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11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docx

五原县自然概况DOC

五原县自然概况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中部,处于内蒙古河套平原腹地,县域南临黄河(属黄河最北端),北有阴山横亘,东与乌拉特前旗毗邻;西与临河区接壤;南至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河相望;北靠阴山以乌加河为界与乌拉特中旗毗连。

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5′70″-108°37′50″,北纬40°46" 30′-41°16″45′。

县境东西最长82公里,均长62.3公里,南北最宽55.5公里,均宽40公里。

占河套灌区总面积的1/4。

总面积2493平方千米。

至2005年底总人口271942人。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3.3%。

汉族人口占96.46%,蒙古族人口占2.04%,其他民族人口占1.50%;全县平均每平方公里109人。

城镇人口30.51%,年龄及文化结构基本稳定,15周岁以下儿童占22.60%,65周岁以上老人占5.43%,中青年人口占71.97%;每十万人受教育人口:

中专及以上文化1668人、高中和中专文化10015人、初中文化35263人、小学文化32236人。

  县人民政府驻隆兴昌镇,邮编:

015100。

代码:

150822。

区号:

0478。

拼音:

WuyuanXian。

  【行政区划】五原县辖7个镇:

隆兴昌镇、塔尔湖镇、新公中镇、天吉太镇、胜丰镇、巴音套海镇、银定图镇;国营建丰农场。

【历史沿革】1912年设县。

因汉代五原郡得名。

五原郡因地有原五所,即龙游原、乞地千原、青领原、可岚贞原、横槽原而得名。

五原历史悠久,史籍记载始于战国。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五原郡。

隋置丰州五原郡。

明时入于蒙古。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设大辞典五原厅。

1912年改五原县。

现在的五原县1958年4月由原五原县和原达拉特后旗合并而成。

  2000年,五原县辖4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全县总人口26908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隆兴昌镇73445塔尔湖镇13484巴彦套海镇13676复兴镇12668胜丰乡11934和胜乡10970向阳乡12313城南乡8294荣丰乡8681沙河乡10483美林乡9854永利乡10802什巴圪图乡9914银定图乡9118海子堰乡10151景阳林乡5014民族乡8803乃日拉图乡9511丰裕乡10021锦旗乡6465巴盟建丰农场虚拟乡2756内蒙五原劳教所虚拟乡725。

   地势地形:

本县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并受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形成内陆断陷盆地,整个辖区属河套平原,为第四纪松散的地层所覆盖,沉积了较厚的湖相地层。

上部是冲积、风积层,主要岩性为细砂、粉砂和砂粘土互层。

砂层层理清晰,厚度 10-70米。

中部为河湖交替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粉砂与粘土互层。

下部为巨厚的新老第四纪湖相沉积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砂粘土。

土质膏腴肥美,适于农作物及各种植被的生长。

虽然有的土地呈盐碱化,但并不影响耐碱作物,如葵花、枸杞等作物的生长。

  五原境内因黄河冲积层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许多风蚀洼地和黄河改道时冲刷的天然壕沟。

这些洼地与壕沟长年积水,形成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俗称泊尔洞)。

全县有面积三亩以上的海子 171个,总面积 5.4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海子 5个,总面积 1.06万亩;百亩以上的海子 37个,总面积 1.33万亩。

海子水深大于 1.5米的 116个,面积 2.71万亩。

 1986年已被利用的水面 3.8万亩,占 70%。

这些海子大多分布在县境西部的塔尔湖镇、银定图镇、新公中镇,以及县境南部的套海镇、东部的胜丰镇、隆镇也有零星分布。

【气候资源】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能丰富、日照充足、干燥多风、降雨量少的特点。

光能资源本县太阳年平均辐射总量153.439千卡/厘米2,仅次于西藏、青海,生理辐射总量75.185千卡/厘米2,≥1O℃期间(作物生育期)辐射总量81.75千卡/厘米2,生理辐射总量为40.04千卡/厘米2,占全年辐射总量53.2%,占全年生理辐射总量55.7%。

全年日照时效3230.9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73%,4—9月(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1813.9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56%。

本县光能资源丰富,但光、温不同步,利用率低。

热量资源本县年平均气温6.1℃,4--9月平均气温l7℃,极端最高气温36.4℃(1971年7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7℃(1967年12月27日),年极端气温较差73.1℃。

≥1O℃积温3362.5℃;无霜期117-136天。

地温:

7月份地温最高,平均28.5℃,高于同期气温5.8℃;1月最低,平均零下12.3℃,高于同期气温O.9℃。

降水和蒸发年平均降水量177毫米,东西部略有差异,东部高于西部5.6毫米,降水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平均l52.8毫米,占年降水量86.3%。

