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49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团整体资金情况专题汇报汇编Word格式.docx

具体情况如下:

集团公司通过对每一笔融资及担保方案的可行性及到期偿债能力等要素进行全面研究,从融资担保方案和申请主体两方面维度深入分析,为集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有效防范资金事项的风险。

集团公司由总部资金管理中心承担司库职能,统筹全集团资金管理事项。

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总部部门职责,资金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全集团总体资金平衡,管控资金风险,确保资金链安全;

集中研究审批集团公司融资和担保事项;

制订并落实集团总部筹资方案;

审批子公司的银行账户管理相关事项;

研究集团投资决策中前置的项目资金筹集和平衡方案,并出具部门独立意见;

统筹管理集团外汇事项;

统一执行集团公司总部账户和资金管理;

编制并下发资金集中管理相关要求;

编制并维护集团融资、担保、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今年以来,资金管理中心已办理资金管控事项、资金协办事项320余项,处理紧急资金事项23项,涉及金额49.6亿元,确保了集团整体资金链的安全。

集团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信用违约管制机制,加强对全系统信用风险的监控预警,督促各级子公司严守“不拖欠银行一厘一毫、一分一秒”的融资纪律,通过集团总部和各级子公司的联动,确保不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尽全力杜绝一切可能影响集团公司信用的因素。

集团通过债务预警系统,对各级子公司的存量融资和到期还款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和分析,对近3个月到期的债务进行重点监控,逐笔分析,防止发生债务违约,确保落实资金平衡方案,不断强化了系统内企业存量融资及到期债务管理,落实国资委重点防范债务风险的要求。

二、带息负债结构优化,融资创新降本增效

(一)债务结构持续优化

截至2016年11月,集团公司合并口径带息负债金额合计750.8亿元,其中:

债券金额308.8亿元(明细详见附件一);

贷款金额397亿元;

其他负债45亿元(明细详见附件二)。

具体情况见下图:

随着集团公司主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信用逐渐强化,集团资金筹措渠道不断拓展,对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债券直接融资占比逐步上升,形成良性循环。

(二)资金成本不断降低

截至2015年末,集团公司合并口径存量带息负债金额为722亿元,平均成本为5.03%;

至2016年11月末,集团公司合并口径带息负债金额为750.8亿元,综合平均成本为4.75%,较年初下降了28个BP。

其中贷款类负债平均成本为4.88%,债券类负债平均成本为4.71%,其它负债平均成本为5.28%;

2016年集团公司带息负债新发生额为315亿元,平均成本为3.53%。

通过债务结构优化,集团公司整体带息负债成本不断降低,具体情况见下图:

(三)银行授信保障充分

银行贷款是集团公司长期以来的主要资金来源,集团发展初期主要与政策性银行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信贷合作。

随着经营实力大幅提升,银行融资能力也随之增强,银行融资渠道逐步拓宽,可取得授信规模迅速扩大。

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主要合作银行都建立了总对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系统内存量银行贷款主要分布于国开行、口行、工行、建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及主要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具体情况见下图:

集团公司各类金融机构授信总额已达2,275亿元,较成立初期的690亿元增长330%,存量银行贷款397亿元,较成立初期的180亿元增长221%。

从贷款期限分布看,集团所投资项目普遍回收期较长,因此重点推进了与主业发展相匹配的中长期银行贷款,长期限融资占比不断加大,避免短贷长投,保证了资金链安全。

(四)债券发行开拓创新

近年来,国内债券市场发展迅速,集团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保持了活跃的主体形象,大力开展直接债务融资,累计发行各类债券659.8亿元,覆盖了超短融、短融、中票、私募票据、永续债、企业债、绿色公司债、ABS等主要品种,累计按期足额归还到期债券351亿元。

多年来集团公司保持了良好的信用记录,债券发行价格多次在债券市场创下同期限产品新低,在债券市场树立了优质的中节能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极大地巩固了直接融资渠道。

详见下图:

集团正在继续加大融资创新力度,推进DFI(统一注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预计可获得短期融资券额度150亿元、中期票据额度87亿元、永续中票额度100亿元,并延续已注册的超短期融资券额度不低于100亿元;

集团正在推进新ABS产品及公司债融资金额近60亿元。

通过不断开展高水平直接债务融资,为集团业务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储备,依托良好的融资信誉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

