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7934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课件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ppt

1,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人民战争,2,一、人民战争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一)、什么是人民战争?

“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的战争”。

特点:

1)正义性政治基础;2)群众性重要标志;3)组织性必要条件;4)武装性斗争形式。

(二)历史上的人民战争(两种类型),1、无产阶级政党诞生前的人民战争,2、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战争,苏联卫国战争、中国革命战争,4,两种类型人民战争的本质区别,

(1)战争政治目的不彻底。

反映人民利益,最终目的是否真正为了人民。

(2)依靠人民群众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1934年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时谈到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解放战争时期传唱的歌谣:

“最后一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打老蒋。

”,5,(3)战争的结果,胜利果实的归属不同。

一般的人民战争,尽管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战争的领导者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政治眼光短浅,因而战争的结果,有的以失败而终;有的尽管胜利了,但胜利的果实却被少数人所占有。

而无产阶级的人民战争,从根本上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胜利的果实完全属于人民,使人民群众彻底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6,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概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借鉴古今中外著名军事家进行战争的丰富经验,集中党和群众的集体智慧,对我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战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创造性的概括,从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并指导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走向彻底胜利的人民战争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革命战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人民战胜国内外敌人的法宝和基本战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

(三)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地位,(四)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作用,1、是中国人民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的指导思想;2、是今后保卫祖国,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基本战略;3、是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争取解放的指针。

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战争是人和物的综合竞赛,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

(二)综合竞赛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人和武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武器论”,又反对“精神万能论”,主张人和武器的辩证统一论。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11,恩格斯分析1866年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得胜的原因,“虽然可以说这是后装枪造成的,但是这些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

”,毛泽东:

“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12,毛泽东重视武器装备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必须是持久战,而不能是速决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武器装备不如日本帝国主义。

他指出“中国解放区的军队一旦得到新式武器的装备,它就会更加强大,就能够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了。

”,13,朝鲜战争装备情况对比分析,14,当年到过朝鲜的美国军官,在回忆录里都印象深刻地描述志愿军发起冲锋时“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和“尖利刺耳的哨子声”。

这些声音一直伴随他们走到军事生涯的终点,甚至生命的终点。

从他们的角度看,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地表现在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毛泽东:

朝鲜战争是“钢”与“气”的较量。

美帝国主义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

所谓钢,就是物质力量,所谓气,就是精神力量。

(三)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战争都有它的政治目的。

正义战争是进步的、革命的、求解放的战争,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是扫除社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的一种特殊手段,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

16,毛泽东重视战争政治因素和人心向背。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以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战争。

中国的军事力量虽弱,但处于历史进步的时代,战争本质的进步性、正义性,就是足以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根据;日本的军事力量虽强,但其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它必然失败的主要依据。

“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的向背,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四)站在人民一边,就占有绝对的优势。

“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克服了这一点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非烧死不可”。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五)发挥优势条件的唯一正确的指导路线是人民战争。

“军队必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能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三、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的领导,是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战争的首要条件,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党领导革命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或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去了,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

”近代,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由于自私自利性和政治经济上缺乏独立,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却被人窃取了革命的果实;中国农民群众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愿意参加革命,是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小生产的特点,政治眼光受限,不能正确领导革命;无产阶级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克服失业群体的破坏性,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保证革命的正确方向。

20,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三个方面。

1、军队必须由党指挥党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避免左和右的错误主义,另外在组织上实行一元化的统一领导。

2、人民群众要靠党发动3、统一战线要靠党组织“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发动、组织和武装广大群众,各条战线的斗争相互配合,形成真正的人民战争。

“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和对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就不可能有人民战争,国民党统治区证明了这一方面。

而解放区证明了另一方面:

实行了民主政治和对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就必能实行人民战争。

”,

(二)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骨干)。

重要性: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1、性质:

执行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军队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一般原理;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党指挥枪,绝不允许枪指挥党”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2、本质:

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45年中共七大,我军宗旨的完整概括:

“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

紧紧的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这就是这个军队的宗旨。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

“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

我们的每一名指战员,以至于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与人民利益合适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

”朱德中国共产党与军队:

“我们的军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产儿,它像儿子忠于母亲一样忠实人民,所以人民爱戴和拥护它,帮助它克服困难,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不断地巩固和壮大起来。

”,23,宗旨是我军建军原则的核心,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

3、建军原则:

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战斗队居于主要地位。

“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

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在国内没有消灭阶级和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军队还是一个战斗队。

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

”战争时期军事斗争,和平时期军事训练。

生产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工作队,做群众工作。

25,三大民主政治、军事、经济政治民主:

下级对上级、战士对干部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采纳群众的合理建议。

军事民主:

