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04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docx

杭州市初中第一册教案

中学教材第一册教材分析

1.内容安排更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序

小学四年(三-六年级)的信息技术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教材的编排以任务为导向,整个体系的序更偏重于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是感性的,零散的。

初中阶段应该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因此这一册教材在编排上更偏重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序,也就是说更有系统性一些。

考虑到与小学教材更好地衔接,对原教材的内容做了一定的删改。

如原第3、4、15、16课中的全部内容在小学教材中已经有所涉及,因此已经删除,第5、6、7课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合拼和改编。

通过正文或阅读材料等形式增加了文件系统、磁盘碎片整理、数据压缩、Linux、OCR等新内容,增加了有关苹果电脑的叙述篇幅,改变学生对个人电脑的思维定势。

2.力图体现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更好地反映信息技术领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考虑到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增加了新的内容或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

操作系统由原来的Windows98改变成目前较流行的WindowsXP,大量更换了原有的插图以适应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变化。

(1)移动通信

(2)联想收购IBMPC业务

(3)迅驰芯片

(4)PDA

(5)家庭的嵌入式电脑

(6)Windows的下一版本longhorn

(7)Linux

(8)OCR技术……

3.内容更加名符其实

力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

原教材所涉及的都是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新教材增加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如信息的特点、信息的作用、电报、电话、移动通信等等,还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教材与“信息技术”这一名称更相适应。

4.阅读材料力图体现人文精神

本册教材增加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共有17篇,一方面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由于多为叙述性内容,可能会给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阅读材料当中蕴含了丰厚的人文精神,比如:

通过对《电报是怎样发明的?

》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莫尔斯的敏锐以及对科学坚持不懈地追求精神。

通过对《计算机界的风云人物》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比尔.盖茨当年的雄才大略与今日的不朽成就;也可以了解到求伯君的WPS给我国软件产业带来的巨大推动;还可以学习王选教授积极开拓、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和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高尚胸怀……

第1课信息技术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3.能说出身边常见的信息技术

重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难点:

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建议:

1.通过几种信息传递方式的对比来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各方面带来的变化;

用手势传递信息:

低效、稍纵即逝

用语言传递信息:

实时性强、便捷、空间有限

用文字传递信息:

可以把信息传到远方和以后,但比较慢

用电话、电报传递信息:

便捷、打破空间限制,但电话只能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

用网络传递信息:

可以传递更为复杂的信息,完全不受空限制

2.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翻阅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电话、电视、传真、移动电话等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从而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

3.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电报是由谁发明的》,了解电报的发明过程、电报的基本原理、电报对信息传递的巨大作用以及莫尔斯的个人品质。

课堂练习:

请学生说一说:

1.信息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2.我们身边有哪些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请学生介绍一下电话、传真等其他信息技术产生与发展?

第2课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2.了解计算机的常见分类(依规模、速度和功能来分)

3.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及家庭应用

4.了解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与基本应用

难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比较抽象)

教学建议:

1.淡化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对于计算机发展历史众说纷纭,对于原先所提的“四代”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现在已经是第五代计算机,为此不提第几代,而以年代来划分成四个年段。

2.目前我国也是PC制造大国,许多世界著名的PC生产商都有中国的生产基地,同时我国国产生品牌联想、方正等也迅速崛起,联想收购IBMPC业务后,已成为全球第三大PC生产商。

因此,在介绍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情况时,还可以校园加或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PC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情况。

3.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目前量子计算机、神经元计算机、四维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的最新研制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用全自动洗衣机、数字式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对嵌入式电脑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课堂练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通常计算机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3)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有哪些领域?

(4)计算机进入家庭后有哪些应用?

(5)未来的计算机将会如何发展?

第3课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3.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并能指认主要部件

4.了解计算机的常用接口及其作用

5.了解信息存储单位并掌握其换算关系。

重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五大部件)

难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信息存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建议: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概念,一个部分并非真正对应于一个设备,因此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要设法让学生理解,其中一个部件可能包含了计算机中的许多设备,比如输入设备就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等等一系列设备。

2.为增加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台式机打开,给学生看一看,并多准备一些设备的实物,比如硬盘驱动器、软驱、光驱、内存条、显示卡等等,给学生留下更深地印象。

3.对于常用接口,有条件的可以用计算机实物让学生看一看,甚至亲手摸一摸、动手连连线,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堂练习:

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计算机硬件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3.存储设备可以分成哪些?