2016年是我国发展绿色债券的开局之年,集团凭借在绿色产业积累的优势,成为了绿色债券发行及第三方认证的领先者。

成功发行了50亿元首单央企绿色公司债,利率开创了同期最低水平,成为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具有标杆意义的示范性产品。

2016年集团公司总部发行债券150亿元,具体结构如下:

(五)资产负债率有效控制

集团公司在保证发展所需资金的基础上,一直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

在2012年及以前年度,资产负债率始终严格控制在70%以下,随着集团公司主业的发展和融资规模的扩大,资产负债率在2014年曾增长至73%。

2015年度通过发行永续中票,将资产负债率降至68.48%(如剔除永续中票因素为71.1%)。

国资委对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率的要求是应控制在75%以内,通过优化债务融资,目前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率指标符合国资委的要求。

(六)总部资源撬动效应显著

1、总部筹资发挥杠杆作用

截止目前,集团公司总部存量债务金额合计356亿元(明细详见附件三),其中债券融资302亿元,银行贷款27亿元,统借统还融资27亿元,集团公司总部债务融资有效的保障了集团资金链安全,并为集团主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资金。

集团公司长期以来缺乏资本金来源,子公司项目投资所需的资本金主要依靠总部增资及借款解决,集团公司长期股权投资281亿元,除集团公司获取的国有资本76.3亿元外,其余204.7亿元资金均来源于债务融资。

2、担保资源撬动战略布局

集团公司总部担保资源是集团发展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主要用于两方面:

一是培育新的战略板块企业,二是满足开展战略性的并购或重大项目融资需要。

集团公司各业务板块形成初期,子公司信用融资能力较弱,需要集团公司提供信用支持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

近年来,清洁能源、固废处理等板块企业已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已经能够独立获取低成本债务资金,但早期业务发展的融资均由集团增信,总部担保存量依然较大。

同时集团公司新的战略板块处于发展初期,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项目融资仍然需要总部增信支持。

按照国资委相关规定,集团公司总部直接担保余额不能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20%,集团多年来始终坚持审慎使用总部担保资源,确保留有一定比例的担保额度以保障战略性资金需求及资金链安全。

目前总部存量担保情况如下:

2015年末集团公司总部净资产为102.84亿元,可用担保额度123.4亿元,目前存量担保金额111.41亿元(明细详见附件四),其中:

计入征信系统的直接担保金额46.07亿元;

其他不计入征信系统的隐性担保增信融资金额38.45亿元,主要为集团公司总部以出具承诺函、差额补足承诺等方式提供增信融资;

统借统贷融资金额26.89亿元,均为以集团公司总部为主体融资,资金用于支持子公司项目建设。

(七)优质信用成为发展基石

集团公司于2012年通过与评级公司展开多次深入沟通,将主体评级由AA+首次提升至AAA级,为近年来大力开展债券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团通过不断在市场中发行各类债券品种,按期偿还兑付,在市场中树立了过硬的发行人形象,债券发行价格不断创出新低;

同时始终保持与大公国际等外部评级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了优质的信用体系,AAA级最高评级已经成为集团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集团系统内仅有总部拥有AAA级评级,其余企业最高评级为节能风电AA+级。

集团公司原则上采取由总部统一发行为主的方式开展债券融资,利用AAA级最高评级极大地提升了发行成功率,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今年债券市场AAA级企业与AA+企业利率差最高超过100BP,依托总部AAA级评级集中发行债券的模式节省了大量财务费用,为集团主业发展提供了低成本资金支持。

从2010年以来,集团公司累计偿还到期融资已超过1,000亿元,自重组以来从未发生一笔债务违约等导致信用评级降低的事项,信誉优良的信用体系已经成为集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三、资金集中统筹资源,内部金融专业运作

集团公司从2014年成立财务公司以来,采取资金管理中心和财务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一体化运作方式,以财务公司为平台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强化集团资金管控、发挥规模效应、统筹资源配置。

财务公司是集团资金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充分发挥金融团队的专业优势,负责为成员单位提供资金归集存放、结算与支付、信贷融资、财务顾问等专业化服务,突出金融服务职能。

(一)资金集中实现整体效益

截至2016年11月末,集团公司合并口径货币资金为177.40亿元,财务公司存款总额为138.54亿元,存放同业金额66.18亿元,资金集中度已达57.96%,剔除境外资金后资金集中度约为60.84%。

