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0243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资料文档格式.docx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唐的三省六部制:

①三省:

中书省负责决策;

门下省负责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执宰相之职。

②六部: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作用:

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为历朝所沿用。

简单应用科举制的形成、发展及影响C(P15页)

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官;

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形成。

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①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

②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

科举制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3)明清科举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了社会的落后。

识记北宋中央集权发展表现A(P13页)

宋太祖通过三个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兵权:

“杯酒释兵权”把兵权收归中央,设立禁军;

②行政: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大部分交由中央掌控。

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B(P13页)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直辖河北、山西、山东;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拥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B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胡惟庸),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国家政事,直接对皇帝负责。

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从此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识记明成祖设内阁A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权构或决策机构。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B

清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全部由皇帝裁决。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理解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影响B

梭伦改革影响: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影响:

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理解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影响B

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②扩大五百人议事会职能;

③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④鼓励公民参政,发放工资;

⑤鼓励观赏戏剧,发放“观剧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识记《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的地位A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这也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权益。

《民法大全》: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简单应用罗马法的影响C

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影响;

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

罗马法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简单应用《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影响C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综合应用英国的责任内阁制D

18世纪前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简称内阁,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①由国王任命下议院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首相握有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事实上是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②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国王“统而不治”,只起着维系联邦纽带的作用,而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组成:

英国议会中早期出现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辉格党和托利党。

19世纪,分别演变为自由党和保守党。

20世纪20年代后,工党和保守党成为议会中的两大主要政党。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识记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和特点A

立法权(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拥有立法权,征税权,宣战权等,众议院有对总统的弹劾权。

行政权(总统)。

总统由间接民选产生,任期四年。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有权任命政府高官;

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法律;

有权缔结条约(国会批准才能生效)。

司法权(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

简单应用1787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C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和总统制。

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归于国会;

行政权归于总统;

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

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评价: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异同

相同点

经济基础与国家性质

经济基础:

私有制;

国家性质:

资产阶级专政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地位

司法权

独立

不同点

政体的类型

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封建传统薄弱、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封建传统相对强大、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国家元首称谓与产生方法、职能

总统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选举产生并有任期

国王,世袭、终身、礼仪性

议会与政府关系

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独立

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掌握行政大权

与政党制度关系

总统与政党相结合

政党与议会相结合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识记法国共和政体正式确立的标志A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识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正式确立的标志A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

第10课鸦片战争

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A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

1858年《天津条约》: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年《北京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简单应用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

鸦片战争:

打开中国的门户。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识记金田起义的时间、太平天国定都的时间和地点A(P54页)

金田起义:

1851年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于此,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简单应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C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颁布,内容: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建立产品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

目的是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内容:

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②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③开设新式学堂。

①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②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A(P58--59页)①平壤战役;

②黄海战役(主力尚存,但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③辽东战役;

④威海卫战役(李鸿章“避战求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A

1895年签署,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识记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A(P60页)1900年6月

识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A

1901年签署,内容:

①赔款: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②划界: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③占要地: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战略要地;

④惩官员: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⑤改衙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综合应用《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D

《马关条约》:

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新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在条约刺激下,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

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①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使中国税收被列强控制;

②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③中国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④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⑤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⑥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13课辛亥革命

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的原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其政治纲领后来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性质: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识记武昌起义时间和中国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A

武昌首义:

1911年10月10日。

民国建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为五色旗。

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简单应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C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⑥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民主原则,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简单应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结果:

建立民国,满清覆灭,颁布宪法,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简单应用五四运动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C(P66、67页)时间:

1919年5月4日~6月初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

②在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

(1)成立条件:

经济根源: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

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组织基础:

1920年以后,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标志: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毛泽东、董必武等出席。

(2)内容:

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性质:

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

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识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的标志A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识记北伐战争的对象A(P69页)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识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时间和领导人A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

理解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B

①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贡献。

理解红军长征的时间和意义B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①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③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简单应用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

1935年1月召开内容: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②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③成为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16课抗日战争

理解“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影响B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东北,东北三省沦亡。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也叫七七事变。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识记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A(P75、76页)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英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A(P75页)①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人;

②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③“七三一部队”。

在中国东北用活人作细菌试验。

简单应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C(P77页)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内)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17课解放战争

理解重庆谈判B(P78页)

主要矛盾:

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发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蒋介石:

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美蒋阴谋,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0月,签订《双十协定》,内容: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迫使国民党如果再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识记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A

战略反攻标志: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理解三大战役的名称及其影响B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战争奠定基础。

理解渡江战役的意义B(P80页)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简单应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C

(1)标志中国百年来屈辱分裂的历史结束,独立、统一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B

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客观规律,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2)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蓬勃发展起来。

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

理解巴黎公社成立的意义B(P86页)

1871年3月28日。

意义:

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理解二月革命的性质、结果B(P88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后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识记“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A(P89页)

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还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用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B(P91页)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B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①通过《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它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③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为副主席。

会议定了国都、国旗和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大的职能。

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由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

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的意义B(P96页)

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该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简单应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意义C(P96---97页)

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识记“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主要表现A(P98页)

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的践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②对国家各级党政机关的破坏。

③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识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方针和主要成就A(P99页)

方针: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成就:

①1982年修订《宪法》,经过二十年努力,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