外存储器有哪些?

4.1TB=()GB1GB=()MB

1MB=()KB1KB=()B

第4课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软件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系统软件及其基本作用

3.了解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

4.了解MSWindows的发展过程

重点:

软件的分类、Windows的发展

难点:

理解Windows的发展给使用者带的巨大便利

教学建议:

1.对软件进行分类以后,各种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变得复杂,建议教师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

常见的有DOS、UNIX、LINUX、Windows、OS/2等

(2)语言处理程序:

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

(3)系统实用程序和各种工具软件

应用软件:

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辅助教学软件、信息管理软件、绘图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计算软件、杀病毒软件……

2.对各种应用软件的介绍可以通过软件演示的形式进行,比如通过AUTOCAD演示一些机械图纸、建筑图纸,通过Photoshop、CorelDraw演示一些处理过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SPSS演示数据统计的过程……以此增加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的感性认识,并培训养学习兴趣。

3.Windows发展给计算机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使计算机使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此学生却很难感受到,通过对比的方式可以突显Windows的发展给操作带来的巨大便利。

(1)演示DOS环境与WindowsXP环境下复制文件的方法

(2)演示Windows3.X环境与WindowsXP环境下文件浏览方法

(3)演示Windows98环境与WindowsXP环境下图片游览的方法

课堂练习:

1.软件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2.系统软件如何分类?

3.说一说你目前所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何版本?

2.你会用哪些软件?

它们属于什么软件?

第5课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五大部件示意图)

2.了解数值表示方法

3.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制

4.了解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初步学会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5.了解计算机内部字符的表示方法

重点: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

难点: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十进制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教学建议:

1.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时可以结合插图着重抓住以下几点:

一是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与指令都采用二进制,即计算机内部任何东西都是以“0”、“1”的形式表示,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二是指令和数据都会先被放在存储器里,三是控制器会从存储器里取出指令,根据指令指挥其他设备完成任务。

2.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数制的本质,二进制数中只有“0、1”2种数字,逢2进1;八进制数中只有“0-7”8种数字,逢8进1;十进制数中有“0-9”10种数字,逢10进1;十六进制数中有“0-F”16种数字,逢16进1。

3.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二进制数当中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左边第1位,表示20=1,可以理解为十进制当中的个位

第2位,表示21=2,可以理解为十进制当中的十位

第3位,表示22=4,可以理解为十进制当中的百位

第4位,表示23=8,可以理解为十进制当中的千位

以此类推……

某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只要乘以该数位上的记数单位,就算出了这个数字的实际值。

如,

(1101)2=1×23+1×22+0×21+1×20=8+4+0+1=(13)10

4.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采用除2取余法可以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重复用2去除十进制数,取出余数,直到商为0时结束。

最后将余数按由高位到低位的排列方法进行整理得出结果。

237………1(低位)

∴(37)10=(100101)2

218………0

29………1

24………0

22………0

21………1

0(高位)

(37)10=(10010)2

建议给学生做几个练习

5.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与指令都采用二进制,因此字符也是如此。

那么字符又是如果转化成二进制的呢?

这就需要对这些字符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编码,以便于统一进行进制转换。

ASCII码(美国标准交换信息码)表就是起这一作用的,表中可以发现每个字符都有一个对应的数字,要知道这些字符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只要将他们转换成二进制数就可以了。

课堂练习:

1.计算机内部的信息是用什么表示的?

2.有哪些常用的数制?

3.请你把(10011)2转换成十进制数

4.请你把(61)10转换成二进制数

 

第6课走进计算机

教材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使用过Windows98(或Windows2000),对Windows系统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所以这节课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这些基本概念,新认识WindowsXP系统,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

体验WindowsXP的友好界面及人性化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和了解图标、窗口、任务栏。

2.了解WindowsXP的开关机。

技能目标:

1.能利用图标打开相应程序,并能根据需要对图标进行移动操作。

2.能移动和切换窗口,能根据需要改变其大小。

3.能改变任务栏位置、大小及一些属性,能利用任务栏进行任务切换等操作。

情感目标:

体验WindowsXP的友好界面,感受操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WindowsXP基本概念及对图标等对象的操作方法。

2.了解任务与窗口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对操作方法的拓展。

课前准备:

安装WindowsXP系统

教学实施建议:

1.本课学生能较快掌握,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操作方法的探究,能自行发现和掌握一些其它方法。

(1.要排列桌面上的图标有哪些办法?

