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934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五条项目部测量队职责

1、全面负责本项目部的测量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测量人员档案,掌握测量人员个工作状况。

3、建立项目部测量仪器的台帐,负责项目测量仪器的送检及日常维护,确保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4、配合公司测量队完成设计院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复测、项目控制网的加密等工作。

5、编制项目测量方案,按照方案审核流程及时上报公司测量队。

6、按照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测量控制机施工放样。

7、负责项目工程贯通测量、竣工测量以及永久性桩撅的埋设。

8、负责保护各类桩橛,防止丢失或破坏。

9、遇有测量事故等情况应及时上报公司测量队。

10、及时收集、整理测量资料和绘制有关竣工图以及编写测量技术总结。

11、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积极推广“四新”技术,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性

能、用途及保养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

12、积极参与测量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测量技能。

第三章测量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第六条仪器的配备

1、项目部测量队根据工程任务情况,选择与工程匹配的测量仪器。

2、工程测量仪器本着“统一采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便于维修,合理使用,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管理,采取集中购买性能稳定、满足现场要求的设备,减少设备的种类,同时做好培训及技术支持。

第七条项目部测量仪器的购置、调动、停用和报废

1、项目部购买测量仪器,必须向公司测量队提出仪器使用申请报告,并填写“固定资产购置(建设)申请表”(见附表)。

公司测量队经审核确定后逐级上报公司领导审核办理。

2、新购测量设备经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建立测量仪器档案,内容包括:

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发票复印件、履历书、开箱检查表、年检证等,并认真填写,做到帐、物、型三符合;

同时,将有关资料寄送公司测量队。

3、项目完工或不再使用测量仪器时,项目应报请公司测量队,并将测量仪器、工具送交测量队封存或由公司测量队合理调配至其它项目部并办理移交手续(见附表),移交手续包括设备台帐、随机附件(脚架、充电器、棱镜、电池、觇标、水准尺、对中架、对讲机、计算器、温度计、气压计等)以及设备精度情况,双方交接人员签字,再将移交清单传真至测量大队备案。

4、对新开工项目,由公司测量队结合现场实际和公司测量仪器分布情况优先考虑调拨,合理调配。

5、对暂时不用的测量仪器,应由仪器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项目总工审批后入库或原地封存,做好标记,并做好台账。

6、经质检部门鉴定不合格或精度可靠性低、仪器破旧、示值难辩而无法修复的测量设备应及时申请报废。

报废程序是由项目部书面说明报废原因并将质检部门鉴定的不合格证书呈报公司测量队,再由测量队审核逐级申报。

办理报废手续需填写“固定资产拆除、报废、清理申请单”(见附表),并变更台帐。

第八条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

1、仪器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仪器的构造、性能及各螺旋的部位和作用。

2、使用及保管应事项按照测量有关规定和规程办理。

第九条测量仪器的日常管理

1、测量仪器应在鉴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必须按规定送到国家法定的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严禁超期使用;

发生异常情况均应及时送检,以保持良好状态,并将送检合格证书原件及时上报公司测量队。

2、经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要粘贴合格证;

停用的仪器要粘贴停用标志。

3、测量仪器应专人操作、专人保管,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防损坏或降低仪器精度。

对于人为损坏测量仪器的,仪器修理费将由本人承担。

4、项目部应定期进行测量仪器的清查,要求每年不少于二次,保证帐实相符。

5、全站仪中的参数(如:

棱镜常数、气压、温度、2C值、指标差、补偿器等)他人不得随意更改。

项目部测量队应自行设置一条平坦(约100m)基线,进行常规性的自检,并有自检记录;

水准仪尤其注意i角误差的检查,以确保仪器原有精度。

6、项目部必须配备专用测量仪器库房或仪器柜存放仪器,仪器柜不得靠近火炉或暖气管摆放;

库房环境要干燥、通风、防震、防尘、防锈。

严禁将仪器放置在地面上或靠墙随便摆放,以防受潮;

放置仪器必须正放,不可倒置、受压、震动。

7、GPS全球卫星定位仪、电子手簿、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对讲机等电子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必须每个月完全放充电一次。

