

这两类数前面的符号不同,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4)学生交流找身边这样的例子。

4.

(1)小组交流如何分类。

(2)学生在随堂本上写一写,加深理解。

(3)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明确正、负数的定义。

(4)学生跟读。

(5)学生结合具体实例理解0的正、负性。

5.学生交流

独立完成后交流。

 

学生交流收获。

1.

(1)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单位:

℃)

(2)甲地气温是+18℃,表示(零上18摄氏度)读作:

(正十八摄氏度)

乙地气温是-6℃,表示(零下6摄氏度)读作:

(负六摄氏度)

2.填一填:

(1)如果盈利150元,记作+150元,那么亏损100元,应记作(-100)元。

(2)公交车上来乘客8人,用+8表示,那么下去乘客6人,应用(-6)表示。

(3)一个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向下平移12m,记作-12m,那么20m,表示(向上平移20m),物体原位不动时记作(0m)。

3.读出下面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3、-5、+4、0、+4.5、-

、-7

、9、

正数:

3、+4、+4.5、9、

负数:

-5,-

、-7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板书

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在直线上表示数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观察画面等活动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兴趣。

教学中,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试做,使学生亲身经历在直线上表示数的过程,为探究数轴的知识作好铺垫。

同时,也为促进学生顺利实现由形象认识向抽象数学模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理解了正、负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过程,对数轴有初步的认识,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概念,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究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迁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

教学难点

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体会正、负数在直线上的排列特点。

拟用学法

实际情境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媒体资源或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与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导入:

放学后,小红、小明、小丽、小东四个好朋友在大树下做起了游戏。

课件展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图。

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方向和距离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在直线上表示数。

(板书课题:

在直线上表示数)

二、自主探索,体验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他们行走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3)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这4位同学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4)教师提出要求:

两人一组,想一想怎样在一条直线上表示,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①方向相反,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②以大树为起点,起点为0。

展示学生交流的成果,师生共同探讨。

(5)总结提升:

在一条直线上,以0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0的左边都是负数,右边都是正数。

2.思考:

在直线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总结:

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页第4题。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

(1)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

他们都以大树为起点,两人向西,另外两人向东行走,分别行走了一定的距离。

(2)小红、小明行走的方向相同,都向西;小丽、小东行走的方向相同,都向东。

小红、小明和小丽、小东行走的方向相反。

(3)学生两人合作交流,画出这4位同学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4)学生单独思考,组内交流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5)学生个人总结。

2.

(1)学生在直线上标出表示-1.5的点。

(2)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学生谈本节课的内容。

1.写出直线上A、B、C、D各点所表示的数。

A.(-4.5)B.(-2.5)

C.(3.5)D.(6)

2.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4.5-3+4-

-3.5

3.下面每格表示1m,小宇刚开始在0处。

小宇向西走3m记作-3m。

如果小宇现在的位置是+5m,则他向(东)走了(5)m。

如果小宇先向东行4m,再向西行6m,这时小宇的位置表示为(-2)m。

4.精挑细选。

(1)一个温度计上的温度原来是-6℃,后来温度下降了2℃,这时的温度是()

A.-8℃B.-4℃C.-2℃

(2)点A为直线上表示-2的点,将点A沿直线向左平移3个单位达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

A.3B.-3C.-5

答案:

(1)A

(2)C

5.同学们进行体检,身高以150厘米为标准,超过的记作正数,不足的记作负数,第一组6人的身高分别对应(单位:

厘米):

+8,-1,1,-2,10,5。

这6名同学的实际身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答案:

这6名同学的实际身高分别是158厘米,149厘米,151厘米,148厘米,160厘米,155厘米。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板书

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折扣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折扣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教材通过设置商场店庆,商品打折销售的情景引入“折扣”,说明打折的含义,并指出: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学情分析

折扣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实际调查能力,让学生明白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打折”的含义,理解原价、现价与折扣之间的关系,能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含义,并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求商品的原价与打折后节约的钱。

拟用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知识迁移自主解决

媒体资源或教具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与检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导入:

元宵节到了,各商家都进行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请同学们说一说。

请1~2名同学汇报搜集的折扣资料。

师:

同学们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打“八折”究竟怎样理解?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汇报的折扣资料。

(2)思考:

打折是什么意思?

比如打“八折”,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提示:

现价与原价有什么样的关系?

(3)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也可以借助课本。

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交流的结果。

2.运用折扣解决实际问题。

(1)求现价的折扣问题。

出示问题

(1):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读题。

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引导学生分析:

打八五折怎么理解?