2.关闭Windows窗口可以用什么方法?

2.在时间允许,网络通畅的前提下,建议在本节课中加入学生尝试Windows的更新的操作(阅读材料7)。

第7课个性化桌面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针对Windows的桌面进行个性化操作。

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桌面美化(主题设置、背景及图标的修改)、系统时间设置、屏幕保护设置。

通过学习这些设置方法,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适当的修改Windows桌面参数,以获得使人愉快的计算机工作界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桌面主题。

2.了解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

技能目标:

1.掌握WindowsXP桌面主题及背景的修改。

2.掌握图标的改修方法。

3.能修改计算机系统日期及时间(Internet时间校正)。

4.掌握屏幕保护程序的使用方法。

情感目标:

体验WindowsXP桌面的人性化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图标、系统时间及屏幕保护功能的设置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适当的对WindowsXP桌面主题、背景等参数进行设置修改。

课前准备:

安装WindowsXP系统

教学实施建议:

1.让学生能够适当的修改桌面参数。

2.可扩展屏幕保护的其它作用。

3.可让学生尝试从网上下载其它屏幕程序。

第8课各种各样的汉字输入法

教材分析:

通过键盘输入文字(中文、英文)是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经常要碰到的操作,学生利用键盘输入英文和中文(拼音)已不陌生(小学阶段已学过)。

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中文输入的其它方法,并知道它们的种类及个自的优缺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汉字输入的一般分类及优缺点。

键盘:

音码、形码、音形码

非键盘:

手写输入、语音输入、OCR(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

2.了解微软拼音输入法。

技能目标:

1.掌握微软拼音输入法的使用(切换、输入方法、设置)。

2.正确的键盘操作规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微软拼音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难点:

微软拼音输入法的设置。

课前准备:

WindowsXP系统、微软拼音输入法;建议安装其它输入法。

教学实施建议:

1.我们可以通过OCR等汉字输入法的演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出汉字输入的种类及优缺点等知识。

与全拼输入法的进行比较,并通过对微软拼音的模糊拼音参数设置,表现出微软拼音的优点,增强学生学习微软拼音的兴趣。

2.因为键盘的使用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但我们还是要关注学生的键盘操作规范,尽可能的校正学生错误的指法。

第9课轻松一刻

教材分析:

本课以软件的使用方法作为引入点,通过让学生使用帮助功能来获取相应帮助信息的学习过程,学会帮助功能的使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Windows软件中的“帮助”功能及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

1.学会获取帮助的方法(包括F1键、菜单、鼠标右键)。

2.学会使用帮助功能(分类检索、关键字检索、索引)。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游戏。

2.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功能的使用。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帮助”功能(分类检索、关键字检索、索引)。

课前准备:

WindowsXP系统及部分软件

教学实施建议:

1.有部分学生已经会玩扫雷游戏,但对于游戏中的技巧还是比较陌生。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通过该扫雷软件的帮助信息来获得这些技巧。

2.除了游戏,我们还可以利用获取其它软件的使用方法来吸引学生(如手写输入法的使用)。

3.可以让学生利用帮助了解WindowsXP的更多内容。

第10课计算机中的资源管理

教材分析:

在Windows中,资源的概念非常大(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

从本课开始到第15课,都要学习文件资源的管理,其管理器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其中包括资源管理器的打开和关闭,资源管理器窗口组件的使用,资源管理器菜单与工具栏的,认识文件目录,并了解它们的命名规则。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资源管理器基本功能,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资源管理器(界面、菜单及工具栏)。

2.了解文件和文件目录的组织形式及命名规则。

技能目标:

学会简单使用资源管理器(如打开、关闭操作,查看方式设置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资源管理器的作用及功能。

2.了解文件及目录的组织形式和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

1.文件及目录的组织形式及命名规。

2.对文件路径的学习。

课前准备:

WindowsXP系统

教学实施建议:

1.资源管理器的界面类似于普通窗口,建议结合第6课内容,复习窗口的各组件名称及功能。

2.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工具栏HotHelp的使用。

第11课给文件找个合适的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利用资源管理器,通过学习新建文件夹、复制移动文件等操作,对文件进行整理。

经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资源管理器中的一些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整理文件的方法和习惯,以便能有效方便的使用这些文件。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平时也养成整理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和掌握整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整理方法。