年蒸发量2039.2毫米,是降水的11.5倍。

本县光能资源丰富,潜力很大,但利用率低,本县是以小麦为主体发展种植业生产的,小麦约占粮豆而积70%,一季小麦一般在7月15日到12日收获,收获小麦后还有近60天的光热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一季小麦按生理辐射计算光能利用率仅O.5—O.6%。

近年来广大农民采用了小麦套玉米、套葵花、套黄豆等套种形式,提高了单产和光能资源的利用率。

【水资源】河流水系:

黄河由五、临交界处老楞河头入境,为东经107°37′,至五原前旗交界处的四科河头出境,为东经108°11′。

此段河道是黄河干流在地球表面纬度最高的河段。

五原境内的黄河流经天吉泰镇、套海镇。

其北与之并行的是总干渠(二黄河),它由磴口、临河向东进入五原,又进入前旗而汇入三湖河,在五原境内长43.5公里。

县内各干渠均由此渠引水灌溉。

与黄河有关的是乌加河(旧时亦称五角河、五加河),它原是黄河的主流,是北河。

 1840年黄河改道后主流成为现在的南河,在改道的过程中使整个河套平原成为土质肥沃的冲积平原。

乌加河现在是黄河的支流,由临河市的份子地进入五原,由建丰农场出界,泄入乌拉特前旗的三湖河,在五原地段为 46公里长。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修浚成为灌区的总排水干沟。

在五原境内除了二黄河之外与黄河有关的还有一些人工河,它们是:

 

(一)丰济渠,又名天吉泰渠。

它位于县境西部,以渠与临河分界。

它又名中和渠,光绪三十一年更名丰济渠。

初由黄河引水, 1965年改由总干渠引水,全长41.7公里,正常流量48立方米/秒。

 

(二)皂火渠,在县境西部。

其进水闸在总干渠毛家桥。

 1966年又于塔尔湖境内接挖新皂火渠,总共全长68.98公里。

正常流量28立方米/秒。

 (三)沙河渠,原名永和渠,位于县境中部,光绪三十年(1904年)更名沙河渠。

初由黄河引水,1969年改由总干渠引水。

全长75.02公里,正常流量为25立方米/ 秒。

 ( 四) 义和渠,原名同和渠,光绪三十年(1904 年)更名义和渠,位于县境中部。

1966年开始改由总干渠引水,向东北汇入总排干,全长86公里。

正常流量 30立方米 /秒。

 (五) 通济渠,初名老郭渠,后又称四大股渠,位于县境东部,其下游又称五大股渠。

民国 4年更名通济渠, 1966年改由总干渠引水,而后汇入乌加河,全长40.58公里,正常流量 37.4立方米 /秒。

此外,县境还有总排水干沟(乌加河)、六、七、八和皂沙、义通排水干沟,均为建国后人工开挖而成,总长度是 172.46公里。

本县由于降水少,不能形成地表径流,但黄河在本县境内全长59.5公里,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地表水。

黄河年际流量变化不大,一般在336.5亿米3,最大流量438.4亿米3(1967年),最小流量129亿米3(1969年)。

但年内变化较大,黄河水量以12月2日最少,是黄河的枯水期,一般流量只有300—400米3/秒,3—6月份流量增加到450—600米3/秒,7—10月份是黄河汛期,流量增加到1200—1900米3/秒,占年际流量的59%。

最大洪峰达5800米3/秒(1981年9月)。

每年大水6月份才能到来,农业灌溉用水与农作物需水不能同步,常出现夏灌水量不足,干旱年份常出现头水供不应求,而影响农业生产。

黄河水质好,旷化度O.6克/升,pH值7.9%,灌溉期间水温l4—22℃,每米3平均含沙5.3公斤,淤澄后具有肥田和改良盐碱的作用。

主要的阳离子是Ca++、Mg++。

阴离子是C)3-、HC03-,CI-、SO4-,是农牧林渔业生产用水的优质水源。

全县境内有丰济、皂火、沙河、义和、通济5大干渠,9条分干渠,农、林、牧地,每年引水量达10—11.6亿米3。

但由于全部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每年约有5—6亿米3水渗入地下,抬高了地下水位,促使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在排水工程上,全县有干渠6条,分干渠16条,支渠44条,斗渠65条,还有密如网络的农毛渠,全长2064.6公里,但由于排水出路不畅,塌坡淤澄严重,未能发挥应有效益,年排水量只有近l亿米3,不到引水量的十分之一,仅占灌溉面积的三分一。