自财务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资金调剂规模达到351.64亿元,节约财务费用8.81亿元,降低全集团资产负债率1.78个百分点,优化已获利息倍数0.24,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二)一企一策专业推进

2010年,集团公司成立结算中心,正式启动资金集中工作。

2014年设立财务公司,统筹资金集中、统一账户管理、统一支付结算,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资金归集管理模式,全力推进集团资金集中。

财务公司成立以来,以产品创新和优质服务为依托,不断克服系统内企业资金集中的障碍。

通过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设计专属存款、银承代开等金融创新产品,强化与重点企业、上市公司及合资公司的宣传及业务合作,集团全口径资金集中度已由财务公司成立第一年末的31%增至57.96%,增幅达86.97%。

(三)资金调剂优化资源配置

财务公司致力于发挥集团“资金结算平台、资金归集平台、资金监控平台、内部资金融通平台、投资银行业务平台”的功能定位,通过专业金融服务和产品加强集团内部金融资源的有效调度和配置。

根据成员单位的风险评级状况,并结合集团主业发展方向,通过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等产品实现信贷资金的高效配置。

截至2016年11月末,财务公司累计发放自营贷款约250亿元,发放委托贷款约98亿元;

通过资金调剂累计减少集团对外融资规模351.64亿元,为集团节约财务费用约8.81亿元;

目前,自营贷款余额78.79亿元,委托贷款余额33.52亿元。

(四)努力攻克工作难点

目前,集团资金集中工作仍存在一些难点,部分上市公司资金受监管比例限制难以归集,部分合资企业对资金集中仍然存在较大抵触,系统内公司境外资金归集渠道尚未打通。

下一步,财务公司将继续推进系统内上市公司和部分合资企业资金归集,尽快搭建境外资金归集平台,不断深化集团资金平台的建设。

四、子公司筹资能力持续巩固,个别风险不容忽视

集团公司近年来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培育出多家具有较强融资能力及议价能力的企业。

主业板块多家二级公司已经与政策性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了密切的业务合作,能够获取优质信贷资源。

目前,集团公司各级子公司保持了良好的信用,基本无金融机构欠款记录。

依靠不断的信用积累,“中节能”品牌已经在融资市场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多家金融机构主动寻求合作的对象。

集团公司整体融资能力较强、资金链平稳,大部分二级公司可以在确保资金收支平衡基础上稳步开展业务,但个别二级公司因经营、管理、投资等方面原因导致资金链紧张,资金安全风险隐患极大。

现对系统内企业资金平衡情况分类分析如下:

第一类企业:

新时代集团、中地集团、中国环保、节能风电、太阳能公司、万润公司主营业务现金获取能力较强,与政策性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能够依托自身融资能力在金融机构取得低成本融资,具备较强的资金保障能力。

第二类企业:

国际工程公司、中环保水务公司、中节能建设公司、江西公司、启源装备(含六合天融公司)、绿碳公司、资产公司、中节能实业公司、建筑节能公司、水务发展公司、香港公司、资本控股主营业务具备一定的现金获取能力,其符合节能环保主业定位的重点项目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基本可以实现资金收支平衡。

第三类企业:

中节能绿建公司、工业公司、科技公司、天津公司、四冶公司、重庆公司由于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出现的困难,经营性现金流入不敷出,问题长期积累,资金链已非常脆弱,存量贷款的归还只能依靠借款解决,而这些企业已经基本失去独立融资能力,过度依赖集团公司给予的资金及增信支持,必须重点关注。

现对系统内需要重点关注资金平衡的二级公司分析说明如下:

(一)中节能绿建公司

近年来中节能绿建公司主要开展绿色建筑项目及部分建材制造业务,其中房地产类的项目占用了大量资金,但销售回款未达预期,每年现金收入无法覆盖到期融资本息。

同时,中节能绿建公司仍不断投资开展新项目,导致现金流非常紧张。

1、项目回款滞后,难以覆盖到期融资本息

中节能绿建公司投资建设的房地产项目销售进度缓慢,整体回款情况较差。

截至2016年11月末,该公司取得现金收入14.08亿元,远无法覆盖全年30.66亿元到期融资还本付息,只能通过继续开展借款周转解决。

2、不断开展新项目,资金压力加剧

中节能绿建公司在现金收入无法覆盖到期融资的前提下,2016年内仍投资山东烟台、海南海口、四川金堂等多个项目,累计金额达10.7亿元,进一步加大了整体资金压力。

(二)工业节能公司

工业节能公司近年来已开展的项目回款情况较差,每年经营性现金流入远无法满足日常经营和归还到期融资本息的需要,整体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

