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45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小说 考点二 语言环境探究适考素能特训Word下载.docx

钟斯太太停下脚步,把他扯到她前面,架住他的脖子,继续推着他往前走。

到了家门前,她拉着男孩进入一间摆着厨房用具的大房间。

她打开灯,房门开着。

男孩听见这幢大房子的其他房间里有人在谈笑,知道房子里并不是只有他和那女人。

女人仍抓住他的脖子。

“叫什么名字?

”“罗杰。

”男孩回答。

“好,罗杰,到水槽边,把脸洗一洗。

女人说,放开他——终于。

罗杰看看门——看看那女人——看看门——走到水槽前面。

“打开水龙头等水热,”她说,“这是干净的毛巾。

“你会让我去坐牢吗?

”男孩问,一边弯向水槽。

“不会让你带着那张脏脸去,我不会带你去任何地方的。

”女人说,“也许你还没吃晚饭,你吃过了吗?

“我家一个人也没有。

“那我们一起吃好了,”女人说,“我想你是饿了——或者,刚才就一直是饿着的——才来抢我的皮包。

“我想买一双蓝色的麂皮鞋。

“好吧,你不需要抢我的皮包去买麂皮鞋,”钟斯太太说,“你可以要求我买给你。

“女士!

”那男孩看着她,水珠沿着脸庞滴下来。

门是开着的,他可以冲出去,可以跑!

女人坐在靠椅上,过一会儿,她说:

“假使我再年轻一次;

倘若想要我得不到的东西。

男孩张开嘴,不自觉地皱起眉头。

你以为我接着要说‘但是’,对不对?

你以为我要说,‘但是我没有抢人家的皮包’,我并不打算说这句话。

“我也做过一些事情,不过我并不想告诉你,也不想告诉上帝,如果他还不知道的话,每个人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你可以用那把梳子梳梳头,看起来会舒服些。

那女人并没有注意男孩是不是打算跑掉,也没有看她放在靠椅上的皮包,但男孩小心地坐在房间的另一边,离皮包远远的,他认为她可以轻易用眼睛余光看见他。

他不相信那女人相信他了,而他现在不希望有人不信任他。

她从冰箱拿出青豆和火腿弄热,泡了可可,铺好餐桌。

女人并未询问他的住处、家人及任何会令他困窘的问题。

倒是吃东西时,告诉他她在某旅馆美容部工作,总是工作到很晚,也告诉他工作的内容,以及那些来来往往,各种各样的女人——金发的、红发的。

她把那块一角钱的蛋糕切了一半给他。

“再吃一点,孩子。

”她说。

吃完后,她站起来,说:

“你拿这十块钱去买那双蓝色麂皮鞋。

下次,别再打我的或其他人的皮包的主意——因为用不正当手段弄来的鞋子会烫到你的脚。

我要休息了,从现在开始,我希望你好好做人。

她领着他穿过通道,走到前门,把门打开。

“晚安!

好好做人,孩子!

”她的眼光顺着街道看过去。

除了“谢谢你,女士”之外,男孩还想对钟斯太太说些什么,但是一直走到台阶下层,他仍只动了动嘴唇,连那句话都说不出来。

(选自《文苑》,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用白描手法,通过“回”“踢”“弯”“揪”“摇晃”等一系列动作,写出钟斯太太的强悍和嫉恶如仇,与下文写她善待男孩形成强烈对比。

B.钟斯太太对小男孩说:

我想你是饿了才抢我的皮包。

说明钟斯太太认为男孩抢她的皮包可以理解,可以原谅,使男孩受感动而说出了抢皮包的动机。

C.小说善于运用对话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不会让你带着那张脏脸去,我不会带你去任何地方的。

”钟斯太太的回答有些矛盾。

D.小说善于在平淡的叙述中制造悬念,钟斯太太说“假使我再年轻一次;

倘若想要我得不到的东西”,男孩听后就“张大嘴”“不自觉地皱眉”。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钟斯太太准备饭时,从冰箱里拿出青豆和火腿,泡了可可,铺好餐桌,热情招待抢皮包的男孩表明她没有是非感。

