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88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消费 厉行节约Word文档格式.docx

  在消费目的上,正确的认识是,人的消费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同时,人除了消费物质、健全体质、延长生命外,还要有精神消费,吸取人类文明的精神养分,以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而另一些人把消费看做人生的最高目的,把物质消耗当做生活的主要内容,以物质享乐为生活的主要准则。

  在消费作用上,正确的认识是把消费看做是手段,不是目的。

吃喝安住是为了生存发展,为人们的活动提供起点和可能,因而基本满足就可以了。

消耗物质是为了在新的基础上生产物质;

享受文明是为了进一步创造文明。

而另一些人把消费作为目的,永不满足,陷入对物质恶的无限追求上。

  在消费效能上,正确的认识是,消费只是人类的一种必要需求,它不能用来证明人的价值,更不具有表明人的本领的能力、身份、地位的效能。

而另一些人“衣貌取人”,把消费作为装饰、炫耀自己的一个标尺,吃最好的,用最贵的……

  在消费限度上,正确的认识是,宏观上消费必须植根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微观上必须与个体的拥有程度相匹配,即适度消费。

而另一些人却在追求超前、超标,甚至不惜用不正当的手段,巧取豪夺,满足私欲,直至身陷囹圄。

  我们中国历史上,尽管有骄奢淫逸的帝王将相,有极端的铺张时期,但传统的主流是崇尚节约的。

所以,勤俭节约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每为国人所提及,为世人所赞扬。

  略翻一下中国典籍,倡导“节约”的名句随处可见。

  《周易?

否》中有名句:

“君子以俭以避难。

”勤俭的德行有助于防患未然,在面临困难特别是物质匮乏时,有助于克服困难。

  《左传?

庆公二十四年》中,讲: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把节俭作为善行中的大德,认定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中,记载有唐朝陆贽给皇帝的建议,“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这就是现在的流行语:

“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恣取,应有节有度,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中国的老百姓熟记唐代李绅《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记住了宋司马光《训俭文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记住了明朱伯庐《治家格言》中“半丝半缕,恒含物力维艰”的教导,并常让自己的子女从小记诵。

  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理念中,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态度、一种作风,甚至是治家治国的方略来宣传、推崇的,并一脉相承!

  当今世界和中国资源危机

  正常消费是人类必须的,而且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里,人类的消费总量处于较低水平。

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费,其领域迅速扩大,天南海北,天上地下,无处不至,无所不及,其品种急速增多,吃的,喝的,穿的,烧的,玩的,……固态的、液态的、气态的……;

数量惊人地增长,从自然级数到几何级数,人均量、总量一再翻番。

  且看一组数字:

2006年,全球粗钢产量是12亿吨,石油产量是为36.24亿吨,煤气产量是62亿吨,天然纤维和化纤总量超过了7000万吨,小麦产量是6.2亿吨……,如此庞大的生产数字,反映出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规模。

即便这样,由于全球人口总量的急速增长,加之政治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上还有不少人处于挨饿受冻、难续生计的状态。

  人类当前的这种消费状态,后果是严重的,其一是如按此速度消费,地球上很多资源都应付不了多长的时间,人类今后难以持续发展,甚至有生存危机;

其二是庞大的消费导致地球上的生态和环境严重破坏,自然界失去平衡,人与自然失去和谐!

  当今中国,资源短缺也十分严重,成了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全国几十个城市的淡水紧缺,碰上干旱时更是城乡同时告急,人畜难以过日;

  土地――18亿亩耕地的防线屡屡遭受冲击;

  原油、铁矿石等――在国际高价位的形势下,我国对外依存度在不断地上升;

  森林――消耗极大,原始森林急速减少……

  中国号称“地大物博”,中国人又秉承“勤俭节约”,但现在为什么也出现了“资源短缺”,甚至危机的状况呢?

  第一,是因为我国资源状况和人口状况的特殊性。

  我国确实地大物博,这是从总量上讲的,但对于13亿人口来说,那地就不大了,物也不博了。

我国是总量富国,人均贫国,如矿产资源总量占世界的12%,居世界的第三位,但人均只及世界人均的50%,居第53位。

  第二,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里,我国整体处于低消费。

但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整体消费量迅速扩大,如对淡水、土地、草地、森林、矿产等的消耗量就急剧增加。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进入持续高增长期,但增长方式粗放,生产技术落后,资源消耗量高,资源利用率偏低。

如我国的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都高出40%,农业的灌溉用水利用率为0.4-0.5,国际上先进的是0.7。

  第四,浪费现象严重。

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由于错误思潮的影响,正确引导又不够,“超前消费”、“消费主义”的思想流行,节约的观念淡薄了,节约的传统丢掉了,大手大脚,大吃大喝,其情况比较严重,虽屡次讨伐,但纠正不力,矫正不多。