1、现金流回款非常困难,无法落实到期融资还款来源

工业节能公司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多集中在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整体项目回款非常困难。

该公司本部应收账款已达2.3亿元,其中2.2亿元为川威干熄焦和烧结项目的应收款,这两个项目投入运营以来尚未产生现金收入。

工业节能公司本部2016年仅实现现金收入约1亿元,无法覆盖到期的融资本息约8.2亿元,全部通过集团委托贷款、财务公司流贷和外部金融机构贷款临时解决。

截至11月末,工业节能公司本部带息负债高达11.2亿元,其中外部金融机构融资余额5.4亿元,集团系统内融资余额5.8亿元。

该公司负债持续增加,主要是由于存量项目到期的融资本息基本只能通过继续对外借款归还,同时为完成考核指标,在现有项目资金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仍不断投资新的EMC项目所致。

目前该公司可支配资金仅70万元,近期的工资发放和员工报销款都只能向集团总部申请借款解决。

2、中节能三峰公司项目回款乏力,进一步加剧工业节能公司资金压力

截至2016年11月,工业节能公司下属中节能三峰公司受到业主方重钢股份生产经营情况不断恶化的影响,应收上网电费欠款高达7.6亿元。

目前中节能三峰公司可用资金余额仅100.55万元,已无法支持日常经营资金支出。

该公司项目建设融资余额约8亿元,由于重钢股份自2014年以来拒绝支付加工电费,只能通过工业节能公司向中节能三峰公司借款归还到期的项目融资,金额累计达2.12亿元,进一步增加了工业节能公司资金压力。

3、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通过垫资带动业务增长

工业节能公司开展EMC项目基本靠大量投入并占用资金拉动,长期以来并未形成独有技术及集成能力,在产业链条中缺乏主导权和话语权,实际施工依赖第三方,基本只能依靠垫资来获取新业务,议价能力较弱,商务谈判难以取得有利条件,导致项目投资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

因此当该公司项目业主违约时,无法通过有效担保保障回款安全,致使应收账款回收难度较大。

(三)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近年来已开展的部分EMC项目同样存在回款情况较差的情况,现金收入无法满足日常经营支出和归还到期融资本息的需要,整体资金链比较紧张。

1、部分项目回款较差,无法通过收款足额归还到期融资

科技公司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多集中在钢铁、焦炭等产能过剩行业,整体项目回款较差,导致该公司本部应收账款已达2.6亿元,存量商业承兑汇票0.98亿元。

上述应收款项主要集中在内江项目、达兴项目和中鸿项目,由于商业承兑汇票无任何担保措施且未占用出票人的银行信用,若出票人到期不兑付也不会对其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因此商业承兑汇票实际应视同为应收账款。

受到上述因素影响,科技公司本部2016年现金收入仅1亿元,无法覆盖到期融资本息及工程款支出。

2016年,科技公司新建福华项目在中国进出口银行新提取项目贷款2亿元,该公司带息负债已达6.84亿元。

福华项目受到施工进度影响,投产期已由2016年末拖延至2017年中期,导致该项目未能按预算在本年度产生现金回款,科技公司资金链压力进一步加大。

2、集团系统内企业开展EMC项目无需前置审批,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科技公司产生资金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已开展的EMC项目回款较差所致。

集团公司目前对子公司EMC项目在前期并未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程序前置审批,企业在开展新项目时往往只关心收入利润等指标的增加,忽视业主方的资金链情况及信用能力,也未落实业主方提供足额反担保,极易造成后期业主违约形成损失,目前这些问题积累,已经对此类二级公司甚至集团整体资金链安全造成影响。

(四)天津公司

天津公司长期以来开展贸易业务,且多涉及钢贸,近年来国资委逐步叫停钢贸业务,导致该公司收入、利润直线下降,财务指标出现一定程度恶化;

同时该公司存量钢贸业务由于受到整体行业的影响,相关应收账款回收出现严重风险,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主营业务叫停导致财务指标大幅缩水,外部融资能力严重下降