答案 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

答D、E不给分。

解析 B项,“说明钟斯太太认为男孩抢她的皮包可以理解,可以原谅”欠妥。

钟斯太太没有认为抢皮包可以原谅,而是认为这个男孩可以在她的感动教育下能好好做人。

C项,“钟斯太太的回答有些矛盾”欠妥。

钟斯太太的回答很灵活机动。

D项,“制造悬念”不当,所举例子并不是制造悬念。

E项,“表明她没有是非感”不恰当。

钟斯太太爱憎分明。

2.女人为什么告诉男孩自己的工作和经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女人告诉男孩他们都是一样的穷苦人,有过相似的经历,拉近自己与男孩的距离,以现身说法教育男孩,让他明白谁都会有过失的时候,应知错就改,好好做人。

解析 本题回答时从局部入手,指出女人说这些的动机和目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3.文中大量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②通过对话展现了女人的善良和孩子的诚实。

③利用对话巧妙地交代两人的身份。

④女人通过对话一步一步地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描写的作用,回答可从对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形象、对话的作用等角度思考。

4.这篇小说女人教育男孩的方式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示例:

①教育孩子要尽可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不说孩子品质不好而说是因为饿才抢皮包;

②教育孩子忌讳空洞的说教,推心置腹非常重要,如与孩子谈自己的过去谈自己的工作;

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症下药进行教育,如这是一个缺乏温暖家庭的穷苦孩子,女人让他享受到家的温暖;

④不能采用棍棒式的压迫教育,否则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解析 题目要求谈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谈出自己的见解;

谈见解应结合文本,不能无边无际扯得太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法官

[英]赫歌黎

查理·

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多恩把钱给了他。

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也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钱?

”法官问约翰。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

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

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

塞夫告诉他,靠狩猎他能够挣到很多钱。

但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所小房子是塞夫几年前搭建的。

这年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约翰打算回家,但是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

因此,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

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到了下午晚些时候,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

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

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他砍倒大树,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

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

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

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的工具也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

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

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

然后,他爬了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

一连几个小时他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

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

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

约翰敲门进去,浑身冰冷,衣服潮湿。

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

等他把话讲完。

多恩说:

“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

回家去吧,孩子。

约翰拼命干活。

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

但是他还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和枪的75美元。

10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

“约翰,”他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

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

”约翰羞愧难当,好半天才开口说:

“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

一直到4月底。

到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

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

然后他又慢慢地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

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

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

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

约翰打开信,看了看写信的日期。

这封信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向他借钱那天写下的。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

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

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

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

祝你好运,约翰!

”信封里有40美元。

(选自《小小说选刊》)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约翰第一次狩猎回来时,兽皮、捕猎用的工具都被河水冲走了,但是,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仍然奋斗在艰辛的生活之路上。

B.查理·

哈斯克尔去世时,虽然仅留下一小块土地、4间屋的房子,但是,他传给约翰的勇于担当的精神,却是约翰宝贵的财富。

C.约翰16岁时,就被母亲要求“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从此开始生活的打拼,经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验,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D.约翰经过多年的努力,30岁的时候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

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抗争,就能成功。

E.法官多恩去世后,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十分喜欢和看重约翰,且自己没有后代。

答案 答A项得3分,答C项得2分,答D项得1分;

答B、E两项不得分。

解析 B项,“他传给约翰的勇于担当的精神,却是约翰宝贵的财富”错,原文是“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D项“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抗争,就能成功”说法绝对;

E项“自己没有后代”错,于文无据。

6.法官多恩明知约翰家境困窘,还是慷慨借钱给约翰,这是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 ①法官多恩具有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人格精神;

②多恩为了帮助约翰,帮助他摆脱家庭困境;

③法官多恩第一次见到约翰,就喜欢上了他。

法官认为约翰是与他父亲不同的人,想考验他。

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型试题。

解答分析型试题,首先要结合文本实际,确定答题思路。

这里应该确定为从多恩、约翰两个角度分析,结合文本,从多恩的角度看,是由其热情善良的本性决定的;

从约翰的角度看,他是一位与父亲不一样的人,约翰也想证明这一点。

7.小说在结尾又提到多恩的一封信,你认为有必要吗?

为什么?