实行官兵互教互学的练兵方法,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在战备、生产等项任务中,要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在作战时只要情况允许,组织士兵讨论执行作战计划的办法,总结战斗经验。

经济民主:

实行经济公开,组织经济委员会协助管理连队的给养和伙食,监督经济开支,并同贪污、浪费、违犯经济政策和侵占士兵利益的不良倾向作斗争。

26,三个一致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

政治工作的三大基本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员。

”“对于放下武器的蒋军官兵,一律不杀不辱,愿留者收容,愿去者遣送。

对于起义加入本军的蒋军部队和公开或秘密为本军工作的人们,则给与奖励。

”,27,“卒善而养之”善待俘虏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俘虏了国民党18师师长张辉瓒。

毛泽东作词渔家傲反第一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边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对张的处置,毛写信给朱德,着手谈判要求做好释放准备,但信未送到张已被根据地群众公审处死,并将其头割下来放在竹筏上顺赣江漂流。

第二次反围剿时发现敌军抵抗顽强、投降的很少。

我人民军队的特征:

政治党的工具观念无产阶级化作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概括起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管理严格条令化,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内务条例、队列条例、纪律条例,“保密守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见课本)”等等政治工作,指导员、政委,(三)充分发动群众,实行兵民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1、将革命战争的目的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就战争目的进行宣传,即“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人民有什么关系”,要把革命战争同改善群众的经济、政治地位统一起来。

“打土豪,分田地”“驱赶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2、实行正确的政策,调动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广泛的,但也非一成不变的。

“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打击地主、富农,31,3、兵民结合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战争年代:

野战军、地方军、民兵(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主力部队是人民武装力量的骨干,主要在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的配合下,随时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负责歼灭和打击敌人的常规军团,保卫和攻取重要的地方和城市;地方部队是本地区群众武装斗争的重要支柱,除协同主力部队作战外,主要是在群众武装的配合下,担负地区性作战任务,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的敌人,并发动群众支前参战。

32,现在:

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

4、人民群众参战的方式,

(1)拿起枪直接参战(投入),8年中冉庄31名民兵和老百姓利用地道对敌作战72次,配合正规部队对敌作战85次,歼灭日伪军2100多人,自己只牺牲了1人。

(2)各种形式支援战争(支持),三大战役中人民战争的威力,“人民战争”在渡江战役中体现,四年解放战争中“人民战争”威力,”,“人民战争”在抗美援朝中体现,(四)以武装斗争形式为主,其他斗争形式紧密配合。

战争不仅仅是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而且是双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总较量。

1、以武装斗争的形式为主“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

”,2、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各种形式紧密配合,毛泽东:

“没有武装斗争以外的各种形式或斗争相配合,武装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

”,如:

解放战争中,蒋管区人民的反蒋斗争与前线相结合;工人护厂,学生护校斗争与解放城市战斗相结合;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与夺取地方战斗相配合;实行土改,巩固政权与扩大战果相配合;军事斗争与政治谈判;文化:

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条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

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根据地是军队生存、发展、积蓄力量的重要环境,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可靠依托和战略基地。

(五)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六)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

“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

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

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

”,42,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矛、盾是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例子。

矛的发展:

机关枪、轰炸机、火炮、毒气等盾的发展:

雷达、钢盔、掩蔽部、防毒面具等毛泽东:

“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反对片面强调消灭敌人而不注意保存自己的蛮干行为,“凡被迫处于不利地位,根本上危及军力的保存时,应该勇敢地退却,以便保存军力,在新的时机中再行打击敌人。

拼命主义者不知此理,明明已处于确定了的不利情况,还要争一城一地的得失,结果不但城和地俱失,军力也不能保存。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保存自己而不努力消灭敌人的逃避行为。

“实际战争中,虽有许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看,进攻仍然是主要的。

”,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毛泽东:

“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

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

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

”克劳塞维茨:

“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恩格斯:

“防御不应当只是消极的,而应当从机动中吸取力量,并且只要一有机会,防御者就当采取进攻行动。

”“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

”“消极的防御,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败无疑。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后发制人、攻防结合、持久胜敌,44,4、慎重初战,不打无所握之仗;毛泽东:

“不打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

”“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

.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

”准备:

人力、物力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歼灭战(消灭全部或大部)、消耗战(逐步消耗)、击溃战(打跑使溃退)。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敌优我劣的情况下,要各个歼灭敌人,战略上的劣势变成战役战斗上的优势。

6、三种作战形式结合,适时进行战略转变;“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者配合。

”7、作战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45,四、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46,1、人民群众由直接参战转向间接参战2、参战人员主要是具有一定素质的后备力量3、由突出物力支援转向技术支援,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十七大报告,新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