地下水资源全县地下水是埋藏在第四纪沉积层中,一般埋深O.5—3.2米之间,含水层厚度30—160米,单井涌水量5—20米3/小时。

本县地下水大部分水质好,矿化度低于3克/升的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1.1%,适宜农、牧、大业灌溉和人畜饮用,根据地下水水质,全县可划分为三个区:

①淡水区:

矿化度低于3克/升,主要分布在向阳乡以西的乃日、巴彦、永利等乡,还有城关乡以南的荣丰、胜丰等乡的一部分。

这部分地下水是农、牧、林业用水的优质水源,可开采量约7.8亿米3,可逐步开发利用。

②咸水区:

矿化度一般在3—1O克/升,主要分布在向阳乡的一部分,还有美林、沙河等乡。

这部分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不适宜灌溉。

③卤水区:

一般矿化度大于1O克/升,最高达76克/升,主要分布在复兴、景阳林、锦旗等乡。

这部分地下水由于含盐量较高不能灌溉,也不适宜饮用。

地下水的补给途径主要是灌溉水的入渗,天然降水,渠道渗入及黄河的侧渗,每年约补给7.8亿米3。

【土地资源】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本县土壤可划分为灌淤土、盐土、碱土、风沙土、草甸土5个土类、8个亚类,26个土属,268个土种。

(1)灌淤土:

灌淤土在全县分布广、面积大。

本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多风蒸发强烈,土壤的水分蒸发后,水走盐存聚集于表层,使土壤呈现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

为此灌淤土又分为草甸灌淤土和盐化灌淤土两个亚类。

盐化灌淤土多于草甸灌淤土。

灌淤土是本县耕地的主要土类。

(2)盐土:

盐土在本县面积较大,是荒地的主要土类。

由于盐土的地表有一层较厚的盐霜或盐结皮,各种作物都难以生长,只生长一些红柳、碱蓬、盐蒿、猪尾巴等盐生植物。

(3)碱土:

碱土在本县面积较少。

由于土壤的物理性状差,结构不良,有水时泥泞,干时坚硬板结,一般为寸草不生的光板地,老乡称为白僵滩,一般难以改造利用。

主要分布在巴彦、丰裕、海子堰等乡。

(4)草甸土:

全县草甸土面积较少。

主要分布在沿黄河的景阳林、锦旗两乡。

这种土类是在季节性积水和短期积水情况下,黄河沉积物通过草甸化过程发育起来的土壤,一般地下水位较高,是天然的牧场。

根据土壤含盐量的多少,又划分为新积草甸土和盐化草甸土两个亚类。

(5)风沙土:

全县风沙土大部分是风积而成的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巴彦、乃日、丰裕、民族、海子堰、银定图、什巴等乡,其它各乡也有零星分布,但面积较小,是发展林业生产的基地和天然牧草场。

【生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据调查全县天然的野生植物200余种,分属于15科99个属,其中:

①药用:

有蒲公英、锁阳、甘草、车前子、兔丝子、蒲黄、艾、苍耳、大蓟、紫草等60余种。

②纤维植物:

有芨芨、芦苇、蒲草、马蔺等,但目前尚未被开发利用。

③淀粉植物:

有灰菜、沙蓬、棉蓬、沙蒿、野碗豆等。

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有狐狸、兔、黄鼠狼、田鼠等。

田鼠在本县较为猖獗,是人类生活的大敌,隶属于四科,五个种类,主要有小家鼠、大家鼠、仓鼠、黄鼠、五趾跳鼠。

野生禽类:

沙鸡、雉鸡、大雁、喜鹊、乌鸦、鸽、鹭等。

动物类天敌:

青蛙、蛇、蝙蝠等。

飞禽类天敌:

猫头鹰、燕子等。

昆虫类天敌:

有螳螂、蜘蛛、蜻蜓、小叶蜂、食蚜虻等共306种,隶属于2个纲、70个科。

这些天敌动物是人类的益友,对保护农业安全生产有一定的作用,是今后开展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很好资源。

【农牧业资源】农牧业用地全县有可耕地164.5万亩,熟耕地130.98万亩,可该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待开发荒地100万亩,果园地4.17万亩,林地18万亩,草地30万亩。

人均耕地面积6.12亩。

草场资源①天然草场:

本县是以种植业为主,较好的牧场均已开垦种植。

本县的天然牧草种类繁多,在调查的二百多种植物中,可做饲用的牧草有81种,有毒植物7种,有害植物2种。

分属于15科,99个属。

主要的牧草种类有扁蓄、盐爪爪、沙蓬、藜、天兰苜蓿、细齿苜蓿、白香草木栖、巢菜、芦苇、羊草等。

②人工饲草、饲料:

