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47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条件

优势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海陆位置

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南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自然条件

地形

平原广阔

气候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水源

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交通

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捷

技术

技术先进,便于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

经济腹地

覆盖珠江流域,可以延伸到西南地区

著名侨乡

利于招商引资

历史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历史经济基础好,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198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易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管理方式,成为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对外联系

对外联系方便,信息来源快、广

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二者比较如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存在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减缓;

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考向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1.(2013·

浙江文综)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

与2007年相比,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

考向二 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2.(2013·

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答案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

速度快;

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

提升宜居水平)

(5)② ③ ①

解析 第

(1)题,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图1可直观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

(2)题,由图2可看出苏南地区城镇化起点高、速度快、水平高的特点。

第(3)题,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能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第(4)(5)题,结合题干材料及问题,很易作答。

微专题二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分类

问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①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②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③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城市化问题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③珠江水质恶化;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特别提醒

 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不同,其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差异,具体如下所示:

考向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2012·

江苏地理)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D 2.B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比较。

第1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

第二产业在1990年时并不占主导;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

第2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只是优化的第一产业结构。

3.(2014·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 

(1)人口密度大;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数量多;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

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

产业基础;

与周边城市联系;

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

减少行政壁垒;

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 

(1)解答该题要结合表、图1以及城市等级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2)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为上海,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且位于沿海,故适宜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

(3)回答该题,一是要结合图2,注意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从速度和水平两个方面入手;

二是要注意结合图1、图2中的图例。

(4)城市群的建设问题,一是要结合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知识,二是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群的发展经验。

练出高分

[基础落实练]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B.人口出现负增长

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D.产业布局不合理

2.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

①重复建设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 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人口增长不存在负增长问题。

第2题,沿海地区许多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必然会带来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也可能对沿海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低收入为年人均国民总收入995美元及以下,中等收入为996~12195美元,高收入为12196美元及以上。

其中,中等收入标准又以3945美元为界划分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

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277美元。

读下图,回答3~4题。

3.我国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较城镇化率较低,其原因是(  )

A.农民工进城不利于城镇化

B.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C.农村剩余劳动力少

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入城

4.工业化能够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山东半岛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靠近韩国、日本,便于承接产业转移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点,水陆交通便利

D.国家政策支持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据材料分析可知,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277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较,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原因是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行严格限制。

虽然城市的数量和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却未能成为城镇化按其固有规律正常健康发展的标志。

第4题,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山东半岛工业化进程较快是因为靠近韩国、日本,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5~6题。

5.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

C.属发达国家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6.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

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

答案 5.C 6.D

解析 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纵坐标表示工业化水平,图中①~③阶段(180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

③~⑤阶段(1948~2008年),随着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但总体工业化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说明该国曾经有过一次产业转移,而在2008年城市化水平超过80%,说明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变化不大,说明该国第三产业发展快,故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

(2009·

福建文综)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7~8题。

7.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8.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Ⅲ走廊临江靠海,水运条件便利。

第8题,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充分发挥该地的水运优势,并搞好产业的升级改造。

[能力提升练]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9~11题。

9.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10.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较快

11.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答案 9.A 10.D 11.A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

第10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11题,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12.(2012·

广东文综)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3)题。

材料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1)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

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3)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答案 

(1)沿江沿海分布 技术

(2)地处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

有铁路、公路经过且临海,水陆交通便利;

周围经济腹地范围广,且临近中国最大集装箱港,市场广阔;

地处海滨,环境优美;

国家政策支持;

临港,利于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和对外贸易;

多海滩,旅游资源丰富。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构建产业链,防止产业结构单一;

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设绿地,治理工业“三废”,防止环境污染;

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避免产业过于集中;

完善道路、住房、通信等设施的建设,防止配套设施不完善;

建设污水处理厂,防止造成海洋污染;

适当保留空地,避免缺少工业发展余地;

建设海防堤坝,防止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上海市的地理位置,运用已学知识评价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以及正确读图。

(1)题,从图中看出,三者在布局上的总体特征是沿江沿海分布,体现了三者都对交通运输要求较高。

微电子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区位因素是知识和技术。

(2)题,S处位于沿海,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依托上海市的辐射,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第(3)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和建设中要注意提高环境保护的门槛,防止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和地面沉降问题。

13.(2013·

广东文综)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

(2)西宁市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

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

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

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解析 第

(1)题,西宁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同时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夜晚气温较低。

(2)题,西宁地处湟水谷地,城市形态受到地形和河流的影响呈条带状。

第(3)题,由材料一可知:

西宁市耕地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地生态退耕,以及其他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

第(4)题,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较小。

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很容易造成当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