  总之,中国到了必须采取坚决措施、科学消费、厉行节约的时候了。

  伟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

且不说在井冈山上、长征途中、延安窑洞那令人敬佩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苦奋斗的生活,就是在取得全国政权后,毛主席和党中央一再教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现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资源紧缺制约发展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1

  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总的要求和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以及保障措施等做了全面的论述。

  2007年3月,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4月25日,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温总理亲任组长。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力争节能减排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大会政治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提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不难看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节约资源这工作,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作出了决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全党全民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和明晰。

我们必须在认真学习十七大文件的基础上,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准进工作。

  思想领先转变观念

  必须树立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的理念和适时适量适度消费的理念。

地球只有一个,资源并非取之不尽。

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利用资源上更应有危机感,倍加珍惜。

白居易曾经说过一句话,“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无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先其间,则必暴殄而财乏用矣”。

全社会必须崇俭抑奢,大树“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风气。

  必须加深对节约的意义、价值的认识。

节约能创造财富,生产价值,而且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

节约已不仅仅是“道德”、“品质”层面上的东西,而是社会“法制”要求的一个部分。

“节约”与“不节约”,其行为与后果都不只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事,而是关乎“保护地球,人类发展”的大事。

破坏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都是触犯法规的行为,要受到制裁。

  必须树立“大节约”的观念。

节约是一个大概念,不仅是对资源的节约,还应包括对财物、财政、时间、人力等的节约;

节约不仅是对个体(个人、单位、企业、公司)财富的节约,还应包括对公共财产、人类共有资源的节约;

节约不仅是指宏观的,如土地、水、森林重大资源的节约,而且包括微观的节约,比如过去所说的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

“微不足道”是错误的,微也足惜。

  强化法制 完善机制

  建设节约型社会,当前必须突出法制的作用,更加注重采用法律手段。

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

  2007年10月29日,《中国节约能源法》通过,该法明确规定: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11月17日,国务院国发[2007]36号文批转了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节能减排的“三个方案”和“三个办法”,即《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我国将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和考核体系,同时,对政府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节能减排完成情况的业绩考核也有了依据。

  12月12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新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同时确定了首批政府强制采购的节能产品范围,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正式实施。

  短短不到两个月的三个行动,表明了中央政府的态度。

我们知道还有不少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将相继出台,构建一个完整全面的法制保障。

今后重要的是如何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

  除了法制保障外,还必须依靠科技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大力支持节约资源的重大项目建设;

还必须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等等。

  全民节约 蔚成风气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宣传节约、厉行节约,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让节约行为蔚成风气。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

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

  一、正确处理厉行节约与扩大消费、刺激内需两者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把二者截然对立,不能互为否定,关键是对节约有科学的认识。

当代中国所倡导的节约,主要是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不是抑制消费。

就中国现阶段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人民的消费整体水平还不高,国家也需要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但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并不矛盾,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应该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解决;

  二、让公民自愿、自觉厉行节约。

人懂得了道理,还需愿意去做,坚持去做。

诚然,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权利,但消费观念有高下之分,有健康和粗俗之别,这要靠我们去宣传、引导,提高每个公民在消费方面的素质。

这包括要提高公民的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每个人有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培养良好的节约习惯,形成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掌握一定的科技常识,能正确进行消费等。

在一些地方,可以采取警示、提醒的方式,促使公民随时随地节约,如:

“请把水龙头拧紧一点”、“谁最后走,请关电脑”等。

可以说,当人人都能关心、参与、推动节约之时,就是节约型社会建成之日!

  三、加强对干部和青少年节约意识的教育。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在机关,在干部。

浪费现象,社会上普遍存在,但机关过之,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尤为过之。

有材料显示,机关办公楼的能源消费是普遍民居的4至7倍;

全国领导干部的公款消费,已成为财政支出的一个无底洞,且积重难返。

这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首先建设节约型机关;

而建设节约型机关首先要建设节约型干部。

如果领导干部从严要求、以身作则,必将带动全社会节约之风的形成。

  当代青少年,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有些人追求时尚消费,节约意识淡薄。

许多人又是独生子女,父母厚爱有加,千方百计为其消费提供经济支撑,形成了社会上的“啃老族”、“月光族”。

他们又是当前时尚消费的主力军,这给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带来了隐忧。

因此必须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消费、厉行节约的教育,使我们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持之以恒,代代相传。

  人类经过了许多大风大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在资源消费上,走过弯路,但正在觉醒。

中国更是在认真总结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采取果敢的行动,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会获得新的自由,中国将走向更加富强、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