本县种植的人工牧草有草木栖、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一般均为绿肥翻压。

所以本县的人工饲草主要是各类作物的秸秆和农付产品。

可做饲用的作物秸秆有麦秸、玉米秆、高粱秸、葵花杆和盘以及甜菜的付产品叶、青头、废丝等。

 

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2493

2493

人口就业

年末总人口(人)

285939

288556

#男性(人)

146123

147251

#乡村人口(人)

214211

214878

年末总户数(户)

76214

76801

#乡村户数(户)

49630

49820

出生人口(人)

2139

1996

死亡人口(人)

963

1040

全社会就业人员(人)

134623

135037

第一产业(人)

105623

102745

第二产业(人)

10131

9834

第三产业(人)

18869

22458

在岗职工人数(人)

13158

13018

乡村劳动力(人)

121259

121855

#农林牧渔业(人)

90581

89874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生产总值(万元)

1727711

195494

第一产业(万元)

85743

89704

第二产业(万元)

30033

39287

工业(万元)

16637

20773

第三产业(万元)

56935

66503

人均生产总值(元)

6047

69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38839

68396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万元)

15286

22414

集体(万元)

有限责任公司(万元)

股份有限公司(万元)

私营企业(万元)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万元)

按管理渠道分

#基本建设(万元)

23936

38666

更新改造(万元)

3371

房地产开发(万元)

1520

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8683

9642

地方财政支出(万元)

22074

2364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

86572

101291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万元)

11234

12698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8925

9938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2748

29988

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农村牧区经济

耕地面积(公顷)

110770

110710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公顷)

87480

88807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公顷)

44820

42993

有效灌溉面积(公顷)

110770

110710

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51.16

57.81

化肥施用折纯量(吨)

33230

39306

农村用电量(万千瓦小时)

4378

477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

121020

133156

粮食产量(吨)

288586

301161

油料产量(吨)

110093

105205

甜菜产量(吨)

154006

89754

独立核算工业

工业企业单位数(个)

63

58

#内资企业(个)

63

58

工业总产值(万元)

32666

45059

内资企业(万元)

32666

45059

国有企业(万元)

3218

278

集体企业(万元)

883

372

股份合作企业(万元)

联营企业(万元)

242

69

有限责任公司(万元)

3501

8246

股份有限公司(万元)

4324

6457

私营企业(万元)

20498

29637

其他企业(万元)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万元)

外商投资企业(万元)

工业企业增加值(万元)

11830

15760

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万元)

33766

45038

工业企业负债合计(万元)

21658

29825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28450

41835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万元)

788

817

建筑业

建筑企业单位数(个)

5

5

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人)

279

318

建筑业总产值(万元)

5537

5278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公路里程(公里)

588

602

邮电业务总量(万元)

3894

5170

本地电话用户(户)

27010

32498

 

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47502

54302

#贸易业(万元)

40352

47476

餐饮业(万元)

5262

4935

科技教育卫生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

6261

6277

幼儿园数(所)

11

11

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0

100.0

小学学校数(所)

121

121

小学专任教师数(人)

1439

1435

小学在校学生数(人)

24807

22390

普通中学学校数(所)

11

11

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人)

745

782

初中在校学生数(人)

11545

11938

高中在校学生数(人)

4954

5480

卫生机构数(所)

22

24

#医院(所)

2

2

卫生院(所)

17

17

床位数(张)

528

528

#医院(张)

241

241

卫生院(张)

239

226

卫生技术人员(人)

550

595

#医院(人)

260

279

卫生院(人)

192

186

 

 

牲畜存栏头数

单位:

万头(只)

年限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家畜总头数

750584

大小畜合计

606487

合计

26589

小计

5863

其中繁殖母牛

3372

2873

3264

14577

骆驼

12

合计

579898

其中:

能繁殖母畜

371506

小计

520082

能繁殖母羊

339238

良种羊

96710

改良羊

375857

山羊

59816

生猪

小计

144097

其中:

能繁殖母畜

5764

畜牧业产值和主要畜产品产量、出售量

年限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产值(按90

年不变价)

金额(万元)

10995.7

占农业总产值%

18.45

产值(按现

行价)

金额(万元)

24769.6

占农业总产值%

2047

出栏肉猪(头)

114553

出栏肉牛(头)

300

出栏肉羊(只)

315307

出栏肉驴(头)

1296

出栏肉骡(头)

1942

出栏肉马(匹)

302

出栏肉驼(峰)

0

合计

18528

猪肉产量

12601

牛肉产量

50

羊肉产量

4730

驴肉产量

117

骡肉产量

194

马肉产量

30

骆驼肉产量

0

禽肉产量

753

兔肉产量

53

奶类产量(吨)

11380

其中:

牛奶产量(吨)

11380

禽蛋产量(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