有必要。

①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这是写多恩的关键笔墨,这封信的内容充分表现了多恩善良的品格,乐于助人的心肠,激励青年人上进的良苦用心。

②从情节设计的角度看,这是与前文多恩说自己曾借给约翰的父亲40元钱相照应的妙笔,读者原以为多恩借给约翰钱是为了让他挣钱还账,这封信昭示了真相。

解析 解答这类情节作用分析题,要结合文本实际,找准分析问题的思路。

一是从情节对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多恩留下这封信,赠予约翰财产,还说明事情的真相,让读者明白了他的善良品格,乐于助人的心肠等;

二是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它与前文提到的“借给约翰的父亲40美元钱”相照应,让读者明白了真相。

8.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有人认为是约翰。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示例一:

法官多恩是小说的主人公。

①从思想意蕴看,作者意在表达热情善良、慷慨大方、解人危困的美好品德,而法官多恩这个人物则是这些思想意蕴的载体。

②从情节设计看,多恩两次借钱给约翰,促成约翰两次狩猎的行动,改变约翰的人生境遇,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也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人物。

③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看,写多恩的笔墨虽然相比约翰少一些,但是,两次借钱、一次留言的细节,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他热情、善良,相比约翰性格更为鲜明,更为作者所钟爱。

示例二:

约翰是小说的主人公。

①从思想意蕴看,作者意在表达自立自强、辛苦创业、诚实守信的美好人格,而约翰这个人物则是这些思想意蕴的载体。

②从情节设计看,约翰两次借钱、两次狩猎,构成了小说的故事框架,约翰的活动牵动着整个故事的走向,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

③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看,约翰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人物,因此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有正面的动作、细节描写,也有侧面的环境衬托,极力突出其自立自强、不怕艰辛的鲜明个性。

解析 探究性题目要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行。

关键在于“持之有据”,即摆出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里宜从思想意蕴、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进行探究。

“创意阅读发现个性见解”类探究题的解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答案先出示一个观点,例如这里具体说明自己认为哪个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二是联系原文进行具体探究(摆出坚持这种观点的理由,一般分条阐述)。

题组二 文言文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峒谿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

“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馀人。

概捕诛之。

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馀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

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其丧。

(选自《明史·

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孤,随母适胡氏   适:

出嫁

B.寇至无捍御捍御:

抵御

C.岁以丰稔闻丰稔:

丰收

D.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署:

衙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署:

代理。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先通读语句,了解大意,然后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及对文言特征的辨析进行断句。

“宣宗召福还”结构和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南畿浙江”做主语,排除C,选择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

布政使想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峒谿蛮人劫掠时,熊概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的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

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

浙西豪强肆意作恶,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将其押解到京接受判罪。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

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以布政使的身份”错,应是“按察使”。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馀石赡军,乃闻于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答案 

(1)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多石供给军队,然后再上报朝廷。

(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

他幼年失去父亲,随母亲改嫁至胡家,冒用胡氏的姓。

永乐九年,中进士。

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

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

峒谿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

熊概不同意,说:

“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保卫抵御,反而烦劳藩王吗?

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就行了。

”后来果然贼寇没来。

很久以后,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

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

成祖也知道他谎报。

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

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身份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

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大多没有得到合适的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不能胜任职务。

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

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

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

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集同党八百多人。

熊概将他逮捕诛杀。

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按照法律判罪。

于是犯法作乱之人驯服安定。

各卫所的粮食运送不能接继,军队缺粮。

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多石供给军队,然后再上报朝廷。

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谤他的奏章上传朝廷。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放纵士兵骚扰百姓。

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

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

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

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

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

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院事务。

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以驿马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

宣德九年十月,审查甄别囚犯,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

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

赐予祭祀,派船送回他的灵柩。

题组三 语言文字运用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位作家后期的散文常常化绚烂为平淡,以超然和平静的眼光洞察人生的悲喜,淡雅古朴,已经到了________的地步。

②作大幅画亦然,须________,放手得开,团结得住,能复杂而不复杂,能简单而不简单,能空虚而不空虚,便是佳构。

③在这部电视剧中,他将角色从青年时代演到耄耋之年,无论是化妆、造型,还是动作、气质都达到了________的境地。

A.出神入化  目无全牛  炉火纯青

B.目无全牛  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

C.炉火纯青  目无全牛  出神入化

D.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  目无全牛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炉火纯青:

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出神入化:

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法”字获选年度汉字,说明普罗大众深刻地认识到法治概念遭扭曲,给香港社会造成了破坏。

B.据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常吃猕猴桃可以美容、防止癌症发生、增加膳食纤维、降低胆固醇、帮助消化等功能。

C.谈到纠正“四风”,他说,干部应该有一个最根本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