是以谁为单位“1”?

要求现价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③同桌互相说说解决这道题应该怎样想。

④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求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钱的折扣问题。

出示问题

(2):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决后小组交流。

②集体汇报。

第一种算法:

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第二种算法:

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

使学生明确:

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就是求160的10%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3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汇报搜集的折扣资料。

 

1.

(1)学生观察资料。

(2)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现价与原价的关系。

(3)学生归纳得出折扣的含义。

(4)归纳总结:

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折”就是原价的80%。

 

2.

(1)求现价的折扣问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获取信息:

自行车的原价是180元,商店现在按八五折出售。

②交流后明确:

打八五折意思是按原价的85%出售,是以原价为单位“1”,要求现价就是求原价的85%。

(2)求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钱的折扣问题。

①独立思考,列式解决,组内交流。

②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

160×90%=144(元)

160-144=16(元)

方法二:

160×(1-90%)=16(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填一填。

(1)六折改写成百分数是(60%)。

(2)

改写成折扣是(9)折。

(3)一件上衣打九五折出售,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5)%。

2.算出下列商品的价钱。

原价:

360元

六五折

现价:

234元

现价:

76元

九五折

原价:

80元

3.一种复读机,原价300元,商店打七折销售,打折后可以便宜多少元?

答案:

300×(1-70%)=90(元)

答:

打折后可以便宜90元。

4.某商店搞促销活动时,原价3500元的某品牌电脑八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台,商家再次打九五折出售,最后的几台电脑售价多少元?

答案:

3500×80%×95%=2660(元)

答:

最后几台电脑售价是2660元。

板书

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成数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成数是百分数的应用知识中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部分,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教材以电视机销售、棉花产量、工厂用电量为例题,来讲述成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

“成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语,教学开始,呈现几则含有成数的例子,让学生充分表达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由此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教学中,主要采取“放”的形式,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并通过小组交流理解“成数”的含义;其次,让学生根据例题进行分析,独立列式计算;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出成数问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关系,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理解成数的意义,会进行成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相改写。

2.能应用成数进行有关的计算,进一步提高百分数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把成数转化为百分数后,再根据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拟用学法

课前自主探究、讲授法

媒体资源或教具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与检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新闻消息。

1.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2.某商场因经营不善,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减少一成。

3.今年某省参加高考的学生中,男生占六成。

请你选择一句,说说它是什么含义。

同学们解释得到底对不对呢?

学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理解成数含义。

学生预习教材第9页1~3自然段。

(1)思考:

什么是成数?

(2)举1~2例说明成数含义。

学生独立预习后小组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教师小结。

(根据学生汇报的成果适时讲解、板书。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②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交流结果。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4)总结提升。

有关“成数”的问题和前面学习的百分数问题相比,它们有什么联系?

学生集体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提出问题:

把谁看作单位“1”?

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2.完成教材第13页第4题。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阅读新闻消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

(1)预习教师布置的内容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2)举例说明成数的含义。

 

2.

(1)学生思考例题。

(3)组内交流,谈谈自己对本题的理解。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此题。

(4)学生谈谈此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关系。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谈本节课内容。

1.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三成(30%)

六成(60%)

七成五(75%)

十成(100%)

2.把下面的百分数或分数改写成“成数”。

40%(四成)

(七成)

(九成五)

85%(八成五)

3.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因虫害严重,比去年减产了一成,去年的产量是450千克。

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产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

450×(1-10%)=405(千克)

答:

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产量是405千克。

4.文化小学有学生1200人,只有一成五的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的保险。

参加了保险的学生有多少人?

答案:

1200×(1-15%)=1020(人)

答:

参加了保险的学生有1020人。

板书

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税率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现实性”是本节内容的显著特点。

教学开始,引用我国重点建设成就图片导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和体验所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小组交流税率的有关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应纳税额、税率和各种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各种税收问题。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方面。

①学生上册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对百分数已有一定的基础,总体上掌握得较好,而下册百分数中计算应纳税额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比较易接受。

②学生对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2、能力基础方面。

学生总体上自学、实践解决问题能力较低,所以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及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答与税率相关的问题。

拟用学法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授法

媒体资源或教具

收集有关税收的信息。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与检测

1、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卫星发射、立交桥、绿化建设”等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数据。

师: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建设全面展开,开展这些建设的费用是从哪儿来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谈一谈。

师:

这些建设的费用是国家提供的,而国家的财源主要来自税收。

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导出课题——税率。

2、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