由于天津公司原主营业务逐步叫停,该公司目前已无法依靠正常经营和业务回款等方式偿还到期融资。

2016年11月末,该公司本部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的60.73亿元大幅下降至13.78亿元,201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2.45亿元。

受到财务指标大幅下降的影响,天津公司已基本失去独立融资能力,无法正常取得外部金融机构融资偿还存量的20.36亿元短期带息负债,只能依靠集团公司总部担保和过桥资金续借到期融资。

2、钢贸行业整体风险致使天津公司应收及预付款项回收出现严重困难,进一步加剧该公司资金链风险

由于钢贸行业整体风险的影响导致天津公司上、下游客户均出现支付危机,致使该公司大量预付、应收款项被上、下游客户占用,进一步加剧该公司资金链压力。

截至2016年11月末,天津公司本部应收账款占用资金3.77亿元,预付账款占用资金11.76亿元。

该公司急需制定切实有效方案收回欠款,降低带息债务,避免出现更大的风险。

(五)四冶公司

四冶公司长期以来内部管理十分混乱,垫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挂靠业务导致涉诉案件众多,公司账户及资金被大量冻结和扣划。

该公司目前应收账款及诉讼冻结占用资金数额极大,导致难以归还到期融资。

具体汇报如下:

1、内部管理混乱,涉诉案件造成大量资金冻结和扣划

四冶公司近年来内部管理十分混乱,经营模式以分公司合同承包模式为主,垫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对挂靠分公司和分包商的风险管控能力极弱,涉诉案件层出不穷。

大量涉诉案件导致四冶公司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严重影响集团公司形象。

截至2016年11月末,四冶公司本部货币资金总额为1.6亿元,其中被法院冻结账户金额1.1亿元,可用资金仅为0.16亿元;

同期法院已累计判决扣划四冶公司2.16亿元,现正在受理案件涉案金额达3.07亿元。

四冶公司因管理混乱导致的涉诉案件已严重影响正常的资金运转和资金链安全。

2、项目回款乏力,无法偿付到期融资本息

四冶公司近年来垫资业务比例不断增加,部分业主未能及时支付工程款,导致工程垫支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由于部分工程项目存在工程质量等问题,无法进行交工验收和工程款结算,从而造成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回款乏力。

截至2016年11月末,四冶公司本部应收账款余额高达8.57亿元;

同期带息负债3.1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仅为0.19亿元,存量货币资金及经营现金净流入仅能够满足日常营运支出,完全无法偿付到期融资本息。

为缓解四冶公司资金压力,避免出现借款违约,集团公司多次下达批复要求四冶公司严禁新开展占用资金的项目,切实采取措施降低现有项目占用资金规模。

但2016年该公司继续在贵州盘县、深圳、长沙、宁国开展新项目占用了大量资金,导致资金收支进一步失衡,资金链情况恶化,无法按期偿还到期借款。

(六)重庆公司

重庆公司2012年实施了对百宏实业和海东青的并购,为此开展了大量融资,而实际投资分红款完全无法满足每年归还到期融资本息需要,只能继续增加借款弥补缺口,该公司现已完全失去造血能力。

1、百宏实业、海东青分红款长期无法覆盖并购融资本息支出,导致重庆公司无法实现资金平衡

重庆公司收购百宏实业和海东青股权共投入资金约38亿元,其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并购贷款资金约26亿元,集团公司总部借款约12亿元。

重庆公司本部目前带息负债高达36.6亿元。

该公司并购股权至今,仅从百宏实业和海东青收到分红款约3亿元,而累计需偿还到期债务约13亿元,基本依靠向集团公司总部增加借款解决。

根据目前百宏实业和海东青的经营情况,重庆公司因并购产生的资金缺口在未来年度还将继续扩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2、资产处置进度滞后,未落实整体资金平衡方案

2013年7月,集团公司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重庆公司整体资金平衡方案,要求该公司加快盘活存量资产获取资金以实现资产负债的平衡。

截至2016年11月末,重庆公司仅完成6项资产处置工作,收回资金约10.6亿元减少了部分债务,尚有三峡水利、重庆银行、燃气板块资产等资产处置工作没有取得实际进展,未落实方案中资产处置收入约10.6亿元,资产处置难度已经加大。

3、海东青事件已对集团形成重大影响

近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