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02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docx

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

2019-2020年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注:

请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

东西都价格昂贵。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

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中有许多战斗性的口号,比如“爱情与荣誉是人生的理想”(彼特拉

克),“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拉伯雷),“人是万物的灵长,

宇宙的精华”(莎士比亚)等。

对这些口号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其核心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

4.培根曾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5.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一切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6.美国1787年宪法与英国的《权利法案》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B.议会主权取代王权

C.确立了“法治”的原则D.政府首脑经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7.下面关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隋唐的三省六部与美国的国会、总统、联邦法院都是民主的反映

B.前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后者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前者设置的目的是保证皇权独尊,后者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独裁、维护民主

D.两种制度下机构的官员都是任命的

8.按照生产力标准,解决土地问题“最为革命”“最为彻底”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

9.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

下列影响或促进近代资产阶级分权学说和权力的制约平衡理论形成的历史文献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独立宣言》C.法国《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10.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的傻瓜‘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中“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的《权利法案》B.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D.法国的《民法典》

11.有学者说:

“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运动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运动

12.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这里的“30年”最有可能是指()

A.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的30年B.德国统一后的30年

C.一战后的30年D.二战后的30年

13.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问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14.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这里“三种主要思潮”指的是()

A.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

C.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

D.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唯物辩证法

15.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16.民国五年二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

“击死奥大力(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

始则奥赛二国之睚眦,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

……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投入战争,惟恐或后。

”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18.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张三:

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

说得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

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

家不许卖

D.王六:

谁说余粮不准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19.自xx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

不利的影响。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20

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

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

危机中所犯的错误。

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B.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20.罗斯福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

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

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21.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

的陨落:

悼念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安定了国民生活。

”这表明()

A.“新政”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B.“新政”完全采用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方式,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同

C.“新政”的民主性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评价

D.“新政”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一次调整

22.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

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A.30年代后期B.40年代中期C.60年代中期D.70年代初期

23.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24.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用艾哈德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

其理论依据是:

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D.,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25.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后,共经历了三次大调整。

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引发了三次科技革命

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D.引发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6.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说:

“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样。

”这种想象出现是因为()

A.欧洲人仇视美元霸主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欧元的流通动摇了美元地位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崩溃

27.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咨文中说: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

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A.罗斯福新政B.新经济政策C.“冷战”政策D.“孤立主义”

28.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

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29.一位学者认为: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都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巴黎公社失败时B.世贸组织成立时C.欧元问世时D.两级格局结束时

30.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31.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作《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

“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

……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

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

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从中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病菌在西欧殖民扩张中是第一“杀手”B.西欧殖民者非常野蛮残暴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D.高度重视“旧大陆来的病菌”

32.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式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行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33.从xx年底开始,一部筹备长达12年之久的3D电影《阿凡达》,一举横扫了整个世界的电影市场,也在xx年破了中国单片票房纪录。

之所以有这样的辉煌,主要是应为它()

A.源于生活,高于生活B.拍摄准备时间比较长

C.代表了未来电影发展方向的技术进步D.敏锐地回应了影响文明发展的问题

34.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B.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D.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35.有人采访法国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时提出:

“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

在这个新的全球化中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

”韦德里纳回答:

“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②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

③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

④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⑤经济全球化是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

A.①②③④⑤B.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两小题,36小题15分,37小题15分,共30分)

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

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

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

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

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

“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香港中评社xx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

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

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xx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

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

建成于

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

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l00年”。

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

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

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

(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其倒塌的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3分)

37.(15分)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

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5分)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xx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使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

看待这一观点?

(6分)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

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

说明理由。

(4分)

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注:

请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B

C

C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B

C

C

A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B

B

B

C

D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C

C

B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两小题,36小题15分,37小题15分,共30分)

36.

(1)两岸关系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政策:

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2分);依据:

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

(2分)

(3)建立的原因:

“冷战”和德国分裂。

(2分)

倒塌的原因:

世界局势的动荡(或东欧剧变);人民渴望统一(或民心所向)。

(2分)

(4)经济联系加强:

民族认同感;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恻;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3分)

37.

(1)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中国力量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削弱。

(5分)

(2)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任重道远;(3分)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分)

(3)同意。

当今世界呈现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明显;当今美国面临很多严重问题,如材料三中列举的经济衰退、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恐怖主义的威胁等。

不同意。

虽然美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十分强大,无人能比。

(任意一观点即可,要言之有理,得4分)

2019-2020年高三第四阶段考题地理

1、选择题:

(共35题,共70分)

读图1,回答第1-3题。

1.图中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1100千米B.2200千米

C.3300千米D.4400千米

2.A点位于C点的

图1

A.西北B.正西

C.东北D.正东

图2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圈回答3~5题。

3.若图2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4.若图2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

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

气流有关

5.若图2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

气流较?

气流湿润D.?

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6.图3为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盛行风示意图,图4中甲乙两图反映了图3中山脉两侧的降水状况。

图中

图3

图4

 

A.A地全年降水稀少,原因是寒流的减湿作用B.B地雨热同期,如乙图所示

C.盛行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B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读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回答7~8题。

7.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

8.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海拔甲>丙

B.坡度甲>乙

C.气温丙>丁

D.降水乙>丁

下图为世界某运河区分布略图,图中虚线为运河航线。

回答9~11题。

9.图示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高山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10.图中P、Q海域分别为

A.大西洋太平洋

B.地中海黑海

C.红海地中海

D.太平洋大西洋

11.关于图中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界线B.是船闸式运河

C.是亚欧的贸易通道

D.相邻两国的国界线

月均温在20¡æ以上可称高温;月均温在10¡æ~20¡æ之间,可称温暖或暖热;月均温在0¡æ~10¡æ之间可称凉爽或温和;月均温在0¡æ以下则称寒冷或严寒等。

而描述降水多少则要复杂一些。

因为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与气温、蒸发量有密切的关系。

下图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关于世界四季类型分布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Ù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Û沿纬度变化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Ü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A.¢Ù¢Ú¢ÛB.¢Ù¢ÚC.¢Ù¢ÛD.¢Ú¢Û¢Ü

13.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不同,其影响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C.洋流D.大气环流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洋上

B.¡°长冬无夏,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