2,移动与复制的区别。

技能目标:

1.掌握新建文件夹操作方法(“另存为”、资源管理器)。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操作(菜单、鼠标的左右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让学生学会整理方法和养成整理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件整理的方法及操作过程。

2.对文件路径的学习。

教学难点:

1.文件的整理方法。

2.用鼠标操作时的键盘配合。

课前准备:

WindowsXP系统、一堆待整理的文件。

教学实施建议:

1.整理方法的多样化。

2.操作方法多样化。

3.要注重学生对文件管理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文件管理的作用(方便自己,方便别人)。

第12课让文件“变脸”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整理操作,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本课的操作环境仍然是资源管理器,利用它来修改文件或文件夹的文件名、属性等项目,同时学会建立文件或文件夹的快捷方式,以便于能更好的使用文件及文件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件的快捷方式。

2.了解文件的属性及作用。

技能目标:

1.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重命名及属性操作。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快捷方式的建立(鼠标右键的使用),以方便快速地打开程序。

3.掌握文件夹选项中的简单设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文件或文件夹的重命名及属性的修改。

2.快捷方式的建立。

教学难点:

1.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修改。

2.掌握好命名时的规则。

3.快捷方式的建立。

课前准备:

WindowsXP系统、一堆可供学习操作的文件。

教学实施建议:

1.要让学生了解到属性的作用。

2.注意Windows目录中或其它重要文件的名字和属性等修改。

3.文件夹选项的设置可以让学生通过帮助(复习第9课内容)了解其参数功能。

4.建议老师能对文件命作个介绍(基本名和扩展名),以方便学生对“阅读材料13”的学习。

第13课找到我的文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利用WindowsXP自身提供的搜索功能,快速地找到所需文件和文件夹。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管理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WindowsXP中的搜索工具。

2.了解搜索工具中的选项。

技能目标:

1.学会打开搜索工具。

2.学会几种搜索方法(名称、名称+路径、大小、日期、内容等)。

3.高级选项的简单使用(区分大小写、子文件夹是否搜索等)。

情感目标:

感受计算机管理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如何利用搜索工具进行文件查找。

2.适当地使用通配符。

教学难点:

1.搜索方法的使用(如何利用多种条件组合以缩小搜索范围)。

2.通配符的使用。

课前准备:

WindowsXP系统

教学实施建议:

1.可采用对比法,以突显搜索工具的好处。

2.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找文件,以感受方法上的差异。

第14课清理我的文件夹

教材分析:

清理无用的用户文件也是整理文件的内容之一,本课就是学习如何删除这些没用的用户文件,以减小空间的浪费,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删除的种类(逻辑性、物理性)。

2.了解回收站的作用。

技能目标:

1.学会连续选择和单项选择的操作(鼠标+键盘)。

2.学会删除文件(鼠标、键盘、Shift)。

3.学会回收站的使用(还原、清空)。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文件的选择。

2.回收站的使用。

教学难点:

1.文件的选择。

2.删除的种类。

课前准备:

WindowsXP系统

教学实施建议:

1.文件的选择,可以联系文件和文件夹复制操作中的选择。

2.可以让学生了解或尝试一些第三方恢复软件的使用。

3.机房管理:

因为删除操作比较危险,应当做好防范措施。

第15课为文件“减肥”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讲对文件进行压缩,以减小磁盘空间的占有率,增加空间的使用率,以达到资源的优化使用。

课文中主要介绍WinRAR的安装、压缩和解压缩、卸载操作,使学生了解压缩功能,掌握压缩软件(WinRAR)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压缩软件的作用及种类(WinZip、WinAce、WinRAR……)。

2.了解知识产权。

技能目标:

1.学会一般软件的安装和卸载(WinRAR)。

2.学会使用WinRAR软件进行文件的压缩和解压操作。

情感目标:

通过对WinRAR的使用,加强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2.WinRAR软件的简单使用。

3.知识产权教育。

教学难点:

1.WinRAR的简单使用。

2.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教育。

课前准备:

WindowsXP系统、WinRAR安装软件。

教学实施建议:

1.产权意识教育。

(卸载已安装的WinRAR程序、复制操作等)

2.可以介绍一些其它压缩程序。

3.在对文件进行压缩时,应该找一些压缩率高和压缩率低的文件进行对比,以便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软件压缩。

第16课整理我的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