不要连续充电或放电,否则会损坏电池和充电器,如有必要充电或放电,则应在停止充电约30分钟后再使用充电器,充电器严禁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

8、仪器长途运输时,应切实作好防震、防潮工作,测量人员应将测量仪器放在腿上抱持怀中或背起来以防颠簸震动损坏仪器。

9、电压不稳的项目部必须配备稳压器,防止充电时损坏电池。

10、仪器箱内应放置测量仪高的小钢尺和温度计,司仪人员测量完仪高和温度后应随时将小钢尺和温度计放入仪器箱内,以便于下次使用

第十条钢尺、皮尺、水准尺、花杆、计算器等低值易耗品使用与保养

1、钢尺:

使用中不可抛掷、脚踏或车碾,以免折断或劈裂;

如有扭结或打环,应先解开而后拉紧,以防折断;

遇有尺子着水、表面有污垢等应立即擦干并涂凡士林油或防锈油再收入卷盘中。

携尺前进时应将钢尺提起,严禁拖地而行。

2、皮尺:

用皮尺量距时拉力要均匀适当不得用力过大,以免拉断。

尽量避免着水、车碾或折叠。

如遇受潮或浸水应及时将尺由盘中放出,凉干后再收卷入盒。

3、水准尺与花杆:

木制水准尺与花杆注意防水、防潮、以免变形;

尺面刻划及漆皮应精心保护,以保持其鲜明清晰;

使用时注意电杆电线,防止导电;

水准尺注意接口防止落尺;

用完后应将抽出的第二节及时放回,以使接口处保持严密完好。

决不可将水准尺自行靠在就近的电杆、树木或墙壁上而撒手不管;

扶尺时不得用尺底砸击地面,以保持塔尺的零点位置精确可靠。

4、计算器要专人专用,不宜混用防止程序丢失或程序遭到修改。

第四章测量桩撅规定和交接桩

第十一条桩橛种类及尺寸

1、方桩边长宜为4~5㎝(若用圆桩,顶面直径4~5㎝),桩长宜为30~35㎝。

2、标志桩尺寸宜为宽5~8㎝,厚2㎝,长35~40㎝。

3、板桩尺寸宜为宽4~5㎝,厚1~1.5㎝,长30~35㎝。

第十二条平面控制点埋石要求

1、导线控制点应埋设在便于施工放样、稳固、不易被破坏的地方。

规格为:

φ14×

30㎝钢筋,上刻“十”字线,下设弯钩,采用30号水泥混凝土埋设,桩位埋设尺寸在80㎝(深)×

60㎝(宽)以下。

混凝土表面刻写导线点号及埋设日期,并在距控制点前进方向左侧约30㎝处钉设标志桩,标志桩尺寸宽5~8㎝,厚2㎝,长35~40㎝。

附近可插设红旗作标记。

2、护桩埋设规格为30㎝×

30㎝×

40㎝以下,采用30号水泥混凝土埋设,中心埋设倒置的大钉子或木桩中心钉以小钉,表面刻写护桩号与日期。

护桩应埋设两组,交角不小于60°

,宜垂直,护桩间距离不短于50m;

当采用全站仪放护桩时,应由远而近放设,可放一组,但护桩间距离应精确至毫米。

3、当控制点位于严寒地区时应埋在冰冻线以下0.5m;

位于沙漠地区时,应埋深1.6m以下,其中最下方用厚30㎝的混凝土做底座,中间1.2m可用沙土回填,最上方用厚30㎝的混凝土固定桩位,中间用φ14×

30㎝钢筋上刻“十”字线。

4、当控制点位于常年冻土的青藏高原或深度软弱地基时,可采用直径约15

㎝的地质钻孔取样机钻孔约5~6m,然后在孔内放入直径约8㎝、厚3mm的钢管,钢管顶部焊上厚约5mm的钢板,钢板上部刻“+”字线,钢管与孔洞四周灌入混凝土将钢管固定。

第十三条GPS选点与埋石

1、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2、GPS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距220kv以上电力线路的

距离应不小于50m;

