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59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三一单元习Word格式.docx

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

(4)比较图1、图2,同盟国集团内部有何重大变化?

说明了什么?

(5)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利条件是什么?

有何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

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

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甚至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

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竞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

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

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文请回答:

(1)德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引用有关文字加以说明。

(2)双方对当时一战的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

哪一方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请说明理由?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

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一问题?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

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

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

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

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请完成:

(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

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

1911年德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12分)(3)材料三中英国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其目的是什么?

(6分)(4)通过以上材料,简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

(6分)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

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

《全球通史》材料二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

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全球通史》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WEB杜波伊斯为什么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8分)5、【2019优化方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下图是1914年8月被德国媒体广泛宣传的照片之一材料2:

材料3:

下图描述了一战中德国的家庭主妇和她们的子女在排队领配给劵的场景。

请回答:

(1)材料1图片中火车上的士兵去参加什么战争?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什么战争?

(2)材料2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深层次的思考?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1、2,分析材料3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6、【2019优化方案】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年代英国俄国法国德国1880191322.913.67.68.27.86.18.514.8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2:

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1)英国俄国法国德国11/21/31/11《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3:

(1)材料1中,英德两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2中,英德两国所占殖民地的比重与其经济实力之比是否相符?

这种状况会带来什么影响?

(3)材料3中,德国军事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对英德两国关系有何影响?

7、【2019优化方案】阅读下面材料:

第一条,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侵略,意大利也负担同样的义务。

第二条,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请回答:

(1)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2)该条约主要针对哪些国家?

(3)该条约的签订引起怎样的后果?

【2019优化方案】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

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

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战争爆发前,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此计划充满信心,他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道: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也十分乐观地认为德军会稳操胜券。

(1)施里芬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有何缺陷?

(2)针对施里芬计划法俄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3)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是哪一次战役?

之后战事呈何特点?

9、【2019优化方案】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请回答:

(1)图一中欧洲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

(2)比较图一、图二,同盟国集团内部有何重大变化?

(3)据图二从作战范围、战线方面概括一战的特点。

(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

10、【2019优化方案】.阅读下列材料:

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

因此,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完全改变。

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

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全球通史》材料2: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

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

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

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

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

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

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匈牙利刚刚屈服。

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全球通史》材料3:

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

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材料4:

而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

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

(1)据材料1、2、3、4分析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材料2中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这两位非欧洲人是指________、_______11、对于战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说法。

阅读下面三位同学关于一战的一些言论,回答问题。

李东:

战争是各方矛盾、纠纷不断发展的结果,战争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或军事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为的只是各自的利益张妮:

十分厌恶战争,觉得战争十分残酷无情,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威胁人类生存。

吕卫:

战争给人们无尽的伤痛,它使多数人陷入流离失所的困境,它的结局无疑是人们自制的最大灾难。

(1)李东指出战争是各方矛盾、纠纷不断发展的结果,请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张妮和吕卫两位同学从哪一角度对战争进行了评述?

一战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