GPS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

3、控制点位置应便于安置仪器和操作,视野开阔,GPS点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

的成片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

4、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5、交通应便于作业。

第十四条水准选点与埋石

1、选定水准路线

1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

2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

3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

4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

⑤应尽量选在方便施工放样的地段。

2、选定水准点位①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水准点应尽可能选在路线(重点建筑物桥、隧、涵洞、车站等)附近。

3水准基点可设置在导线控制点和GPS点上,也可以另外单独加设在岩石上,但应以施工方便为主,一般距线路中心50~100m为宜。

3、下列地点不应选埋水准点:

1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2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区;

3土堆、河堤、冲积层河岸及土质松软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如油井、机井附近)的地点;

4距铁路50m、距公路30m(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以内或其他受剧烈震动的地点;

5不坚固或准备拆修的建筑物上;

6短期内将因修建而可能毁掉标石或阻碍观测的地点;

7地形隐蔽不便观测的地点。

4、埋石类型的选定与埋设

1在土壤不冻或冻土深度小于0.8m的地区,埋设混凝土标石(包括基本水准标石或普通水准标石);

2在冻土深度大于0.8m的地区,埋设的深度应不小于冻土深度2倍;

3在有坚硬岩层露头或在地面下不深于1.5m的地点,可埋设岩层水准标石(包括基本水准标石或普通水准标石);

4凡有坚固建筑物(房屋、纪念碑、塔、桥基等)和坚固石崖处,可埋设墙脚水准标志;

5水准标石顶面的中央应嵌入一个圆球部为铜或不锈钢的金属水准标志,标志须安放正直,镶接牢固,其顶部应高出标石面1~2cm;

6岩石上的水准点应凿成凸出球面,外刻凹槽圆圈加“⊙”记号,加填红油漆,旁边刻划或写明编号;

建筑物基础或顶面边上的水准点其表面为坚实、光洁的水平面时,应在周围刻成矩形凹槽加填红油漆,并在旁边刻划或写明编号。

7在草原、沙漠、戈壁等空旷地区,应设立指示标志外,还可在附近设2~3

个方位桩,也可建造小型觇标;

8水准标志上应以压有路线等级、名称和水准点编号的标志盖覆盖。

5、水准点的编号:

应自该线起始水准点起,编写BM并以数字1、2、3⋯顺序编定号,如BM1、BM2、BM3⋯等;

支线上的水准点,按起始水准点到所测高程点方向,分别以起始水准点名开始向外按顺序支,如BM1-1、BM1-2⋯。

7

第十五条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桩选点和埋设注意事项

1、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可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

当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控制网应尽可能沿隧道轴线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导线环的个数不宜少于4个,每个环的边数宜为4~6条。

2、导线最短边不宜小于300m,相邻边长的比不宜小于1:

3。

3、每个洞口应埋设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平面控制点和两个高程控制点,并且便于洞口投点和长期保存。

4、洞口投点应纳入整个控制网内。

第十六条控制点编号和点之记要求

1、控制点编号应尽可能以工程名字或重点桥隧的前两个汉语字的大写拼音起头按顺序编写,如:

石太客专加密导线点编号为:

ST1、ST2⋯⋯;

严禁在同一个工程中出现编号一样但实际桩位不一样的现象,防止用错资料。

2、所有的GPS点、导线控制点、水准基点、护桩均应绘制点之记,以防用错。

第十七条交接桩范围和交接桩注意事项

1、铁路主要是曲线五大桩(ZH、HY、QZ、YH、HZ)、曲线交点桩、转点桩、GPS点、墩台中心桩、水准基点、副交点桩、断链桩等。

2、公路主要是导线控制点、水准基点、GPS点等。

3、合同分段桩、重要结构物的中心桩。

4、项目施工前,测量队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桩橛交接,并履行交接手续,监理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参加交接工作,现场桩橛交接应按控制桩表进行逐点点交,交接桩应至少延伸到相邻管区连续1~2个以上控制桩为止。

两个相邻标段的测量队长应加强联系,并签署标段接头共用平面控制桩和水准基点协议,确保标段接头顺利连接贯通。

5、重要的测量控制桩橛要注意保护,经常向施工人员宣传贯彻,防止人为损坏。

6、客运专线平面控制现场主要交接CP0、CPⅠ、CPⅡ、CPⅢ精密控制桩;

高程控制网现场主要交接基岩点、深埋水准点、二等水准点。

第十八条交接桩资料

1、曲线表(转向角、半径、缓和曲线长、曲线总长、五大桩里程、夹直线长、交点里程、交点坐标、方位角)

2、水准基点表(距线路里程、位置描述)

3、铁路控制桩表(各控制点里程、控制点示意图、角度、距离)

4、线路逐桩坐标表(曲线五大桩坐标、每20m或10m坐标)

5、断链表

6、断高表

7、坡度表

8、竖曲线表

9、导线点坐标表

10、公路各墩台中心坐标

11、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

12、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CPⅠ、CPⅡ、CPⅢ精测控制网资料。

13、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的中线要素(转向角、半径、缓和曲线长、曲线总长、五大桩里程、夹直线长、交点里程、交点坐标、方位角)。

第五章审图

第十九条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是测量人员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测量人员接到施工图和测量资料后,应熟悉图纸和测量资料的内容、要点及特点,弄清设计意图,若在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时发现疑问,应及时上报技术主管和项目总工,以便使用准确的图纸和测量资料。

第二十条审图要点

1、测量用施工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测量需要。

2、收到测量资料后仔细阅读施工图总说明和测量资料说明。

3、复核曲线表中各曲线要素(转向角、半径、缓和曲线长、切线长、曲线总长、夹直线长、交点号、交点之间的方位角、里程等)。

4、检查计算测量资料中所标注各里程之间的距离、角度、桥墩(台)坐标、水准基点标高是否一致。

5、计算线路逐桩表中的坐标是否正确。

6、检查计算曲线表、水准基点表、坡度表、断链表、施工平面图、纵断面图、剖面图、桥隧涵施工图等图纸中所标注的里程、高程、桥墩台中心坐标、各轴线关系等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和差错。

7、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尺寸及深度是否达到要求。

8、审核后有无问题,必须按要求记录并上报;

如存在问题和疑点应记录汇总表(要注明图别、图号,原因,必要时附图说明)。

第二十一条审图注意事项

1、修改图纸应在错误修改处加盖变更专用印章,变更图纸要书面通知测量人员,防止新旧施工图纸用错。

2、计算出各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距离、绝对高差,以便下一步复测时对比使用。

3、复测前必须先检查水准仪i角误差和塔尺接头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全站仪2C值、竖盘指标差、大气压、温度、棱镜常数、补偿器、光学或激光对中器、水准管、加常数、乘常数等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强制对中杆是否垂直。

第六章开工复测

第二十二条开工复测前,项目测量队应结合工程特点编制项目测量总体方案,上报公司测量队审核,经公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开工前测量复测的内容

1、铁路:

转点角度测量、里程桩测设、曲线五大桩测设、水准基点高程测量、纵横断面测量、隧道进出口(斜井、竖井、平行导坑)位置测量、桥墩台位置测量、线路中心桩测量、管段分界桩测量、断链桩测量、征地界桩测量、便道测量等。

2、公路:

导线点角度测量、导线边长测量、导线点高程测量、线路中心桩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管段分界桩测量、断链桩测量、征地界桩测量、便道测量等。

3、施工需要拆迁的建筑物、农田水利设施、树木等,应进行实地调绘,并列表填写建筑物类别、数量及所属单位等。

4、施工取土坑、弃土堆、施工便道和附属工程所占用的农田,应进行实地调查测绘,并应标记农田类别及所属乡村的分界线。

10

5、桥梁墩台位置、涵洞轴线位置、隧道洞门位置、互通式立体交叉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6、复测设计院所提交的各控制桩位置是否稳固。

7、复核改建公路的路线。

8、测量隧道线路通过地区地面上的特殊地形:

水库、偏压、滑坡、断层、冲沟等地段、地面覆盖厚度较浅处。

9、对桥梁跨越公路、桥梁跨越铁路、铁路跨越公路和铁路跨越桥梁时,应现场实地测量梁下净空是否达到要求。

10、测量便道将要通过的既有铁路和既有公路的涵洞、桥梁及限高架的净空。

11、高速铁路CPⅠ、CPⅡ、CPⅢ以及二等水准点的复测。

第二十四条全站仪和水准仪复测要求

1、复测要伸入管界外1~2个导线控制点和水准基点至终点管界外1~2个导线控制点和水准基点结束。

2、水准基点复测采用不低于DS3级的水准仪往返(或单程双镜)观测限差内取平均值;

在山区、丘陵地区可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三角高程测量采用往返观测,往返观测限差在±

40√Dmm内取均值,向全站仪内输入测站仪器高与棱镜高时精确至毫米,测边边长以200~600m为宜。

3、当桥隧位于曲线上时应对整个曲线进行复测。

复测转向角与定测转向角不符时,应采用复测转向角重新计算曲线要素;

若复测转向角与定测转向角差值较大且转向角较小时,宜使线路恢复到原定测转向角值,以免桥(隧)位移过大;

并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

4、角度、距离复测按照相关测量规范执行。

5、实际操作时应结合误差理论,按照测量规范的基本要求执行。

6、对500m以上的桥梁、1000m以上的隧道、复杂的匝道立交桥以及大型车站等重难点工程密集区的工程必须布设独立控制网,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一级导线。

7、记录者应复诵读数,防止听错、记错。

第二十五条用GPS全球定位仪复测或作控制网时观测作业的要求

1、观测组必须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的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2、天线安置在脚架上直接对中整平时,对中精度为1mm。

11

3、每时段观测应在测前、测后分别量取天线高,两次天线高之差不应大于2mm,并取均值作为天线高。

4、分离式GPS开机前应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存储卡等相连接是否正确。

5、观测时应防止人员或其它物体触动天线或遮挡信号。

6、若在观测期间下雨可用白色塑料袋轻轻的套在GPS接收机上罩着,防止雨水进入GPS接受机和电池盒内。

7、作业过程中禁止在天线附近使用对讲机、手机。

8、GPS开机接收信号后,应及时将测站名、导线点号、仪器编号、接收机名称、观测日期、开机时间、关机时间、天线高、接受卫星数、观测人名、工程项目名等在记录表中填写完全。

9、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将外业数据文件及时下载到电脑里,不得作任何剔除或修改,文件应以工程项目名作目录,里面分成若干个子目录,子目录以观测日期为名。

10、GPS采用边连式测量时,应注意连接边点的GPS接收机防止拿错仪器架错连接点。

第二十六条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的测量复测要求

1、复测时必须从起点一端的改建(新建)线路与既有铁路的接轨直线点开始,首先在直线上进行分中确定两点(两点间距离宜为300m~500m,并通视),然后再将全站仪架设刚分中好的一点上并后视分中的另一点,按测量一级导线的方法在中间定设转点,测量至改建(新建)线路与既有铁路接轨直线的终端,接轨直线点的既有钢轨终端与起点一样进行轨道分中。

2、按上述方法测量完后,计算曲线要素及距离,从而推算出复测曲线转向角、五大桩里程和接轨直线点里程,如有断链应设在管界内直线路基上。

第七章技术交底、施工放样和过程检测

第二十七条技术、测量相连接的程序

1、主管工程师应提前1~2天与测量队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测量队长统一合理安排,按时完成指定的放样部位,不得耽误工期。

12

2、交底内容包括:

放样部位的里程、坐标、几何尺寸、示意图、完成的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技术交底一式三份,测量队长两份。

3、测量队长收到技术交底后,认真计算复核技术交底数据,合理安排放样时间,并将放样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检查方法连同技术交底返回技术干部一份(放样的角度、距离、置镜点、后视点、坐标)。

4、主管工程师收到测量队返回的放样完工单后,必须仔细计算放样数据是否正确。

5、主管工程师确认放样数据无误后再对施工队进行交底。

第二十八条放样前放样数据的准备

1、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以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3、用电算程序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